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呼吸内科 > 第六章 呼吸系统.ppt

第六章 呼吸系统.ppt

第六章 呼吸系统.ppt
PPT课件名称:第六章 呼吸系统.ppt 时 间:2023-11-29 i d:14728 大 小:8.42 MB 贡 献 者:空空44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第六章 呼吸系统.ppt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器官 第二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respiration)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意义: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提供足够的氧气,从机体中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第一节 呼吸器官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和胸腔膜

  一、呼吸道

  (一)鼻 (二)咽 (三)喉 (四)气管和支气管

  (一)鼻

  1、外鼻:鼻尖、鼻翼、鼻孔、鼻中隔 2、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上、中、下鼻道 3、鼻旁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二)咽

  消化和呼吸的共用管道 鼻咽部 口咽部 喉咽部

  (三)喉

  是呼吸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软骨 连结 喉腔 喉肌

  甲状软骨

  喉结

  (四)气管和支气管

  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部分。位于颈部前正中,食管前方,下行入胸腔?,上接环状软骨。 气管软骨缺口对向后。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膜封闭。 1、气管 2、支气管

  全长由14~16个半环形透明软骨及其弹性纤维膜借环韧带连结而成。长约9-13厘米,直径为1.5-2.0厘米。 气管上端起自喉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为止。

  1、气管

  2、支气管

  左、右主支气管分出后向外下方进入肺门。 右主支气管:短粗而陡直,长1.9-2.1cm,外径1.5cm。。 左主支气管:细长而走向倾斜,男性的长4.5-4.8cm,外径1.4cm。

  二、肺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呈海绵状,由肺内支气管树、肺泡、血管、淋巴管等组成 (一)肺的导管部 (二)肺的呼吸部

  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左右各一 。 表面覆有一层浆膜(胸膜脏层),光滑。 小儿肺呈淡红色,成年以后,由于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并沉积于肺内,故成人肺为暗红色。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肺的分叶

  1、肺的导管部

  导管部:肺内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支气管入肺门左肺分两支,右肺分三支。各支又反复分支,形成树枝状,故称支气管树。 肺支气管树: 肺内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2、肺的呼吸部

  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肺泡3-4亿,总面积70-100m2 。 吸烟使支气管纤毛受损,影响清洁功能,同时导致肺泡壁间隔破坏和纤维化,是肺癌的重要原因。

  肺泡

  三、胸膜和胸膜腔

  1、胸膜 分脏层和壁层。脏胸膜紧贴肺的表面,壁胸膜紧贴胸壁内面、膈肌上面和纵隔的外侧面。 2、胸膜腔 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构成的腔隙。 特点是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密闭、潜在、负压。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

  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一、呼吸运动 二、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 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呼吸肌的舒缩而引起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的运动。 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参与呼吸的肌肉: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 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深呼气时)。 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推动气体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肺泡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呼吸肌的舒缩运动

  源动力通过胸膜腔的传递,改变肺容积大小,从而转化为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呼吸过程

  吸气动作:当吸气时,膈肌收缩(或舒张)?胸廓上、下径增大(缩小)?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外移、胸骨上移?胸廓前后径增大。肺的容积也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这时外界气体经由呼吸道入肺。完成吸气运动。(主动) 呼气动作:与上相反。(被动)

  参与呼吸的肌肉:膈肌和肋间内、外肌。

  呼吸类型

  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深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 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孕妇、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混合呼吸:以膈肌和肋间肌舒缩为主。正常成人。 呼吸频率:成人:12~18次/分;婴儿:50~60次/分

  二、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胸内压)

  (一)肺内压:肺泡内压力。 吸气:吸气之初,肺容积增大、肺内压下降<大气压,空气进入肺泡;吸气之末,肺内压升高并等于大气压,气流停止 呼气:呼气之初,肺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大气压, 肺泡内气体流向外界,使肺内气体逐渐减少,肺内压下降。呼气之末,肺内压又等于大气压

  (二)胸膜腔内压(胸内压)

  胸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胸膜腔内的压力。 在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时胸内压都低于大气压,故又称为胸内负压。 平静吸气末:-5~-10 mmHg 平静呼气末:-3~-5 mmHg 胸膜腔:密闭潜在腔隙,其中只有少量浆液,没有气体。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膜腔内压为负压,由肺回缩力所决定。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维持肺泡和小气管扩张状态。 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胸内负压的成因

  婴儿出生第一次呼吸,气体进入肺后,肺被动扩张,具有回缩倾向的肺随之产生回缩力,使胸膜腔内开始产生负压 以后,在发育过程中,胸廓发育的速度快于肺发育的速度,肺被牵拉得更大,回缩力也更大,使胸内负压也随之增加。

  胸内压 (胸内负压)

  胸廓的弹性回位力

  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的回缩力

  反方向作用于胸膜腔的肺内压 自动回缩说? 肺泡表面液体:表面张力

  肺泡的表面张力:使肺泡趋于缩小的力。

  (Gp:) 气流 方向

  (Gp:) 气流 方向

  膨胀

  萎缩

  Laplace定律: P=2T/r P:回缩压 T:表面张力 r:半径

  P1

  P2

  P1

  P2

  (Gp:) 气流 方向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lveolar surfacant):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密度随半径变小而增大,也随半径增大而减小,防止肺泡过度膨胀和塌陷,维持肺泡的容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肺容积与肺容量 (二)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肺总量)

  1.肺容量(lung capacities):肺容纳气体的量。 在呼吸运动中,肺容量随出入肺的气体量而变化(呼吸深度不同)。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余气量

  (1)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似潮汐涨落,故名潮气量。 平静呼吸时,约为0.4L~0.6L; 与年龄、性别、运动量及情绪等因素有关。运动时,潮气量将增大。

  ⑵补吸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气量称为补吸气量。 正常成年人:1.5L~2.0L;

  (3)补呼气量

  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出的气量称为补呼气量。 正常成年人:0.9L~1.2L。

  ⑷ 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 正常成年男性:1.5L,女性约为1.0L

  ⑸ 肺活量

  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3.5L,女性约为2.5L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二)肺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入肺或出肺的气量,称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X呼吸频率 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 正常人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4.2 L,相当每分通气量的70%。

  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一、呼吸气体的交换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呼吸气体交换

  (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

  1、分压差: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分压差。 分压: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具有的压力。 分压=总压×该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百分比容积 2、气体交换的部位: 肺泡-肺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毛细血管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 换气结果:肺部V血 组织部A血 ↓ ↓ A血 V血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膜

  厚度6层<1μm厚:呼吸膜厚度↑→气体交换↓ 面积:呼吸膜面积↓→气体交换↓。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量小; 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溶解量与温度呈反比。 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量大,主要运输形式。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1.5%)但作用重要,先溶解,后结合。 2、化学结合:(98.5%) Hb与O2 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的影响。 2.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PO2↑(氧合)

  PO2↓(氧离)

  HbO2

  鲜红色

  暗红色

  Hb+O2

  PO2↑ (氧合)

  PO2↓ (氧离)

  一个血红蛋白分子由一个珠蛋白和四个亚铁血红素构成,每个血红素含一个Fe2+, Fe2+能同O2进行可逆性结合。

  (二)CO2的运输

  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6%

  94%

  HCO3- :88%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6%

  1、物理溶解: 6% 2、化学结合:94% (1)HCO3-的形式:88%

  反应过程:

  CO2+H2O

  H2CO3

  HCO3-+H+

  碳酸酐酶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6%

  (Gp:) ??????????????????????????????????????????????????????????????????????????????????????????????????????????????????????????????????????????????????????????????????

  总结:呼吸过程

  O2

  CO2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广义的呼吸中枢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它们分布在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及大脑皮层,其中以延髓-脑桥最为重要。 呼吸中枢多指延髓-脑桥呼吸中枢。

  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器官 第二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问题?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