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泌尿外科 > 第九章 泌尿系统.ppt

第九章 泌尿系统.ppt

第九章  泌尿系统.ppt
PPT课件名称:第九章 泌尿系统.ppt 时 间:2023-10-07 i d:13509 大 小:6.14 MB 贡 献 者:圣·王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第九章  泌尿系统.ppt

  第九章 泌尿系统

  呼吸道(气体):CO2、 水、挥发性物质 消化道(粪便):胆色素、无机盐、毒物等 皮肤(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肾脏(尿液):排出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 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第一节 尿的生成

  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功能: 1.通过尿液的生成,清除血液 中的代谢产物及多余的水和无 机盐 2.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态。

  一、肾的结构与功能 (一)肾的形态位置

  (二)肾的结构 1.形态: 呈蚕豆形,长约10cm,宽约5cm,厚约 4cm,约120-160ɡ 表面光滑,呈红褐色,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 2.位置:人体的肾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旁。 3.结构 皮质:浅层,富有血管,呈红褐色,是肾的泌尿部。 ------------产生尿液 实质 髓质:位于皮质的深层,色浅红, 由10—15个肾锥体构成,是肾的排泄部。 -------------运输尿液 肾 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大盏, 最后合成一个肾盂, 移行出肾门为输尿管。

  (二)肾的剖面 结构 肾实质分皮质部和髄质部。 肾皮质是外围部分,血 管丰富,活体时呈红褐色。 肾髄质是深部部分,由 15~20个锥形结构组成,称 肾锥体。锥底朝向皮质,锥 顶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 肾乳头被漏斗形的结构包绕, 称肾小盏,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数个肾大盏汇合成扁平的漏斗状结构称为肾盂,与输尿管相连。

  (三)肾的微细结构 每肾许多泌尿小管构成, 大约有180万个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远端小管

  细段

  近端小管

  集合管

  、

  、

  二、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

  髓袢升细段

  髓袢升粗段

  远曲小管

  髓袢降粗段

  近曲小管

  髓袢降细段

  肾小体: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 集合管:重吸收水分、Na+和排泄K+ 集合管与远曲小管相连,每一 集合管可接受多条远曲小管的汇合。集合管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集合管又汇入乳头管。

  (四)球旁器 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是位于入球小动脉膜内的细胞,分泌肾素,在尿量与血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致密斑 :调节肾素的释放。 球外系膜细胞 :是指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前列腺素、吞噬功能等。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四)肾的血管和血液循环特点 1.血管

  (四)肾的血管和血液循环特点 1.血管

  2.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丰富:占心输出量的 20%-25% (2)血流分布不均:肾皮质占 94%,肾小球占92%。 (3)两套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血压高,利于肾小球滤过。 管周毛细血管网: 胶体渗透压高,利于重吸收。

  。

  肾血流量的调节 1. 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表现为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 2. 神经调节   调节肾血流量的主要神经是交感神经。当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3.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血管升压素和血管紧张素等也能使肾血管收缩;前列腺素可使肾血管扩张。   总之在一般的血压变化范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如大失血、中毒性休克、严重缺氧等),通过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使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肾血流量减少,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

  (五)肾脏的功能 1.排泄功能 2.维持内环境稳态 3.内分泌功能

  二、尿的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过程: 三个环节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Gp:)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Gp:)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Gp:) 肾小球的滤过

  尿量:约1-2L。 >2500 mL 多尿 < 500 mL 少尿(代谢产物堆积) < 100 mL 无尿(尿中毒) 尿的理化性质:色黄、透明PH5.0-7.0 水:占95%-97% 溶质:占3%-3.5% 电解质:Cl – 、Na+ 、 K+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肌酐、 尿酸、氨

  (一)尿液的成分与特性

  (二)尿液的生成 1.肾小球的滤过 ⑴.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血细胞和蛋白质不能滤过。 滤过膜通透性决定了原尿的性质。

  (Gp:) 外层

  (Gp:) 中层

  (Gp:) 内层

  (Gp:) 水分子

  (Gp:) 阳离子

  (Gp:) 葡萄糖

  (Gp:) 小分子阴离子

  (Gp:) 白蛋白

  ?   正常成人血浆、滤液和尿成分比较表 成分 血浆/g·100ml 原尿/g·100ml 尿/g·100ml 尿中浓缩倍数 水 90 98 96 1.1 蛋白质 8 0.03 0 ─ 葡萄糖 0.1 0.1 0 ─ Na+ 0.33 0.33 0.35 1.1 K+ 0.02 0.02 0.15 7.5 Cl- 0.37 0.37 0.6 1.6 H2PO4-、HPO42- 0.004 0.004 0.15 37.5 尿素 0.03 0.03 1.8 60.0 尿酸 0.004 0.004 0.05 12.5 肌酐 0.001 0.001 0.1 100.0 氨 0.0001 0.0001 0.04 400.0 ?

  ⑴.滤过动力 ——有效滤过压(EFP) 有效滤过压决定了原尿 的生成量。 EFP=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囊内压)

  入球小动脉端EFP =45-(25+10)=10 入球小动脉端EFP =45-(35+10)=0

  、

  ⑵衡量肾小球滤过能力的指标 ①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原尿)量。 是衡量肾功能指标。 与体表面积有关。 S=1.73 m2的正常成年人, GFR=125 mL/min 1天滤出的原尿量=125 ×60×24=180 L ②肾血浆流量(RPF): 单位时间两肾的血浆流量。约为660 mL/min ③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FF=GFR/RPF=125/660=19% 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出到囊腔中变为原尿。

  ⑶.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①肾小球滤过膜的改变 思考:为什么出现血尿、蛋白尿? 为什么出现无尿(少尿)? ②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毛细血管血压↓ 滤过率↓(大失血) 血浆胶体渗透压↓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囊内压↑ 滤过率↓(结石、肿瘤) ③肾血流量改变

  比如:肾小球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使得血细胞和蛋白质滤过。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阻塞,滤过面积减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指原尿在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物质被重新转运至血液中的过程。   选择性重吸收: ①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能全部被重吸收;(葡萄糖在近曲小管被全部吸收入血。) 肾糖阈:160—180mg/100ml。 ②水和电解质(Na+、Cl-、Ca2+)大部分被重吸收; ③尿素、尿酸、SO42-和PO43-等代谢终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

  ?

  3.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H+的分泌 K+的分泌   NH3的分泌

  ▲尿渗压>血渗压→高渗尿→尿浓缩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压<血渗压→低渗尿→尿稀释 如:大量输液、饮水→多水 ▲尿渗压=血渗压→等渗尿→肾功↓ 如:肾衰

  三、尿的浓缩与稀释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神经体液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1.肾小管中溶质浓度的调节 小管液浓度↑ → 渗透压↑ → 水重吸收↓ → 尿量↑ Na+浓度↓ →Na+重吸收↓ 用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增加肾小管溶质浓度,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称为渗透性利尿。例:甘露醇利尿(脑水肿)

  2.球-管平衡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 近球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球-管平衡。使尿中排出的溶质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大幅度增减。

  二、神经体液调节

  1.肾交感神经:滤过率下降 2.抗利尿激素:促使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⑴ 血浆晶体渗透压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 兴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ADH分泌↑→尿少 ②大量饮清水→ADH↓ →尿多 ⑵循环血量的改变 ①血量过多→ 心肺感受器(+)→迷走神经(+)→下丘脑(-)→ ADH↓→尿多 ②Bp↑→压力感受器(+)→ADH↓→尿多 ⑶ 其他因素 ①恶心、疼痛、应激刺激、低血糖、血管紧张素II→ ADH↑→ 尿少 ②尼古丁、吗啡→ ADH↑

  3.肾素-血管肾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肾素分泌增多 →肾素进入血液转变为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分泌增多 →保钠保水排钾

  第四节 排尿

  一、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排尿反射

  1.输尿管

  一、输尿管、膀胱、尿道

  2.膀胱:储存尿液。 3.尿道

  二、排尿反射 基本中枢在脊髓,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思考:为什么小儿尿床?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