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神经内科 > 体质辨识与急性脑梗死诊治病例分析.ppt

体质辨识与急性脑梗死诊治病例分析.ppt

体质辨识与急性脑梗死诊治病例分析.ppt
PPT课件名称:体质辨识与急性脑梗死诊治病例分析.ppt 时 间:2023-10-17 i d:13723 大 小:3.04 MB 贡 献 者:fredye1588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体质辨识与急性脑梗死诊治病例分析.ppt

  体质辨识与急性脑梗死诊治病例分析

  历史进入近代,在东西方两种文明激烈碰撞中,中医满目疮痍,理论很多,流派很多,辨证的种类也较多,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虽各有要领,但内容繁杂,疗效平平,往往给初学者带来困惑和茫然。 正如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讲的:“诸家异趣,技术不同,故其立论制方亦各不同,而摭拾杂乱,则其方法不能统一,而治疗无规律矣”。

  目前中医困境

  面对如此多的理论,临床有时难以找到立论点,应简化我们的思维,简化我们的辨证环节,减少繁琐的论证,让医者的感觉空灵敏捷,让医者的思想充满新意,而不是满脑子理论无从下手。

  中医的立论点?

  中医不像西医,病名定而药就定,而是要有中医临证能力,一切根据病人的病态、脉象、体质来决定处方。 中医要从三个方面培养自己的中医临证能力:1.要有广博的方证基础知识;2.要有丰富的方证辨证的临床经验;3.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把握整体和全局的能力(所谓的整体与全局就是训练六经辨证和体质辨证能力)。

  中医立论立方依据

  患者张某某,男,49岁,就诊时脉证:恶风,头项强痛,肢节疼痛,皮肤瘙痒,无汗,咽痛红肿,咳痰淸涎如水,食欲减退,味如嚼蜡,头晕眼花,口苦口臭,烦躁不安,小便不利,黄秽而短,时有不尽感、残留感,夜间睡眠不安,平日有恐高,乘车会晕车,但自己开车不晕,夏天畏热,冬天畏冷,脉象浮紧,舌淡暗红,苔厚白腻,腹部两条腹直肌紧实,小腹部广泛压痛。 既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痔疮等

  举例

  1.高血压病2.高血脂3.高尿酸4.颈椎病5.膝部风湿性关节炎6.血管神经性头痛7.胃溃疡8.慢性胃炎9.前列腺炎10.膀胱炎11.慢性荨麻疹12.痔疮。

  西医诊断

  患者诸多症状,此起彼伏,交替出现,缠夹不清,也很难说哪个是主症,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病症分类也难以确定应该属于哪一类病症。这个病人患的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体内存在着一张纵横交叉的疾病谱,根据西医病名辨证分类,还有一些症状也不知该规划到哪个西医疾病系统之中,更不要说是哪个病名了,只能下个焦虑状态的概念。从中医病因病机也难以辨清是虚中夹实还是实中夹虚。

  中医诊断?困惑?

  在这个疑难病症面前,将什么悬置、不提、放下,将什么坚持,需要临床医师在纷繁复杂的临床现象面前把握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和病势的进退,看到各种变化中不变的客观存在的东西-----病人体质、病史和相对应的方证状态。

  方向-方证状态

  体质的概念

  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先天禀赋 种族、家族遗传 婚育及种子 养胎、护胎和胎教

  后天因素 饮食营养 生活起居 精神情志 环境因素 疾病与药物因素

  体质的形成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 是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新的学科。

  体质辨证是中医学的一大重要内容,《内经》《伤寒论》中的记载比比皆是,《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体质”一词。改词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随处可见,如“木火体质”,“阳微体质”、“湿热体质”等。他在《临症指南医案· 呕吐门》蔡妪案中明确指出:“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 可惜的是这些零金碎玉没有引起中医师足够重视。

  中医体质学渊源

  体病相关论

  —— 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 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质较多,成为发生这些疾病的“共同土壤”。

  体质可调论

  —— 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 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观点。

  日本体质论:肌肉质、筋骨质、腺病质、营养质、寒滞质,这些名称是属于人类气质学、生理体质学的领域,和伤寒论中的“喘家”、“汗家”、“亡血家”、“风家”、“冒家” 、“虚弱家”等病理体质学名称有差异。 体质学说在辨病用方过程中起理论坐标地位,对临床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体质学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日本汉方家矢数格总结了森道伯的体质学经验,将生理体质学、病理体质学向治疗体质学转换,将人类体质分为三大类,即瘀血体质、脏毒体质、除毒体质,分别以五个处方:通导散、防风通圣散、柴胡清肝散、荆芥连翘汤、龙胆泻肝汤。

  体质学与临床治疗的结合

  1、汉方医学常用的体质分类:瘀血质、脏毒质、解毒质、腺病质、肌肉质、寒滞质、营养质、筋骨质; 2、生理病理学分类(九大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 3、黄煌(经方与体质相结合)总结了十大类方:桂枝类方、麻黄类方、柴胡类方、大黄类方、黄芪类方、石膏类方、黄连类方、干姜类方、附子类方、半夏类方。

  目前中医体质分类类型

  1.瘀血体质 指在体内有瘀血存在的病人体质。从身体结构上来看,故此类体质多见于女性,表现是闭经多,月经量少,经前紧张综合症多。瘀血可因疾病发生,瘀血多存在与腹部。 体质上有胖有瘦,面色有红有苍白,指甲暗红或黄白等,但以肥胖,面色红,指甲暗红为主。脉象一般为细实。腹诊为从心下可触及两条相当于腹直肌的痉挛性肌束,也可有脐下膨满或全腹膨满。 此时可用通导散类方药治疗,一般对此类体质常用活血化瘀治疗。

  汉方医学的体质分类与治疗

  2.脏毒证体质 脏毒就是脏器之毒,为蓄积弥漫于体内各脏 器的新陈代谢障碍产物以及其他邪毒。在体内一些脏腑里易有食毒、风毒、水毒等在体内合成、蓄积、滞留的体质。 一般表现为:体格较健壮,骨骼魁伟,脂肪型或肌肉型之实胖,精神开朗。皮肤多呈黄白色,也可见偏黑者,若见偏红是兼有淤血的标志。脉象一般为弦或洪实脉,也可兼有浮、数、紧脉。腹诊以全腹肌肉硬满。特别是以脐为中心的突出的大膨腹为特征。 防风通圣散可以应用。

  3.解毒证体质 解毒证体质与现代医学的渗出性体质、淋巴体质、胸腺淋巴体质、结核病体质相近。 解毒症体质的体格一般为瘦型、肌肉型,面色一般浅黑色,也有苍白色至青黑色者,色度虽有深有浅,总是晦暗而少光泽。 多以清热温补为主的方药即温清饮加减成柴胡清肝散、荆芥连翘汤、龙胆泻肝汤进行少年、青年、壮年三期的治疗。

  4.腺病质体质多身材瘦小,抵抗力差,体质弱。此类病人在儿童时期容易出现扁桃体肿大,青春期皮脂腺亢进,多痤疮,青壮年时期甲状腺易出问题,女性可有乳腺问题,中年以后胆囊、胰腺、卵巢等其他腺体都会接连出现问题。 用桂枝类方和柴胡类方基础上加减化裁。

  5.肌肉质:虚胖,肉多松弛,用黄芪类方。肌肉体质的人感冒发热时还是以六经辨证为主,久治不愈就要考虑玉屏风散;肌肉质如果患了肾炎浮肿要考虑防己黄芪汤;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考虑黄芪桂枝五物汤;患消化道溃疡有时要考虑黄芪建中汤。

  6.寒滞质:黑壮,腰腿畏寒,出汗不多,用麻黄类方。 7.筋骨质:面为四角形面庞,筋骨健壮,肌肉结实,素来身体壮实,平时很少生病,常用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8.营养质:满面油光,脸圆而又丰满,体胖,腹部有点隆起,腰部富于弹性,手足较短,可用黄连解毒汤类方。

  依据本例患者症状、体征,结合日本汉方家森道伯的体质学经验,上例患者考虑为解毒质体质,为肝胆湿热证,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后诸症明显好转。

  本例患者体质与治疗

  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是有紧密内在联系,体质可以看作是一个放大的、慢性的疾病状态,疾病可以看成是压缩的、紧凑的体质状态,两者为点与线的共性互换关系。 面对复杂的症状体征,单纯应用理法方药的概念,感觉症状繁杂,束手无措,不知道将哪些症状悬置、放下,将哪些坚持、提炼,满脑子一堆固有概念无法将他们分类,过滤,而结合从整体把握的体质学概念,可以简化我们的思维模式。 。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体质与疾病关系

  苏南名医朱莘农曾言:“医道之难也,难于辨证,辨证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验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辨证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也。”

  验体辨证

  体质辨证在急性脑梗死中 的应用1例分析

  患者张某某,男,62岁,入院时间:2017-07-08 主诉: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8天。

  病例介绍

  现病史:患者7月1日晨起4:00左右在遛鸟时出现行走左偏,当时未曾重视,回家卧床休息。至下午15:00左右出现行走不稳较晨起加重,需扶墙行走,伴头晕,视物天旋地转感,坐位及立位加重,平卧位减轻,双侧眼眶胀痛,恶心呕吐数次,患者到当地中医院就诊,诊为“脑梗死”,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中药予以化痰通络为主,改善不佳,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出现右侧面部及右侧偏身感觉减退,并逐渐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频繁呃逆,时有反酸,头晕呈持续性,不能行走,遂转入我院治疗。

  现病史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9年余,血压最高220/120mmHg,患者平素服用“硝苯地平片”2片每天两次,血压控制在150/80mmHg左右。“2型糖尿病”病史4月余,平素服用“二甲双胍”1片每天两次、“格列吡嗪片”2片每天两次口服,血糖控制不详。呼吸睡眠暂停10余年,未曾系统诊治。 个人史:吸烟史50年余,平均20支/天,饮酒史40余年,平均一斤高度白酒/天。

  其他病史

  T 36.2℃P 65次/分R 17次/分 BP 158/82mmHg 神经系统查体:患者神志清,声音嘶哑,左侧眼裂变小,双眼向左侧注视可见水平眼震,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左侧指鼻试验笨拙,左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右侧面部及右侧偏身浅感觉减退。左侧巴氏征(+),闭目难立征不能完成。

  查体

  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范围,尿常规:葡萄糖+++ 2017-07-02 颅脑MRI:左侧延髓梗塞灶(当地医院)。 2017-07-08 颅脑DWI示:延髓左份异常信号,阅片较在当地医院病灶略增大 2017-07-08 颅脑MRA示:基底动脉狭窄、左侧椎动脉狭窄 2017-07-08 心电图:ST-T改变。 2017-07-08 随机血糖:14.8mmol/L(本院)。

  辅助检查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颅脑MRI

  颅脑MRA

  中医诊断:中风病 中经络 风痰阻络 西医诊断:1.脑梗死 2.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2型糖尿病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6.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NIHSS评分:5分 ADL评分:40分 ESSEN评分:4分(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冠心病)

  病情程度

  西医治疗

  依据CISS分型患者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病变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 在当地已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脑细胞保护剂,改善循环等治疗,但是患者症状仍然在加重。 下一步怎么办?继续上述西医诊疗?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口干口苦,为肝气不舒,气郁化火之征;肝阳暴亢,横逆乘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肝火化风内动,携痰上扰轻窍,横窜经络,上扰清窍,故见偏瘫,头晕等症;患者肝火内生日久化热,兼见大便不通,腹满等腑实之证。故应辨为风痰阻络,兼见腑实。患者在当地中医院已用化痰通络的涤痰汤合星蒌承气汤治疗,但效果确不理想。

  中医的理法方药

  下一步中医诊疗思路?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患者症状繁多,发病前就存在一定的临床症状,结合面诊、颈诊、咽诊、腹诊等中医查体获得的临床资料,有典型的体质学体貌特征,而且当地医院传统的方从法立的辨证诊疗思路效果不理想,将临床诊疗思路重新进行梳理。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验体辨证

  主症:头晕,行走不稳,左侧偏瘫,右侧偏身麻木; 次症:视物旋转,双侧眼眶胀痛,饮水呛咳,声音嘶哑,频繁呃逆,口干,口苦; 兼症:患者平素时有胸闷、腹满,性情急躁易怒,睡眠打鼾,时有夜眠憋醒,大便不规律,需服用酚酞片协助排便,小便色黄,纳可,眠多。

  中医症状

  体表特点:面色黑红,肩宽胸部肌肉丰厚; 腹诊:腹肌紧张,胃脘部压痛; 咽诊:双侧鄂舌弓充血暗红; 颈诊:双侧胸锁乳突肌压痛; 舌诊:舌体大,舌质黯红,口唇暗,苔黄略腻; 脉诊:脉弦滑

  中医查体特点:

  把握整体和全局的能力(六经辨证和体质辨证能力)

  患者平时体质壮实,有明显的面黑红、肩宽背厚、腹肌紧张的体表特点,应当为筋骨质体质。而筋骨质体质的人多用柴胡类方剂。

  筋骨质体质

  1.患者口苦、头晕,又兼胸闷腹满为少阳经证表现 2.中医查体 颈部胸锁乳突肌压痛,胸锁乳突肌从中医分部讲是“少阳经的循行之地”,为“肝经之分野”,是柴胡证在体表反应的部位之一,还包括胸胁、肩颈、腰胯及少腹部等,可以概括为柴胡带,柴胡带压痛为柴胡证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面红肩宽、腹肌紧张压痛、鄂舌弓充血也均为柴胡证类表现。

  少阳经证

  患者口干,腹满,大便干,需要依赖酚酞片。, 中医查体:腹肌紧张,满腹压痛

  阳明腑实证

  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定位在少阳阳明合病 体质为筋骨质体质。

  中医诊断

  从繁多的症状中梳理出患者存在口干口苦,头晕、反酸、呃逆、平时性情急躁易怒,大便困难,腹部胀满,患者具备少阳经证、阳明腑实证合病的大柴胡汤的方证特点。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大柴胡汤方证

  按:大柴胡汤源于《伤寒杂病论》: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为主,经方大师胡希恕也曾云:“脑病繁杂何其多,治疗首推大柴胡”。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大柴胡汤

  中医处方用药

  给予大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处方: 柴胡12g 黄芩12g 白芍12g 枳实10g 大黄(后入)10g 半夏10g 茯苓24g 竹茹12g 天竺黄12g 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5枚 水煎服,日一付 3剂后患者症状未再进展,大便得通,二诊大黄改为6g,继服20付以改善体质,诸症得减。

  出院时情况

  头晕明显改善,快速改变体位时轻微头晕,声音嘶哑好转,左侧肢体活动较前灵活、有力,可独立行走,未再出现饮水呛咳、呃逆,纳眠可,二便调。 查体:BP145/85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左侧眼裂变小,双眼向左侧追踪水平眼震幅度减小,伸舌右偏,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右侧肢体及左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5-级,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尚稳准,右侧面部及右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 ADL: 95 分,NIHSS:2分

  重视中医查体(面诊、颈诊、咽诊、腹诊、腿诊),可使临床辨识的证据形象化、直观化、全面化; 基础体质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要素,验体辨证可丰富中医诊疗思维方式; 在六经基础上体质与经方相结合的方证相应,是方证医学在临床的延伸和拓展。

  总结

  中医诊治疾病并不是仅仅以几个主症、脉象为唯一的诊断要点,还包涵着体质的鉴别、疾病谱的查考等因素,通过症状、体征、舌象、脉象、腹证、体质状态等因素,互相验证,互相展开,互相补充,形成和而不同的经纬交叉诊断学,是现代中医的临床思维模式。

  体会

  谢 谢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