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心理科 >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PPT课件名称: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时 间:2023-01-04 i d:10025 大 小:10.46 MB 贡 献 者:397999548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1张

  心理咨询师培训 基础心理学知识

  xxx

  2张

  目 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第六单元 知觉种类 第四节 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第二单元 表象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第二单元 思维种类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第五单元 想象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第三单元 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第五单元 意志 第九节 人格

  3张

  标题: 第一节 绪论

  正文: 基础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Psyche + logos = psychology 灵魂 表达 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4张

  标题: 本节内容

  正文: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5张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6张

  标题: 一、心理学概述

  正文: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p2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p1

  7张

  标题: 普通心理学与其他分支的关系

  8张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 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 意志 需要和动机(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心理过程 人格

  心理现象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主要由两大方面组成(该表要记)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p3

  知—知之深 情—情之切 意—意之坚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B)心理过程是通过人格表现出来的 (C)心理过程和人格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心理现象 (D)人格和心理过程是相同的概念

  9张

  标题: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正文: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一句话,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10张

  标题: 心理是脑的功能

  11张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知识点)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具体的说: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 心理发展的阶段:(知识点) 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 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 3、思维的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 4、思维阶段—人的身上,有了人的心理。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思维的萌芽的三个阶段。

  12张

  标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正文: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的故事)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心理可以通过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进行研究。 心理反映的特点:能动性和主观性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 (B)环境 (C)行为 (D)社会

  13张

  标题: 狼孩:人的心理的社会性

  正文: 1919年,一个印度人在狼窝内救出了两个小女孩。小的约2岁,大的约8岁。小的不久就死去了,大的却活下来,人们给她取名卡玛拉。卡玛拉刚开始被救出来之后,生活习性和狼一样,她像狼那样用四肢爬行,吃扔在地上的肉;害怕光亮、水、火;不穿衣,给她衣服就把衣服撕破;白天睡觉,夜间活动,深夜时经常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14张

  标题: 心理学的性质

  正文: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15张

  标题: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正文: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 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的哲学根源 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6张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时间: 1879年 地点:德国,莱比锡大学 人物: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 标志性事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意义:科学心理学诞生

  (Gp:) Wilhelm Wundt (1832-1920)

  17张

  标题: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正文: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人物:(德国)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 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 的结构 方法:内省法

  冯特、铁钦纳用( )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A)内省 (B)测验 (C)实验 (D)条件反射

  18张

  正文: (二)行为主义(behaviorism):近代心理学的两大流派之一 人物:(美国)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方法: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

  John Watson (1878 – 1958)

  B. F. Skinner (1904-1990)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只要确定了( ),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A)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B)心理现象的整体属性 (C)心理在适应环境中机能 (D)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19张

  标题: 华生:《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

  正文: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

  20张

  正文: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遗传的天才》 霍尔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21张

  正文: (三)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完形心理学) 人物:(德国)韦特海默;柯勒; 科夫卡 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部分之和

  Max Wertheimer Wolfgang K?hler Kurt Koffka

  22张

  标题: 整体>部分之和

  23张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人物:(美国)杜威、詹姆士 观点: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机能)。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机能) 。

  William James

  JOHN DEWEY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詹姆士 (B)铁钦纳 (C)华生 (D)弗洛伊德

  24张

  正文: (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近代心理学的 两大流派之一 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概念: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Sigmund Freud (1856~1939)

  25张

  26张

  27张

  28张

  正文: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

  29张

  标题: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正文: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Carl R. Rogers, 1902–1987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30张

  标题: (七)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正文: 用计算机的原理,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31张

  标题: (七)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32张

  标题: (八)生理心理学(neuropsychology)

  正文: 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重点: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     与个体行为及     心理过程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 )。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D)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3张

  标题: 心理学历史发展小结

  34张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与思辨相对 发展性原则:与静止相对 实践性原则:与纯理论研究相对

  35张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 不能干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 访谈法(提纲) 问卷法(信效度、取样、常模)

  36张

  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

  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这种方法叫()。 (A)自然(一般)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37张

  38张

  标题: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39张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知识点) 神经:许多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的神经纤维。

  40张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信息)--接受外界的刺激。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 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在传入与传出中起联络作用的。

  41张

  标题: 神经元的类型

  刺激

  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元

  中枢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官

  反应

  联络神经元

  神经:由许多平行的神经细胞纤维聚集成束,没有传导方向之分,在同一根神经里,既有传入NC也有传出NC。神经系统由神经分布全身,构成一网络。

  42张

  标题: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43张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 脊髓 脑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交感神经(唤醒) 副交感神经(抑制)

  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端脑(大脑皮层) 间脑: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脑干:延脑、桥脑、中脑 小脑

  1.自主 2.拮抗 3.与情绪有关

  44张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P13专栏最后自然段,二级重点掌握)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躯体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45张

  标题: 自主神经系统训练--生物反馈仪器

  46张

  标题: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正文: 中枢神经系统

  正文: 脊髓 脑

  脑干 间脑 小脑 端脑

  47张

  48张

  (一)脊髓 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 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49张

  标题: 脊髓的构造与功能

  正文: 传递躯体与脑的信息并控制脊髓反射

  50张

  桥脑

  延脑

  中脑

  小脑

  脊髓

  间脑

  端脑

  51张

  标题: (二)脑干

  正文: 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桥脑:联系神经纤维上下行通道、大小脑之间的通道 中脑:神经纤维上下行通道,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的作用和功能:其神经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知识点)p15

  网状结构是( )。 (A)言语中枢 (B)感觉和运动中枢 (C)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D)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中枢

  52张

  标题: (三)间脑

  正文: 丘脑:所有感觉神经元(嗅觉除外),都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传入大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是内脏系统的调节中枢(知识点) 底丘脑:肌肉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运行)

  下丘脑是( )。 (A)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直接中枢 (B)感觉和运动中枢 (C)调节呼吸与血压的中枢 (D)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53张

  (四)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 调节肌肉紧张 灰质在外,白质在内。

  54张

  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正文: “神经病”: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      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      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      现的疾病 脑血管疾病 癫痫 脑炎 脑膜炎等临床上常见 脑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使许多脑和脊髓疾病能得到迅速准确的诊断

  55张

  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6张

  正文: “精神病 ”:中枢神经系统受致病因素影响      (尤其是未能查出神经系统器质性      病变时)而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

  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7张

  标题: 杨丽娟事件

  卖房 举债 卖肾 投海

  58张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 大脑皮层: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有两个)四个部分。

  59张

  大脑皮层的机能 枕叶——视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颞叶——听 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前回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区位于( )。 (A)颞上回 (B)额叶中央前回 (C)顶叶中央后回 (D)枕叶后端

  60张

  标题: 大脑半球的分区

  正文: 运动区 感觉区 视觉区 听觉区

  61张

  62张

  倒立;面积大小与部位的敏感性有关;对侧传导

  63张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 (左语右形) 左半球(言语功能)——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非言语参与的)——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右利手的人

  64张

  标题: 双脑单侧化

  65张

  66张

  67张

  正文: 左 右 脑 开 发

  68张

  标题: 单侧化的证据和实验研究

  正文: 1960年(法)布洛卡运动失语区:左半球额叶受损 20世纪60年代(美)斯佩里”割裂脑”技术的开展 结果: 左半球:言语优势半脑 右半球:空间方位定向和图形认知

  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这样的结论,即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 )。 (A)左右半球在空间知觉上优势均等 (B)左右半球在言语功能上优势均等 (C)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D)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69张

  70张

  标题: 躯体偏瘫 脑瘫

  71张

  标题: 脑 瘫

  正文: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 (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器质损害,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等障碍

  72张

  标题: 脑瘫临床表现

  正文: 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常见的脑瘫临床表现 1 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 (或)精细运动两方面。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能抬头,4~ 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 6 ~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 (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1岁~1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部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2 肌张力异常,脑瘫小儿在不同年 (月)龄时肌张力表现有所不同,痉挛型脑瘫在新生儿时期除个别严重的时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外,大多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3 姿势异常。 4 反射异常。痉挛型脑瘫小儿深反射(膝反射、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及Babinski征。

  73张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 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 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

  胸腺

  74张

  75张

  正文: (一)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 生长与性;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速度等。 (二)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 肾上腺髓质维持血压等功能,肾上腺皮质对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 (三)甲状腺:位于气管下端的两侧 维持发育和机体代谢,对情绪有影响。 (四)性腺:位于生殖器 促进第二性征发育与生殖。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速度的腺体是()。 (A)垂体腺 (B)甲状腺 (C)胰腺 (D)肾上腺

  76张

  第二节 小结

  77张

  正文: (一)脊髓 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 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二)脑干 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脑桥 :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三)间脑 丘脑:重要的感觉中枢(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内脏(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中枢 底丘脑:肌肉张力 (四)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 灰质在外,白质在内。

  78张

  正文: (五)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 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 大脑皮层的机能 : 枕叶——视 颞叶——听 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 右利手的人: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 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结论: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79张

  常考点: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P 2、外周神经系统 (专栏) P13 〔二级必看〕 外周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关。 3、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非大脑) P14 4、脊髓中间部分叫灰质,包括大量神经元。P14 外周是白质,包括大量神经纤维。 5、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分(最早成熟的脑部器官)。P14

  80张

  6、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的兴奋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P15 7、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P15 8、大脑半球包括四个叶:额叶(主管躯体运动)、顶叶(主管躯体感觉)、枕叶(主管视觉)及颞叶(主管听觉) P16 9、布洛卡区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表达性失语)P17 10、罗杰*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证明: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P17

  81张

  11、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P19 12、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13、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P21

  82张

  标题: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83张

  标题: 本节目标

  正文: 1、了解感觉的的感念和种类 2、了解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3、了解感觉现象 4、熟悉各种感觉 5、了解知觉的定义和特性 6、了解知觉的种类

  84张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定位不清楚)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感觉

  85张

  第二单元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知识点) 一、定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 二、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最大)刺激强度。 范围 下限—上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也叫最小可觉差,j.n.d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A)感受性 (B)感觉阈限 (C)差别阈限 (D)最小可觉差

  86张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 ΔI / I=K,ΔI差别阈限,I原来的刺激强度。 即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 S=K · logR 即人感受到的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物理量的变化不能作为心理量变化的单位 两定律都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当刺激的物理量增加一个单位时,人感受的心理量也增加一个单位,这种说法对吗?

  韦伯定律用于描述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的,这个比例是() (A)小于1 (B)大于1 (C)一个常数。 (D)一个变数

  87张

  88张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知识点) 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p24 光适应: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感受性下降) 快(一两分钟) 暗适应: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慢(30~40分钟) 戴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镜,视紫红质不会分解,可以保护暗适应。 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p24 正后像:性质相同 负后像:性质相反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感觉适应就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对吗?

  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 )的过程。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波动

  89张

  视觉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

  90张

  91张

  92张

  标题: 色光三原色的补色: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

  正文: 红光+蓝绿(青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绿光+品红=白光

  93张

  三、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出题) 继时对比(出题) P25 四、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尖锐的声音,红色感觉温暖、蓝色感觉清凉,音乐最容易让人感受联觉)

  94张

  正文: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95张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光波:380~780纳米(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电磁波 ?

  (Gp:) 珈玛射线

  (Gp:) X射线

  (Gp:) 紫外线

  (Gp:) 红外线

  (Gp:) 雷达

  (Gp:) 广播频带

  (Gp:) 交流电

  (Gp:) 波长(米)

  (Gp:) 可见光谱

  96张

  (二)视觉器官 角膜→前房→瞳孔 →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最外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 视细胞有锥体细胞(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暗视觉)两种。

  视觉产生的最终部位是()。 (A)视网膜 (B)视神经 (C)大脑枕叶前端 (D)大脑枕叶后端

  97张

  98张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 有锥体细胞(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暗视觉)两种。 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从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达到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即枕极的部位产生视觉。

  99张

  (三)颜色视觉 色调(波长) 颜色的特性 明度(光的物理强度) 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光波的纯度)

  色弱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 全色盲 色觉异常大多由遗传原因造成:隔代遗传(外祖父通过母亲遗传外孙),隐性基因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

  颜色混合

  100张

  标题: 色盲

  正文: 对红绿蓝三种颜色不能完全产生色觉经验者,如红绿色盲,黄蓝色盲,也称不完全色盲;完全色盲只能看到深浅不同的灰色。 男女有别?   男性约占8%,女性0.4%。 色盲的生活有何禁忌?

  101张

  102张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声波:16 ~ 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1000 ~ 4000 Hz 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比较高。(人的说话声音) 老年人听觉丧失首先是高频声音感受下降

  103张

  (二)听觉器官(听觉的感受器是 内耳的科蒂氏器官 )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 声波→科蒂氏器官(听觉)→颞上回和颞中回

  ( )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 (A)半规管 (B)内耳 (C)内耳的科蒂氏器官 (D)颞上回

  104张

  (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频率(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单位-HZ(每秒振动的次数) 响度——振幅(响度是由振幅所决定的) 单位-分贝16-160        说话:60,刺耳:90 音色——波形(音色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 有规律的震动-乐音,否则噪音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性,是心理量,是心理的感受。 频率、振幅、波形是物理量。 是心理与物理的对应规律。客观的是物理量,主观的是心理量。

  心 理 量

  物 理 量

  声音的声波的心理量包括:(正确答案是A、B)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波形

  105张

  三、嗅觉和味觉 嗅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味觉: 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感受器是味蕾 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图) 四、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

  106张

  正文: 嗅觉试验发现,人们喜欢另外一个人的原因居然有可能是因为气味……想想你喜欢的人,他/她是什么气味呢?

  107张

  108张

  五、平衡觉:静觉 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六、运动觉:动觉(P30) 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内 七、内脏感觉:机体觉 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疼痛和性的感觉 八、痛觉(知识点) 内脏痛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的现象。(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 ) 痛觉的意义在于保护机体;痛觉最难适应。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 (A)小脑 (B)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C)运动神经 (D)感觉神经

  109张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知识点)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110张

  标题: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正文: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恒常性 4、知觉的理解性

  111张

  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在知觉时,总是把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作为统一的整 体加以反映,即为知觉的整体性

  112张

  113张

  114张

  主观轮廓

  115张

  知觉的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 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 两可图形 (对象和背景)

  116张

  你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脸?或是一对情侶在接吻呢?

  117张

  标题: 知觉的选择性:两可图形

  118张

  119张

  标题: 看到了一个人和他的影子?这个人是谁呢? 乔治 华盛顿

  120张

  标题: 知觉的恒常性

  正文: 又叫知觉的常性:在知觉时,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不变应万变 种类 大小恒常性 size constancy 颜色恒常性 color constancy 明度恒常性 brightness constancy 形状恒常性 shape constancy

  121张

  标题: 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正文: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122张

  标题: 大小恒常性错觉

  123张

  标题: 大小恒常性

  124张

  标题: 形状的恒常性

  125张

  标题: 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 “门总是方的 ”

  门总是方的

  门总是方的

  126张

  127张

  标题: 明度恒常性

  正文: 改变照度使物体反射的光量变化时,对物体的明度知觉仍趋向于保持不变

  128张

  正文: 颜色恒常性: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

  129张

  正文: 知觉恒常性的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它能使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并改造世界。如果没有知觉的恒常性,人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

  130张

  标题: 知觉理解性

  在知觉事物时人们总是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131张

  标题: 雪地上的一群马

  132张

  正文: 知觉理解性的作用有: 1、我们可以把没有意义的材料赋予其意义。 2、可以提高知觉的速度。 3、有助于我们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 4、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在观看某些不完整的图形时,正是理解帮助人们不缺少的部分补充起来。

  133张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移动知觉 错觉

  134张

  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一)大小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大小、距离、参照物……

  邻近物体大小对大小知觉的影响

  135张

  标题: (二)形状知觉

  正文: 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验 (三)方位知觉 以自身作为参照,以两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判断方位。

  136张

  (四)距离知觉 又叫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对象的重叠(遮挡) :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 单眼线索之对象重叠

  137张

  标题: 单眼线索之线条透视作用

  正文: 线条透视作用: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 看起来趋于接近

  138张

  标题: 单眼线索之空气透视作用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递过程中有变化,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近处清晰远处模糊

  139张

  标题: 单眼线索之运动视差

  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140张

  双眼线索之眼睛的调节作用

  对眼是这样“炼”成的

  141张

  标题: 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正文: 双眼视轴辐合 两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两眼视差 双眼视差?——立体电影 双像:如果两眼成像的网膜部位相差太大,那么人们看到的将是双像,即把同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Exp 用右手举起一支铅笔,让它和远处墙角的直线平行。如果注视墙角的直线,则近处的铅笔就出现双像;反之亦然

  当我们看一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象叫( )。 (A)双眼视差 (B)双眼的结构级差 (C)双眼视轴辐合 (D)线条透视

  142张

  二、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生理周期:生理循环周期 情绪周期 智力周期

  143张

  正文: 三、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 视 似动现象: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              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电影、霓虹灯         错 诱导运动 “月亮走,我也走",彩云追月       觉 自主运动 “暗室中的烟头 ”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太慢→人感受不到手表时针的运动;也感受不到花的开放。 太快→转动的叶片;风扇。

  对( )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A)物体的变化 (B)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 (C)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D)物体的空间特性

  144张

  正文: 四、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视听错觉 倒飞错觉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 (B)错觉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进行消除 (C)不同感觉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错觉 (D)错觉是因为人的意识模糊造成的

  145张

  146张

  147张

  148张

  149张

  标题: 消失的灰色

  正文: 用眼睛盯住中间的黑点30秒,旁边的灰色都消失了

  150张

  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间是有角度的呢?

  151张

  152张

  标题: 数数看有几个黑点! :o)

  153张

  154张

  这只大象有几只脚?

  一、 感觉与知觉

  155张

  156张

  157张

  常考点: 感觉现象,感觉种类,知觉特性,知觉种类

  正文: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P2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熟悉并区分什么是外部感觉,什么是内部感觉。 P22 2、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P23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二者成反比,阈值低,感受性高。

  158张

  正文: 3、四个概念 P24-P25 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59张

  正文: 4、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nm-780nm之间的电磁波。P2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P28 5、视觉神经细胞包括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P26 锥体细胞位于中央窝,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位于视网膜边缘,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6、色光的混合遵循加法规则;颜料的混合遵循减法规则。P27

  160张

  正文: 7、听觉的特性:P29 心理量(由人主观感受到的)由物理量(客观测量到的)决定的。

  心理量 (心理特性)

  物理量

  音 调 响 度 音 色

  频 率 振 幅 波 形

  161张

  正文: 8、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所以,内、外部感觉都有痛觉。痛觉难于适应,因为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P31 9、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及理解性。P31 10、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带有固定倾向。P35

  162张

  第四节 记忆(知识点)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意义和作用 1、积累知识和经验,发展思维 2、积累影响,形成个性 3、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

  163张

  标题: 二、记忆的种类

  正文: 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 。 动作记忆

  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叫()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64张

  三、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

  (Gp:) 识记

  (Gp:) 保持

  (Gp:) 再认/回忆

  165张

  标题: 1、识记过程

  正文: (1) 定义: 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166张

  标题: (2)识记的种类

  正文: A、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B、根据识记材料是否有意义: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167张

  标题: 无意识记

  正文: 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作出任何意志努力的一种识记。“睡前无意学习”

  168张

  标题: 有意识记

  正文: 有自觉目的、在必要时也需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一种识记。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两种

  169张

  标题: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的比较

  (Gp:) 识记目的明确

  (Gp:) 借助一定识记方法

  (Gp:) 做出意志努力

  (Gp:) 识记目的不明确

  (Gp:) 不需借助识记方法

  (Gp:) 不需意志努力

  (Gp:) 有意识记

  (Gp:) 无意识记

  170张

  标题: 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Gp:) 进行思维加工 理解识记材料

  (Gp:) 意义识记

  (Gp:) 简单重复 死记硬背

  (Gp:) 机械识记

  171张

  标题: (3)影响识记的因素

  正文: 识记的目的 学习态度:“洗脑”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识记的方法

  172张

  标题: 2、保持

  正文: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173张

  标题: 3、回忆/再认

  正文: (1)回忆: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2)再认:识记过的材料、经验过的事物再 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174张

  标题: (二)记忆基本过程之间的关系

  (Gp:) 识记

  (Gp:) 保持

  (Gp:) 再认/回忆

  开始,前提

  中间环节

  结果,检验

  175张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无意义记忆) 遗忘(保持)曲线: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时间

  保存量

  (艾宾浩斯提出;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176张

  177张

  标题: 第二单元 表象

  178张

  一、表象的定义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表象就是记忆分类中的形象记忆,表象所回忆的内容一定是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积 累感性知识 片段不稳定性 不像知觉那样稳定 可操作性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可操作性。这使表象成为想象的素材。 概括性 表象的形象具有事物的主要特征,丢掉了一些次要特征。表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桥梁作用)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A)回忆 (B)表象 (C)再认 (D)保持

  179张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来分:三个记忆系统 。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 或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过程

  记

  识记(编码)

  保持(存储)

  忆:再认/重现(提取)

  180张

  标题: (一)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正文: 1、定义 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181张

  标题: 2、感觉登记(瞬时记忆)的特点

  正文: (1)鲜明的形象性(感觉后象) (2)容量大,保留时间短 容量:9-20比特(信息单位) 时间:0.25-1秒(图像记忆) 1-4秒(声音记忆) (3)巩固后可进入短时记忆

  182张

  标题: (二)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正文: 1、定义  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Gp:) 感觉 登记

  (Gp:) 短时记忆

  (Gp:) 长时记忆

  183张

  标题: 2、短时记忆的特点

  正文: (1)容量有限:7±2 (信息组块) (2)短时记忆多为听觉编码 (3)加工信息被意识到 (4)加工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

  (Gp:) 感觉 登记

  (Gp:) 短时记忆

  (Gp:) 长时记忆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 )编码。 (A)视觉 (B)听觉 (C)语义 (D)知觉

  184张

  标题: (三)长时记忆

  正文: 1、定义: 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为()。 (A)1分钟以上 (B)2分钟以上 (C)3分钟以上 (D)10分钟以上

  185张

  标题: 2、长时记忆的特点

  正文: (1)容量无限 (2)编码形式: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3)信息需要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意识到 (4)遗忘因自然衰退或干扰造成 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86张

  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0.25~1秒(图像) 1 ~4(声象)

  容量相当大

  图象 声象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操作记忆)

  1分钟以内

  7±2

  听觉

  长时 记忆

  1分钟—永久

  无限

  语义 形象

  保持时间

  容 量

  编码方式

  三个记忆系统比较图

  187张

  标题: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感觉 登记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刺激

  注意

  精细复述

  提取

  遗忘

  维持复述

  遗忘

  遗忘

  行为反应

  188张

  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自然的衰退和干扰。 干扰分为: 前摄抑制:前面对后面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面对前面的干扰。 系列位置效应:两头记忆效果比中间好。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也叫循序效应) 就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 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 响.

  189张

  标题: 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

  学习经济学

  学习心理学

  经济学测验

  后摄抑制

  学习心理学

  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测验

  前摄抑制

  190张

  191张

  缓减倒摄抑制

  192张

  193张

  正文: 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P37 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和再认。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用无意义音节作材料,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P39 3、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形象再现叫做表象,而再现的结果(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属于思维范畴,创造新形象。P39

  常考点

  194张

  正文: 4、表象的四个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及概括性。 表象的作用:为想象提供素材、积累感性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P40 5、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P40 6、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两头比中间记忆效果好。P43 系列开头比中间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首位效应)。系列末尾比中间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新近效应)。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分析、综合、抽象及概括。 8、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联系:P41-P42 只有短时记忆才能被人意识到。

  195张

  正文: 9、辐合思维是按照己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又叫求同思维 。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P45 10、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代表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反比的关系。P45 11、问题解决: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a、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b、目标状态的认识c、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P46

  196张

  正文: 12、掌握并理解影响问题解决的三个因素。 迁移作用、原型启发作用、定势作用 13、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P47 14、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P47-P48 两者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15、布洛卡中枢 受损 表达性(运动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中枢 受损 接受性失语症 P49 16、想象:对己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P50

  197张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是人类所特有的。 2、特点 (1) 间接性 (2) 概括性:抽取共同属性, 得出概括性认识,形成概念。

  198张

  标题: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正文: 1、分析与综合 (1)分析: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 个属性的过程。 (2)综合: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部分、各属性结 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199张

  标题: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正文: 2、抽象与概括 (1)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 征的过程。 (2)概括: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 在一起的过程。

  200张

  标题: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正文: 3、比较与分类 (1)比较:对事物进行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 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2)分类: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

  201张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形态,可分为 动作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根据方向,可分为 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三、根据是否有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常规思维):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

  202张

  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 1、定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所包含的范围,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 集合。生物 动物 禽类 牲畜

  203张

  正文: 3、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A、内涵大,外延小 B、内涵小,外延 Eg 人 ∠ 动物 ∠ 生物; 从“人”到“生物”,外延趋窄,因为凡人是动物—生物,而有动物不是人;而“人”的内涵却比“动物”的内涵深,这就是说,人的特有属性包括动物,而动物的特有属性并不包括人。 4、概念的掌握(概念形成):个体借助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204张

  标题: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正文: 1、自然概念(Concept)的掌握途径 A、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B、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形成 C、专门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科学概念 2、人工概念(Artificial Concept) 为研究概念形成过程而模拟自然概念的人为编制的概念。 eg 无意义音节

  205张

  ??人工概念实验材料( Bruner等,1956)

  206张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问题解决就是给被试者提出一个问题,让被试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正迁移和负迁移 骑车 原型启发 蒸汽机的发明,锯子的发明 思维定势 前期心理准备对后面活动的影响。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 逐一尝试 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探索就能达到目标的方法。 循环子目标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计划简化策略

  207张

  心理定势:个体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卢钦斯的水杯量水实验。

  127

  42

  76

  21

  9

  28

  3

  6

  3

  获得 100升 21升 25升

  208张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离不开语言,言语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 语言离不开言语,语言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

  言语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心理活动过程 (C)思维过程 (D)个性

  209张

  二、 言语活动的形式 外部言语:用于交际 口头言语:对话言语 独白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不用于交际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210张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位置,功能要牢记)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左半球额下回 若受损伤,则产生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 若受损伤,则产生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顶枕叶交汇处的角回。 若受损,失读症——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 若受损,失写症——不会写 听—说—读—写

  ( )受到损伤将导致失读症 (A)言语运动中枢 (B)言语听觉中枢 (C)视觉性言语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211张

  表达性失语

  接受性失语

  失写症

  失读症

  212张

  言语功能障碍——第二信号系统受损

  213张

  标题: 第五单元 想象

  214张

  标题: 一、什么是想象

  正文: 1、定义: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 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2、想象与表象的联系 (1)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没有创 造新形象,属于记忆范畴。 (2)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是思维,表象是记忆

  215张

  标题: 二、想象的种类(了解)

  正文: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 产生的想象。 (1)梦: (2)幻觉: 2、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 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憧憬 理想(积极的幻想)和空想(消极的幻想)

  ( )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 (A)模仿 (B)再造想象 (C)不随意想象 (D)表象

  216张

  标题: 人类探月幻想

  217张

  标题: 科学幻想

  218张

  219张

  第六节 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等,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调节的作用。 二、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自动化的行为

  220张

  标题: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正文: 睡眠 梦

  221张

  标题: (一)睡眠

  正文: 1、睡眠的普遍性 人类睡眠的基本特征:地点固定,有隐私性;睡眠的个别差异小,一般在5-9小时;睡眠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222张

  标题: 2、睡眠是否具有必要性

  正文: (1)生物钟理论 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2)恢复与保养 恢复论认为,睡眠 使身心得到恢复。

  生物节律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1周 (D)1个月

  223张

  标题:

  正文: 第一天夜里尚能主动配合,较轻松渡过。 第二天白天仍能像平时一样学习、活动;第二天夜里要他们保持清醒就很困难,必须不断地予以刺激。 第三天白天受试者就不能长时间静坐,稍不注意就会呼呼大睡,断睡的第三夜,有人开始出现幻觉、错觉、烦躁易怒,判断力、记忆力及反应能力明显下降。 恢复自由睡眠的第二天,症状即全部消失。

  睡眠剥夺实验

  224张

  标题: 短期剥夺睡眠并不一定给人体带来很大伤害

  正文: 长期严重失眠和睡眠不足危害主要表现: · 易怒,脾气暴躁,攻击性强,性情改变 · 嗜睡 · 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热情及能力下 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 · 机体活动能力下降,易疲劳 · 感觉异常自觉浑身不适

  225张

  脑电波的图形 清醒和警觉状态:β波——波幅较小,14-30赫兹 安静和休息状态:α波——波幅稍大,8-13赫兹 睡眠状态:?波——波幅更高,频率更低 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浅睡眠,10分钟,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惊醒。 第二阶段:出现纺锤波,不易被叫醒,20分钟 第三阶段:出现?波,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肌肉更放松,各种指标变慢。 快速眼动期(REM):5~10分钟,做梦,脑电波不是?波,而是β波。在REM睡眠中,心率、呼吸频率、脑波频率都增加了,因为在生理上是唤醒的,但身体却动不了,所以REM睡眠也称为“矛盾睡眠”。

  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多是()。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做梦一般发生在()。 (A)睡眠初期 (B)睡眠中期 (C)睡眠晚期 (D)快速眼动期

  226张

  227张

  (二)梦 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梦的特点: 梦境的不连续性 不协调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剥夺的后果 弗洛伊德(Freud)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

  梦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梦境的不连续性 (B)梦境的不协调性 (C)梦境的情绪性 (D)梦境的完整性 p53

  228张

  标题: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正文: (1)梦是潜意识的显露 (2)梦的内容具有象征意义 (3)释梦是治疗心理问题的有效技术 (4)催睡是进入潜意识的有效技术

  Freud把释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

  229张

  第二单元 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只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

  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这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配性

  230张

  二、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努力。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 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231张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知识点)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7±2 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 注意的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注意分配的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几种活动之间应有内在联系。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都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B)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都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C)注意分散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注意转移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D)注意分散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注意转移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232张

  标题: 注意范围练习

  233张

  标题: 注意稳定性测验

  234张

  标题: 注意的分配

  235张

  236张

  六.常考点

  正文: 1、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P5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产生梦。梦的特点:a、不连续性 b、不协调性 c、认知的不确定性 2.注意的特征:a、广度 b、稳定性 c、转移 d、分配 重点理解掌握 注意转移与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的三个条件:a、非常熟练 b、所从事的几种活动有内在联系 c、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237张

  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定义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受社会制约;需要的增长,是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需要的起源: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需要的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叫()。 (A)自然需要 (B)社会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238张

  二、动机 (一)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需要与动机: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当某种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时,就会推动个体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也就是说,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在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了动机。许多学者事实上已把需要当成了动机的同义词。 影响动机的因素:内驱力、诱因和情绪 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起驱动作用。 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起牵引作用。 情绪 积极情绪起推动作用,消极情绪起阻碍作用。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外在动机

  239张

  标题: 需要与动机

  240张

  (二)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也叫驱力或内驱力; 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都是社会性动机。 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范围)、持久性、效能(力量) 兴趣和爱好。 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 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动机; 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如定势的影响。 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有影响。?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如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

  241张

  第二单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知识点)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缺失性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低) 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高)

  (Gp:) 自我 实现的需要

  (Gp:) 生理的需要

  (Gp:) 安全的需要

  (Gp:) 爱和归属的需要

  (Gp:) 尊重的需要

  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

  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需要叫()。 (A)安全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42张

  标题: 马斯洛的需要模式

  一般来说,人类的需要呈等级系统

  243张

  标题: 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文: 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

  244张

  245张

  标题: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246张

  标题: 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247张

  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要点: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

  248张

  249张

  250张

  251张

  标题: 身 体 语 言 比 语 言 更 可 信

  252张

  沟 通 管 道

  55% 视觉—身体语言

  7% 内容

  38% 听觉—语气语调

  智者善听,愚者善说

  社会地位和说话成反比,言多必失

  253张

  标题: 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 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副标题: ------苏格拉底

  254张

  标题: 测谎仪 及其记录

  255张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2.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3.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应过程。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感通过情绪来表达。

  256张

  标题: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Gp:) 稳固性 长期性 深刻性

  (Gp:) 感情的内容

  (Gp:) 高级的社会性需要

  (Gp:) 情感

  (Gp:) 情境性 不稳定性

  (Gp:) 感情的 反应过程

  (Gp:) 生物需要

  (Gp:) 情绪

  (Gp:) 稳定程度

  (Gp:) 发生机制

  (Gp:) 需要角度

  257张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 重要手段。? 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 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 的行动。? 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情绪状态对记忆?效率的影响 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婴儿通过情绪反应与成人交流,以便得到成人的抚爱,这是情绪和情感的()。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258张

  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既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认为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 笑----高兴;哭----伤心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

  259张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情绪的三因素论) 沙赫特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就是一种动机,情绪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260张

  标题: 沙赫特试验方法

  261张

  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4个维度及其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 两极性:是指情绪和情感度量特征的每一个特征的变化都具 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度量情绪情感维度的指标及两极: 动力性:增力—减力(提高还是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激动—平静 强度: 强—弱;eg 微愠、愤怒、大怒、暴怒和狂怒 紧张度:紧张—轻松 ?

  262张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知识点) 一、从情绪的内容来分 基本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人和动物共有的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敌意=愤怒+厌恶+轻蔑;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

  263张

  二、从情绪的状态来分(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几周、几月)。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 激情能激发潜能,也能使认识范围变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源 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 强烈和持久的应激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造成对许多疾病的易感状态。

  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叫()。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兴奋

  264张

  三、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265张

  第五单元 意志 一、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案 ,作出决策。 执行阶段: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不断审视既定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266张

  动机冲突的形式 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都想要 双避式冲突:“前有断崖,后有追兵”,都不想要 趋避式冲突:“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又想要又不想要 双重趋避式冲突:两件事件,每件都各有利弊,两件事件,每件 都各有利弊

  267张

  正文: 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就业选择,恋爱选择

  268张

  标题: “双避式”动机冲突 两种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

  269张

  (3)“趋—避式”心理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270张

  (4)“双趋—双避式”动机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所产生的动机斗争。

  271张

  三、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受暗示,武断)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

  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这种意志品质称为()。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272张

  273张

  常考点:

  1.理解情绪情感的定义。P60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动机、组织及信号功能。 2、情绪理论,重点掌握詹姆斯的情绪外周理论,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P62-P63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外周) 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起着决定的作用。 3、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P65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74张

  正文: 4、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及双重趋避式冲突。 6,人格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重点掌握性格P80-P81 性格的定义及结构。

  275张

  第九节 人格 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276张

  二、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反映在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社会制约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功能性

  277张

  三、人格(个性)的结构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人格

  人格的倾向性 人格的心理特征

  需要 动机 能力 气质 性格

  278张

  第二单元 能力 一、能力概述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

  智力的支柱和核心是()。 (A)记忆力 (B)观察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279张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280张

  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发展的高低,可分为: 能力 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 才能 具备了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 天才 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能作出杰出的贡献的能力。 2、按能力的构造,可分为: 一般能力(智力) 特殊能力

  281张

  3、按能力涉及的领域,可分为: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4、按创造程度,可分为: 模仿能力 再造能力 创造能力

  282张

  (Gp:) 操作能力

  (Gp:) 个体操作、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艺术表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Gp:) 社交能力

  (Gp:) 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

  (Gp:) 认知能力

  (Gp:) 个体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划分:

  283张

  模仿能力

  效仿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

  (Gp:) 创造能力

  (Gp:) 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再造能力

  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

  4、按能力创造程度划分

  284张

  二、能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塞斯顿的群因素论(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因素) 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

  285张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操作方式×操作内容×操作产品)

  方式

  内容

  产品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把智力分为3个维度,即()。 (A)操作方式、内容和结果 (B)单元、类别和关系 (C)图形、符号和语义 (D)认知、记忆和思维

  286张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正态分布) 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

  287张

  正文: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88张

  289张

  标题: 2、 能力类型的差异

  正文: (1)智力类型的差异 知觉类型: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记忆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混合型 思维类型:形象思维类型、抽象思维类型 (2)专门能力类型差异

  290张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和教育 遗传素质,也叫天赋,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环境(营养、家庭、学校、社会)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后天的条件。 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反之,亦然。

  291张

  正文: (一)遗传因素 1、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2、历史上有关遗传与能力关系的研究 (1)高尔顿的家族谱系研究:名人组中,父辈是名人的子辈名人也多;普通人组中,父辈没有名人,子辈也没有名人。 (2)双生子的研究:遗传的影响不大。

  292张

  正文: (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1、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2、环境因素包括 (1)儿童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营养 (2)环境的刺激:亲子关系、适宜的玩具、丰富 变化的环境。 (3)学校教育 (4)社会环境

  293张

  第三单元 气质 (一)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性情、秉性)

  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叫()。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294张

  标题: (二)气质类型学说

  正文: 体液说:体液决定气质 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古希腊希波克拉特) 体型说:体型决定气质 (德国克雷米奇尔) (高矮胖瘦) 如,躁狂郁症患者多是矮胖型的,精神分裂患者多是瘦弱型或强壮型、发育异常型的 血型说:血型决定气质 (日本古川竹二) (A,B,AB,O) 激素说:内分泌腺决定气质。 (美国伯曼)甲状腺、垂体腺、肾上腺、性腺)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

  295张

  正文: 血型说 A型。倔强、理智、谨慎、责任心强,情绪容易波动。 B型。乐观热情、宽容随和、待人亲切、开朗坦诚、不够专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O型。自信、坚定、冷静、富于实干、勤奋上进、较固执、不虚心。 AB型。复合型。偏向A者,显得孤僻、呆板。偏向B者,容易有成就。

  296张

  正文: 激素说 (1)人物:美国心理学家伯曼提出。 (2)基本观点: A、把人分为四种内分泌腺的类型: 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性腺型 B、内分泌腺类型不同的人气质也不相同: 如,甲状腺型的人,甲状腺分泌过多者,精神饱满,意志坚强,感知灵敏 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迟缓、冷淡、痴呆、被动,垂体腺型的人智慧聪颖; 肾上腺的人情绪容易激动; 性腺的人性别角色突出等。

  297张

  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有3个基本特性: 强度: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 平衡性: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力量是否平衡。 灵活性:兴奋和抑制之间相互转化的灵活程度。

  298张

  (Gp:)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兴奋—抑制)

  (Gp:) 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

  (Gp:) 气质类型

  (Gp:) 强度

  (Gp:) 平衡性

  (Gp:) 灵活性

  (Gp:) 强

  (Gp:) 不平衡

  (Gp:) ?

  (Gp:) 兴奋型(冲动型)

  (Gp:) 胆汁质

  (Gp:) 强

  (Gp:) 平衡

  (Gp:) 灵活

  (Gp:) 活泼型

  (Gp:) 多血质

  (Gp:) 强

  (Gp:) 平衡

  (Gp:) 不灵活

  (Gp:) 安静型

  (Gp:) 黏液质

  (Gp:) 弱

  (Gp:) ?

  (Gp:) 抑制型

  (Gp:) 抑郁质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中,和神经过程的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99张

  标题: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300张

  (三)气质的特性 感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敏感) 耐受性:耐受性是指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强度 ) 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灵活) 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灵活)适应性 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 指向性:外向还是内向。心理活动的指向 外向的人,兴奋性高,兴奋占优势;内向的人,兴奋性低,抑制占优势。

  301张

  (四)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胆汁质:强但不平衡。感受性低,耐受性高。精力旺盛, 直爽热情,但心境易变,脾气暴躁。 多血质:强、平衡且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活泼 外向,适应性强。兴趣多变,注意力容易分散。 黏液质: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内 向,举止平和,踏踏实实,注意力易集中,交际 适度。 抑郁质: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极端内向,多疑多 虑,敏感,孤僻。

  302张

  正文: (1)强兴奋,弱抑制,精力充沛,热情,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有力。 (2)言行上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有一股强烈而迅速燃烧的热情。 (3)决策果敢,坚忍不拔,但往往不考虑后果(鲁莽) 。 (4)性急,易被煽动。 (5)工作上常有明显的周期性。

  标题: 1.胆汁质型(性情暴躁、动作迅猛)

  303张

  正文: 2.多血质(活泼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 (1)强平衡,高灵活。 (2)敏捷好动,易适应环境。 (3)善交际,不拘束。 (4)富有精力,工作能力强,能从事多样化、多变性的工作。 (5)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 。 (6)兴趣广泛而多变,感情丰富而不专一。浮躁轻率,好大喜功。

  304张

  正文: 3.黏液质(稳重性)(性情沉静,动作迟缓) (1)强平衡,弱灵活。 (2)缄默、沉静、稳重、专一。 (3)交际适度,不爱空泛的清谈。 (4)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不易流露感情,不故意显露才能。 (5)惰性而不灵活,因循守旧,不善创新。

  305张

  正文: 4.抑郁质(抑制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 (1)弱兴奋,强抑制,不平衡。 (2)表情呆板而羞涩。动作迟缓、忸怩、怯懦、腼腆、迟疑、孤僻。 (3)性清脆弱,感受能力强。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动感情。 (4)困难面前优柔寡断,危情面前胆小如鼠。 (5)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对人关怀备至。

  306张

  307张

  正文: 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一)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1、气质类型的稳定性:气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2、可塑性:环境条件改变或发生重大的生活事件,可导到气质类型的改变。

  308张

  正文: (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无好坏之分 2、每一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3、要自觉地发扬气质中的积极方面 (三)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1、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2、气质类型能影响工作效率 (四)气质类型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的难易。 (五)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其情绪兴奋性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健康

  309张

  正文: 气质类型在管理中的应用 (1)胆汁质的人:应急性强、冒险性较大的工作。抢险、救护等。 (2)多血质的人:社交性、多变性的工作,销售、采购、后勤、公关、谈判。 (3)黏液质的人:原则性强的工作:人事、调查、保管等。 (4)抑郁质的人:平静的、刻板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会计、统计等。

  310张

  第四单元 性格 一、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 ,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 三个因素组成。(决定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有好坏之分。(性格决定命运) 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311张

  标题: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气 质

  性 格

  反应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

  可塑性小、变化慢

  主要是先天的

  在决定人的行为举止上具有从属意义

  主要是后天的

  受社会环境影响

  可塑性较大、变化较快

  反应人的一切稳定的心理特征

  在决定人的行为举止上具有核心意义

  312张

  (Gp:) 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Gp:) 气质是性格形 成的基础,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Gp:) 性格可掩盖和改造气质

  313张

  二、性格的结构 (一)性格的静态特征(态度)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核心):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性格的意志特征:对自己的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行为)——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

  性格的核心特征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314张

  正文: 三、性格类型

  1、内倾型和外倾型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认为: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有两种指向,他称此为定势。一种定势指向个体的内在世界,称内倾;另一种定势指向外部环境,称外倾。

  315张

  标题: 内倾型 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

  (Gp:) 安静、富于想象爱思考、退缩、孤僻、冷漠害羞、防御性、缺乏自信、自我欣赏、对社会不感兴趣、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316张

  (Gp:) 爱交际、活跃、开朗、自信、冒险、坦率、随和、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易适应环境变化。

  标题: 外倾型 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

  317张

  正文: 2、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英国心理学家培因(A.Bain)和法国心理学家瑞波(T.A.Ribot)等人认为可以根据认识、情感和意志来划分种性格类型: 第一种类型:理智型 第二种类型:情绪型 第三种类型:意志型

  318张

  善于用理智控制 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培因(A.Bain)和法国心理学家 瑞波(T.A.Ribot)等人认为 可以根据认识、情感和意 志划分出: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

  319张

  行为易受情绪左右, 情绪体验敏感而强烈。

  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培因(A.Bain)和法国心理学家 瑞波(T.A.Ribot)等人认为 可以根据认识、情感和意 志划分出: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

  320张

  (五)性格的测量

  自陈测验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2、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投射测验

  1、罗夏墨迹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TAT)。

  321张

  正文: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胎内环境。 地理环境。

  (六)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322张

  正文: (2)社会环境: A 家庭。 亲子关系。 家庭结构。 大家庭。 核心家庭。 破裂家庭。 家庭气氛:融洽? 对抗? 出生次序。 独生子女。较高的支配性。

  323张

  324张

  正文: B学校。 课堂教学。 班集体 教师 3、社会实践。 4、主观因素。

  325张

  正文: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326张

  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 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本能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的原始本能需要。 自我:现实我。遵循现实原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超我: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则。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督。 ? 三我协调,则健康;发生冲突无法解决时,则导致心理疾病。

  327张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据此,可以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Carl Jung 1875—1961)

  328张

  三、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 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Gp:) 首要特质:影响各方面行为的特质,处于支配地位 中心特质:决定一类行为,代表个人主要行为倾向 次要特质:在特殊场合表现出来的特质

  (Gp:)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

  (Gp:) 人格

  同一文化下的共同特质

  329张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把人的特质分为两种: 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 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 卡特尔认为人有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16PF)

  330张

  (五)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 人格有三个维度: 内外向(E) 神经质(N)情绪的稳定性 精神质(P)自我中心、冷酷、冲动

  331张

  (四)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 Costa (科斯塔)和 McCrae(麦克雷)(P87) 神经质(Neuroticism) 外倾性(Extraversion)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宜人性(Agreeableness) 认真性(Conscientiousness) NEO人格调查表

  332张

  333张

  334张

  祝大家 考试顺利!

  335张

  Thank You !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