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肝病科 > 肝系案例讨论.ppt

肝系案例讨论.ppt

肝系案例讨论.ppt
PPT课件名称:肝系案例讨论.ppt 时 间:2023-10-06 i d:13446 大 小:15.69 KB 贡 献 者:假情假意假喜欢假慈悲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肝系案例讨论.ppt

  肝系案例讨论

  一、原明忠医案

  邢某某 男 52岁 初诊:1965年2月8日 诉两旬前吃油腻食物后,突然胸中疼痛阵作(尚可忍受),饮水或进食后加重。近日疼痛加剧,全身发黄瘙痒,白睛发黄,口干苦。大便正常,尿色赤,西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查:舌质淡红少津,苔全部剥脱呈镜面舌(光莹舌)。右上腹近右胁处按之痛甚、拒按,脉象沉细。肝功能化验:黄疸指数30单位,谷丙转氨酶390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6单位。 证属黄疸(阳黄)。肝胆湿热郁阻,胆热腑实证。 治以清湿热,利胆通腑。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2g、白芍20g、大黄15g、茵陈30g、栀子10g、元胡12g、香附10g、良姜4g、甘草12g、郁金10g、元明粉12g(冲服)。

  讨论题

  问题1.试分析此病的病因病机。 问题2.试分析本案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意义。 问题3.本案患者大便正常,为何仍用大黄?

  二、关幼波医案

  韩某某 男 33岁 主诉:疲乏,食少伴反复黄疸一年余。 一年前开始食欲不振,厌恶油腻,疲乏无力,尿黄、目黄,黄疸指数13单位,某医院诊断为毛细胆管炎。近一年内每半月至二十天出现一次巩膜黄染及小便深黄,反复不愈。患者舌苔薄白,脉弦细滑。 辨证为湿热未清,瘀阻中焦,脾失健运,久则气虚血滞。立法为清热祛湿,芳化活血,佐以益气养血。 方药:茵陈60g、酒芩9g、公英15g、通草3g、藿香15g、杏仁9g、橘红9g、香附9g、泽兰15g、生芪15g、砂仁6g、焦术9g、杭芍30g、当归12g、车前子12g(包)

  讨论题

  问题1. 茵陈为治疗黄疸的首选药,谈谈你的认识。 问题2.试述活血法对治疗黄疸的意义。

  三、邢锡波医案

  高某某 男 35岁 农民 一诊:1年来腹胀,下肢浮肿,近2个月腹胀加重,胃脘痛,泛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面部及腰部亦肿。小便少,大便正常。查:体瘦,面色萎黄,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有蜘蛛痣、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有腹水征,腹围96厘米,未触及肝脾,腰部及下肢指凹性水肿。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49单位,麝浊20单位,白蛋白3.2g%,球蛋白3.6%,胆红质2.2mg%。血小板42000/立方毫米。脉弦虚无力,舌质暗红,少苔。 证属:肝脾损伤,气滞血瘀,水浊壅结。 治宜:益气健脾,祛瘀逐水。

  处方:生黄芪24g、白术15g、厚朴12g、大腹皮12g、生苡仁12g、枳实10g、茯苓10g、猪苓10g、吴茱萸6g、黄连6g、木通6g 二诊:连服6剂,腹胀稍减,肝区痛,腹围94厘米,尿量每日1000毫升左右。食欲好转,胃脘痛及泛酸消失。宜加强消积祛瘀逐水药力。嘱进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盐饮食。 处方:生黄芪24g、生山药15g、莪术12g、茯苓12g、生苡仁12g、白术10g、三棱10g、大腹皮10g、青皮10g、泽泻10g、枳实10g、丹参10g、二丑面6g(冲)、续随子6g

  三诊:连服10剂,尿量明显增多,每日约2000毫升以上。腹围85厘米,下肢稍肿。因腹水量减,可触及肝于肋下1.5厘米,质硬无结节,脾大肋下1厘米。脉沉弦,舌质暗红,苔薄白。减逐水药,加舒肝理气,活血软坚之剂。 处方:当归15g、别甲15g、大腹皮15g、白芍15g、柴胡10g、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泽泻10g、青皮10g、木香6g

  四诊:连服10剂,腹胀及肝区痛明显减轻,肝功能亦好转,麝浊10单位谷丙转氨酶150单位,胆红质0.9毫g%,白蛋白3.2g%,球蛋白3.3g%。血小板9000/立方毫米。脉弦略细,舌淡红,苔薄白。加健脾补气,疏肝止痛之剂。 处方:生黄芪24g、太子参15g、别甲15g、龟板15g、白术12g、白芍12g、茯苓12g、柴胡10g、元胡10g、川楝10g、青皮10g、枳壳10g、甘草5g

  五诊:连服10剂,腹胀与下肢浮肿已不显,腹围减至72厘米,食欲好,每日进主食500g,已下地活动和参加饲养工作。因劳累下肢又肿,腹胀,倦怠畏寒,便溏。脉迟细少力,舌淡少苔。方加补肾健脾渗利之剂。 处方:生黄芪30g、山药15g、党参12g、菟丝子12g、扁豆12g、枳壳12g、猪苓12g、泽泻12g、柴胡10g、郁金10g、白芍10g、厚朴10g、车前子10g(包)、肉桂6g、干姜6g、甘草5g

  六诊:连服15剂,体力渐恢复,饮食、精神正常。肝肋下可触及,质硬,脾大肋下1.5厘米,肝功能除麝浊9单位,其它各项均恢复正常。病情稳定,按前方加减配服丸药,巩固疗效。 5年后又遇病人,精神好,体力已恢复,一直参加劳动。

  讨论题

  Q1.本案有腹水,为何不用攻逐法? Q2.试分析本案治疗思路。 Q3. 喻嘉言提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如何理解的?

  四、吴佩衡医案

  胡X X,男,53岁,因患肝硬化腹水鼓胀,住昆明某医院,于1958年12月12日邀余会诊。 询及由来,病者始因患红白痢证1个月余,继后渐感腹胀,逐渐发展而成腹水肿胀之证。余视之,面色黄暗,神情淡漠,卧床不起,腹部鼓胀膨隆,已有腹水内积,肝脏肿大,触之稍硬,小腹坠胀,小便短少,饮食不进。脉象缓弱,舌苔白滑,舌质含青色。 此系下痢日久脾肾阳虚,寒湿内停,肝气郁结而致肝脏肿大,肺肾气虚,不能司通调水道、化气利水之职能,遂致寒水内停,日积月累而成腹水鼓胀证。 法当温中扶阳,化气逐水,拟四逆五苓散加减主之。

  附片80g、干姜30g、上肉挂8g(研末,泡水兑入),败酱草15g,猪苓15g,茯苓30g,甘草10g,同时以大戟、芫花、甘遂各等量,研末和匀(即十枣汤粉剂),日服 6-10g。 服后,每日畅泻稀水大便数次,泻后腹水大减,精神稍欠,继服上方,扶阳温化逐水。

  1959年1月二诊:服上方3剂后,腹水已消去一半多,体重减轻10kg。诊其脉来沉缓,右脉较弱,系脾湿阳虚脉象。左肝脉带弦,系肝寒郁结,寒水内停之象。舌质较转红润,白苔已退去其半,再照上方加减与服之。 附片80g,干姜40g,川椒6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吴茱萸10g,茯苓30g,苍术15g,公丁香5g。 如前法再服十枣汤粉剂10天。

  三诊:服药后昨日又水泻十多次,吐一二次,腹水消去十分之八,体重又减轻5kg。患者面色己转为红润,精神不减,舌苔退,舌质亦转红活。小便清长,饮食转佳,己能下床行动,自行至厕所大小便。惟口中干,但思热饮而不多。系泻水之后,肾阳尚虚,津液不升所致。继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片80g,干姜40g,砂仁10g,枳壳8g,上肉桂8g(研末,泡水兑入),猪苓10g,茯苓30g.服此方10余剂后,腹水、肝肿全消,食量增加,痊愈。

  讨论题

  问题1.试分析本案治疗特色。 问题2.使用附子应注意的事项?

  五、程门雪医案

  郭某某 男 成年 初诊 1949年1月30日 偏中,左半体不遂,舌强言蹇,四肢麻木,大便不行,脉弦滑数,舌苔腻厚。厥阳化风,夹痰上扰清空之府。拟清泄厥阳,化痰通络。 炒白蒺藜三钱、煅石决八钱(先煎)、煨天麻八分、炒杭菊一钱半、云茯苓三钱、水炙远志一钱、竹沥半夏二钱、薄橘红一钱半、枳实一钱、炒竹茹一钱半、广玉金一钱半、乾菖蒲五分、瓜蒌皮仁各三钱、淡竹沥二两(炖温,分冲)

  二诊:舌强言蹇,半体不遂,夜寐不安,大便不爽,舌苔腻厚。再拟温胆、导痰二方加味。 竹沥半夏三钱、薄橘红一钱半、姜川连三分、陈胆星一钱半、抱茯神三钱、枳实一钱、炒竹茹一钱半、水炙远志一钱半、炒白蒺藜三钱、乾菖蒲一钱、煅石决五钱(先煎)、煨天麻八分、广玉金一钱半、指迷茯苓丸五钱(包煎)。

  三诊:半体不遂,大便已通,舌强言蹇略见减轻,吐痰渐爽,头痛,脉弦滑,苔黄腻舌尖红。内风夹痰,阻塞经络。再拟导痰、温胆、地黄饮子加减治之。 细石斛四钱、盐水炒山萸肉一钱半、炙远志一钱半、乾菖蒲一钱、抱茯神三钱、半夏曲三钱(包煎)、化橘红一钱半、枳实一钱、炒竹茹一钱半、煅石决五钱(先煎)、陈胆星一钱半、广玉金一钱半、京元参三钱、指迷茯苓丸五钱(包煎)、嫩钩藤一钱半(后下)

  四诊:舌强言蹇已见轻减,大便通,头痛瘥,唇燥不欲饮,阴伤之故,脉弦滑,舌红,苔腻厚渐化。再从前方加减之。 细石斛三钱、大生地、海浮石各四钱(同打)、泡麦冬三钱、盐水炒山萸肉一钱半、抱茯神三钱、炙远志一钱半、竹沥半夏三钱、化橘红一钱半、陈胆星一钱半、枳实一钱炒竹茹一钱半、广玉金一钱半、煅石决四钱(先煎)、炒白蒺藜三钱、乾菖蒲一钱

  五诊:舌强言蹇渐见爽利,诸恙均有轻减,舌尖红已淡,苔根腻未化。前进地黄饮子出入,尚觉合度,仍从原法。 大生地五钱、海浮石四钱(同打)、细石斛三钱、盐水炒山萸肉二钱、泡麦冬三钱、辰茯神三钱、炙远志一钱半、姜川连三分、广玉金一钱半、竹沥半夏三钱、化橘红二钱、陈胆星一钱半、枳实一钱炒竹茹三钱、乾菖蒲一钱、淮小麦四钱

  问题1.在治疗过程中,多次提到大便的情况,大便对于此病有何重要意义? 问题2. 试述温胆汤、导痰汤、涤痰汤、指迷茯苓丸证治异同。

  六、李介鸣医案

  张x,男性,65岁,退休工人。1986年11月2日初诊。患者2周前,应邀到朋友家做客,酒至半酣后归家,又闻子女将于次日返京,心中甚喜。睡眠后,自觉左半身活动受限,渐之,左下肢不能站立,左臂不能拾举,由家人急送人民医院就诊经颅CT检查,诊为:“急性脑梗死”。予静点及口服西药2周(药名不详),未见大效,遂请李师会诊。现症:左侧半身不遂,步履艰难,左手不能持物,握力减迟。左臂时痛,言语不利,血压正常。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气虚血瘀,经络痹阻。 治宜益气化瘀,豁痰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味。 处方:炙黄芪30g,豨莶草15g,鸡血藤15g,全蝎6g,水蛭9g,红花12g,桃仁10g,川芎12g,当归18g,生地黄18g,桂枝10g,赤白芍各15g,地龙12g,胆南星12g,法半夏10g。

  二诊:服6剂药后,自觉左侧肢体力增,可扶墙行走十几米,言语欠利,臂已不痛,舌脉同前。守法守方,上方加丹参18g,以补血养血。 三诊(1986年12月9日):上方连服30剂,肢体活动恢复正常,能自由行走,言语渐清,左手偶麻,握力稍欠。又服20剂,病情痊愈,行动如常人。

  讨论题

  问题1. 试分析本案辨证依据。 问题2.试分析处方用药意义。 问题3.中风的常见病因及诱发因素有哪些?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