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中医正骨学.ppt

中医正骨学.ppt

中医正骨学.ppt
PPT课件名称:中医正骨学.ppt 时 间:2022-05-11 i d:2309 大 小:1.54 MB 贡 献 者:qqzzqqzz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中医正骨学.ppt

  1张

  标题: 中医正骨学

  副标题: Xx医院中医科 主讲:王老师

  2张

  标题: 正骨医学发展简史

  正文: 西周时代:就设有疡医科,有了善长伤科的疡医,专治骨科及刀创。 汉朝末年: 除了手法整复外,并可配合手术治疗。著名医学家华佗 “刮骨疗毒”的骨科手术。 盛唐时代 :在骨折局部随用夹板用定,鼓励病人早朗活动,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为祖国第一部骨折学, 很重视“动静结合”。 金元时代:非常重视整骨外科。 清代 : 《医宗金鉴.整骨新法要旨》 总结出著名的正骨八法 。

  3张

  标题: 中医正骨学的新生与发展

  正文: 新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新夹板固定器:疗程缩短一半,功能恢复好,合并症基本消失。 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4张

  标题: 第一章

  正文: 骨 折 总 论

  5张

  标题: 第一节 骨折的病因病机

  正文: 一骨折的病因 ㈠外力作用 :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肌肉牵拉力 4累积性力 ㈡病理因素:骨髓炎、骨囊肿、骨肿瘤等 ㈢其他:年纪、健康情况、解剖部位、受伤姿势等

  6张

  标题: 第一节 骨折的病因病机

  正文: 二 骨折的移位 1成角移位:两骨折段的中线交叉成角 2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相对移向侧方 3缩短移位:两骨折端互相重叠 4分离移位:两骨折端互相分离 5旋转移位:骨折远段围骨纵轴旋转

  7张

  标题: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正文: 一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1闭合骨折2开放骨折3潜在性开放骨折 二稳定程度:1稳定骨折2不稳定骨折 三损伤程度:1单纯性2复杂性3不完全性4完全性 四骨折线的形状:1横断2斜形3螺旋4粉碎5嵌插6压缩7裂纹8青枝9骨骼分离 五就诊时间:1新鲜2陈旧 六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1外伤性2病理性

  8张

  标题: 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

  正文: 一、掌握病史 1暴力的 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 2受伤时间 3伤后全身情况及变化 4伤后肢体的功能情况 5伤后处理情况 6既往重要疾病 7治疗情况

  9张

  标题: 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

  正文: 二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1体温 一般单纯性骨折后体温正常。严重损伤如股骨 骨折,骨盆骨折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8 C.、开放性骨折的病人体温升高,局部疼痛加重,考虑伤口内可能出现感染。 2体克 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惟骨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病人因广泛的组织损伤,大量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8 C.、开放性骨折的病人体温升高,局部疼痛加重,考虑伤口内可能出现感染。

  10张

  标题: 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

  正文: 二临床表现 (二)局部情况 1一般症状 压痛和纵轴挤压痛 局部肿胀与瘀斑 功能障碍 2骨折的特征:畸形、反常活动(异常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

  11张

  标题: 压痛和纵轴挤压痛的意义(图)

  12张

  标题: 反常活动(异常活动) (图)

  13张

  标题: 畸形(图)

  14张

  标题: 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

  正文: 三临床检查 1望诊:姿势,步态,表情,局部肿胀,畸形等 2触诊:骨骼的硬度,弹性,连接性,温度等 3测量:患健肢体的长度,周径 4血管神经检查:伤肢远端浅表动脉及神经功能

  15张

  标题: 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

  正文: 四X线检查 X线检查不仅存助于骨关节损伤的进一步诊断。能充分显示骨折的类型移位的方向、骨折的形状等局部情况,而且对治疗有具体指导意义。 ①健侧对比摄片(见后图) ②特殊位摄片:如髌骨切线位摄片; 腕舟状骨折-腕关节斜位摄片;跟骨骨折-跟骨轴位摄片;腰椎狭部骨折-左右腰推斜位摄片;肩部骨折脱位-穿胸侧位摄片或肩轴向侧位摄片 ③应力摄片: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

  16张

  标题: 健侧对比摄片(图)

  17张

  标题: 第四节骨折的并发症

  正文: 一早期并发症 ㈠全身并发症:休克,脂肪栓塞 ㈡局部并发症: 1感染 2血管损伤 3神经干损伤(见后图) 4缺血性肌挛缩(见后图) 5脏器损伤

  18张

  标题: 神经干损伤(图)

  19张

  标题: 缺血性肌挛缩(图)

  20张

  标题: 第四节骨折的并发症

  正文: 二晚期并发症 ㈠全身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褥疮 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㈡局部并发症:损伤性骨化 关节僵硬 创伤性关节炎 缺血性骨坏死 迟发性畸形

  21张

  标题: 第五节骨折的愈合过程

  正文: 一炎症期:1周左右 二修复期: 1阶段血肿肌化期(早期骨痂反应)2~3周 2阶段外部桥梁骨痂4 ~8周 三塑形期: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协调活动。

  22张

  标题: 第五节骨折的愈合过程

  正文: 四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㈠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骨折部稳定,检查无异常活动。 3.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但骨小梁结构尚未通过骨折线。 4.复位成功后外固定的时间达到该部骨折临床愈合所需要的常规时间。 ㈡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骨折部位具备临床愈合的检查标准,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消失或基本消失、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23张

  标题: 骨折的愈合时间

  24张

  标题: 第六节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正文: 一全身因素: 年龄 健康状况 二局部因素:损伤程度 骨折断端面的接触固定情况 特殊暴力 不正确的功能锻炼 断端血供不足 感染 病理性骨折 运动和骨折的局部应力状态 电流作用

  25张

  标题: 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

  正文: 早期正确复位:争取伤后1~4小时复位 局部外固定:只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固定法 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提高骨折组织修复能力 保证骨基质的形成和钙化 防止关节粘连 促进骨组织的形生成 内外辨证用药:内服药 外用药

  26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一骨折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2功能复位骨折复位某些移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二骨折整复时间:越早越好 三麻醉的选择:上肢臂丛 下肢单腰麻 四合理应用X线 五整复方案 六切开复位

  27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七 整复手法 1触摸心会法 术者用手拇指在伤处周围 沿骨向伤处仔细触摸,对长 管状骨可找出骨折错位的“台 阶”,确定出骨折断端移位的 方向和程度(图1-- 41 )

  28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七 整复手法 2拔伸牵引法 :主要是纠正骨折的重迭移位、侧方移位、成角移位及部分旋转移位(图1-42),

  29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七 整复手法 3旋转回绕法 用于整复斜形骨折的旋转及背向移位(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迭)。 施行回旋手法时应适当减小牵引力,否则不易成功(图1-50)

  30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七 整复手法 4屈伸收展法 用于多轴性关节。 如踝关节骨折,先在拔伸牵引下配合推移按捺手法使骨折块基本复位,对断端间残留小的移位,通过屈伸活动躁关节数次,利用距骨外形磨塑作用,将残留移位纠正(图1-51)。

  31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七 整复手法 5成角折顶法 由于骨折部肌肉丰厚,断端重迭移位较多,横断或骨折线不整齐的锯齿形骨干骨折,用一般的牵引力量极难拉开其重迭移,

  32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整复手法 6端挤提按法 用于骨干骨折的前后 ,内外侧 移位,当骨折重迭、旋转及成角移位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 。如前臂尺挠骨骨折〔图1-43A)、

  33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七 整复手法 7夹挤分骨法 用于两个并列的骨干骨折,如前臂尺挠骨骨折、掌骨骨折、断骨骨折等 (图1--49)

  34张

  标题: 第八节骨折的整复

  正文: 七 整复手法 8摇摆触碰法 一是在整复骨折时,用触碰寻找断端,以远侧断端触碰寻找近侧断端, 使之复位(图1一44A )。二是 经牵引提按等多种手法整复后, 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一手握住远侧断端 轻轻左右上下摇摆,检查断端对位情况及是否稳定, (图1-44B).

  35张

  标题: 第九节 骨折的固定

  正文: 一外固定 ㈠夹板固定 ㈡石膏固定 ㈢牵引固定 ㈣外固定器固定

  36张

  标题: ㈠夹板固定

  正文: 1定义: 常用夹板有薄竹板、柳木夹板和硬纸夹板 等。它们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可根据肢体外形面塑形,用布带绑在骨折部肢体的外面以固定骨折。它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端面发生成角、旋转和侧方位移位。

  37张

  标题: ㈠夹板固定

  正文: 2固定形式 ⑴夹板局部外固定 ⑵超关节夹板固定 ⑶夹板局部外固定或超关节夹板固定结合骨牵引 ⑷活动夹板弹性抱膝带或抱膝圈固定 ⑸木板分骨垫固定 ⑹小竹板或小木板固定 ⑺弹力带骨盆兜固定

  38张

  标题: ㈠夹板固定

  正文: 3固定垫 ⑴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部位,多用骨干部 ⑵塔形垫:关节凹陷处,肘、踝关节 ⑶梯形垫:肢体斜形处,肘后部、踝部 ⑷高低垫:锁骨或尺桡骨骨折 ⑸抱骨垫:髌骨骨折 ⑹葫芦垫:栳骨头骨折或脱位 ⑺横垫:栳骨下端骨折 ⑻合骨垫:下尺栳关节分离 ⑼分骨垫:尺栳骨骨折,掌、跖骨骨折

  39张

  标题: ㈠夹板固定

  正文: 4 固定方法 骨折经整复对位满意后,由助手维持牵引下,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放置必要的固定垫、粘胶布固定。将棉垫包缠于伤处。小夹板分别放置于棉垫外层,均匀排列,板间距以1~1.5cm为宜,骨折线最好在夹板之中央部位为妥,用布带先扎中间一道,绕两周抽紧打结,然后再扎两端,一般捆3~4道。肌肉丰厚部位可紧些,松紧度一般横拉扎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宜。

  40张

  标题: ㈠夹板固定

  正文: 5 注意事项 ⑴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⑵注意末端血液循环: 如发现指(趾)端发凉、麻、剧痛、高度肿胀,苍白,应立即检查和处理。 ⑶避免骨突部位皮肤压伤: ⑷及时调整固定松紧度,整复固定后前3天根据情况随时复查,5~7天后肢体肿胀逐渐消退.应及时紧固布带,若骨折有移位应重新予以纠正。2周后再调整加固外固定夹板l次,直至骨折完全愈合。 ⑸定期进行X线检查 ⑹ 进行合理功能锻炼

  41张

  标题: 部分夹板图

  42张

  标题: ㈡石膏固定

  正文: 1适应症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者;某些骨关节手术后,须较长期固定关节于特定位置;畸形矫正后,为了维持矫形后的位置,必须用石膏绷带塑形,才能达到矫形和固定的目的;骨与关节开放性损伤并感染,常须用石膏固定患肢,以控制炎症

  43张

  标题: ㈡石膏固定

  正文: 2操作技术及步骤 ⑴体位:功能位或特殊要求体位 ⑵放置棉垫 :保护固突部皮肤和其其他软组 ⑶制作石膏绷带:平置于25~40 ℃温水中,待气泡出净后,双手握住两端将水挤净,放在木板上,拉紧将平即可应用 ⑷包扎方法及注意事项 :上肢一般8~10层.下肢12~14层 ⑸修整与标记:

  44张

  标题: ㈡石膏固定

  正文: 3类型 ①石膏托固定 ②石膏夹板固定 ③U型石膏固定 ④石膏管型固定

  45张

  标题: ①石膏托固定

  正文: 前臂石膏托从尺骨鹰嘴至掌骨(背侧),从肘关节屈曲90°的皮肤横纹的远端至手掌部近侧皮肤横(掌侧)(图l-65A)。上臂石膏托从上臂上部至掌骨头(背侧)(图1-65B)。

  46张

  标题: ①石膏托固定

  正文: 小腿石膏托上平胫骨结节下至跖骨头(图1-65C),足趾需要支持则石膏托固定到足尖(图1-65D }:长腿石膏托从臀后横纹至足跖骨头(图1-65E)

  47张

  标题: ②石膏夹板固定

  正文: 将前、后侧或内、外侧的石膏托联合应用,外用棉绷带缠绑即是石膏夹板固定。尤其适用于肢体肿胀重者,四肢各种类型的骨折均可采用,良好的塑形的石膏夹板完全可以代替石膏管形固定(图1-66A~E)。

  48张

  标题: ②石膏夹板固定

  49张

  标题: ②石膏夹板固定

  50张

  标题: ③U型石膏固定

  51张

  标题: ④石膏管型固定

  正文: 应用范围小,仅适合于某些粉碎性不易愈合的骨折,或是行关节固定术后。或是骨折不愈合、植骨术后的固定(图1-68AB)

  52张

  标题: ㈡石膏固定

  正文: 4 石膏固定注意事项 ⑴石膏固定完成后,要维持其体位到完全干固,以防折裂 ⑵抬高患肢,上肢必须悬吊至足够高度,下肢用枕头垫高。 ⑶在石膏未干前搬动病人,勿然石膏折断或变形 ⑷防止皮肤受压,注意血运 ⑸注意冷暖 ⑹保持石膏清洁 ⑺指导功能锻炼,定期X线检查

  53张

  标题: 注意“5P”症状

  正文: 判断是否有动脉受阻迹象。 ⑴剧烈疼痛、被动牵扯痛(Pain); ⑵手指足趾感觉异常(Paraesthesia),主要是麻木随缺血程度增加转为感觉消失; ⑶手指足趾屈肌麻痹( Paralysis ); ⑷皮肤苍白 ( Pallor }; ⑸无脉(Pulselessness }和手 指足趾冰凉感。

  54张

  标题: ㈢牵引固定

  正文: 1皮肤牵引 2骨牵引 3布托牵引

  55张

  标题: 1皮肤牵引

  正文: 利用粘贴在患肢皮肤上的宽胶布条间接牵开肌肉的紧张力.而使骨折重迭得到整复。适用于10岁以下儿童股骨干骨折、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局部高度肿胀、或者有张力性水泡而不能立即复位者以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等。如下肢持续皮牵引的胶布条粘贴及绷带包扎法(图1-70)

  56张

  标题: 2骨牵引

  正文: ⑴骨牵引用具 ①骨牵引包:手术巾、手术刀、巾钳、消毒钳、骨圆针、手摇钻、钻头、骨锤等 ②局部麻醉及消毒药品用具 ③牵引针和牵引弓:骨圆针、细钢针、马蹄形牵引弓、颅骨牵引弓

  57张

  标题: 2骨牵引

  正文: ⑵常用方法 ①尺骨鹰嘴骨牵引 ②股骨下端牵引 ③胫骨结节骨牵引 ④跟骨牵引

  58张

  标题: ①尺骨鹰嘴骨牵引

  正文: 适用于肱骨穿破性骨折严重移位,严重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局部明显肿胀不能进行法复位时。自尺骨鹰嘴尖端向远侧一个半横指处与距背侧皮缘1cm连线交点处进针(图1-7lA),牵引后外观如图(1-71B)

  59张

  标题: ②股骨下端牵引

  正文: 适用于股骨干骨折、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骨盆骨折合并骶骼关节脱位等。髌骨上缘2cm,内收肌结节以上二横指处,由内向外侧穿针(图1-72)

  60张

  标题: ③胫骨结节骨牵引

  正文: 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在胫骨结节最突起部垂直向后2cm,再向远侧端2cm由外向内穿针(图1-73A) 牵引后外观如图1-73B

  61张

  标题: ④跟骨牵引

  正文: 适用于小腿开放性骨折、胫排骨不稳定性骨折、胫骨髁部骨折、踝部垂直压缩性骨折等。自内躁下端至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或内踝顶点下2.5cm处再向后2.5cm画一垂直线,其顶点即穿针部位),针的内侧入口低,外侧出口高,与关节面略显15°倾斜(图1 -74A)牵引后外观如图1-74B

  62张

  标题: 2骨牵引

  正文: ⑶操作方法 常规备皮,剃去毛发,穿针部位消毒,铺手术巾 进出针点麻醉,重点麻骨膜和皮肤。拉紧皮肤,以刀或牵引针穿破皮肤,使针达骨膜,摇钻使其穿过骨质及对面皮肤 用酒精纱布保护针孔,装上牵引弓,拧紧螺丝,装上牵引绳,挂上牵引重量

  63张

  标题: 3布托牵引

  正文: ⑴枕额布托牵引:将枕额布带套在头部,系上牵引绳和重量,通过滑轮牵引。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移位不大、颈椎病或痉挛性斜颈等 ⑵骨盆悬吊牵引:适用对位较好的耻骨骨折、髂骨翼骨折折块相外移位、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分离等

  64张

  标题: (四)外固定器固定

  正文: 1特点 ⑴介入侵入与非侵入之间,兼收内外固定之长 ⑵固定可靠 ⑶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⑷感染低,使用安全

  65张

  标题: (四)外固定器固定

  正文: 2类型 ⑴单侧外固定器 ⑵双侧外固定器 ⑶四边形外固定器 ⑷三角形外固定器 ⑸半环形外固定器 ⑹环形外固定器

  66张

  标题: (四)外固定器固定

  正文: 3适应症 ⑴有伤口感染或严重软组织损伤需植皮者 ⑵需经常换药或视察伤口的骨折病人 4操作基本要求 ⑴应避开重要神经血管 ⑵严格执行无菌要求 ⑶及时调节,确保骨折固定效能可靠

  67张

  标题: 二内固定

  正文: 1方法 ⑴切开复位后置内固定物 ⑵手法复位后或针拨复位后,闭合将钢针插入固定骨折 2内固定器 钉-板系统 髓内针系统 张力带钢丝等

  68张

  标题: 第十节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正文: 一功能锻炼的分类 ㈠徒手锻炼 局部锻炼 全身锻炼 ㈡器械锻炼 二功能锻炼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促进骨折愈合 濡养筋絡、滑利关节 防止肌肉萎缩 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扶正祛邪、促进功能功能恢复

  69张

  标题: 第十节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正文: 三功能锻炼的术式及步骤 ㈠自主锻炼 1第一阶段 伤后1-2周内, 此期功能锻炼主要是使患肢肌肉作舒缩活动 ,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2第二阶段 伤后3-4周 以主动锻炼为主,练习肌肉的舒缩活动和关节的活动。 3第三阶段 伤后5-6周, 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肢体负重的锻炼。 4第四阶段 伤后7-10周,做一些工作 ㈡被动运功 按摩 舒筋

  70张

  标题: 第十节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正文: 四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以恢复肢体的原有生理功能为目的 2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不影响骨折固定 4做好医患合作 5必须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71张

  标题: 第十一节骨折的药物治疗

  正文: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筋骨,皆通过经络贯通气血濡养。“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因此,中医学治疗骨折时除重视整复固定和各期功能锻炼外,同时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辨证施治为基础,运用中药内外治疗,以促进肿胀消退,软组织修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分内治和外治法。

  72张

  标题: 一内治法

  正文: ㈠ 初期治法 1攻下逐瘀法 大成汤 桃仁承气汤等 2行气消瘀法 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 等 3清热凉血法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㈡中期治法 1和营止痛法 和营止痛汤 定痛和血汤 2接骨续筋法 续骨活血汤 新伤续断汤 3舒筋活絡法 舒筋活血汤 舒筋汤

  73张

  标题: 一内治法

  正文: ㈢后期治法 1补气养血法 四君子汤 四物汤 2健脾益胃法 健脾养胃汤 参苓白术散 3补益肝肾法 补肾壮筋汤 壮筋续骨丹 4温经通絡法 麻桂温经汤 大活絡丸

  74张

  标题: 二外治法

  正文: ㈠敷帖法 1药膏 如金黄散 生肌散 2膏药 如狗皮膏 损伤风湿膏 3散药 如生肌八宝丹 七三丹 ㈡熏洗法 海桐皮汤 上下肢洗方 ㈢热熨法 坎离砂 ㈣搽擦法 正骨水 舒筋止痛水

  75张

  标题: 第十二节骨折的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及不愈合

  正文: 一骨折畸形愈合 :指骨折愈合后未能达到功能复位要求,断端有重叠旋转成角畸形 二骨折迟缓愈合: 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内,未能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称为骨迟缓连接。 三骨折不愈合: 凡是骨折8个月后,骨折两断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的称为骨不连接。

  76张

  标题: 一骨折畸形愈合

  正文: ㈠成因 1骨折未得到及时整复和固定,或整复骨位不良、固定不恰当 2去除固定过早 3固定期间有不恰当的活动负重等使骨折端重新移位

  77张

  标题: 一骨折畸形愈合

  正文: ㈡治疗原则 1 13岁以下且畸形较轻者,可不必进行处理 2 下肢缩短超过2cm,成角超过15°,旋转超过30°影响肢体功能,应及早治疗 3 可采用手法折骨,手术等

  78张

  标题: 一骨折畸形愈合

  正文: ㈢治疗方法 (1)双手折顶法术者双手拇指按于骨折成角的凸顶处,用力向凹侧按压,其余四指环抱患肢用力将两端册向术侧,听到骨痂的断裂声后,再稍加大用力,使断端向相反方向轻度成角,然后提起断端复位(图1-37A-C)

  79张

  标题: 一骨折畸形愈合

  正文: ㈢治疗方法 (2)楔形木墩法 用楔形木墩,上面有厚棉垫包裹,作为折骨的支点,将骨折畸形成角的最突部位放于木墩上,术者双手分别握住骨折的两端,缓缓用力向下按压使畸形处骨痂折断,听到断裂声后且肢体畸形纠正,力线正常后即可,有时为防止畸形再现,可反方向再折断凸侧骨痂重新复位(图1-38),

  80张

  标题: 二骨折迟缓愈合

  正文: 查找造成骨折迟缓连接的原因、对因处理一般都可获得连接。如外固定不可靠应重新调整;局部血运较差所致者,在有效的局部外固定下,外敷外用接骨丹感染引起的迟缓连接,必须改善局部引流、控制感染。

  81张

  标题: 三骨折不愈合

  正文: (一) 类型 1增生性骨不连接 多由外固定不可靠或负重过早引起。断端高密度的改变,常使人误认为是血供不足,而实际上骨折断端血供良好(图I-40A) 2萎缩性骨不连接 骨折断端狭窄、变钝、骨质疏松,骨折部明显血供障碍,营养不良(图1-40B) 3.坏死无反应性骨不连接 由于骨折后骨碎片与周围血管分离,骨片缺血逐渐死亡,若治疗不合理,则骨不连接更易形成(图1-40(), 4骨间缺损性骨不连接 开放性骨折骨块丢失,或清创时骨块去除所致〔图1-40D)

  82张

  标题: 骨折不愈合类型(图)

  83张

  标题: 三骨折不愈合

  正文: (二)X线表现 1.骨断端硬化,边缘增宽肥大,髓腔封闭。 2.骨断端萎缩,骨质疏松变细,骨端有小的骨质硬化面,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 3骨断端砰化,形成假关节·

  84张

  标题: 三骨折不愈合

  正文: (三)治疗 1.采用植骨术和加压内固定治疗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骨不连接。手术时切除断端内纤维瘢痕和部分硬化骨端,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断端,其周围用自体骨移植植骨,配合有效外固定。 2.骨外穿针固定架加压治疗 尤其适用于增生性骨不连接, 不要刮剥骨端、不要切除硬化骨及骨断端间隙内的纤维组织,不需打通髓腔,不必内固定和植骨,术后只要维持骨折断端稳定。 3.电刺激法治疗半置入法,将电极置入骨折端部位, 通过骨拆部位刺激断端愈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85张

  标题: 第十三节开放骨折的处理

  正文: 一开放骨折的处理 1处理原则:争取时间,抓紧治疗,及时处理创口,使变为闭合骨折 2一般处理:有效抗生素,注射TAT,清创。 3伤口处理:6~8小时完全清创,超过8小时视情况处理 4骨折和血管神经的处理重要血管缝合神经二期处理

  86张

  标题: 第十三节开放骨折的处理

  正文: 二开放感染骨折的处理 ㈠治疗原则 1辨脓提脓 2祛腐生肌 3内外兼治 ㈡治疗方法 1一般处理 2大面积感染坏死创面的治疗 3并发症的处理

  87张

  标题: 第二章

  正文: 上 肢 骨 折

  88张

  标题: 第一节 锁骨骨折

  正文: 指锁骨在不同部位出现骨连续性或完整性的改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占肩部骨折第一位。

  89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跌倒时,手掌外撑地,暴力经手臂传达到锁骨所致(图6一1).锁骨也可因跌倒时肩部着地或肩部受到直接打击而引起骨折,锁骨中段外侧弯曲处是骨折最常见的部位。

  90张

  标题: 诊 断

  正文: 1外伤史 肩部外侧或手掌着地史 2临床表现 伤后骨折部局限性疼痛,功能 障碍等 3专科检查 因骨折部位表浅,局部多见高突畸形轻度肿胀。患肢活动受限,尤以上举及外展时疼痛最剧。儿童青枝骨折可通过对锁骨触诊时压痛的部位判定其损伤部位。注意检查有无上肢神经血管损伤 4x线片 可以确定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91张

  标题: 辩 证 治 疗

  正文: 幼儿青枝骨折或成人无移位的骨折治疗的重点是托住上肢的悬垂重力仅采用宽的颈一前臂吊带悬吊即可,不需用其他的治疗办法。 有移位的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和固定

  92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⑴膝顶复位法 1 患者坐位,双手插腰.双臂外旋后伸挺胸,助手于其背侧膝前顶下患者两肩岬骨之间,两手扳住两肩的前外侧向背部缓缓用力饭拉,后伸肩部,纠正断端重迭移位(图6-4A) 2.术者一手捏住远折端向上提,另一手拇指按压 近折端向下使断端复位若有直立碎骨片可轻按骨片尖端使其沿原路回位覆平(图6-4B)

  93张

  标题: 膝顶复位法(图)

  94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⑵外侧牵引复位法:一助手绕患侧抱其身,另一助手向后上方牵引患侧上肢,术者以二手拇食中指捺正复位。 ⑶仰卧复位法:患者仰卧,助手站在患者头侧,双手按二肩外侧向背后按压,术者端提捺正法矫正其移位。

  95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 横“8”字绷带固定法:两腋部衬棉垫,从患侧肩后起,经患侧腋下,绕过肩前上方,向后斜过背部,至健侧腋下,绕到健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反复8~12层。 2斜“8”字绷带固定法:两腋部衬棉垫,患侧肩后向前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向斜下方经过背部,至健侧腋下,横过胸前,经患侧肩前至患侧腋下,反复8~12层 3双圈固定法:两腋部衬棉垫,将固定双圈套在两侧肩部,后下部扎紧。

  96张

  标题: 固定方法(图)

  97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睡眠取仰卧位,两肩岬骨间垫软枕头 早期作肘关节及握拳活动,中期肩后伸及扩胸活动,后期作肩关节各种活动,尤其外展和外旋。

  98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初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活血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消瘀止痛膏,双柏散。 中期:化瘀生新,接骨续筋,内服: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外敷:接骨膏,接骨续筋膏。 后期:不必用药。

  99张

  标题: ㈤其他疗法

  正文: 锁骨骨折压迫血管、神经,锁骨外侧端骨折有软组织嵌入或锁骨骨折不愈合,可切开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台疗(图6一6)。

  100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检查时不要盲目按压骨折处及反复检查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2固定较难,防止太松而骨折移位,太紧压迫神经血管 3早期要防止肩关节活动

  101张

  标题: 第二节 肩胛骨骨折

  正文: 指肩胛骨在不同部位出现骨连续性或完整性的破坏。又称琵琶骨骨折常发生于肩胛体和颈部

  102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 肩胛体骨折:由于直接挤压或撞击伤所致。 骨折线呈斜形或横形或粉碎形,断端被背部肌肉筋膜包裹在一起,骨折一般无移位或变位极小(图6-15A),

  103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2 肩胛颈骨折:跌倒时肩外部着地,或用手外撑地而引起肩胛颈骨折。骨折线自肩胛盂下方斜向肩胛上切迹,远湍因上肢重 力的作用,向下向内移位,断端于内下方有嵌插(图6-15B)

  104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3肩峰骨折:多由直接向下作用的外力引起,骨折部位一般在肩锁关节外侧,也可发生于肩峰的基底部,常因三角肌的牵拉和上肢重力的作用,远折端向下向内倾斜变位,但移位不大(图6-15C),

  105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4喙突骨折:肩锁关节脱位时,峰锁韧带有时从喙突上撕脱下一块骨片。肩关节前脱位时由于肱骨头的撞击,也可在峰突基底部发生骨折,因胸小肌,峰肪肌和脏二头肌短头的牵拉向下移位(图6-15D),

  106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5肩胛盂骨折:间接暴力多造成撕脱骨折,肱骨头的直接撞击易造成关节面的大范围压缩或粉碎性骨折。 6肩胛冈骨折:直接暴力造成,往往和肩胛体粉碎骨折同时发生。

  107张

  标题: 诊 断

  正文: 1外伤史:有明确的跌倒或撞击外伤史。 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肩胛体粉碎骨折时皮下有瘀斑出现。 3专科检查: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肌肉痉挛。根据触痛的部位,可以确定损伤的位置。 4 X线检查:拍肩胛骨前后位,尤其肩外展位X线片或腋窝位片可以确定诊断,并可显示出骨折的类型。

  108张

  标题: 辩证治疗

  正文: 肩胛骨无移位骨折:可采用颈一前臂吊带悬吊2一3周,待疼痛减轻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 肩胛骨有移位骨折:需手法复位,合并肋骨骨折或气胸、血胸应及时处理。

  109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1肩胛体骨折:术者用双手食、中、拇指扣住肩胛骨内,外侧缘,用力对挤复位,复位后用吊带悬吊骨折可迅速愈合(图6一16)

  110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2肩胛颈骨折:助手通过绷带条经腋窝部向健侧牵引 另一助手握住腕部牵引,术者一手由肩上偏后方相下向前按住肩部内侧另一手由腋前下方向后推顶,再 将肩关节外展70°,屈肘90°,用掌或拳叩击肘部 ,使其复位。

  111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3肩峰骨折:屈患肘,术者一手按肩峰,一手推挤肘关节向上,使肱骨头顶压骨折块而复位。 4肩胛盂骨折:术者握患侧上臂将肩关节外展70~90度,借肌肉和韧带的牵拉复位 5喙突骨折:整复肩锁关节和肩关节脱位,随之复位 6肩胛冈骨折 :不需复位

  112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肩胛体骨折:用一块比肩胛骨稍大的夹板用胶布固定于患处,然后用绷带从胁下经患处压住夹板,至健侧肩上,再经胸前至患侧腋下,逐渐绕至健侧胁下,经胸背来回5~10层。 2肩胛颈骨折:用斜八字绷带固定或外展支架

  113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3肩峰骨折:骨折远端向下移位,用三角巾兜住,骨折远端向上移位,用压迫固定法。 4肩胛盂骨折:同肩胛颈骨折固定法。 5喙突骨折:用三角巾悬吊3~4周。

  114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应早期功能锻炼 固定后即进行手指腕肘等关节的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 骨折严重移位禁止早期提物和牵拉动作 2~3周后用健侧手扶持患肢前臂做肩关节轻度活动 老年患者应积极功能锻炼

  115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活血止痛汤,活血祛瘀汤,外敷:消肿止痛膏,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正骨紫金丹,壮筋养血汤,外敷:接骨膏,接骨续筋膏。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右归丸,肢伤三方,外敷:万灵膏 。

  116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要注意有无合并肋骨骨折和血、气胸。 2固定后,要定期检查夹板松紧度,及时调整。注意有无神经和血管压迫症状。 3及时指导患者锻炼。

  117张

  标题: 第三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

  正文: 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严重移位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是肩部常见骨折之一。

  118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裂纹骨折:外侧受直暴力,先造成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后引起外科颈裂纹骨折。 2嵌插骨折:肱骨外科颈裂纹骨折、无移位亦无成角或轻度成角的骨折〔图6-23A)

  119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3外展型骨折:骨折远端肱骨干外展,断端外侧皮质嵌插,或断端外侧有蝶形骨片,断端向内前成角畸形,或者是远骨折端完全向内上移位(图6-23C)

  120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4内收型骨折:骨折远端肱骨干内收,断端内侧皮质嵌插,或内侧有蝶形骨片,断端向外前成角畸形,或者是远折端完全向外上移位〔图6-23B)

  121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5骨折脱位型骨折:肱骨头多位于孟下,并且肱骨头外展,肱骨干相对内收(图6-23F)

  122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 跌倒手掌或肘部 着地史 2临床表现 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功能障碍,上臂外下方皮下瘀斑等 3专科检查 肱骨外科颈部环状压痛及纵轴挤压痛。严重错位的骨折注意检查有无腋部血管神经损伤 4x线片 肩部正侧位片可明确诊,必要时穿胸位或外展侧位

  123张

  标题: 辨证治疗

  正文: 无移位的裂纹骨折、无成角畸形的嵌插骨折、儿童青枝骨折不需复位,仅用三角巾悬吊即可。 有移位的手法复位

  124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1外展型骨折 ①.患者坐位,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②.术者四指环抱远折端上提,双拇指推按近折端,纠正侧方移位(图s-25A) ③远助手内收上臂并前屈肩关节,纠正向前成角畸形(图s一25B)

  125张

  标题: 外展型骨折复位图

  126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2内收型骨折 ①.先内收位拔伸牵引,纠正重迭移位. ②.术者两拇指按远折端向内,其余4指扳提近折端向外(图6-26A) ③.远助手牵引上臂外展并前屈肩关节,纠正向前外成角畸形(图6-26B) ④.若远折端前移并向前成角过大,可采用过顶法整复。双拇指推按远折端向后,其余手指提近折端向前.同时牵引前臂前屈上举过顶 (图6一26c)

  127张

  标题: 内收型骨折整针复图

  128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3骨折脱位型 1.先整复肱骨头脱位:患肢轻轻外展牵引 2术者两拇指自腋窝向外上推顶肱骨头,其余各指按住肩部作为支点,使之还纳至关节内(图6-28), 3.若手法复位失败,麻醉下于肩关节外侧面,肩峰下3CM处,插一枚螺纹针,进入肱骨头在轻轻牵引上臂的同时,将钢针向外侧牵拉,同时用拇指顶住肱骨头,使之复位(图6-29) 4.肱骨头复位后,按内收型骨折复位法整复外科颈骨折

  129张

  标题: 骨折脱位型复位图

  130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外展型骨折固定:肩部衬棉垫后,用连肩板固定,外侧夹板塑形使之附合肩之外形,前后两块夹板超肩与肩紧扣,内侧夹板头包棉垫至腋下,捆扎固定,前臂以托板悬吊胸前(图6一25C)

  131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2内收型骨折:固定若骨折断端稳定,仍可采用连肩板固定如断端不稳定,可采用外展架固定于肩前屈外展位.2周后骨折连接,改为连肩板固定。 固定后注意松紧度,防止腋部神经血管受压。 固定时间4~5周,骨折临床愈合后拆夹板。

  132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积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初期:握拳,屈伸肘、腕关节,舒缩上肢肌肉 2~3周,外展型防止肩关节外展,内收型及合并脱位防止内收活动 3~4周锻炼肩关节各方向活动

  133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和营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消肿止痛膏,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生血补髓汤,壮筋养血汤,外敷:接骨膏,接骨续筋膏。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补肾壮筋丸,肢伤三方,外敷:万灵膏 。

  134张

  标题: ㈤其他疗法

  正文: 手法正复失败 青壮年 手术治疗

  135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重叠移位必须矫正 骨折合并脱位,要找准关节破口。 外展型防止肩关节外展,内收型及合并脱位防止内收活动 解除固定后,不要暴力版动肩关节

  136张

  标题: 第四节肱骨大结节骨折

  正文: 指大结节处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发生破坏,为肱骨上端常见骨折之一。多见成年,常续发于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

  137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无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跌倒时手外撑,冈上肌突然强烈收缩产生的撕脱骨折,因骨膜与关节曩仍保待完整骨折无移位(图6一19A、B)

  138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2移位的肚骨大结节骨折:损伤机制同无移位的大结节撕脱骨折,但伤力大,使骨膜与关节健撕裂,大结节向上内移位(图6--19)

  139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肩外侧局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 ,尤以外展及外旋最为明显 3专科检查:有移位的可扪及异常活动和骨擦音,合并肩关节脱位者可见方肩畸形等症 4 X线检查:肩关节正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

  140张

  标题: 辩证治疗

  正文: 1无移位的裂纹或粉碎骨折不需整复,用颈一前臂吊带悬吊胸前,待急性症状消退后逐渐开始练功活动。 2有移位的撕脱骨折可手法复位

  141张

  标题: (一)手法复位

  正文: 1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拇指沿冈上下肌纤维方向摩抨,缓解肌肉痉孪,准确地摸清活动的骨块(图6-20A) 2拇指向下前推按,另一手托住患肘,外展并外旋肩关节,使骨折复位(图6-20H) 3.检查:轻轻用力前后推拔骨折块.骨块不移动,则表明骨块断面对合良好,复位成功.

  142张

  标题: 手法复位图

  143张

  标题: (二)固定方法

  正文: 于肩峰下方放置棉压垫,上覆瓦形纸壳将肩关节用外展支架固定(图6-20C)

  144张

  标题: (三)功能锻炼

  正文: 早、中期:作指、掌、腕关节活动,禁作肩外展和外旋活动 去除固定后,加强肩关节各方向的功能锻炼

  145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肱骨大结节复位固定后,保持肩外展外旋位 2骨折伴脱位者,整复脱位为主 3固定中对肩关节的活动控制

  146张

  标题: 第五节肱骨干骨折

  正文: 指肱骨干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发生破坏,其骨折的部位为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处。好发于肱骨干的中部,下部其次, 多见成年。

  147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常致螺旋形或斜形骨折 2直接暴力,如打击或汽车撞伤等弯曲应力,多致横形或粉碎骨折。 3旋转暴力,投掷或掰腕等剪力或(和)弯曲应力联合作用,并带大小不一的蝶形骨片

  148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1肱骨干上1/3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上时,三角肌牵拉骨折远端向上、向外移位,近折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的牵拉向前、向内移位(图6-46A) 2肱骨干中1/3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因三角肌与喙肱肌牵拉向外、向前移位,远折端因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牵拉向上移位(图6一46B) 3肱骨干下1/3骨折:断端移位的方向随受伤时暴力的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由于伤后患者常将前臂用平托住并贴近胸前,故远折端常呈内旋移位(图6-46C)

  149张

  标题: 类型图

  150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明确的跌倒或打击外伤史。 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和异常活动。 3专科检查:伤后患肢上臂呈连枷状,病人常用另一手托住患肢 ,局部触痛剧,可触及异常活动,肿胀明显。肱骨干中、下1/3骨折时注意检查有无栳神经损伤 4 X线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证实骨折部位和类型

  151张

  标题: 辩证论证

  正文: 无移位的肱骨干骨折仅用夹板固定三周 有移位的及时整复和夹板固定 手法复位不成功者行手术治疗

  152张

  标题: (一)手法复位

  正文: 1 上1/3骨折时,术者双拇指按远折端向内,其余手指提近折端向外,远助手内收并稍前屈,骨折即可复位

  153张

  标题: (一)手法复位

  正文: 2 中1/3骨折时,术者双拇指按近折端向内,其余手指提远折端向外,使断端复位

  154张

  标题: (一)手法复位

  正文: 3 1/3骨折时,因骨折多为螺旋形或斜形骨折并带有三角形骨片,断端有间隙存在,远助手稍外旋远折端,术者用对掌手法消除间隙

  155张

  标题: (二)固定方法

  正文: 1小夹板固定:上段超肩关节固定,中段不超关节,下段超肘关节。 前板肩部至肘部,后板肩部至尺骨鹰嘴,内板腋窝至肱骨内髁,外板肩部至肱骨外髁。包扎先放内外侧夹板再放前后侧夹板。 2U形石膏固定:多用稳定中、下骨折

  156张

  标题: (三)功能锻炼

  正文: 固定后可开始锻炼,握拳,屈伸指、掌、腕关节活动 前臂和手肿胀消退后,加强功能锻炼,作肘关节屈伸活动 临床愈合后,加大肩、肘活动范围

  157张

  标题: (四)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和营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消肿止痛膏,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肢伤二方,新伤续断汤,外敷:接骨膏,接骨续筋膏。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健步虎潜丸,肢伤三方。

  158张

  标题: ㈤其它疗法

  正文: 开放骨折合并栳神经或血管损伤,手术检查 陈旧性骨折,有重叠和成角,旋转超过20°,手法折骨或手术小夹板固定 撬拔复位 :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159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X线检查应包括肩关节和肘关节 2整复手法要轻柔,力争一次成功,对分离移位及组织卡住者,不宜强求复位 3防止前侧夹板压迫肘窝,以免影响肢体血运发生压迫性溃疡

  160张

  标题: 第六节肱骨髁上骨折

  正文: 肱骨内外两髁上2~3CM范围内的骨质完整性、连续性发生破坏,为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最多见的骨折,也是儿童最多见的骨折,多见10岁以下,尤以5~8岁更易发生。

  161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伸直型 跌倒时肘半屈曲或近于伸直位、手掌撑地所致(图5-1A)。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远折端向后移位,近折端向前变位(图5-1B})。有时严重向前移位的近折端锐利骨面有穿过肘前肌,压迫或刺伤肘前部的正中神经、桡神经及肱动脉的危险。可分伸直尺偏型、伸直桡偏型。

  162张

  标题: 图5-1A、B

  163张

  标题: 伸直尺偏型

  正文: 损伤时,前臂呈旋前位,肘部内翻,远折端向后尺侧移位畸形(图5一lC)

  164张

  标题: 伸直桡偏型

  正文: 损伤时,前臂呈旋后位,肘部外翻,远折端向后桡侧移位畸形(图5一ID)

  165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2屈曲型 跌倒时,肘部屈曲,肘尖部触地致伤(图5一2A)。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远折端向前移位(图5-2B)。很少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分屈曲尺偏型、屈曲桡偏型

  166张

  标题: 屈曲桡偏型、尺偏型

  正文: 1.屈曲桡偏型损伤时,肘后内侧着地致远折端向前挠侧移位(图5一2C)。 2.屈曲尺偏型损伤时,肘后外侧着地致远折端向前尺侧移位(图5一2D)。

  167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肘关节伸直手掌着地跌伤史或肘部着地受伤史。 2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肘关节活动受限。 3专科检查:肱骨髁上有环形压痛与叩击痛有移位的可扪及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注意检查有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4 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 对青枝型骨折若诊断有疑问时应拍健侧X线片对比观察。

  168张

  标题: 辨证论治

  正文: 1青枝型轻度的青枝骨折,无需复位,向前成角较大者,仅用扳提推按手法矫正其成角,无论伸直或屈曲型均可用硬纸壳单托固定于屈肘90度位,2周后解除固定。 2有移位的,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

  169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1伸直型(三人复位法) ①患患者坐位,患肘屈曲20度,两助手纵向牵引。前臂逐渐至中立位〔远折端外旋移位者,前臂可稍旋前位;远折端内旋移位者,前臂可轻度旋后位) ②术者用两手掌根扣挤,纠正侧方移位(图5-7A) ③然后,术者4指扳提近端,双手拇指于远折端后侧向前推按,在施行提按手法的同时下助手牵引渐渐屈肘至110度矫正前后移位(图5 -7B) ④检查。术者托住复位的远折端,一手拇指用触摸法检查肘外侧和后侧的弧度(图5 -7C)

  170张

  标题: 伸直型整复图

  171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1伸直型(二人复位法) ①拔伸牵引 ②旋转复位 ③端提捺正合屈曲法 ④内收外展

  172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2屈曲型骨折复位(尺偏型) ⑴伸直复位法: 患者肘关节完全伸直 一助手握上臂,另一助手握前臂及腕部拔伸牵引,后远端助手将前臂旋后位 术者环抱肘部,拇指置骨折远端内侧相外按压,余指置近端外侧相内提拉,后拇指置骨折远端前侧相后按压,余指置近端后侧相前提拉

  173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2屈曲型骨折复位(尺偏型) ⑴屈曲复位法: 1.患者坐位,肘关节屈曲位牵引,解除断端嵌插(图5-9A)。 2.术者双拇指推按远折端向后,其余四指上提近折端向前,施行手法的同时,远助手在继续牵引下慢慢伸直肘关节,纠正前后移位(图5-9B,C) 3若有侧方移位,在伸直位下,用双手扣挤法纠正侧方移位。

  174张

  标题: 屈曲复位法图

  175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3陈旧骨折畸形愈合的处理 时间不长,愈合不牢靠,麻醉下折骨。再按新鲜骨折处理。 骨折对位不行,行尺骨鹰嘴牵引,皮肤牵引3~7天,再手法整复。

  176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伸直型:不论复位前是尺偏或栳偏移位,复位后都应保持在轻度栳偏位,防止尺偏移位是固定期间的首务。远折端后侧、尺侧、近析端挠侧各置小棉压垫(图5-8A),衬棉垫后,用直角硬纸板固定于屈肘位,屈肘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图5-8B),对复位后断端不稳定者,可采用极度屈曲位固定(图5-8C)。肘部的屈曲和肿胀易压迫肚动脉,所以固定此位置不得影响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动脉搏动必须正常。

  177张

  标题: 伸直型固定法图

  178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2屈曲型:用前后长臂石膏托或硬纸壳固定于屈肘关节10度的位置(图5-10),2-3周后改为屈曲70—80度位,至骨折愈合

  179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固定后可进行功能锻炼,握拳、腕关节屈伸 临床愈合前,肘关节控制活动 解除固定后,主动肘关节活动,禁止暴力被动活动

  180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和营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跌打万花油,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肢伤二方,续骨活血汤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补肾壮筋丸,肢伤三方

  181张

  标题: ㈤其它疗法

  正文: 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动脉损伤致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应手术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内翻畸形超过15度,年龄在12~14岁以上者,行肱骨下端楔形截骨术

  182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可并发前臂缺血性改变、神经损害及骨的迟发性畸形,防止并发症是重点 2出现骨筋膜室高压,要早诊断,及时减压。 3小儿可摄健侧X线比较 4注意纸垫位置,注意血运,禁止暴力扳动肘关节

  183张

  标题: 第七节肱骨髁间骨折

  正文: 指骨折线同时波及两髁的骨折,即肱骨内外两髁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为肘部严重和典型的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高,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或肘关节功能障碍。

  184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肘后侧受直接暴力冲击,楔状鹰嘴突冲入两髁之间,将两髁纵形劈开而致。或摔倒时,手先着地,外力向上经前臂传导,躯体的冲力由上而下,两种相反应力交集于肱骨髁部,尺骨冠状突将两髁劈裂 .同时往往伴有内翻应力。 分伸直型、屈曲型

  185张

  标题: 病因病机(伸直型)

  正文: 肱骨髁间的骨折线偏向内侧并向内上方延续,内髁上方带有一个三角形骨折片,远端骨折块向尺侧及后方移位(图5一17D)

  186张

  标题: 病因病机(屈曲型)

  正文: 骨折线位于肱骨髁中部,内髁上方亦带三角形骨折片,远端骨折块向肘前方移位(图5-17E)

  187张

  标题: 肱骨髁间骨折四度分法

  正文: 1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关节面平整 2骨折有移位,但两髁无明显旋转及分离,关节面基本平整 3骨折远端两髁旋转分离,关节面不平 4骨折粉碎,肱骨髁碎成3块以上,且游离的骨折块较大,关节面严重破坏

  188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较重手掌着地 或肘尖部着地受伤史 2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严重,肘关节半屈曲位,前臂旋前位,功能受限。 3专科检查: 可扪及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肘后三角关系可改变,注意检查有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4 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

  189张

  标题: 辨证论治

  正文: 1、2度骨折,单纯手法整复,超关节固定 3、4度骨折,手法整复,超关节固定,并结合尺骨鹰嘴牵引 开放性骨折伤口不超过2CM,清创后超关节固定,并结合尺骨鹰嘴牵引 骨折粉碎并关节面严重破坏老年患者,颈腕带固定屈肘位90度,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190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1扣挤抱髁 2拔伸牵引 3端提捺正 4抱髁合拢

  191张

  标题: 伸直型整复固定法

  正文: 1.患者坐位,患肢半屈曲位,两助手牵引前臂至中立位,以纠正嵌插重迭移位。远助手轻轻使肘关节外翻〔图5-19A ) 2.待重迭移位纠正后,术者用双手掌扣挤法整复其侧方分离移位 。 3.侧方移位纠正后,术者一手捏住断端,一手拇指向肘前轻推远折端,同时屈肘以纠正其向后移位(图5一19 B )

  192张

  标题: 图5一19A、B

  193张

  标题: 屈曲内翻型整复固定法

  正文: 1患者坐位,患肘关节屈曲位,两助手牵引,术者两拇指置肘窝前方推按远折端向后,同时下助手逐渐伸直至30~0度位,并使肘关节外翻(图5一20) 2.然后术者用双手掌扣挤法整复其侧方移位 3.压垫放置法同上述,按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固定法固定肘关节于屈曲30度位上。

  194张

  标题: 图5一20

  195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单纯夹板固定:上臂超肘骨关节固定,同髁上骨折。伸直型肘关节屈曲位固定4~6周,屈曲型肘关节伸直固定3周,后用短夹板屈肘固定2~3周 2夹板结合牵引固定:尺骨鹰嘴牵引 3复位器固定:髁间复位器,先手法复位,后复位器固定

  196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早期功能锻炼 固定后,进行伸屈手指、腕关节及握拳活动 3~5天肘关节活动10~20度,2~3周40~50度,勿暴力 解除固定后,药物熏洗和清手法按摩

  197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和营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跌打万花油,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肢伤二方,续骨活血汤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补肾壮筋丸,肢伤三方

  198张

  标题: ㈤其它治疗

  正文: 手术复位青壮年的伸直内翻或屈曲内翻型骨折,由于骨折块旋转移位严重,手法复位常不能获得解剖复位,对此应切开复位。采用经尺骨鹰嘴后入路进入,充分显露断端,准确复位,用松质骨螺丝钉或配合小钢板作坚强内固定。由于保持肱三头肌的完整性,能早期练功,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满意。

  199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应防止血液循环障碍 2手法复位时,扣挤抱髁是关键,应贯彻手法复位全程 3夹板纸垫固定时,要防止压迫性溃疡与循环障碍 4年老者,骨折粉碎较严重4度骨折,应尽早锻炼

  200张

  标题: 第八节肱骨外髁骨折

  正文: 肱骨外髁、肱骨小头骨骺、临近的肱骨滑车一部分和属于肱骨小头之上的一部分干骺端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破坏称之。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外髁骨折多见。

  201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前臂旋前,肘稍屈曲并外翻,暴力通过栳骨小头撞击肱骨外髁骨骺而发生骨折 。 幼儿时,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很小,常使人误认为骨折块很小,其实骨折块相当大,只是因软骨在普通X线上不显影的缘故。

  202张

  标题: 骨折类型

  正文: 1.无移位型:骨折线清晰可见,骨折块无移位,局部的前臂指总伸肌筋膜和骨膜未撕裂(图5-28A)

  203张

  标题: 骨折类型

  正文: 2.轻度移位:骨折块向栳侧移位,断端间隙增宽,骨折线自前下内斜向后外上故骨折块多向肘后移位,移位轻者伸肌筋膜、骨膜部分撕裂(图5-28B)

  204张

  标题: 骨折类型

  正文: 3.翻转移位型:局部伸肌筋膜、骨膜及前后侧关节囊完全撕裂,在前臂伸肌牵引下,骨折块向外侧、前方或后方移位,骨 折块在矢状轴上向外发生90 -180度翻转,并且横轴上亦有不同程度翻转移位(图5-28C)

  205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肘半屈曲、手部先着地跌倒外伤史。 2临床表现:伤后肘关节肿胀,以肘外侧肿胀为重,肘关节活动丧失,患肘处于半屈曲位。 3专科检查:肘部外侧压痛明显,并可扪及活动的骨折块,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被动屈伸肘关节时则可引起肘外侧剧痛。 4 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骨折块的移位程度

  206张

  标题: 辩证论治

  正文: 无移位型无需整复,肘关节屈曲90度,直角硬纸壳或前臂石膏托固定2~3周。 有移位的手法整复和固定

  207张

  标题: (一) 手法复位(轻度移位)

  正文: I.患者坐位,屈曲内翻位,使外侧间隙加大,同时前臂旋后腕背伸位,使伸肌群松弛,双手拇指置于肘外后侧,按骨折块使之向内侧、向前推移复位(图5-29A), 2一手拇指按揉至骨,触摸断面间无间隙,肱骨外髁上方骨皮质弧形曲度自然,则证明骨折块复位。

  208张

  标题: 图5-29A

  209张

  标题: (一) 手法复位(翻转移位型)

  正文: 1助手托住前臂,肩稍外展,术者摸清外髁骨折块之粗糙断面后,将骨折块推向肘后方(图5-30A) 2用指尖自外向内按压骨块上缘,纠正翻转移位(图5-30B) 3.然后自外后向内前推按外解骨折块进入关节腔复位,由于伸肌的牵拉,骨块易向外方倾斜,可向上推压纠正(图5-30C)

  210张

  标题: 图5-30A、 B、 C

  211张

  标题: (二)固定方法

  正文: 应根据骨折复位时最稳定的体位固定,临床大多数都固定在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利用栳骨小头来自外后的推顶力使骨折 更稳定,固定时骨折块外后侧放置棉压垫是必要的(图5-29B)

  212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复位一周内,只作手指轻微活动 一周后,加大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 去了外固定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和腕、手的功能活动

  213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活血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跌打万花油,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肢伤二方,生血补髓汤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补肾壮筋丸,肢伤三方

  214张

  标题: ㈤其它治疗

  正文: 1针拨复位法 2穿针固定法 3手术治疗:骨折脱位型及旋转移位型骨折块推入关节腔后,由于前后关节囊的撕裂,骨折块极易向前或向后变位,相当不稳定对此应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固定为最佳选择,陈旧性肚骨外髁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应尽可能地手术复位。后期易并发肘外翻畸形,或出现迟发性尺神经损害应注意预防和处理。

  215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注意儿童骨折,防止漏诊 2固定期间,外髁骨块很易发生轻度侧方变位,注意纠正。 3儿童骨折复位要求良好,如手法失败,采用手术治疗 4儿童骨折固定期间,应控制前臂伸肌及旋后肌的收缩活动

  216张

  标题: 第九节肱骨内上髁骨折

  正文: 肱骨内上髁骨折指其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内上髁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可能损伤尺神经。骨折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217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在18岁之前,肱骨内上髁骨骺尚未与肱骨融合。骺线本身是一个潜在的薄弱点,跌倒时,肘伸直前臂外展,手掌触地,暴力迫使肘关节产生外翻应力,尺侧副韧带牵拉、加上前臂屈肌群的骤然强力收缩,造成肱骨内 上髁撕脱骨折 。

  218张

  标题: 分型

  正文: 一度:骨骺轻度分离,移位很小(图5-23A)

  219张

  标题: 分型

  正文: 二度:骨折块拉至关节面水平位(图5-23B)

  220张

  标题: 分型

  正文: 三度:外翻应力大,内侧关节囊被撕裂,肘关节内侧间隙被拉开,由于关节内的负压作用,骨骺块被吸入关节腔,当肱尺关节再次合拢后,骨骺块嵌入关节内侧(图5-23C)

  221张

  标题: 分型

  正文: 四度:外翻应力持续作用,致肘关节产生外后侧脱位,撕脱骨折块牵至滑车关节面下(图5-23D)

  222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明显地跌伤史或撞击外伤史。 2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肘关节活动受限,半屈曲位,伴有尺神经损伤,前臂和手尺侧感觉迟钝 3专科检查:伤后肘内侧肿胀,疼痛,局部压痛正常内上髁的轮廓消失,并可触及移位之骨折块。若肘关节屈伸活动完全受限呈交锁状,则提示骨折块夹于肪尺关节内 4 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必要时加健侧位对比。

  223张

  标题: 辩证论证

  正文: 1.无明显移位的内上髁骨折仅用硬纸壳单托固定于屈肘90位。 2.有移位的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

  224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二度)

  正文: 1.患者坐位,屈肘90度将前臂置于腰背后 2术者用拇指于肪内上解部按揉,使瘀血消散,找出骨折之粗糙断面(图5-24A) 3.摸清撕脱之内上髁骨折块之粗糙断面,使其于肱骨断面相对,两拇指向上推移骨块至断面之后按压骨块使断面紧扣,为保持理想对位,需将骨块向上推移超过断面1/3左右(图5-24B),

  225张

  标题: 图5-24A、B

  226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三度)

  正文: 助手牵引上臂,术者握住患腕,一手托住肘关节外侧,牵引下骤然伸直外翻肘关节,使内侧间隙加大,同时迅速旋后前臂,并伸腕伸指,利用屈肌群的牵张力,使夹于关节内骨块拉出(图5-25A,B)

  227张

  标题: 图5-25A,B

  228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四度)

  正文: 牵引下推拉矫正肘关节外侧脱位,远助手使时外翻.利用屈肌的牵拉使内上髁骨块从关节腔解脱(图5-26A),然后屈肘使肘关节后脱位复位〔图5-26B)然后按三度整复法复位固定

  229张

  标题: 图5-26A、B

  230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放置梯形棉压垫,屈肘90度,直角硬纸壳固定(同肱骨髁上骨折固定法)。

  231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复位一周内,只作手指轻微活动 一周后,加大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 二周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和腕、手的功能活动 去除固定后,中药熏洗和肘关节屈伸活动

  232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和营止痛汤,七厘散 。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肢伤二方,壮筋养血汤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 肢伤三方

  233张

  标题: ㈤其它治疗

  正文: 对易复位而固定时特别不稳定的内上髁骨折,仍按上述手法复位,维持对位,用1枚克氏针将骨能块固定,于内髁上方垂直打入第2枚克氏针,针尾弯曲, 加压下钩挂在一起(图5-27)。术后用直角硬纸壳单托固定

  234张

  标题: 图5-27

  235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屈肘90度,悬吊胸前,4周后解除外固定(或拔除克氏针)练功。 2尺神经损伤不须特别处理,一般可自行恢复,因骨折愈合后尺神经沟不平滑所致的迟发性尺神经炎可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 3手法不能使嵌夹在关节间隙的骨折块拉出,应切开复位,同时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236张

  标题: 第十节尺骨鹰嘴骨折

  正文: 跌倒时,肘关节背面受到撞击所致 。或肘半屈曲位,掌心着地,肱三头肌突然地强烈收缩可造成尺骨鹰嘴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折,骨折线常为横形或斜形。。

  237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间接暴力:肘关节半屈曲位,掌心着地,由下向上的暴力和由上向下的重力集中于尺骨半月板,同时肘关节突然屈曲,肱三头肌强烈收缩,造成骨折。 2直接暴力: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肘关节后方着地。

  238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1无移位骨折:骨折断端分离移位在2mm以下,肱三头肌筋膜 及骨膜尚完整(图5-44A)

  239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2片状撕脱骨折:于尺骨鹰嘴肱三头肌附着处可见片状撕脱骨 块,通常移位不大。但胧三头肌附着处筋膜有广泛地撕裂(图5一44B)。

  240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3.横或斜形骨折斜形:骨折线多从前上方斜向后下,因肱三头肌牵拉断端分离移位(图5一44C)。

  241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4粉碎性骨折:直接撞击所致,骨折片移位不大(图5 -44D )

  242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五)骺离骨折:儿童尺骨鹰嘴骨骺未闭合时易骺离骨折,常带干骺端骨折片(图5一 44E)。

  243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 明显跌倒或撞击外伤史。 2临床表现:伤后肘背侧肿胀、疼痛,尺骨鹰嘴突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肘处于半屈曲位。 3专科检查:鹰嘴部压痛明显,有移位者可触及骨擦征,并可扣及到两断端之间隙存在。并可扪及活动的骨折块,肘后三点关系改变。 4 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骨折块的移位程度

  244张

  标题: 辨证论治

  正文: 1无移位或移位微小的粉碎性骨折:可用上肢背侧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屈曲2O~60度位2周,后改为屈曲90度位固定2周至骨折愈合。 2有移位的手法整复和夹板固定

  245张

  标题: (一) 手法复位(横形或斜形移位骨折)

  正文: 1.患者坐位,肩外展,肘屈曲30~45度位,助手扶住前臂。术者两拇指分别按压移位的尺骨鹰嘴近折端内外侧,由近侧向远侧推挤,并稍加晃动,使近折端向远端靠拢,同时徐徐伸直肘,使断端嵌合复位(图5一47A)。 2.稳定住断端,轻轻屈伸肘关节数次,使半月切迹关节面恢复平滑(图5一47B)。 3.检查,捏住近折端左右晃动,骨折块稳定无骨擦感,触摸尺骨近端背侧无缝隙存在,则证明骨折复位。

  246张

  标题: 图5一47A、B

  247张

  标题: (一) 手法复位(撕脱骨折)

  正文: 因骨折片不波动关节面,推按骨片靠近断面即可,即使在纤维连接下,肘关节也将获得正常的伸肘和有力的功能恢复。

  248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骨折端近侧放置马蹄形压垫(图5-47C ),衬棉垫,用瓦形硬纸壳固定于肘关节屈曲20'--30度位。2周后改为屈曲90度位固定至愈合。

  249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主动锻炼为主 老年固定时间要短,应尽早活动 有移位的3周内着手、指腕屈伸活动,4周后肘关节活动 粉碎且关节面不平,1周后小幅度锻炼,解除固定后,加大活动

  250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桃红四物汤,七厘散 。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壮筋养血汤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 六味地黄丸

  251张

  标题: ㈤其它治疗

  正文: 手术复位:闭合复位不成功或大块粉碎性骨折者,宜行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图5一48A),或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图5一48B)

  252张

  标题: 图5一48A、B

  253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尺骨鹰嘴骨折复位容易,维持复位颇难,固定期应随时检查断端对位情况,若有变位及早纠正。早期功能锻炼。 2复位的标准是必须达到半月切迹关节面解剖对位。注意尺神经损伤。 3肘过伸位固定易使断端向前成角,故应避免肘伸直或过伸位固定,微屈曲固定更有利于关节面之塑形

  254张

  标题: 第十一节桡骨小头骨折

  正文: 桡骨头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包括桡骨头、桡骨颈骨折和桡骨头骨骺分离,头部骨折,多见于青少年,颈部骨折儿童多见,多为青枝骨折或骨骺分离

  255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跌倒时,手外撑地,暴力迫使肘外翻;或肘关节外侧受到坠落物体打击,致桡骨头撞击肱骨小头而发生骨折(图5一38)

  256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1.青枝骨折:骨折线不清晰,仅见肱骨小头向桡侧轻度倾斜,倾斜角度<30度(图5-40A)。

  257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2.裂纹骨折:骨折线于桡骨头边缘或中央,骨折无移位〔图5一39A)

  258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3.劈裂骨折:桡骨头外侧被劈裂的骨折块为关节面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且向外或向外下方移位

  259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4,粉碎骨折暴力很大,桡骨头发生严重粉碎性骨折.常合并肱骨小头关节面损伤(图5-39D)。有时由于前臂骨间膜破裂桡骨干向近侧移位,能引起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图5一39E)

  260张

  标题: 图5-39D、E

  261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5.嵌插骨折:桡骨头塌陷与桡骨颈嵌插,侧方移位轻(图5--39C)

  262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6.嵌插合并移位骨折:骨折近端相外移位,程歪带帽式。

  263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明显地跌伤史或撞击外伤史。 2临床表现:肘外部疼痛,肿胀,前臂旋转或屈伸活动受限, 桡骨头部位肿胀。 3专科检查: 桡骨头部压痛明显 , 并可触及移位之骨折块。若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旋后明显。注意桡神经损伤。 4 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5岁以下可根据临床诊断

  264张

  标题: 辨证论治

  正文: I.无移位和轻度倾斜的骨折(儿童倾斜<30度,成人倾斜<20度者)无需手法复位,用背侧硬纸壳托或石膏托固定干屈肘90度位悬吊。 2.有移位的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

  265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1术者的拇指按于肱骨小头外侧轻轻按摩,使方部肿胀消散,准确地摸出移位的桡骨头。 2旋转前臂,拇指找出桡骨头移位的最高点(图5-4lA)。 3前臂保持在桡骨头最隆起的部位不动,术者拇指向上推移桡骨头,然后向尺后侧按压,感桡骨头滑动后,拇指维持加压力童,旋转前臂纠正残存移位(图5一41B) 4检查,旋转前臂,拇指下桡骨头滑动轨迹呈圆滑感,则证明骨折基本复位(图5一41C).如有明显的高低滑落感,则表明骨折没有完全复位(图5一41D)

  266张

  标题: 图5-4 A、B、C、D

  267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无移位的用背侧硬纸壳托或石膏托固定干屈肘90度位悬吊。 2.移位的,在桡骨头放置一方型平垫,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旋前位,超关节固定3~4周

  268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复位后,手指、腕关节和肩关节功能锻炼 禁止作前臂旋转运动 2周后,肘关节屈伸活动 去除夹板后,作前臂旋转运动

  269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活血止痛汤, ,外敷:消瘀膏,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肢伤二方,生血补髓汤,外敷:接骨膏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补肾壮筋丸,六味地黄丸

  270张

  标题: ㈤其他疗法

  正文: 撬拔复位法:麻醉下,病人仰卧,助手保持前臂在桡骨头最隆起的部位,一于桡骨头外偏后侧插入粗钢针于桡骨头外下方,探出桡骨头断面后撬拔复位(图5一42),若骨折不稳定,于肘后经肱骨头纵行穿针固定。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深支。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

  271张

  标题: 图5一42

  272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注意漏诊 2儿童和青少年,诊断不必完全依靠X片 3复位注意用力恰当 4 肘关节完全恢复伸直,往往需经过好几个月的时间,注意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5儿童桡骨头颈骨折必须复位,不得切除挠骨头,否则可产生严重的肘、腕关节畸形和功能紊乱。

  273张

  标题: 第十二节桡尺骨干双骨折

  正文: 桡骨粗隆以下至桡骨下端关节面2~3CM以上的桡骨干,尺骨粗隆至尺骨小头之间的尺骨干,二骨干的连续性或完整性破坏称之。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多发生前臂中1/3和下1/3部

  274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直接暴力:多为重物砸伤、撞击伤和压砸伤,横断、粉碎或多段骨折,骨折线多在以平面 2传达暴力:跌倒手掌着地,桡骨中上段横型或锯齿样骨折,尺骨斜型骨折 3扭转暴力:机器伤或跌倒身体过分朝一侧倾斜,骨折线多数由内上而斜上外下。

  275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1同一平面的骨折:打击、磁撞等直接暴力所致,常为横形、蝶形或粉碎形〔图4一IA)

  276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2低位的尺骨、高位的桡骨骨折:跌倒手掌着地,暴力沿桡骨干向近侧传导,桡骨于近侧为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斜行向远侧传导至尺骨,造成低位尺骨骨折(图4一1B)

  277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3低位桡骨、高位尺骨骨折:跌倒手掌着地,在遭受间接暴力的同时,前臂又受到扭转暴力,造成两骨的螺旋形骨折,骨折线的方向一致,多由内上斜向外下方,但骨折平面不同,桡骨干骨折线在下,而尺骨干骨折线在上(图4一1C)

  278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4尺桡骨多段骨折:多是工作时前臂卷入旋转的机器中所致,此种损伤常造成尺桡骨的多段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易合并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图4- 1D)

  279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跌倒受伤或前臂较重的打击史。 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前臂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 可有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3专科检查:局部压痛明显, 有纵向叩击痛,骨折有移位时,可触及骨折端,并可触及骨擦感和骨折处的异常活动。注意有无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的伴发损伤。应密切观察挤压综合征或缺血性肌肉缩 4 X线检查: X线正侧位片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且有助于分类。应常规拍摄包括腕及肘关节,避免上下尺挠关节的合并损伤漏诊。

  280张

  标题: 辨证论治

  正文: 1.尺桡骨双骨折整复时必须纠正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畸形,特别是成角和旋转畸形应彻底矫正。侧方对位应达2/3以上。 2.尺桡骨干上1/3骨折,整复时前臂应置于旋后位 ,宜先整复尺骨,后整复桡骨。 3.尺桡骨干中1/3骨折,整复时前臂取中立位。应根据两骨的相对稳定性决定先整复稳定性好的骨干,若两骨的稳定性相同,宜先整复易触摸的尺骨。 4.尺桡骨下1/3骨折,整复时宜采用中立位或旋前位,宜先整复桡骨,后整复尺骨。 5.不同平面的尺桡骨骨折,宜先整复骨干粗且骨折端较稳定的骨干。

  281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1.拔伸牵引:患者坐位或仰卧,肩外展80度,屈肘90度,放松肱二头肌与旋前圆肌牵拉,两助手沿前臂纵轴对抗牵引,矫正骨折重迭及成角移位

  282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2.反折托顶:对完全重迭移位,特别是前臂肌肉发达丰厚者或者是骨折后肿胀严重者,应采用折顶手法纠正掌背侧移位。 术者两手拇指按压突起的骨折端(背侧),其余4指托提向掌侧移位的骨折端,向掌侧加大成角,感骨折两断端骨皮质对顶后,骤然反折,使骨折复位 (见后图)

  283张

  标题: 反折托顶图

  284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3夹挤分骨:持续牵引下,术者务必准确摸清断端,两手拇指 及食、中、环指紧扣断端的背、掌侧,向两侧捏拉靠近的骨折端,使前臂骨间膜恢复正常张力,以牵动尺桡骨的骨间膜,纠正尺桡骨侧方及旋转移位

  285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4.回旋捺正:大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端有背向侧方移位者,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将远折端逆背向移位的路径,紧贴骨折近端回旋矫正背向移位,纠正后配合其他手法使骨折复位

  286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5.扮提推按:分骨手法后,对残余的掌背侧移位,通过上提下陷的骨折端(掌侧移位),用拇指按压突起的骨折端(背侧移位),原“台阶感”消失即复位

  287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6.摇晃捺正:适用于上述手法复位后,还有轻微侧方移位的锯齿状、横断骨折。术者紧握已复位部,牵远侧助手小幅度摇晃骨折远端,后术者摇晃骨折部,娇正轻微侧方移位

  288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7.触顶合骨:摸上述手法结束后,横形或小斜形骨折应检查断端对位和稳定状况。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一手持远折端向 近侧对顶,若无异常落空或松动感,则表明断端基本对位;然后沿尺桡骨纵轴滑行触摸,若断端“台阶感”消失,骨干平滑,则表明骨折复位成功。

  289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8按摩理顺:复位后理筋手法。术者在分骨情况下,一手固定骨折部,一手沿骨干纵轴往返按摩,顺骨理筋,消瘀止痛。

  290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9.儿童青枝骨折复位:患肢前臂旋后,二助手牵引,术者拇指置于骨折成角凸处,余指置于凹处的骨折远、近端。拇指按压,余指提拉,娇正成角移位。

  291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助手持续维持牵引不得松动,骨折线在同一平面时,分骨垫占骨折线上下各一半(图4-8A};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时,分骨垫放在两骨折线之间(图4一8B),应在掌背侧各放置一个分骨垫胶布固定,衬棉垫,4块夹板分别置于背掌尺桡侧,掌侧板上达肘横纹,下齐腕关节;背侧板上达鹰嘴突,下超腕关节1~2CM,桡侧板上平桡骨头,下达桡骨茎突平面;尺侧板上齐鹰嘴突,下达第5掌 骨中部。捆扎固定,外用绷带加固,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悬吊(图4一9)。

  292张

  标题: 图4-8A、B,图4一9

  293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早期:手指屈伸、握拳活动及上肢活动,握拳要用力,消肿。 中期:肩、肘关节活动 后期:加大肩、肘关节活动,作前臂旋转活动

  294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活血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跌打万花油,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肢伤二方,生血补髓汤。外敷:接骨散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补肾壮筋丸,肢伤三方

  295张

  标题: ㈤其他疗法

  正文: 1闭合穿针固定 经上述手法复位后,先屈肘,于尺骨鹰嘴部穿针,针进至骨折部时,用力捏住复位的骨折断端,使针穿至远折端髓腔内,针尾弯曲留于皮内(图4一10A} 。 然后使腕关节掌屈尺偏,于挠骨茎突或mister结节的桡侧穿针,针入髓腔内可顺利滑行,通过断端至挠骨结节部止,针尾弯曲后留皮内(图4- 10B)。术后前臂夹板或前后石膏托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296张

  标题: 图4一10A、B

  297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用宽的颈一前臂悬带,保持前臂充分抬高,手指外露,前臂肿胀严重或者复位很困难者,应严密观察患肢肿胀、温度、颜色、感觉的变化,严防缺血性肌挛缩发生。 2. 1周后钟胀消退,应及早调整外固定,若骨折有变位,应及时手法纠正。 3. 扭卷所致的前臂软组织严重性损伤、尺桡骨多段骨折、开放性撕裂伤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者,宜手术治疗。 4.固定时间为6~10周。

  298张

  标题: 第十三节尺骨干骨折

  正文: 尺骨粗隆至尺骨小头之间的尺骨干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发生破坏,多见于青壮年。尺骨干骨折多发生于中、下1/3处。

  299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单独尺骨干骨折多由直接打击所致,如抬臂阻挡打击之棍棒或前臂撞击硬物。 分型 1尺骨干上l/3骨折:由于肘后肌和旋后肌的牵拉,向桡侧成角(图4一19A) 2尺骨干中或下l/3骨折:因骨间膜和旋前方肌的作用,断端向桡侧成角,远折端呈旋后移位(图4一19B)

  300张

  标题: 图4一19A、B

  301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直接暴力受伤史。 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前臂活动受限 。 3专科检查:局部压痛明显, 有纵向叩击痛,骨折有移位时,可触及骨折端,并可触及骨擦感和骨折处的异常活动。 4 X线检查: 前臂X线片一定要包括上下尺桡关节。对有明显骨骼损伤症状和体征而X线片无异常者,应在伤后1周重新摄片,此时尺骨骨折线往往可清晰地显示出来。

  302张

  标题: 辨证论治

  正文: 无移位的单纯夹板固定 有移位的,需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和功能锻炼

  303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1.尺骨上1/3骨折整复 复位患者仰卧或坐位,肩外展,屈肘90度,前臂置中立位。两助手对抗牵引,术者摸准断端,于桡背侧向掌尺侧按压成角,多可顺利复位(图4一20 )

  304张

  标题: ㈠手法整复

  正文: 2尺骨中或下l/3骨折整复 前臂旋前位牵引,术者向尺侧提拉远折端使之靠拢近折端,以矫正远折端桡侧成角移位,其旋后移位可在牵引中纠正(图4一21A}

  305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尺骨上1/3骨折 复位后,于骨折线背侧加分骨垫、衬棉垫,4块夹板固定前臂于中立位 2尺骨中或下l/3骨折 于骨折线背侧放一个大分骨垫.其掌侧置较小的分骨垫,衬棉垫,4块夹板固定。尺侧夹板应超腕关节至第5掌骨头部,使腕关节处于桡偏位,利用腕尺侧副韧带紧张,维持骨折复位

  306张

  标题: 其他

  正文: ㈢功能锻炼:同前臂双骨折 ㈣药物治疗:同前臂双骨折 ㈤其他疗法:切开钢针或钢板复位,成角移位大于10度或旋转移位大于10度而手法不能矫正者,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禁止用克氏针行髓腔内固定。

  307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骨折有明显成角或短缩,应进一步检查有无上下尺栳骨关节脱位 2.中、下段骨折,应加大固定时间 3骨折愈合前,应限制前臂旋转活动

  308张

  标题: 第十四节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正文: 孟氏骨折(Monteggia fracture):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栳关节、上栳尺关节脱位。为上肢最复杂的骨折和脱位,多见儿童

  309张

  标题: 病因病机

  正文: 1跌到时前臂受到硬物直接撞击,造成尺骨骨折,暴力继续作用迫使桡骨头向前脱位(图4一27A) 2跌到时手和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体重迫使上肢外旋,而手固定于地面不动时,造成相对前臂极度旋前,桡骨撞击尺骨,致使尺骨骨折,桡骨头也由于杠杆的作用与肱骨小头分离造成脱位(图4一27B) 3儿童跌到时往往前臂收于身体前外侧,肘及前臂内侧受躯体重量的撞击,成角的尺骨冲击桡骨头向外侧脱位(图4一27C)。

  310张

  标题: 图4一27A、B、C

  311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1伸直型:尺骨骨折向前成角,桡骨头向前脱位(图4一28A)

  312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2屈曲型:尺骨骨折向后成角,桡骨头向后脱位(图4一28B)

  313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3内收型:尺骨近侧骨折或青枝骨折(或仅为弯曲畸形).桡骨头向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图4一28C )

  314张

  标题: 类型

  正文: 4.特殊型: 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挠骨头前脱位伴桡骨近1/3骨折

  315张

  标题: 诊断

  正文: 1外伤史:有明显地跌伤史或撞击外伤史。 2临床表现:肘部和前臂疼痛,肿胀,前臂旋转或屈伸活动受限, 有时尺骨成角畸型。 3专科检查:因损伤类型之不同可在肘前方、后方或挠侧.触及隆突的桡骨小头。尺骨表浅。易触及骨折处的畸型和异常活动。桡神经深支为最常见合并损伤,注意检查找功能。 4 X线检查:前臂正侧位x线片可以准确诊断出尺骨骨折和挠骨头脱位,忽略侥骨头脱位的存在是诊断过程中最易犯的错误。

  316张

  标题: 辨证论治

  正文: 大多数手法复位,前臂超肘关节夹板固定 合并桡神经损伤者,采用手法复位、前臂超肘关节夹板固定 前臂开放性骨折,可在清创后,手法复位 陈旧骨折,1个月内移位不大者,手法复位

  317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1伸直型: 先整复桡骨头脱位;术者一手握住腕部,,一手环握肘部,拇指按住桡骨头,肘伸直位牵引.前臂旋后。拇指按压桡骨头向内后。同时迅速完全屈曲肘关节,拇指可触及到桡骨小头复位的滑动感(图4一29A)。 术者两手指捏住尺骨远近折端分骨,双拇指推顶纠正尺骨远折端桡偏移位(图嗯一29B),掌背侧移位用提按手法纠正之,沿尺骨嵴触摸,可准确判断尺骨复位情况。

  318张

  标题: 图4一29A、B

  319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2屈位型 术者使患肢半屈位对抗牵引,拇指由外侧、背侧向内侧、掌侧推按桡骨头,牵引过程中迅速使患肘伸直、前臂旋后,触到滑动感桡骨头即复位(图4一31A} 桡骨头已复位,前臂长度恢复,尺骨断端错位,一般可同时纠正,尺骨残存背侧成角畸形,用拇指向掌侧挤按,尺骨变平直即复位(图4一31B)。

  320张

  标题: 图4一31A、B

  321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3内收型 助手固定上臂,将患臂伸直使肘关节锁住,术者拇指自桡侧按住脱位的桡骨头向内侧.同时使前臂旋后并用力外展使桡骨头复位,并利用桡骨头推顶。纠正尺骨的桡侧成角畸形(图4一33)。

  322张

  标题: 图4一33

  323张

  标题: ㈠手法复位

  正文: 4特殊型 先整复桡骨头脱位,然后按整复尺桡骨双骨折方法使骨折复位。固定时一定要兼顾桡骨头,复位的桡骨头更有利于尺桡骨骨折的稳定。

  324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1伸直型和内收型:于骨折部掌背侧放置棉分骨垫,桡骨小头前外侧置长方形棉压垫,放寸棉垫后,用4块前臂夹板固定。其中尺桡侧夹板超肘关节,其近端用粘胶布条维持加压,最后用肘八字绷带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位

  325张

  标题: ㈡固定方法

  正文: 2屈位型:于桡骨头后外侧放小棉压垫,衬锦垫后,用4块夹板将肘关节固定于伸直位,2周后改为时关节半屈曲位固定2~3周至骨折愈合(图4一32)

  326张

  标题: ㈢功能锻炼

  正文: 早期:手指屈伸、握拳活动及肩关节活动。3周内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伸肘活动,屈曲禁止屈肘活动 中期:肩、肘关节活动,前臂保持中立位 后期:加大肩、肘关节活动,作前臂旋转活动

  327张

  标题: ㈣药物治疗

  正文: 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和营止痛汤,肢伤一方,外敷:跌打万花油,双柏散。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内服: 肢伤二方,续骨活血汤。外敷:接骨散 后期: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内服:六味地方丸,肢伤三方

  328张

  标题: ㈤其他疗法

  正文: 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 对特别不稳定的孟氏骨折,尤其是固定不稳定者,可考虑行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麻醉下先将桡骨头复位,于肘后经肱骨小头、桡骨小头穿针固定肱桡关节,然后手法复位尺骨,于尺骨鹰嘴穿针固定尺骨,针尾弯曲留于皮外。术后采用石膏托固定(图4-3 4 )

  329张

  标题: 图4-3 4

  330张

  标题: 注意事项

  正文: 1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的判断方法是,正常无脱位的桡骨头在任何位置上总是指向肱骨小头为中心部位,特别是侧位X线片上。若桡骨头偏离肱骨小头中心点即证明有脱位存在。 2 X线及检查,要防止漏诊 3 尺骨上1/3骨折合并脱位,要进行折顶手法,保持分骨单手进行

  331张

  标题: 第十五节桡骨干骨折

  正文: 桡骨颈以下至桡骨下端关节面 3CM以上的桡骨干的骨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破坏,多见于青少年,是常见的前臂骨折之一。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