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治疗方法.ppt



第四章 治疗方法
第一节 药 物
一、内治法 (一)骨伤内治疗法:三期辨论证治原则 (1)初期治法:破 (2)中期治法:和 (3)后期治法:补
(1)初期治法:破
攻下逐瘀法 行气消瘀法 清热凉血法 开窍活血法
(2)中期治法:和
和营止痛法 接骨续筋法
(3)后期治法:补
补气养血法 补益肝肾法 补养脾胃法 舒筋活络法
第一节 药 物
二、外治法 (一)敷贴药 (二)搽擦药 (三)熏洗湿敷药 (四)热熨药
第一节 药 物
二、外治法 (一)敷贴药 1. 药膏:三色敷药、活血散 2.膏药: 3.药散
第一节 药 物
二、外治法 (二)搽擦药 1. 酒剂 2.油膏 3.油剂
第一节 药 物
二、外治法 (三)熏洗湿敷药 1. 热敷熏洗 2.湿敷洗涤
第一节 药 物
二、外治法 (四)热熨药 1. 坎离砂 2.熨药 3.其他
第二节 手 法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 6.作好整复前的准备 2.注意全身情况 7.集中精力 3.掌握复位标准 8.切忌粗暴 4.抓住整复时机 9.力争一次复位成功 5.选择适当麻醉 10.避免X线伤害 二、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第二节 手 法
二、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正骨九法 1.拔伸 4.回旋 7.分骨 2.旋转 5.端提 8.屈伸 3.折顶 6.捺正 9.纵压
二、正骨手法
1.拔伸
二、正骨手法
2.旋转
二、正骨手法
3.折顶
二、正骨手法
4.回旋
二、正骨手法
5.端提
二、正骨手法
6.捺正
二、正骨手法
7.分骨
二、正骨手法
8.屈伸
二、正骨手法
9.纵压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一)夹板固定 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夹板的材料与制作要求 4.固定垫 5.扎带 6.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7.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8.解除夹板固定的日期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一)夹板固定 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夹板的材料与制作要求 4.固定垫 5.扎带 6.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7.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8.解除夹板固定的日期
两垫固定法:适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一)夹板固定 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夹板的材料与制作要求 4.固定垫 5.扎带 6.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7.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8.解除夹板固定的日期
三垫固定法:适用于有成角移位的骨折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一)夹板固定 7.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①适当抬高患肢。
上肢可用绷带悬吊,肿胀严重时嘱病人 卧床休息,上肢垫高。 下肢可翘于方凳上,肿胀严重时嘱病人 卧床休息,用软枕垫高下肢。 必要时上、下肢均可作悬吊。
②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
观察指标:肢体远端的颜色、温度、感 觉、手指或足趾主动活动等以及肢端动 脉的搏动。 临床处理:及时将扎带放松,如仍未好 转,应拆开绷带、重新包扎,严重时可 作患肢悬吊。必要时暂时放弃外固定, 待肿胀有所消退后在作复位、固定。
③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发病机理:局部组织受到机械压迫,发生损伤 和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常见部位:固定垫处、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 位。 临床处理:如出现固定的疼痛点,应及时拆开 夹板进行检查,解除压迫。
④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早期:应随肢体肿胀的加重,随时放松小夹板的扎带的松紧度。 后期:应随肢体肿胀的消退后夹板也将松动,随时收紧小夹板的扎带的松紧度。
⑤定期作X线检查。
早期:定期作X线摄片检查,了解骨折 是否再发生移位。 后期:定期作X线摄片检查,了解骨折 愈合情况。
⑥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医生指导 早期进行 鼓励患者
推而广之
不仅小夹板固定要注意以上事项,石膏固定、持续牵引固定、手术内固定同样要注意以上事项。进一步讲,整个损伤的诊治过程都要注意以上事项。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二)石膏固定 1石膏绷带的用法 2石膏绷带的内衬垫 3石膏绷带操作步骤 4石膏绷带后注意事项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三)牵引疗法 1.皮牵引 2.骨牵引 3.布托牵引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三)牵引疗法 1.皮牵引 2.骨牵引 3.布托牵引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三)牵引疗法 1.皮牵引 2.骨牵引 3.布托牵引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三)牵引疗法 1.皮牵引 2.骨牵引 3.布托牵引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三)牵引疗法 1.皮牵引 2.骨牵引 3.布托牵引
骨牵引治疗
骨牵引治疗
骨牵引治疗
骨牵引治疗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三)牵引疗法 1.皮牵引 2.骨牵引 3.布托牵引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四)外固定器固定
第三节 固 定
一、外固定 (四)外固定器固定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三节 固 定
二、内固定 1.适应症 2.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械和种类
第四节 练 功
一、练功疗法的分类 二、练功疗法的作用 三、练功疗法的注意事项 四、全身各部位练功法
第五节 其他疗法
一、针刀疗法 二、创伤骨科微创技术 三、脊柱微创技术 四、内镜技术 五、腱鞘松解术
中医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
- 上一篇:针刀医学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关系
- 下一篇: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