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 > 输血(Blood Transfusion).ppt

输血(Blood Transfusion).ppt

输血(Blood Transfusion).ppt
PPT课件名称:输血(Blood Transfusion).ppt 时 间:2023-10-04 i d:13418 大 小:297.29 KB 贡 献 者:873835106qr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输血(Blood Transfusion).ppt

  输 血 (Blood Transfusion)

  2

  输血包括输人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增量剂。 输血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 在外科领域中应用甚广,但有时可发生并发症,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输血的适应证、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4

  适应证

  ⑴急性大量出血 ⑵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⑶严重感染 ⑷凝血异常

  5

  (1)急性大量出血

  输血的主要适应证,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中出血。 一次失血量<500ml,组织间液进入循环而得到代偿。 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晶体液或血浆增量 剂,而不是输全血或血浆。 失血量超过1000ml,要及时输全血。 有时还需补充浓缩血小板或新鲜血浆。

  6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手术前如有贫血或血浆蛋白过低,应予纠正。 原则上应输给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可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液。

  7

  (3)严重感染

  输血可提供抗体、补体等,增强抗感染能力。 输给浓缩粒细胞,同时采用针对性抗生素,对严重感染常可获得较好疗效。

  8

  (4)凝血异常

  对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术前应输给有关的血液成分,如血友病应输抗血友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缺少症应输冷沉淀或纤维蛋白原制剂;如无上述制品时,可输给新鲜血或血浆。

  9

  途径

  静脉输血 动脉输血

  10

  静脉输血

  最简便易行和常规输血途径,通常用来输液的浅表静脉均可用作输血。 病情紧急而静脉穿刺困难或施行大手术时,可通过静脉切开,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进行快速输血。 输血方法一般采用间接重力滴输法。 无专门的输血器材时,可用50ml注射器,套上粗针头,从供者抽出所需血量,直接输给病人。

  11

  动脉输血

  可直接恢复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供血,兴奋血管分叉部受体,升压效果明显。 但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快速输血,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目前已很少采用。

  12

  速度

  成人一般调节在5~10ml/分钟。 老年或心脏病病人约1ml/分钟。 小儿为10滴/分钟左右。 对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应快速加压输入所需的血量。 对血容量正常的贫血,则每次输血量不可过多,以200~400ml为宜。

  13

  注意事项

  严格查对:输血前必须仔细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血单,并检查血袋是否渗漏,血液颜色有无异常。

  不加药物 加强观察 留存备查:输血完毕后,血袋应保留2小时,以便必要时进行化验复查。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5

  输血一般是安全的,但有时可能出现各种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达12%。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必须采取必要预防措施。 临床上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大类。

  16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Gp:) 肝炎 艾滋病 疟疾

  (Gp:) 疾病传播

  (Gp:) 晚期

  (Gp:) 循环超负荷 出血倾向 酸碱平衡失调

  (Gp:) 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并发症

  (Gp:)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

  (Gp:) 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反应

  (Gp:) 早期

  17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最为常见。 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 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 ℃ ~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要注意其他反应也可首先表现为发热。

  18

  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

  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体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这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或经产妇病人中。

  19

  过敏反应

  发生率3%。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 表现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或寻麻疹。 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20

  主要原因是抗原抗体反应,活化补体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所致。病人多缺乏IgA,由于过去输血或妊娠产生同种免疫作用,或者无明显免疫史产生特异性抗IgA抗体。部分病人由于缺乏IgA亚类所致。 治疗首先应立刻中止输血,并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可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及地塞米松5mg肌肉静脉注射。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防止窒息。

  21

  溶血反应

  最严重的并发症。 绝大多数为免疫性的,即输入ABO血型不配的红细胞所致,少数为非免疫性的,如输入低渗液体、冰冻或过热等。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唯一最早的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22

  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并立即抽静脉血以观察血浆色泽,正常血浆内眼观察呈澄明黄色。 只要输入异型血超过8~10ml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至25mg%,血浆即呈粉红色泽,可协助诊断。 观察病人每小时尿量,同时作尿血红蛋白测定。 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化验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以及作细菌涂片和培养,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 此外, 还要检查有无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原因。

  23

  治疗重点 抗休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入血浆、右旋糖酐等来纠正低血容量,维持血压,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原因查明后,输同型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和纠正溶血性贫血。 保护肾功能:可给予5%碳酸氢钠250ml静滴,碱化尿液,促使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血压稳定时,可用速尿或20%甘露醇等利尿,防止肾功能衰竭,后期如无尿、氮质血症或高钾血症等症状出现 ,可用腹膜或血液透析等治疗。 防治DIC:输入血型不合血量超过200ml时,要考虑使用肝素治疗。 换血疗法:去除循环血内不合红细胞及有害物质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24

  细菌污染反应

  较少见,发病率为1%~5%,但后果严重。 污染细菌,品种繁多,可为非致病菌或致病菌,后者多为G-细菌,如大肠杆菌;如果污染菌是非致病菌,因其毒性小,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只输入10~20ml血,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G-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25

  预防措施是从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凡血袋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或血浆呈瑰红色或黄褐色,以及血浆中有较多气泡者,均应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以策安全。 治疗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相同。

  简单而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对血袋内剩余作直接涂片检查,同时进行病人血和血袋血浆的细菌培养。必要时,病人的血、尿需重复作多次培养。

  26

  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病人,如心脏病病人、老年人或慢性严重贫血病人,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 输血中或输血后突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发绀或咳血性泡沫痰。有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胸片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27

  治疗应立即停止输血,半坐位、吸氧和利尿。 预防在于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或采用换血输血法,即抽出病人的血浆后再输入等量的浓缩红细胞。

  28

  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发生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问题。 原因是病人体内凝血因子被稀释,凝血因子V、Ⅷ和IX的耗损以及血小板因子减少等。 大量出血时,在损失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同时,剩下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又将在止血过程中被消耗。

  29

  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 大量输血常有一时性代谢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 由于库血钾出自红细胞,输入体内后可返回红细胞内,大量输血后一般很少引起钾中毒;但对已有高血钾的病人(如挤压伤合并肾功能不全),应提高警惕。

  30

  大量枸椽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发生低血钾。 对大量输血的病人,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量结果,来进行治疗。

  31

  疾病传播

  输血及其血液制品都可能传播疾病: 最常见而严重的是输血后肝炎,我国发生率达7.6%~19.7%,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艾滋病(AIDS),也可经输血传播,国内已发现因使用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的病人,此病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此外,疟疾、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和布氏杆菌病等,均可通过输血传播。

  自体输血

  33

  自体输血是指收集自体血液,在需要时再输还本人。 主要优点是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没有传染疾病的危险。

  34

  外科自体输血种类

  回收式自体输血 (自体失血回输) 预存式自体输血 (预存自体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回输)

  35

  回收式自体输血

  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 估计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肝叶切除术等。 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回输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 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3500ml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多血小板血浆。

  36

  预存式自体输血

  选择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病人,于手术前若干日内,定期反复采血贮存,在手术时或急需时输还病人。 对病人选择条件的标准与血液稀释回输的要求相同。 术前采自体血,一次采血量不超过总量的12%;一般采10%,相当于血库同种血供血者的采血量。如病人无脱水,不需补充任何液体;如一次采血量达到12%时,最好能适当补充晶体液。

  37

  采取的血液可预存于血库内,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0日。如果去除血浆,将余下的压积红细胞保存在-80oC冰箱内,则冰冻的红细胞可保存数月至数年之久。 在采血期间口服硫酸亚铁200~300mg,每天3次,对红细胞再生和防止贫血有一定作用。

  38

  稀释式自体输血

  临手术前自体采血,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因而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所采取的血,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补给。 适量的血液稀释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而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只要没有禁忌证,血液稀释回输对预计术中失血达1-2L的大多数手术都适用。

  39

  自体输血的禁忌证

  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 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沾污者。 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者。 合并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贫血者。 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以上者。 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血液成分制品

  41

  血液成分为细胞、血浆和血浆蛋白三大 类。 应用血液成分输血具备许多优点,对血 液成分制品的研究,进展迅速,并且在 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

  42

  冰冻红细胞

  200ml 中含红细胞170~190ml,不含血浆,在含甘油媒介中-65oC可保存3年,有利于稀有血型的保存。 适应证:同洗涤红细胞;自身红细胞的保存。

  43

  白细胞制剂

  主要有浓缩粒细胞 可用于治疗因粒细胞减少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 现已少用

  44

  多血小板血浆和浓缩血小板血浆等 适于治疗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输大量库血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血小板锐减,以及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出血。

  血小板制剂

  45

  血浆成分

  新鲜冰冻血浆(FFP) 普通冰冻血浆(FP) 冷沉淀(Cryo)

  46

  血浆蛋白成分

  白蛋白制剂 免疫球蛋白 各种凝血制品

  47

  白蛋白制剂

  高纯度(95%以上)的白蛋白低盐溶液 蛋白浓度为25%、20%或5% 临床常用的5%溶液,除能提高血浆蛋白以外,尚可补充血容量 浓缩白蛋白液(20%或25%)具有脱水作用。 含白蛋白并含少量球蛋白的5%溶液,其主要用途是补充血容量。

  48

  免疫球蛋白

  有正常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乙肝、抗破伤风及抗牛痘等)等。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大都用于各种传染病的预防。 丙种球蛋白主要与抗生素合用,以治疗用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感染,用量为4~8g。

  49

  凝血因子制品

  有浓缩抗血友病因子、浓缩凝血酶原复合物(IX因子复合物)、抗凝血酶Ⅲ和纤维蛋白原制剂等。 适用于血友病和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处理。 浓缩凝血因子ⅫI还能形成纤维蛋白聚合物,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抗凝血酶Ⅲ可用于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50

  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的浓度、纯度高 疗效好,副作用少 一血多用,节约血源 便于血液保存运输 最大限度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

  51

  对输血的基本认识

  输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但绝非无害, 能不输就不要输;能少输就少量输 ;必需输就输成分血。 必需输血时应向受者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和危害性。 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输血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