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ppt
文字版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ppt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xx医院肾内科 xxx
造影剂肾病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造影剂 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 也明显上升。 值得关注 HA-ARF的病因中CIN占第三位 药物性ARF中CIN占第二位
造影剂肾病的定义
在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使 用造影剂后2~3天血肌酐与基线相 比上升0.5mg/dl或25%以上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Kidney Int Suppl.2006(100):S11-5.
%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Kidney Int Suppl.2006(100):S11-5.
心血管造影 (7586)
PCI (1826)
3.3%
14.5%
0.3%
0.7%
接受造影剂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肾功能指标
---24~72小时出现无症状性血清肌酐升高 ---3~5天达到高峰 ---7~10天内恢复到基础水平 ---多数为急性肾衰非少尿型
尿检异常
可见颗粒管型、小管上皮细胞 非选择性蛋白尿 尿酶浓度增高 出现β2微球蛋白 尿比重及渗透压下降
值得提示
造影后监测病人的血清肌酐是很有用 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唯一参数。 还可观察其他一些有用的指标:肌酐 清除率,尿肌酐,渗透压,白蛋白,丙氨 酸氨基肽酶(AAP),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等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造影剂肾病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肾髓质缺血、缺氧是最主要的因素 --造影剂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
Am J of Therapeutics 2003;10:137-147.
一、肾髓质缺血缺氧性损伤
造影剂给药
肾血管短暂的扩张
远端肾小管溶质转运增加
严重的肾血管收缩
肾髓质缺血缺氧
造影剂肾病
肾髓质代谢量增加
加重肾髓质缺氧
多种物质介导了这一变化过程
主要参与物质有: 缩血管物质:肾素、血管紧张素、内皮 素、腺苷、钙离子等 扩血管物质: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产 生障碍
造影剂给药
活性氧产生
尿酸盐排泄增加 肾小管T-H蛋白聚集
直接小管毒性
局部缺血 免疫介导组织损伤
造影剂肾病
肾小管阻塞
加重肾髓质缺氧
二、肾小管损伤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造影剂肾病
明确哪些是CIN的危险因素 正确评估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 避免和纠正可修正的危险因素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 防止CIN的发生
Eur J Vasc Edovasc Surg. 2003;25:296-304.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子
Am J of Therapeutics 2003;10:137-147.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与发病前肾 功能水平的关系
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Am J of Therapeutics 2003;10:137-147.
在老年病人中ACEI是CIN的一个危险因素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6;21(6):i11-23.
CIN 的危险因子
Kidney Int Suppl.2006(100):S11-5.
对CIN危险因素的综合评分
由于在一个病人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互相作用后引起的累积风险系数如何? 危险因素的综合评分 既可以用来指导临床实践 又可以用来科研
8357名PCI术后病人CIN危险因素的评分
J-Am-Coll-Cardiol. 2004 6; 44:1393-9.
危险因素评分评估CIN发生率的对应图表
J-Am-Coll-Cardiol. 2004 6; 44:1393-9.
危险因素评分评估血液透析发生率的对应图表
J-Am-Coll-Cardiol. 2004 6; 44:1393-9.
危险因素评分评估1年死亡率的对应图表
J-Am-Coll-Cardiol. 2004 6; 44:1393-9.
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协会建议
对所有作造影检查的病人都应询问 有无肾脏病史,高血压史,痛风及糖尿 病史,并最好有6个月内的血肌酐情况。 对易发生CIN的病人,应有一周内的血肌 酐情况。如果24小时内血肌酐升高,应 告知科室采取必要措施。
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造影剂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住院时间延长 医疗费用增加 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
--增加造影剂排泄的药物 水化药物和利尿剂 --血管扩张药 --抗氧化药物 --合理使用造影剂 --预防性血液滤过
水化药物
自80年代使用至今,产生明显临床效果 稀释血中造影剂的浓度 利尿作用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研究进展主要是集中在水化液的改进上
碳酸氢钠水化
119名病人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 碳酸氢钠组(154-mEq/L) 氯化钠组 (154-mEq/L) 造影剂前--以每小时3mL/kg持续1小时 造影剂后--以每小时1mL/kg持续6小时 各组分别注入碳酸氢钠和氯化钠 JAMA. 2004 ,19; 291: 2328-34
8人(13.6%) 1人(1.7%) 碳酸氢钠水化较氯化钠能够更好的预防造影剂肾病
JAMA. 2004 ,19; 291: 2328-34.
利尿剂
方法: 0.45%生理盐水造影前12小时开始给药, 1.0ml/kg/h,持续12小时,同时警惕左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结果: 单用低渗盐水 CIN发病率 9% 低渗盐水+甘露醇 CIN发病率 28% 低渗盐水+速尿 CIN发病率 40% 结论: 0.45%低渗盐水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甘露醇、速尿不应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多巴胺
Asif 等研究发现 肾性剂量多巴胺(2~5ug/min)选择 性激活DA-1而抑制DA-2受体的作用不能 可靠获得,同时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被 激活增加了ARF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所以多巴胺不应作为预防CIN的用药。
Am J of Therapeutics 2003;10:137-147.
非诺多泮
是一种选择性DA-1受体激动剂,即使在大剂量仍表现为激活DA-1受体而无激活DA-2、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非诺多泮扩张血管作用不但表现在外周循环,同时引起肾内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GFR、尿量和尿钠排泄。
钙通道拮抗剂
有证据表明 -- 改善肾内血管收缩,增加肾脏血 液灌流 -- 缓解造影后GFR的下降 -- 预防造影后ARF的发生 钙拮抗剂是CIN的有效干预措施
N-乙酰半胱氨酸
一种有效的血管扩张剂,改善肾脏缺血性 损伤 间接促进谷胱甘肽合成,发挥抗氧化作用 可以增加NO合成酶的表达及NO的生物利用 具有廉价、安全、易于给药等特点
乙酰半胱胺酸治疗造影剂肾病的疗效观察
乙酰半胱胺酸应成为高危人群 防治CIN的一种很好选择
Ann Pharmacother, 2002;36(9):1430-1442.
Scr(mg/dl)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除了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 用之外,对于血管系统还具有多效性。 近年研究表明,在用造影剂之前使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有预防CIN的作用。
29409名冠脉造影病人中他汀类药物对CIN的预防作用
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降低CIN的发生率
Am-J-Med.2005;118:843-9.
合理使用造影剂
低渗造影剂 非离子型造影剂 减少造影剂用量
实验研究表明
在糖尿病人群中 造影剂每增加100ml, CIN的发生率增加30% 高剂量造影剂在各种危险因素 中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
造影剂的剂量与CIN的发生率
Kidney Int Suppl. 2006(100):S11-5.
Cigarroa等提出造影剂用量的计算公式
5ml×体质量(kg)/血肌酐(mg/dl) 最大用量不得超过300ml 回顾性分析发现: 超过阈值用量的人群中CIN发生率为21~37% 未超过阈值用量的人群中仅为0~2%
预防性血液滤过
血透和腹透能够降低造影剂浓度,但 血透对于造影剂引起的肾毒性不能提 供任何保护。 血滤能够减少CIN发生的风险,对长期 预后有好处,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提 供更多的资料。
意大利一项研究表明
对于存在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而言, 血液滤过是预防造影剂肾病最有效的手段。 Ⅰ组 造影前盐水水化12h Ⅱ组 造影前盐水水化12h+后持续血滤24h Ⅲ组 造影前血滤6小时+后持续血滤24h Am J Med. 2006 ;119:155-62.
三组病人CIN发生率的比较
Am J Med. 2006 ;119:155-62.
三组病人的疗效比较
结论:接受造影剂之前或之后给予血液滤过, 可以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Am J Med. 2006 ;119:155-62.
临床研究
114例行PCI病人Cr176.8~362.4umol/L, 血滤组置换率1000ml/h,等渗盐水组水 化率1ml/kg.h。PCI前4~8h持续到PCI后 18~24h。 N Engl J Med 2003;349:1333-40.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Blood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Urine Output before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Day 1), on the Following Two Days (Days 2 and 3),and at Hospital Discharge.
两组病人各指标的比较
2%
9%
2%
10%
N Engl J Med 2003;349:1333-40.
HF预防CIN的机制
有效去除造影剂,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输注大量置换液,具有水化的功能 清除各种有毒物质,防止过度积累造成不良后果 去除炎症介质,阻止发展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导致肾缺血性损伤
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评估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 使用已被证实的预防措施 最小化造影剂剂量 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
每个月针对患者患CIN的危险性及是否已发生CIN 放射科医生同肾脏病专家交流的比例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8;66 :235–245
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需要多科室的共同努力 !
需要强调的是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