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ppt120网初上线试运行,难免会遇到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剂科 >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ppt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ppt

本ppt课件为原文件,可正常修改编辑,

文字版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ppt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ppt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广(旧称广谱抗生素)

  大多数G+、G-菌 四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 某些原虫(阿米巴)

  第一节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

  A

  B

  C

  D

  5

  6

  7

  四环素类基本结构:氢化骈四苯母核

  四环素类抗生素分为天然的和半合成两大类 天然四环素: 金霉素(1948年用于临床) 土霉素(1950年用于临床) 四环素(1953年用于临床) 2. 半合成四环素: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米诺环素(二甲氨四环素) 美他环素(甲烯土霉素)

  分 类

  金霉素现仅限于外用 土霉素已基本不用 四环素用于某些感染性疾病

  抗菌谱广,可口服应用,方便。但由于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现象严重,对大多数常见致病菌所致感染疗效明显降低,

  天然四环素: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较强 耐药菌株较少 服药次数少 不良反应较轻

  半合成四环素: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

  1、抗菌谱广: (1)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2)对G-菌作用不及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 (3)对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作用强 (4)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效

  抗菌活性: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抗菌作用

  2、抗菌机理(快效抑菌剂) 与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特异性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入A位,抑制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 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菌体内核苷酸及其他重要成分外漏,抑制细菌DNA复制。

  抗菌作用

  1、细菌获得四环素类药物泵出基因,使菌体内药物浓度降低。 2、细菌基因表达增强,大量生成核糖体保护蛋白如 TetM蛋白,阻碍四环素类与核蛋白体的结合。 3、细菌产生灭活酶,使药物失活。

  耐药机制

  口服: 口服易吸收,吸收不完全。 影响口服吸收因素: 1)食物:饭后服用血药浓度比空腹服用下降50% 。 2)多价阳离子:Ca2+、Mg2+ 、 Al3+ 、 Fe2+ 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络合物,排出体外,影响吸收。如要合用,服药间隔3小时。 3)碱性药、H2受体阻断剂、抗酸药减少吸收 4)酸性药物如VitC促进吸收。

  体内过程

  2. 分布: 吸收后分布比较广泛。 (1)可沉积在骨和牙组织中 (2)脑脊液浓度低 (3)胆汁中浓度较高:形成肝肠循环,可用于胆道感染。 3. 排泄: (1)部分以原形由尿排泄,尿中浓度高,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2)由于肝肠循环,部分可从肠道排泄。

  临床应用

  1、“四体”感染(多为首选)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和恙虫病等); 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等);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等); 螺旋体感染(莱姆病、回归热等);

  2、细菌性感染(首选) 肉芽肿鞘杆菌感染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 布鲁菌病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作用: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肌内注射刺激性大,禁用。静滴易引起静脉炎。 光敏反应:患者受到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时易出现红斑,多西环素较四环素和米诺环素多见。

  肝、肾毒性 为长期口服或大剂量静脉给药所致,可致肝脂肪性坏死,加重肾功能不全,易发生于孕妇;

  对骨骼和牙齿生长的影响 :四环素牙 药物与新形成的骨骼和牙齿中的羟磷灰石晶体结合形成四环素-磷酸钙复合物,造成恒齿永久性棕色色素沉着(俗称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还可抑制胎儿、婴幼儿骨骼发育。

  禁用于妊娠4月以上的妇女8岁以内的儿童

  二重感染 真菌病: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表现为鹅口疮,肠炎。 假膜性肠炎:病情严重,有死亡危险。这是由于耐四环素的难辩梭菌产生强烈外毒素,引起肠壁坏死,体液渗出,剧烈腹泻,导致失水或休克等症状。

  a. 停用广谱 b. 抗 菌

  真菌病: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难辨梭菌性肠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甲硝唑

  多西环素

  是土霉素的衍生物,又称强力霉素。 属长效半合成四环素类,是四环素类药物的首选药;抗菌活性比四环素强2~10倍,具有强效、速效、长效的特点;消除t1/2长达12~22h,每日用药1次。 口服吸收良好,不易受食物影响。大部分药物随胆汁进入肠腔排泄,肠道中的药物多以无活性的结合型或络合型存在,很少引起二重感染。

  少量药物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良时粪便中药物排泄增多,故肾衰竭时也可使用。 应饭后服用,以大量水送服,服药后保持直立体位30min以上,以避免引起食管炎。静脉注射时,可能出现舌麻木及口腔异味感。易致光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少于四环素。

  多西环素

  口服吸收良好,不易受食物影响。脑脊液中的浓度高于其他四环素类。消除t1/2为11~22 h。 抗菌活性强于其他同类药物;此外,对四环素或青霉素类耐药的链球菌、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米诺环素仍敏感。

  米诺环素

  与多西环素基本相同; 特别适用于治疗酒糟鼻、痤疮和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以及上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 除四环素类共有的不良反应外,米诺环素产生独特的前庭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运动失调等症状;首剂可迅速出现,女性多于男性。 用药期间不宜从事高空、驾驶和精密作业。

  米诺环素

  第二节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氯霉素类

  从委内瑞拉链丝菌培养液提取,因其结构简单,问世后次年即能人工合成,是目前唯一可人工合成的天然抗生素 1950年发现氯霉素诱发致命性不良反应(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抗菌谱:广谱

  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于阳性菌,属抑菌药;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 对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具有杀灭作用; 对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原虫无效。

  氯霉素类

  氯霉素类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肽酰转移酶作用位点结合,阻止P位肽链的末端羧基与A位氨基酰tRNA的氨基发生反应,阻止肽链延伸,抑制蛋白质合成。 氯霉素的结合位点接近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的作用位点;同时应用则相互竞争靶点,产生拮抗作用。

  耐药菌产生氯霉素转乙酰基酶,使药物失活。 某些革兰阴性菌通过染色体突变,使某些特异性外膜蛋白缺失或减少,造成外膜对氯霉素的通透性降 低。 细菌可通过突变、接合或转导机制,获得氯霉素耐药基因,但耐药性产生较慢。

  氯霉素类

  耐药性

  分布广泛,脑脊液中浓度高,易透入胎儿循环及乳汁中,对眼组织通透性好 体内药物的90%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活。代谢产物和10%的原形药物由尿中排泄,亦能在泌尿系统达到有效抗菌浓度。 肝药酶抑制药

  体内过程

  氯霉素类

  伤寒、副伤寒: 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 立克次体感染(Q热、恙虫病)及衣原体沙眼 眼内炎及全眼球炎(穿透力强)

  临床应用 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不作首选药,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

  氯霉素类

  可逆性血细胞减少: 较常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剂量大或疗程长有关。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血小板减少症。及时停药可恢复。部分病人可能发展成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毒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率与用药量、疗程无关,一次用药亦可发生。发生率低(1/3万),但死亡率很高。多在停药数周或数月后发生。幸存者日后发展为白血病的几率很高。 可能与抑制造血细胞线粒体中核蛋白体70s亚基有关

  原因: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排泄功能不完善,对氯霉素解毒能力差,药物剂量过大可致中毒; 表现: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故称灰婴综合征。一般发生于治疗的第2至第9天,症状出现2d内的死亡率可高达40%。

  2、灰婴综合征

  3、其他

  口服用药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视神经炎、视力障碍等。 还可见溶血性贫血(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二重感染。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ppt
  • 标签: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