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心理科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
PPT课件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 时 间:2023-09-14 i d:12966 大 小:1.61 MB 贡 献 者:努力吧!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主讲人:xxx

  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总成绩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课程主要内容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重点掌握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等概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一)什么是心理 (二)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有哪几个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3、发展具有 不平衡性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

  例如,有的孩子2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三、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指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规律的内容: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儿童期各阶段的划分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婴儿期(乳儿期)(1个月-1岁) 学前期 先学前期(1-3岁) 儿童期 学前期(狭义) 学龄期

  学前初期(3-4岁) 学前中期(4-5岁)学前晚期(5-6、7岁)

  第二节 关键期

  一、关键期的概念 也称敏感期,是指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关键期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见右图---尾随反应

  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记住儿童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1-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识字的关键期:3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单,关键不能用灌输式,而是在游戏中学。可用卡片、图片、实物等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

  4、数字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4-5岁左右 此时可引导孩子认识数字,由简到繁,做些加减乘除的演算,背唱“九九”歌。方法当然也是启发诱导,以实物、卡片、玩具等引起孩子的兴趣。

  5、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 此时期可以多带孩子游览参观,开拓视野,多讲一些童话故事,并增置智能玩具等。

  发展的关键期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4~6个月 吞咽咀嚼关键期 8~9个月 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7~10个月 爬的关键期 10~12个月 站走的关键期 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4-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第二章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学习目标: 了解新生儿心理发生的条件、时间、标志;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借助各种仪器设备,精心设计实验发现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对“教育应从0岁开始”的理解以及如何掌握从0岁开始的教育方法。

  第一节 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出生前环境 *舒适、寄生 *营养、呼吸、排泄都由母体代劳 *温暖的羊水

  *干燥的空气 *温度变化无常 *各种声、光、色刺激

  出生后环境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一)身体特点: 1、柔弱、娇嫩 2、头大、身长、四肢短。 3、皮肤常呈红色、带有皱纹 4、骨骼柔软 5、内脏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二)神经系统特点 1、脑的基本结构初具雏型 2、脑功能很不完善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食物反射——是新生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例如,觅食、吸吮、吞咽反射,当妈妈要给婴儿喂奶的时候,婴儿就会转头张嘴,做吸奶的动作,食物进入口中就会咽下去。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防御反射——是新生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例如,眨眼反射就属于此类反射。当强光刺激眼睛的时候,新生儿会自动闭上眼睛或将头转向背光处,当刺激物触及眼睑或睫毛的时候,头向后仰并眨眼。打喷嚏、呕吐也是无条件防御放射。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定向反射——对新生儿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当新刺激(如大的声音和鲜艳的物体)出现时,儿童会把头朝向它,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好像在探究“这是什么?”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抓握反射

  例如,用手指或小棍碰触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就会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起来。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游泳反射

  例如,手托新生婴儿,使她肚子向下,新生儿就会做划水游泳的动作。3-4个月后消失。

  上节要点回顾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学前儿童的心理?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儿童期各个阶段的划分 二、关键期 1、概念 2、儿童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的关键期

  上节要点回顾

  三、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1、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2、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3、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第二节 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

  一、条件反射 二、新生儿心理发生的特点 三、为什么把条件反射作为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

  一、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的概念

  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的过程, 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 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 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

  一、条件反射

  例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 到梅子、或想到梅子的时候,也会 流口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 流口水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是条 件反射。

  想想望梅止渴的成语的由来??

  一、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和标志 (1)发生的时间:新生儿出生10天左右 (2)发生的标志:喂奶姿势---吮吸反射

  二、新生儿心理发生的特点

  课例:在一个实验室里,用对新生儿的脚底发出 触觉振动作为条件刺激物,同时用吹气引起新生 儿眨眼的防御性无条件反射,经过124次两者同时 结合,新生儿在出生后第5天即形成条件反射。每 当脚底感觉到振动时,他就眨眼。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有何特点?

  二、新生儿心理发生的特点

  1、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数要多些,甚至达几十次,几百次。 2、形成之后不稳定,如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 3、不易分化,对相似刺激物作同样反应,例如,对不同的人喂奶姿势,都作出吃奶的反应。

  三、为什么把条件反射作为儿童心理发生标志

  条件反射的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过程。 条件反射是暂时性神经联系。 有机体根据条件刺激物的信号意义作出反应。

  第三节 教育应该从0岁开始

  一、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 二、怎样从0岁开始教育?

  一、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

  1、胎儿已经开始对外界某些事物作出反应。

  例如,当母亲听到巨大的声音或变换自己身体 的位置时,腹中的胎儿就拳打脚踢地活动起 来。

  一、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

  2、新生儿已经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潜能。 (1)能看、能听、能记忆。 (2)能区别不同感觉信息。 (3)能接收许多信息,还能主动发出信息。 (4)能用不同方式反映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状态。 (5)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例如:出生几天或十几天的儿童已能注视 眼前的物体,喜欢看眼色鲜艳的东西,喜 欢看人的笑脸,爱听温和的说话声和优美 的音乐。

  二、怎样从0岁开始教育

  1、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生理上得到健康发展。 2、创设一个心理发展的教育环境,给予适量和合宜的教育训练。 3、父母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技术。

  a.视觉功能的训练 b.听觉功能的训练 c.触觉功能的训练 d.嗅觉功能的训练 e.动作能力的训练

  训练内容?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三、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年后有所减慢,每月增长1-1.5厘米。 *体重:1岁时可达9-10公斤,等于出生时的3倍。 *骨骼: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逐渐形成。 *肌肉:儿童逐渐能支撑住身体重量,逐渐能抬头、翻身、坐、爬、站甚至能走上几步。

  知识专栏: 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从侧面看颈曲向前凸,胸曲向后凸,腰曲向前凸,骶曲 向后凸

  一、身体的发育

  注意: *骨骼仍易变形; *肌肉比较容易疲劳; 因此,可以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但必须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婴儿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脑结构的发展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一)脑结构的发展

  *脑重增加:1岁儿童的脑重可达900克,比出生时增加1倍。 突触: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神经元通过突触来释放一种叫做神经介质的化学物质,从而使信息传递至另一个神经元。 髓鞘化: 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迅速被一层蜡质的磷脂所覆盖,称为髓鞘化。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主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的传导。

  出生时与6岁时脑细胞数量一致,但出生后突触快速增长,让脑细胞形成“网络状”

  (一)脑结构的发展

  髓鞘化进程: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大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出生后1-2年内完成。 *少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2-3岁以后才能完成。 *一部分与高级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和顶叶开始的更晚,大约7岁才能完成。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 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增加; 婴儿形成条件反射比新生儿容易得多,也巩固得多。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皮质抑制:无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 即中枢抑制或内抑制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无条件抑制:分为外抑制和超限抑制,与生俱来,产生于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 外抑制:是指外界环境和机体内部的额外刺激制止了正在进行的活动。

  例如: 室外的喧闹声打断了儿童听故事的活动, 身体不适妨碍儿童注意的集中。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超限抑制:当刺激超过一定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从而进入抑制状态,称为超限抑制。

  例如:新生儿的睡眠较多,就是超限抑制的表 现。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条件抑制:也叫内抑制,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只能产生于大脑皮层。 三种形式: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 a.消退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再受到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其信号作用就会逐渐丧失,而不再引起反射行为。

  例如:出生后严格按照作息制度生活的婴儿对喂奶时间 已经形成了条件发射,一到喂奶时间,便会产生食欲, 如果换个环境,每到吃奶时间,儿童吃不到奶,那么原 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b.分化抑制:条件反射形成初期,不仅条件刺激物本身有效,与之类似的刺激物往往也能引起反应,这叫条件反射的泛化。如果以后只强化原来的条件刺激物,而不强化类似的刺激物,那么对类似刺激物的反应就逐渐减弱或消失,这种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对相似刺激物不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化抑制。

  例如:出生不久的孩子就能分辨“嗡嗡”声和“沙沙” 声,听到不同的声音就把头转向不同的方向。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c.延缓抑制:条件刺激物出现后,稍稍停一会儿再用非条件刺激物进行强化,这样,反应出现的时间便延缓了,这就是延缓抑制。

  例如:开始,婴儿看到妈阿姨作喂奶前的准备,往 往会迫不及待地哭叫或伸开小手抓奶瓶,但阿姨需 要一定时间准备,不能马上满足他的需要,这样经 过若干次后,有些婴儿就能安静的等待一会儿。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1、定向反射强化的方式 非条件定向反射是一种适应性的本能行为,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条件性定向反射,即积极的定向探究反射,则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行动。

  例如:一个不足3个月的婴儿,由于偶然挥动双 臂时,摇动了系在其右臂上的拨浪鼓,自第3次 响后,婴儿便开始有规律地摆动右臂(左臂不动) 似乎在“探究”动作与响声的关系。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2.模仿的方式。 在定向探究反射发展的基础上,儿童开始通过模仿来建立条件反射。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3.动觉强化的方式。 指用一种运动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来强化这种运动与某种无关刺激物的联系的学习方式。

  例如,每当客人告别时,妈妈总是一边 说:“宝宝,和阿姨再见”一边摇动孩子 的右手,这样多次重复后,一听到“再见” 儿童就自动摆手。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4、言语强化的方式。 言语强化的方式总是和成人的表情、动作等其他因素共同起作用。

  例如,当儿童摇手表示再见时,成人常常高兴地 夸他“好宝宝”、“真聪明”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