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造影剂与肝脏病变.ppt



磁共振造影剂与肝脏病变
影像医学部 xxx
肝脏影像学检查目的
发现病变 分期 分布特征 鉴别诊断 血管结构 治疗计划
肝脏影像学检查目的
肝胆系统影像学检查
超声——彩超、能量超、组织谐波超、增强 CT/SCT/MSCT_平扫、动态增强 MRI 血管造影 内窥镜 核医学——ECT/PET
肝脏MRI
平扫——PD/T2/T1WI/FEISTA/DWI MRS——1H/31PMRS 增强MRI 细胞外造影剂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 肝胆造影剂 MRA MRCP
脂肪信号抑制成像
STIR 频率饱和技术 选择性激励技术 Outphase
Inphase & Outphase
在回波采集时,水质子和脂肪质子处于相同相位,信号相加——Inphase; 水质子和脂肪质子处于相反相位,信号相减——Outphase
肝脏病变分析
纤维化 结节 节段肥大 肝脏表面
MRI肿瘤定性
形态——膨胀性/浸润性 生长速度——包膜/水肿 内部结构——均匀与否/坏死/中心疤痕 动态增强类型
MRI定量分析
病灶数目、大小、累及部位、S/ N、C/N、增强后强化程度
肝脏造影剂
非特异性造影剂 特异性造影剂
肝脏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非选择性细胞间隙分布类造影剂 网状内皮细胞类造影剂 肝细胞类造影剂 双相造影剂 血池造影剂
细胞外造影剂 开始分布于血管内,继而进入组织间隙,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细胞外间隙,经肾排泄 肝胆造影剂 部分通过血液经肝细胞进入胆系,部分经肾脏排泄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 从血液经肝、脾网状内皮细胞清除
肝脏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阳性增强造影剂 缩短T1时间-TIWI Gd-DTPA、Mn、MULTIHANCE 阴性增强造影剂 缩短T2时间-T2WI Fe3O4
非选择性细胞间隙分布类造影剂
Gd-DTPA 德国先灵马根维显 康臣钆喷酸葡胺、北陆磁显葡胺 Gd-DTPA-BMA-Omniscan ProHance / Gadovist Gd-DOTA Guerbet
<1000道尔顿;经肾排泄;缩短T1/T2时间;成像时间窗短
非离子型
非选择性细胞间隙分布类造影剂
T1WI显示强化 团状注射+动态增强才有意义 根据不同的动脉血液供应1,2
1. Hamm B, Thoeni RF, Gould RG, et al. Radiology 1994;190:417 2. Ohtomo K, Itai Y, Yoshikawa K, et al. Radiology 1987;163:27
(Gp:) 反相位技术——TE 0.5T——6.9毫秒奇数倍 1.0T——3.45毫秒奇数倍 1.5T——2.3毫秒奇数倍
肝脏病变MRI增强检查技术
强调动态增强扫描 反相位梯度回波技术 三维成像技术 薄层 足够时间分辨率 Gd-DTPA增强扫描 0.1~0.3mmol/kg体重 快速静脉内团状注射 注射造影剂后10秒左右扫描——保证造影剂处于肝动脉期时,数据采集处于中心K空间采集时间
肝脏肿瘤分类
肝细胞来源 胆管细胞来源 血管来源 间叶组织来源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强化;AV瘘动脉见门静脉提早显示 门静脉期迅速廓清呈信号,少数可呈持续性高信号4-5分钟;门静脉供血者,呈高或等信号 延迟期病灶呈低或等信号
肝细胞性肝癌
肝细胞肝癌MRI诊断
Gd-DTPA常规增强及动态增强T1WI肝癌信号特点的变化与动态CT增强特点相似
肝细胞肝癌
延迟扫描显示病灶周边强化
肝细胞肝癌介入后动态增强
胆管细胞性肝癌
T1WI常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T2WI常呈略高信号,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缓慢强化 常伴病灶内或周围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
肝内转移癌
T1/2WI靶征、牛眼征和瘤周水肿 增强扫描通常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病灶边缘开始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Gd-DTPA动态增强 周边环行或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至等/高信号 从病灶中心强化,逐渐向周围扩展 整个病灶动脉期迅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高信号 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周边强化,延迟>5分钟充填部分或整个病灶 无强化
5
6
8
9
1
2
4
3
(Gp:) 7
肝海绵状血管瘤
动脉期无强化
延迟5分钟强化
局灶结节增生-FNH
T1WI呈等(60%)、低(34%)或稍高信号(6%) T2WI2/3呈高信号、1/3呈低信号 疤痕T2WI呈高、等或低信号动态增强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略高信号或低信号;中心疤痕延迟强化
局灶结节增生-FNH
(Gp:) T1WI+C
肝脓肿
T1WI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低信号,边缘锐利;脓肿壁信号高于脓腔,低于肝实质 T2WI呈大片高信号,脓肿壁肉芽组织呈相对低信号 增强扫描显示脓肿壁强化
肝脓肿
MRI肝胆靶造影剂
超顺磁性氧化铁类网状内皮造影剂 SPIO-内二显、菲立磁 肝细胞类造影剂 Mn类 Gd类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
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 45-150nm 稳定物质构成包壳 左旋糖酐、柠檬酸盐、甘露醇 经网状内皮细胞清除出体内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
70%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被枯否氏细胞吞噬,造成局部强烈的不均匀微磁场,引起局部质子快速失相位,产生T2时间缩短的T2*效应 缩短T2时间较缩短T1时间强5倍以上 在肝内浓度愈高,缩短T2时间愈明显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MRI技术AMI-25
第一天常规MRI检查 SE T1WI/TSE T2WI/SE T1WI+Gd-DTPA增强 TSE T2WI+SPIR 第二或三天静脉滴注增强扫描 0.56mg Fe/kg(0.05ml/kg)注入100ml 5%的葡萄糖溶液内稀释 通过5μm过滤器 滴注时间40分钟左右 30分钟、 3小时、 6小时 扫描TSE T2WI±SPIR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MRI技术RESOVIST
氧化铁颗粒3-5nm,加右旋糖酐60nm 浓度0.5mol Fe/l,09-1.4ml/支(60KGBW) 使用5nm过滤器及注射完成后用0.9%生理盐水将管内及针头内造影剂冲入 团状静脉注射后梯度回波T2WI或T1WI及10分钟后延迟快速自旋回波T2W扫描,肝脏信号降低40-60%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MRI检查意义
超顺磁性氧化铁——Kupffer细胞造影剂 缩短T2,使含Kupffer细胞肝组织信号降低,与不含Kupffer细胞的肿瘤对比增大 增加肝局灶性病变检出率和帮助定性诊断 Ros等报道27%患者较平扫MRI发现更多病灶;40%CT Stark报道,可以发现3mm肝癌病灶 我们的结果相同
网状内皮细胞造影剂MRI技术AMI-25
T2WI±脂肪信号抑制技术
肝细胞性肝癌
TSET2WI
SET1WI+Gd
TSET2WI+AMI25
TSET2WI+SPIR+AMI25
增加病灶与周围肝组织对比,发现更多小病灶
结肠癌患者
(Gp:) 菲立磁增强
转移瘤显示更多病灶
CA增高常规MRI检查发现胰腺癌,但肝脏无异常 PET发现肝内一个病灶,但菲立磁增强MRI显示5个
胰腺癌肝转移
+C 70ST1WI
+C 120ST1WI
+C 10’ T2WI
内二显
肝细胞肝癌介入后
常规T2加权像,病灶近膈肌,较难确定 SPIO增强后 T2加权像,病灶边界清楚 SPIO增强后T2脂肪抑制术病灶更清楚
肝细胞肝癌介入后
常规T2加权像未见明显病灶
胆管细胞性肝癌
局灶结节增生(FNH)
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同小肝癌相似 中央可见星芒瘢痕 菲立磁增强后,0.5小时,信号下降不明显,同癌难区分 3,6小时同肝实质信号相同
FNH
常规T2±SPIR加权像呈略高信号
T2WI
T2WI+SPIR
T1WI+C
0.5hT2WI
3hT2WI
3hT2+SPIRWI
再生结节
菲立磁增强后,再生结节呈等信号 T2信号下降,与肝实质同步,T1加权像信号下降呈等信号,说明病灶Kuffer细胞
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者
再生结节
常规T2WI稍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 菲立磁T2/T1加权像呈等信号
肝脏囊肿
T2WI±菲立磁呈高信号
MRI检查技术
Mn-DPDP——较强顺磁性,有较缩短T1时间 主要分布于肝、胰腺、肾上腺和肾皮质 80%由肝细胞摄取,并由胆道排除。它能使正常肝脏和胆道增强 用于肝脏的标准剂量为5umol/kg 滴注后15分钟达到强化的峰值 信号强度可以维持2-4小时,至24小时
MnDPDP增强图像分析
病灶较平扫对比增加 非肝细胞性病变不强化,肝实质强化↑↑ 肝细胞性病变强化大大超过正常肝 肝细胞性/内分泌性病变不或轻度强化 病灶较平扫对比度降低 肝细胞病变强化超过肝实质,与之等信号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Out-phase梯度回波显示病灶有优点 脂肪抑制SE T1WI有时显示病灶更佳 Out-phase梯度回波序列较SE序列好 24小时延迟扫描可能发现更多病灶 可以出现快速长时间增强 包膜不强化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Gp:) SE T1WI+Mn
(Gp:) FFE T1WI+Mn 0.5H
(Gp:) FFE T1WI+Mn 24H
(Gp:) SE T1WI
(Gp:) TSE T2WI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T2WI
T1WI
FFET1WI+Mn
0.5H
4H
24H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双相造影剂——Gd-BOPTA
具有动态增强与延迟肝细胞强化作用 Gd与BOPTA螯合
是否真正被肝细胞吸收?
超过一个小时肝实质的强化,信号升高 胆道系统内出现造影剂
正常肝实质强化
T1WI
T2WI
Gd-BOPTA T1WI C+
MultiHance作用机制
肝细胞为靶向,缩短T1值 既有水溶性,又有脂溶性。3%-5%经肝细胞吸收后由胆汁排泄 强化持续时间长,峰值持续达2小时以上,成像时间窗宽
双相造影剂_Gd-BOPTA
动物试验显示25-50%的造影剂经胆道排泄 人体试验有3-5%经胆道排泄
药物动力学
Spinazzi A, Lorusso V, Pirovano G, et al. Acad Radiol 1998;5:s86 Spinazzi A, Lorusso V, Pirovano G, et al. Acad Radiol 1999;6:282
剂量0.1mmol/kg在10’、60‘及120’强化程度等价于0.2mmol/kg
Spinazzi A, Lorusso V, Pirovano G, et al. Acad Radiol 1998;5:s86 Vogl TJ, Pegios W, McMahon C, et al. AJR 1992;157:887
双相造影剂_Gd-BOPTA
40-80‘与90-120’延迟扫描差别不大 13%的患者在延迟增强获得更多诊断信息 15-35%患者较平扫提供更多信息 25-29%患者较增强CT提供更多信息 23%患者的治疗措施改变
双相造影剂_Gd-BOPTA使用方法
团状注射+滴注 0.1mmol/kg(0.2ml/kg) 静脉内团注一半剂量-2ml/s团注后动态扫描 滴注另一半10ml/分钟,延迟60-120‘扫描 扫描序列 增强前T2WI、T1WI(SE/GRE) 动态增强 延迟扫描T1WI(SE/GRE)
Priovano G, et al: AJR 2000,175:1111
60-120‘延迟扫描
正常肝实质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强化 肝细胞性病变可能强化呈高信号或呈等信号 非肝细胞性病变与背景肝组织对比增大
肝细胞摄取及排泄机理
与依赖三磷酸腺苷、胆小管、多特异性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子(c-MOAT)有关;也可由酚溴酞纳(BSP)所饱和抑制 BSP是胆红素转运的竞争剂
MultiHance强化特点
第二阶段(1-2小时):肝细胞吸收,肝实质信号 强度增加 分化好HCC,可明显强化;分化差者为低信号 转移瘤检出率提高,边缘强化 血管瘤为低信号,少数为高信号 FNH胆管不发达,排泄延迟,明显高信号
MultiHance在肝胆影像学的临床应用
适用于Gd-DTPA所应用的适应症 鉴别肝细胞性和非肝细胞性占位性病变 肝细胞性肝癌分级 评估转移瘤预后,检出更多的转移病灶 评估胆道功能,诊断胆道系统病变
肝细胞肝癌2级
T1WI
T2WI(SPIR)
肝细胞肝癌(Dynamic Scanning)
肝细胞肝癌DP(OP)
T1WI
T2WI
T2WI+FS
小肝癌伴脂肪变性
T1WI C+
T1WI C+,OP
Delay C+
小肝癌2级伴脂肪变性
肝细胞性肝癌2级
T2WI
T1WI OP
T1WI IP
肝癌 Gd-BOPTA 动态C+
肝癌 Gd-BOPTA DP
Gd-BOPTA DP
Gd-DTPA PP
转移癌
肝细胞强化信号增高,病灶保持低信号 病灶更清楚;更多病灶;更小病灶
T2WI
T1WI
T1WI C+
Delay C+
结肠癌肝转移瘤
T2WI
T1WI OP
T1WI IP
FNH
FNH Gd-BOPTA 动态C+
FNH Gd-BOPTA 延迟C+
小结
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不可缺少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同样重要 靶造影剂可以提供不同信息,帮助鉴别是否含苦否氏细胞或是否肝细胞? 靶造影剂前景广阔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上一篇:澳大利亚抗原与乙型肝炎生物学
- 下一篇:肝移植术后受体针对HBV建立主动免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