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 > 清热剂.ppt

清热剂.ppt

清热剂.ppt
PPT课件名称:清热剂.ppt 时 间:2022-08-06 i d:4919 大 小:112.01 KB 贡 献 者:yeaiping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清热剂.ppt

  1张

  清 热 剂

  2张

  清 热 剂

  概 述

  分类

  使用注意

  分类

  运用范畴

  定义(概念)

  3张

  概述·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统称为清热剂  (属八法中的“清”法)

  清 热 剂

  4张

  概述·运用范畴

  对于由温、热、火所致的 各种里热证,均可应用

  清 热 剂

  5张

  概述·分类

  温——热——火——毒 卫——气——营——血 (表) (里) 脏腑(经络) 热(邪)——阴(正)

  清 热 剂

  6张

  概述·分类

  清 热 剂

  清气分热剂          清营凉血剂 清热剂    清热解毒剂        清脏腑热剂        清热祛暑剂        清虚热剂

  7张

  概述·使用原则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而且 是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 用清热剂

  清 热 剂

  8张

  概述·使用注意

  清 热 剂

  (1)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和真假;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2)酌情配伍“反佐”药或应用反佐法; (3)防止寒凉败胃或伤阳,必要时可加入健脾和胃之品。

  9张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2.清营凉血剂

  3.清热解毒剂

  5.清热祛暑剂

  4.清脏腑热剂

  6.清虚热剂

  10张

  分述·清气分热

  适应证: 热在气分 临床表现: 壮热烦渴,大汗,恶热,脉洪大; 或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

  清 热 剂

  11张

  白虎汤 (《伤寒论》)

  12张

  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 热 剂

  组成:  石膏一斤(50g) 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13张

  清气分热·白虎汤

  功效: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津伤) (伤寒化热内传阳明, 温病邪传气分)

  清 热 剂

  14张

  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 热 剂

  临床表现:  壮热面赤,汗出恶热,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 即(四大)

  15张

  清气分热·白虎汤

  方解: 君: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 臣:知母——清热滋阴生津 (石膏,辛甘大寒)(知母,苦寒质润) 佐:粳米、甘草——益胃护津,     防石膏、知母大寒伤中 使:甘草——调和诸药

  清 热 剂

  16张

  清气分热·白虎汤

  证治要点:  “四大”,即: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清 热 剂

  17张

  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 热 剂

  18张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等属于气分热盛者。

  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 热 剂

  19张

  清气分热·白虎汤

  使用注意:  兼表证者,血虚发热者,真寒假热证 均不可误用

  清 热 剂

  20张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2.清营凉血剂

  3.清热解毒剂

  5.清热祛暑剂

  4.清脏腑热剂

  6.清虚热剂

  21张

  分述·清营凉血

  清 热 剂

  适应证: 邪热传营,热入血分 临床表现: 入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 语或外布隐隐斑疹 入血:出血、发斑、如狂、谵语, 舌绛起刺

  22张

  清营汤 (《温病条辨》)

  23张

  清营凉血·清营汤

  组成: 水牛角30g 生地五钱(15g) 玄参三钱(9g) 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连翘一钱(6g)

  清 热 剂

  24张

  清营凉血·清营汤

  主治:  (气分)邪热传营初入 气 营 血 功效:  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清 热 剂

  25张

  主证病机与证候分析

  身热夜甚,口不渴   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口渴         舌绛而干,脉细数  目常喜开或喜闭

  热邪初入营分

  热初入营热扰心神轻伤血络气热未尽营热阴伤阴阳失和

  清营凉血·清营汤

  清 热 剂

  26张

  清营凉血·清营汤

  方解: 君:水牛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生地、玄参、麦冬 ——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竹叶——清心除烦 黄连——清心泻火 丹参——清心凉血活血

  清 热 剂

  27张

  清营凉血·清营汤

  透热转气:  透入营之热邪转出气分而解 证治要点: 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细数

  清 热 剂

  28张

  随证加减: 舌干较甚,去黄连; 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 营热动风,配用紫雪, 或配加羚羊角,钩藤,地龙; 气分热盛,重用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或更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板兰根、贯众

  清营凉血·清营汤

  清 热 剂

  29张

  现代应用: 现代可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它热性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见症者。 使用注意: 苔白滑者(湿郁之象),禁用

  清营凉血·清营汤

  清 热 剂

  30张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31张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组成: 水牛角(30g)  生地黄八两(24g)    芍药三两(12g)  牡丹皮二两(9g)

  清 热 剂

  32张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入血分证; (2)热伤血络证;

  清 热 剂

  33张

  主证分析:

  血分热盛

  热扰心神——

  热伤经络——

  吐、衄、便、尿各部出血,斑色紫黑,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身热谵语,喜忘如狂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清 热 剂

  舌绛起刺

  34张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方解: 君:水牛角——清心,凉血,解毒 臣: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佐使:丹皮、芍药——凉血,散瘀

  清 热 剂

  35张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配伍特点: 清热凉血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 体现“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之法 证治要点: 各种失血, 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清 热 剂

  36张

  附: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用药: 吐血: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地榆、槐花 尿血: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大枣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清 热 剂

  37张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紫癜、急性白血病、败血症等属热入血分而见昏谵出血者。 使用注意: 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

  清营凉血·犀角地黄汤

  清 热 剂

  38张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2.清营凉血剂

  3.清热解毒剂

  5.清热祛暑剂

  4.清脏腑热剂

  6.清虚热剂

  39张

  分述·清热解毒

  适应证及临床表现: 三焦火热毒邪,见烦热、错语、 吐衄、 发斑、痈疽疔毒;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见身热面赤、 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 风热疫毒发于头面, 见头面红肿热痛,咽喉不利

  清 热 剂

  40张

  热毒证

  热盛 阴伤 壅遏气血 腐蚀血肉

  清热

  清热解毒药

  疏散药 利水药? 泻下药

  养阴生津药

  行气活血药

  直接清热 间接清热

  分述·清热解毒

  清 热 剂

  41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清 热 剂

  42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清 热 剂

  正文: 组成: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炒皂角刺、炙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各6g),金银花三钱(25g),陈皮三钱(9g)。

  43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痈疡肿毒初起(阳证) (热毒内壅,气滞血瘀)

  清 热 剂

  44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临床表现: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 或黄,脉数有力。

  清 热 剂

  45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清 热 剂

  正文: 方解: 君:金银花——清热解毒 臣: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橘皮 ——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佐:白芷、防风——疏风散结消肿 穿山甲、皂刺——通络,溃坚 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排脓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酒——通瘀,引药力至病所

  46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证治要点: 外科消法的代表方; 前人称之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凛寒, 脉数有力。

  清 热 剂

  47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清 热 剂

  正文: 随证加减: 1.若红肿甚者,可加蒲公英、连翘、地丁、野菊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加丹皮、丹参以凉血散瘀。 2.便秘者,可加入大黄以泻热通便; (本方除煎煮取汁内服外,其药渣可捣烂外敷。)

  48张

  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

  清 热 剂

  正文: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多种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使用注意: 痈肿溃后、阴证疮疡忌用;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慎用

  49张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2.清营凉血剂

  3.清热解毒剂

  5.清热祛暑剂

  4.清脏腑热剂

  6.清虚热剂

  50张

  分述·清脏腑热

  适应证: 不同脏腑邪热偏盛, 产生不同的火热证候 功效: 清解脏腑(经络)邪热

  清 热 剂

  51张

  组方用药特点: 1、脏腑用药: 心经热盛:黄连、桅子、木通、莲心; 肝胆实火:龙胆草、夏枯草、青黛; 肺热炽盛:黄芩、桑皮、石膏、知母; 热在脾胃:石膏、黄连; 热在大肠:白头翁、黄连、黄柏。

  分述·清脏腑热

  清 热 剂

  52张

  分述·清脏腑热

  清 热 剂

  2、兼证用药: 热邪伤阴:生地、阿胶、麦冬、石斛; 兼气虚证:人参、黄芪、山药; 兼挟湿热:泽泻、车前子、木通; 气滞血瘀:当归、木香、槟榔;

  53张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54张

  清脏腑热·导赤散

  组成: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加竹叶适量。

  清 热 剂

  55张

  清脏腑热·导赤散

  清 热 剂

  正文: 功效: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 意欲冷饮,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心热下移小肠:小便赤涩刺痛

  56张

  清脏腑热·导赤散

  方解: 君:木通——清心,利水(苦寒) 臣:生地——清心,凉血滋阴 佐:竹叶——清心除烦,引药下行 佐使:生甘草梢——清热解毒,直达 茎中止淋痛;防君臣药寒凉 伤胃(佐制);调和诸药

  清 热 剂

  57张

  清脏腑热·导赤散

  配伍特点: 清心与养阴兼顾; 利水并导热下行 证治要点: 心胸烦闷,口渴,口舌生疮, 或小便赤涩, 舌红脉数

  清 热 剂

  58张

  加减变化: 心热:加黄连; 阴虚甚:加麦冬; 小便淋沥作痛:加萹蓄、瞿麦、滑石; 血淋: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 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赤茯苓

  清脏腑热·导赤散

  清 热 剂

  59张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及泌尿系感染属心经热盛者。

  清脏腑热·导赤散

  清 热 剂

  60张

  使用注意: 方中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清脏腑热·导赤散

  清 热 剂

  61张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62张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

  清 热 剂

  正文: 组成: 龙胆草(6g) 黄芩(9g) 栀子(9g) 泽泻(9g) 木通(6g) 当归(3g) 生地黄(6g) 柴胡(6g) 生甘草(6g) 车前子(9g)

  63张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

  功效: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 肝胆实火上扰 肝经湿热下注

  清 热 剂

  64张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肝郁气滞 肝火上炎 湿热下注前阴 湿热下注膀胱 肝火或湿热

  肝胆湿热下注 肝胆实火上扰

  胁痛,头痛目赤, 口苦、耳聋

  阴肿、痒、汗 筋痿, 带下黄臭而稠

  小便淋浊

  主证分析: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

  清 热 剂

  65张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

  方解: 君:龙胆草——清肝胆火,泻肝胆湿热 臣:黄芩、栀子——泻肝胆火,除湿热 苦寒,苦以折火、燥湿,寒以清火热 佐: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祛邪不伤正) 佐使:柴胡——疏理肝郁;引经 甘草——缓苦寒之品伤胃;调和诸药

  清 热 剂

  66张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

  配伍特点: 1.泻中有补,利中有滋,祛邪不伤正 2.泻火与除湿并用 证治要点: 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清 热 剂

  67张

  加减变化: 头痛头晕:加钩藤、菊花、夏枯草(清肝); 目赤肿痛:加菊花、蝉蜕、木贼 ;  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苡仁; 玉茎生疮,阴囊肿痛: 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

  清 热 剂

  68张

  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

  清 热 剂

  正文: 现代应用: 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高血压病、偏头痛、泌尿生殖系炎症、急性结膜炎、外耳道脓肿、带状疱疹、急性盆腔炎等,凡属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者,均可加减使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阳亢者,皆非所宜

  69张

  左金丸 (《丹溪心法》)

  70张

  清脏腑热·左金丸

  组成: 黄连六两(9 g) 吴茱萸一两(1.5g)

  清 热 剂

  71张

  清脏腑热·左金丸

  功效: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证(胃失和降)

  清 热 剂

  72张

  清脏腑热·左金丸

  胃失和降

  清 热 剂

  主证分析:

  肝经火旺

  犯胃

  胁胁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73张

  清脏腑热·左金丸

  方解: 君:黄连——清泻肝、胃之火 佐使:吴茱萸——和胃降逆, 疏肝解郁, 制黄连之寒

  清 热 剂

  74张

  清脏腑热·左金丸

  组成特点: 黄连与吴茱萸的 用量比例为6:1 证治要点: 呕吐吞酸,胁痛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 热 剂

  75张

  清脏腑热·左金丸

  清 热 剂

  正文: 随证加减: 若吞酸重者,可加乌贼骨、锻瓦楞以制酸止痛; 胁肋痛甚者,可合金铃子散,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76张

  清脏腑热·左金丸

  清 热 剂

  正文: 现代应用: 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见有肝火犯胃之证者。 使用注意 吐酸属胃虚寒者忌用

  77张

  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

  78张

  清脏腑热·苇茎汤

  清 热 剂

  正文: 组成: 苇茎二升(60g),薏苡仁半升(30g) 瓜瓣半升(24g) 桃仁三十枚(9g)

  79张

  清脏腑热·苇茎汤

  功效: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 肺痈 (热毒壅肺,痰瘀互结)

  清 热 剂

  80张

  清脏腑热·苇茎汤

  清 热 剂

  正文: 临床表现: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1张

  清脏腑热·苇茎汤

  方解: 君:苇茎——清肺泄热 臣: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 (即甜瓜子,今用冬瓜子代) 薏苡仁——清肺排脓渗湿 佐:桃仁——活血逐瘀,润燥通便

  清 热 剂

  82张

  清脏腑热·苇茎汤

  证治要点: 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 舌红苔黄腻,脉数

  清 热 剂

  83张

  清脏腑热·苇茎汤

  清 热 剂

  正文: 随证加减: 若肺痈未成脓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 若已成脓者,可加桔梗、甘草、贝母。

  84张

  清脏腑热·苇茎汤

  清 热 剂

  正文: 现代应用: 常用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炎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使用注意: 肺痈之将成或已成均可应用

  85张

  玉女煎 (《景岳全书》)

  86张

  清脏腑热·玉女煎

  清 热 剂

  正文: 组成: 石膏三至五钱(15-30g) 熟地三至五钱或一两(9-30g) 麦冬二钱(6g) 知母 牛膝各一钱半(各5g)

  87张

  清脏腑热·玉女煎

  主治: 胃热阴虚证 (足阳明热有余,足少阴阴不足) 亦治消渴(消谷善饥) 功效:  调和气血,清热解毒

  清 热 剂

  88张

  阳明有余——头痛,牙痛,牙衄 (胃热) 少阴不足——齿松,烦热干渴 (阴虚) 舌红苔黄且干

  主证分析:

  清脏腑热·玉女煎

  清 热 剂

  89张

  清脏腑热·玉女煎

  方解: 君:石膏——清泻胃火 臣:熟地——滋补肾阴 佐:知母——泻火助膏,滋阴助地 麦冬——清热养阴 佐使:牛膝——补肾,引热下行

  清 热 剂

  90张

  清脏腑热·玉女煎

  证治要点: 牙痛齿松,烦热干渴, 舌红苔黄而干

  清 热 剂

  91张

  随证加减: 火盛,加栀子,地骨皮 血热所至之齿衄甚,去熟地,加生地、玄参

  清脏腑热·玉女煎

  清 热 剂

  92张

  现代应用: 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阴亏而胃火盛者。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清脏腑热·玉女煎

  清 热 剂

  93张

  白头翁汤 (《伤寒论》)

  94张

  清脏腑热·白头翁汤

  清 热 剂

  正文: 组成: 白头翁二两(15g) 黄柏三两(12g) 黄连三两(6g) 秦皮三两(12g)

  95张

  清脏腑热·白头翁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血痢 (气血与热毒相搏,下迫大肠)

  清 热 剂

  96张

  清脏腑热·白头翁汤

  临床表现: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 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 热 剂

  97张

  清脏腑热·白头翁汤

  方解: 君:白头翁 凉血止痢 臣:黄连、黄柏 清热解毒 燥湿止痢 秦皮 收涩止痢

  清 热 剂

  98张

  清脏腑热·白头翁汤

  证治要点: 腹痛,里急后重, 下痢赤多白少, 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 热 剂

  99张

  随证加减: 兼有表邪,加葛根、连翘、银花; 里急后重甚者,加木香、槟榔、枳壳; 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 夹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 阿米巴痢,合桂园内包鸦胆子同服

  清脏腑热·白头翁汤

  清 热 剂

  100张

  清脏腑热·白头翁汤

  清 热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101张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102张

  清脏腑热·芍药汤

  组成: 芍药一两(15-20g) 当归半两(9g) 黄连半两(5-9g )  槟榔 木香 甘草各二钱(各5g) 大黄三钱(6g) 黄芩半两(9g) 官桂二钱半(2-5g)

  清 热 剂

  103张

  清脏腑热·芍药汤

  主治: 湿热痢 (湿热下注大肠, 壅滞气机,血运不畅, 肠中积滞不化) 功用: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清 热 剂

  104张

  清脏腑热·芍药汤

  方解: 君:芍药——柔肝理脾,止腹痛(重用) 臣: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燥湿 佐:大黄——泻热祛积破瘀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当归——柔肝和血 官桂——防苦寒伤阳,冰伏湿热; 助行血之力 便:甘草——调和;合芍药缓急止痛

  清 热 剂

  105张

  清脏腑热·芍药汤

  配伍特点: 清热燥湿为本, 兼以气血并治, “通因通用”, 肝脾同调。 (寒热并投,侧重 “热者寒之”)

  清 热 剂

  106张

  清脏腑热·芍药汤

  辨证要点: 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 苔腻微黄 使用注意: 痢疾初起者,忌用

  清 热 剂

  107张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2.清营凉血剂

  3.清热解毒剂

  5.清热祛暑剂

  4.清脏腑热剂

  6.清虚热剂

  108张

  分述·清热祛暑

  清 热 剂

  正文: 暑邪致病的特点: 暑性炎热――阳热亢盛――高热、面赤、心烦、汗出、脉洪大――袪暑清热 暑多挟湿――暑湿相兼为病――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大便溏,小便少――袪暑利湿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多汗,口渴喜饮,尿短赤,气短,乏力,体倦――清暑益气

  109张

  分述·清热祛暑

  适应证: 夏月暑热证 临床表现: 身热烦渴,汗出体倦,小 便不利,脉数等。

  清 热 剂

  110张

  六一散 (《伤寒直格》)

  111张

  清热祛暑·六一散

  组成: 滑石六两(18g) 甘草一两(3g)

  清 热 剂

  112张

  清热祛暑·六一散

  功效: 清暑利湿 主治: 感暑夹湿

  清 热 剂

  113张

  清热祛暑·六一散

  清 热 剂

  主证分析:

  暑热挟湿

  感受暑热——身热,心烦 暑伤阴津——口渴 湿滞气机,伤及胃肠——呕吐、泄泻 影响膀胱——小便不利 湿热下注——小便赤涩疼痛 湿热留连,郁蒸肌肤——湿疹,汗疹

  114张

  清热祛暑·六一散

  清 热 剂

  ? 方解: 君:滑石——清热祛暑, 利水通淋 佐使:甘草——清热和中, 缓急止痛 (甘寒生津)

  115张

  清热祛暑·六一散

  清 热 剂

  组成特点: 滑石与甘草的用量之比是6:1 证治要点: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

  116张

  清热祛暑·六一散

  清 热 剂

  随证加减: 阳明热甚者,加石膏; 兼有肝胆郁热者,加入青黛,即为碧玉散 兼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加辰砂,即为益元散 兼有表证者,加薄荷,即为鸡苏散

  117张

  清热祛暑·六一散

  清 热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等属湿热者。

  使用注意: 阴液亏损,内无湿热, 或小便清长者,忌用; 重症者可加倍服用

  118张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119张

  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

  清 热 剂

  组成: 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6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120张

  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

  清 热 剂

  功效: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 暑热气津两伤证

  121张

  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

  清 热 剂

  主证分析:

  暑热耗伤气津

  暑热郁蒸——身热,汗多 热扰胸膈——心烦 耗伤津液——口渴喜饮 气随津脱——体倦少气,精神不振 脉虚数

  122张

  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

  清 热 剂

  方解: 君: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臣:荷梗——清热解暑 石斛、麦冬——养阴清热 佐:黄连、知母、竹叶——清心热除烦 佐使:甘草、梗米——益胃和中

  123张

  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

  清 热 剂

  证治要点:  身热汗多,口渴心烦,  体倦少气,脉虚数

  124张

  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

  清 热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可用于高温中暑、小儿夏季热等属暑热气津两伤者。

  125张

  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

  清 热 剂

  使用注意: 暑热夹湿证,不宜用 注意与另一同名方相区别

  126张

  清 热 剂

  分 述

  1.清气分热剂

  2.清营凉血剂

  3.清热解毒剂

  5.清热祛暑剂

  4.清脏腑热剂

  6.清虚热剂

  127张

  分述·清虚热

  适应证及临床表现: 热病后期,邪留未尽,阴液已伤, 见暮热朝凉,舌红少苔 肝肾阴虚, 致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 功效: 养阴透热,清热除蒸

  清 热 剂

  128张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129张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清 热 剂

  组成: 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母二钱(6g) 丹皮三钱(9g)

  130张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功效: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 邪伏阴分,阴液已伤

  清 热 剂

  131张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临床表现: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舌红苔少,脉细数。

  清 热 剂

  132张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方解: 君:青蒿——清热透邪 鳖甲——滋阴退热 臣:生地、知母——滋阴清热 佐:丹皮——凉血透热(辛苦性凉)

  清 热 剂

  133张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配伍特点: 滋清兼备,标本兼顾, 清中有透,养阴不恋邪,祛邪不伤正 证治要点: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舌红苔少,脉细数

  清 热 剂

  134张

  随证加减: 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 兼肺阴虚,加沙参、麦冬; 小儿夏季热,加白薇、荷梗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清 热 剂

  135张

  现代应用: 现代可用于感染性疾患后期低热、妇科术后低热、原因不明的发热、结核病之长期低热等属阴虚内热、低热不退者。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清 热 剂

  136张

  使用注意: 1.阴虚欲作动风者,不宜使用 2.青蒿不耐高温,宜后下,或用沸水浸泡即可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清 热 剂

  137张

  当归六黄汤 (《外台秘要》)

  138张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清 热 剂

  正文: 组成: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等分(各6g) 黄芪加一倍(12g)

  139张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功效: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 阴虚火旺之盗汗证

  清 热 剂

  140张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清 热 剂

  正文: 临床表现: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 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141张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方解: 君:当归、生地黄、熟地黄 ——滋养阴血,壮水制火 臣:黄连、黄芩、黄柏 ——泻火除烦,清热坚阴 佐: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清 热 剂

  142张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配伍特点: 滋养阴血(本)与泻火除热(标)并进 育阴泻火(本)与益气固表(标)相配

  清 热 剂

  143张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证治要点: 盗汗,面赤心烦,溲赤, 舌红,脉数

  清 热 剂

  144张

  清 热 剂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随证加减: 盗若阴虚而实火较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火而不伤阴; 阴虚阳亢者,加白芍、龟版以滋阴潜阳; 盗汗甚者,加浮小麦、山萸肉、五味子以增强止汗作用。

  145张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纳减便溏者不宜用

  清虚热·当归六黄汤

  清 热 剂

  146张

  本章按其不同功效及热邪所在部位和性质的不同,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六类。 清气分热 本类方剂主治气分热盛证。其中白虎汤清热生津,是用治气分热盛(阳明经证)所致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的代表方剂。

  小结

  147张

  2. 清营凉血 本类方剂主治热入营血证。其中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用治邪热初入营分所致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脉细数等症,是体现“透热转气”的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已入血,迫血妄行,或热扰心神所致的出血,发斑,神昏,舌绛起刺等症。

  小结

  148张

  小结

  3. 清热解毒 本类方剂主治热毒壅盛之证。仙方活命饮于清热解毒之外,还能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是主治阳证痈疡初起,脓未成,或脓成未溃之证的代表方剂。

  149张

  小结

  4. 清脏腑热 本类方剂主治脏腑热盛之证。其中导赤散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或心热移于小肠所致的心胸烦热,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刺痛等症。龙胆泻肝汤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之头痛,胁痛,目赤,口苦,以及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人带下等症。左金丸可清泻肝火,降逆止呕,治疗肝火犯胃所致的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等症。白头翁汤可清热解毒以治痢, 兼可凉血止痢,主治便下脓血,赤多白少之热毒血痢。

  150张

  小结

  5. 清热祛暑 本类方剂均可用治暑热证。六一散清暑利湿,主治外感暑湿所致的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等症。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祛邪扶正之剂,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所致的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气短,脉虚数等症。 6. 清虚热 本类方剂主治虚热证。其中青蒿鳖甲汤养阴与透热并进,主治温病后期,阴虚邪伏所致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症。当归六黄汤滋阴养血为主,并可清热泻火,固表止汗,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发热盗汗的代表方剂。

  151张

  复习思考题

  1.请简要介绍清热剂的分类及使用注意。 2.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在组成、功效及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3.仙方活命饮为何被称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请简述其治疗疮疡的机理。 4.试述龙胆泻肝汤的主治病证和配伍意义? 5.阐述清暑益气汤之组成意义、功效及其主治证候。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