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 > 三、足少阳胆经.ppt

三、足少阳胆经.ppt

三、足少阳胆经.ppt
PPT课件名称:三、足少阳胆经.ppt 时 间:2022-08-01 i d:4759 大 小:259.21 KB 贡 献 者:~~~~~~~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三、足少阳胆经.ppt

  1张

  正文: 三、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眦,经耳前、耳后、颞部,至肩上,入缺盆,经胸胁外侧,下行于下肢外侧中间,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支脉从足背至足大趾外侧端,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2张

  3张

  4张

  5张

  正文: (二)联系脏腑器官 胆,肝; 眼,耳。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病、肝胆疾患、胁肋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如侧头痛、耳鸣、耳聋、胁肋痛、黄疸、疟疾等。

  6张

  正文: (四)本经腧穴 本经单侧共44穴,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其穴位依次为: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7张

  正文: 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 阳白临泣目窗皮,正营承灵脑空朝, 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标, 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到, 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照, 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当在足背找, 地五会过是侠溪,窍阴穴在四趾梢。

  标题: 经穴歌诀

  8张

  标题: 瞳 子 髎

  正文: 定位:目外眦旁0.5寸,当眶骨外缘凹陷中。 作用:清热散风,活血明目。 主治:头痛;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目翳,青盲。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本穴为治疗偏头痛及目疾的局部常用穴。配睛明、养老、足三里治夜盲;配风池、翳风、地仓、颊车、下关等穴治疗口眼斜。

  9张

  标题: 听 会

  正文: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作用:清热散风,通关开窍。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 齿痛,口; 面痛,头痛。 刺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本穴为治疗耳疾的局部常用穴。配听宫、翳风治耳鸣、耳聋。

  10张

  11张

  耳前三穴的比较

  12张

  上 关

  定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中。 作用:清热散风,开窍活络。 主治:偏头痛; 耳鸣,耳聋,聤耳; 口眼歪斜,齿 痛,口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配下关、颊车、合谷治牙痛; 配颊车、地仓、人中、丝竹空、合谷治口眼斜。

  13张

  率 谷

  定位: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作用:清热散风,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眩晕; 小儿惊风; 呕吐。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配风池、曲鬓、太阳、合谷治偏头痛。

  14张

  标题: 阳 白

  正文: 定位:目正视,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作用: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 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 刺灸法:提捏进针,向下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本穴为治疗眼睑下垂的局部常用穴,也用于偏正头痛的治疗。配解溪、合谷治头痛、眉目间痛; 配肝俞、肾俞、风池、太阳、睛明、攒竹治目赤肿痛、夜盲、近视。

  15张

  标题: 头 临 泣

  正文: 定位: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 作用:清头明目,熄风定神。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鼻塞,鼻渊; 小儿惊风; 热病。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配中渚治疗目眩。

  16张

  标题: 风 池

  正文: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作用: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健脑安神。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口,颈项强痛; 感冒,热病,疟疾; 中风,癫痫,瘿气。

  17张

  18张

  正文: 刺灸法: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 府穴;可灸。 附注:本穴为治疗风邪所致的头部诸疾的常 用穴。配肺俞、身柱、外关治感冒; 配肝俞、 肾俞、行间、侠溪治肝阳上亢眩晕;配昆仑、 后溪治后头痛; 配曲池、足三里、太冲治高 血压。

  19张

  标题: 肩 井

  正文: 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作用:理气化痰,通乳止痛。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 难产,乳痈,乳汁不下; 瘰疬; 中风。 刺灸法:直刺0.5~0.8寸,内为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可灸。 附注:配曲池、大迎治瘰疠; 配中极、三阴交治胎衣不下; 配天宗、少泽治乳痈。

  20张

  21张

  日 月

  定位: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疏肝利胆,和中降逆。 主治:呕吐,呃逆,吞酸; 胁肋胀痛,黄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配胆俞、外关、丘墟、阳陵泉、支沟治胁肋疼痛。 足少阳胆经之募穴。

  22张

  标题: 环 跳

  正文: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内2/3 交界处。 作用:祛风利湿,疏经利节。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半身不遂,膝踝肿痛; 风疹。 刺灸法:直刺2~3寸,可灸。 附注:本穴为治疗下肢不遂及疼痛(坐骨神经痛)的常用穴。配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治中风半身不遂。

  23张

  24张

  标题: 风 市

  正文: 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作用:祛风利湿,疏经活络。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中风半身不遂; 皮肤瘙痒; 脚气。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附注:本穴为治风的常用穴。如中风偏瘫、风邪引起的下肢痹痛及风疹等。配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治皮肤瘙痒。

  25张

  标题: 阳 陵 泉

  正文: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作用:清泻肝胆,疏风利节。 主治:胁痛,口苦,黄疸,呕吐; 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膝肿痛,脚气; 小儿惊风,破伤风。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本穴主治一切胆道疾患。配支沟治胁痛; 配肾俞、环跳、风市、委中、三阴交治半身不遂、腰腿疼痛。 足少阳经之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穴。

  26张

  27张

  标题: 足三阳经三个合穴的异同

  28张

  标题: 光 明

  正文: 定位: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作用:清热散风,疏经活络,清肝明目。 主治:目痛,夜盲,近视; 下肢痿痹; 乳房胀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本穴为治疗各种目疾的常用穴。 足少阳经之络穴。

  29张

  30张

  标题: 悬 钟

  正文: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作用:清泻肝胆,疏经活络。 主治:项强,胸胁胀痛;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咽喉肿痛; 脚气; 痔疮。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本穴常用于治疗落枕、颈项强痛、偏头痛等。配侠溪、风池治偏头痛; 配天柱、后溪治落枕。 八会穴之一,髓会穴。

  31张

  标题: 丘 墟

  正文: 定位: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作用:清泻肝胆,舒筋利节。 主治:颈项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足内翻,足下垂; 疟疾; 目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本穴治疗胁痛、胆绞痛效果较好。配三阳络治胸胁痛、肋间神经痛。 足少阳经之原穴。

  32张

  33张

  标题: 足 临 泣

  正文: 定位: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作用:清泻肝胆,疏经利节。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赤肿痛,胁肋胀痛; 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遗尿; 瘰疬;疟疾; 足跗疼痛。

  34张

  35张

  正文: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本穴常与外关配伍治疗偏头痛、目疾等。配光明可回乳; 配风池、百会、合谷治头痛、目眩。 足少阳经之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

  36张

  标题: 侠 溪

  正文: 定位:足背,第4、5趾间缝纹端,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泻肝胆,疏经利节。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目外眦痛,目眩,咽喉肿痛;胁肋疼痛,乳痈;热病。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少阳头痛配太阳、率谷、风池; 胁肋痛配支沟、阳陵泉; 耳鸣、耳聋配听宫、翳风。 足少阳经之荥穴。

  37张

  标题: 足 窍 阴

  正文: 定位: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开约0.1寸。 作用:清头明目,通经开窍。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胁痛,咽喉肿痛; 热病; 失眠; 咳逆; 月经不调。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配心俞、内关、神门、足三里治失眠多梦。 足少阳经之井穴。

  38张

  标题: 小 结

  正文: 1.循行概要 起于目外眦,经耳前、耳后、颞部,至肩上,入缺盆,经胸胁外侧,下行于下肢外侧中间,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支脉从足背至足大趾外侧端,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本经腧穴: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单侧共44穴。左右对称。

  39张

  正文: 2.取穴要点 屏间切迹前取听会。 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取阳白。 风府外侧凹陷中取风池。 肩峰与大椎连线中点取肩井。 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取环跳。 直立垂手,中指尖下取风市。 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 外踝尖上5寸取光明,上3寸取悬钟。 外踝前下方取丘墟。 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取足临泣。

  40张

  正文: 3.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耳、目、肝胆、胁肋病及热病、神志病。 瞳子髎治眼病;听会治耳病、齿痛。 风池为祛风要穴,主治偏正头痛。 肩井治乳痈。 阳陵泉治一切胆道疾患及筋病。 4.操作要点 阳白平刺;听会张口直刺。 风池、肩井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

  • 标签: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