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 > 第十章 《针经指南》选.ppt

第十章 《针经指南》选.ppt

第十章 《针经指南》选.ppt
PPT课件名称:第十章 《针经指南》选.ppt 时 间:2023-12-22 i d:15165 大 小:688.79 KB 贡 献 者:k0jk09j90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第十章 《针经指南》选.ppt

  第十章 《针经指南》选

  第一节 窦汉卿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作者简介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约公元前1196—1280年),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人,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医家。早年师承王翁(方脉之书)、李浩(穴之秘者)、山人宋之华(少室隐者)(交经八穴)。又任元世祖时昭文馆大学士、太师等职,故又有“窦太师”之称。

  2023/12/22

  4/21

  主要著作有四部

  窦默在行医学道中整理师法、总结经验,约在金天兴壬辰年(1232)前后,完成著述。计有《针经八穴》(又名《流注八穴》)、《补泻法》、《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流注指要赋》)四种。后二种为赋体,又合称《针经指南》,当时传本不知是刊刻还是手抄,后朱良能于元贞年(1295)刊行,元至大辛亥年(1311),窦桂芳将窦默著作合称为《针经指南》编入《针灸四书》刊行。2010年,王耀帅将《针经指南》与《子午流注针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集校编入《针经三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刊行。

  二、《针经指南》简介 《针经指南》是窦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集中总结。 本书对针灸穴位、针刺方法、得气、宜忌等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阐述,颇有见地。在针灸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故名。

  三、窦氏的针灸学术思想 1、流注八穴 2、补泻重手法 3、 “气至沉紧”说

  小结

  重视“流注八穴”

  强调补泻在于手指

  提出“气至沉紧”说

  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标幽赋》(全篇)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翻译] 明·杨继洲注解: “······一针、二灸、三服药。则针灸为妙用可知”。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翻译] 经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故曰春病在毫毛腠理,夏病在肤。……秋病在肉脉,冬病在筋骨。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 [翻译] 宋·窦材:“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翻译] 十二脏腑的虚实盛衰,可以从脉之虚实上表现出来。

  以上阐明针灸首先要掌握四时之气对气血的影响,还要明了经络阴阳、脏腑虚实。

  [内容提要]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水初下漏: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 气血流注的顺序是—— 起自中焦(气血化生之源)——肺经(云门)、大肠经………………肝经(期门)

  日晷

  央视视频:《国宝档案》:元代铜壶滴漏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翻译] 气血交会在这些穴位上,所以全身各部的征象必然要从这些部位反映出来。故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翻译] 本句出自于《灵枢·逆顺肥瘦篇》。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翻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翻译] 出自《素问·血气形志篇》. 脏腑一里一表,气血也一多一少,唯独阳明为后天生化之源,故气盛血多。

  [内容提要] 本节论述了经脉的起止流注规律; 三阴、三阳的循行走向规律; 各经气血多少的不同。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翻译] 多少:各经气血的多少; 应至之气:是否得气。 轻滑慢而未来,沈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翻译]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翻译]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金针赋》:“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候之不至,必死无疑”。

  [内容提要] 本节强调了针刺得气的问题。 1、针下得气与否的不同感觉; 2、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采取不同的针刺手法; 3、得气与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九针: 1镵针、2圆针、3鍉针、4锋针、5铍针、6圆利针、7毫针、8长针、9大针。 毫针最微:细微。 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将九针分别与宇宙间的九种现象相对应。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本形:指针的本质。金,指金属。 蠲:除去。 短长水:针体长短不一,像江河的水流,长短宽窄不一; 有决凝开滞之机:针刺的作用像五行中的水。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 定刺:确定针刺的角度。 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将针含于口,相当于火热温针.现临床已不用。 提示:针刺时针体不可太凉,否则影响得气。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 循机:指针刺过程中的循经切按。 扪而可塞:指出针时的按压针孔。 实应五行而可知:总结上文,说明毫针能应五行(金、水、木、火、土)。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 《灵枢·九针十二原》:毫针之长作三寸六分; 《灵枢·九针论》:毫针之长作一寸六分。 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岐. 桢:古代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桩。 岐:同“歧”。岔道,此指支脉。气血往来之路。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 八邪: 1、奇穴; 2、指四时八风之邪. 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四关: 四关穴,太冲、合谷是也。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朝: [翻译] 1、朝见; 2、朝向,在此有汇聚之意。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定脚处:指针刺的部位。 下手处:同上。 水木:指“短长水”、“定刺象木”。即针具的长短和针刺的角度。 [翻译]

  [内容提要] 本节强调了针刺时要待气血稳定,精神集中时。 并要注意针刺部位气血多少的情况,以及选择针具、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翻译]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翻译]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翻译]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在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 [翻译]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 [翻译]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翻译]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崩漏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 [翻译]

  ?阴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翻译]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翻译]

  ?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翻译]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翻译]

  ?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翻译]

  2023/12/22

  44/21

  小结

  (Gp:) 第一部分《标幽赋》论针法

  (Gp:) 1

  (Gp:)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Gp:) 2

  2023/12/22

  45/21

  第一部分 《标幽赋》论针法

  (一)《标幽赋》重视押手(左手) (二)《标幽赋》论得气 (三)《标幽赋》论时间针法 (四)《标幽赋》论补泻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2023/12/22

  46/21

  (一)《标幽赋》重视押手(左手)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1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2 减轻进针时的疼痛 3 寻找准确的穴位或病症敏感点 4 促进针刺后尽快得气

  2023/12/22

  47/21

  (二)《标幽赋》论得气

  1针刺前准备,以利于针刺后得气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病人治神) 《灵枢·本神》:“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窦汉卿谨遵经旨,要求医生应掌握病人的精神和气血循行情况。

  2023/12/22

  48/21

  (二)《标幽赋》论得气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医者治神) 《素问·保命全形论》也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要专心致志地进行针刺操作,细心体会手下的针感,要像对待贵人、长辈一样对待病人,同时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有意外发生,及时处理,以免失治、误治,贻误病情。

  2023/12/22

  49/21

  (二)《标幽赋》论得气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医者切穴) 医者进针前要用切法,取准穴位,体会病者穴位处的气血运行情况。

  2023/12/22

  50/21

  (二)《标幽赋》论得气

  2得气时医者的感觉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此句对偶工整严谨,摹状形象生动。 “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燕(闲)处幽堂之深邃。” 此句明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

  2023/12/22

  51/21

  (二)《标幽赋》论得气

  3得气、未得气时的措施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

  2023/12/22

  52/21

  (二)《标幽赋》论得气

  4得气快慢与疗效的关系 “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窦默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的高度概括,可以此判断预后。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2023/12/22

  53/21

  (三)《标幽赋》论时间针法

  原文: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 “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 “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2023/12/22

  54/21

  (三)《标幽赋》论时间针法

  1据四时气血所在而定针刺深浅 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 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

  2023/12/22

  55/21

  1据四时气血所在而定针刺深浅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此语是宗《灵枢·终始》“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而来。

  2023/12/22

  56/21

  《内经》论针刺深浅

  《灵枢·本输》“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 《素问·诊要始终论》“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素问·水热穴论》“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2023/12/22

  57/21

  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 子午流注针法的纳甲法,是按照天干的演变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开穴施治。 杨继洲《针灸大成》注曰:“六十六穴者,即子午流注井荥俞原经合也。” 徐凤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2023/12/22

  58/21

  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

  “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子午流注的纳支法,也就是循经取穴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一时之中,当审此日是何经所主,当此之时,该取本日此经之原穴而刺之。” 寅时气血流注于肺经,如果肺经发生病变,则应当取肺经的相关腧穴

  2023/12/22

  59/21

  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 吴昆《针方六集》:“此以日时干支、五行推脏腑孔穴知开阖,乃侯气法也”,也就是灵龟八法,即着重于日时配穴的针灸治法,也就是奇经八脉中联系了十二经之中的分别配合着八卦的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公孙、临泣、内关、外关等八穴,根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相乘,而确定一定的开穴时间,然后在此时针刺此穴而获得特殊的治疗效果。

  2023/12/22

  60/21

  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

  “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将十干分配着五脏、五行,如甲乙与肝脏属木,丙丁与心脏属火,戊己与脾脏属土,庚辛与肺脏属金,壬癸与肾脏属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可借此察日时之旺衰,作为辨察疾病旺衰轻重及治疗的依据,如心脏的相关疾病,得甲乙木日时相生则旺,遇壬癸之日时者克衰。

  2023/12/22

  61/21

  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针灸大成》注:“此以月生死为期,午前卯后者,辰、巳二时也。当此之时,太阴月之生也。是故月廓空无泻,宜疾温之。离左酉南者,未、申二时也。当此时分,太阴月之死也。是故月廓盈无补,宜速冷之,将一月而比一日也。”

  2023/12/22

  62/21

  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

  此总论日月消长对于人体气血的影响,然后提出应当效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针法。此法秉承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气血盛衰的过程,可以比拟为日月光辉有着固定的强弱时间,也可作为针法补虚泻实的依据,即《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的意思。

  2023/12/22

  63/21

  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按月而定人体气血运行存在周期性的盛衰时间,针刺补泻也应顺应月时,无失其宜。

  2023/12/22

  64/21

  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望日魂魄皆满,血气坚盈,不可补也。晦日月空已尽,人气已衰,不可泻也;朔日月会也,月之阴魄未成,日之阳魂始生,人气亦然,故不可泻也。上弦月始生,气血始结,卫气始行,不可夺也。下弦月始减,人气血亦空,不可迎也”可知如在望日,也就是每月十五,月体充盈而圆,也是人体气血旺盛的时候,应当施泻法而非补法 。 《针方六集》:“人身营气与太阴同盈亏,故当其盈而补,是谓重实,令人络有留血。”

  2023/12/22

  65/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原文: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 “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2023/12/22

  66/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1补虚泻实 2迎随补泻 3手法补泻 4凉热补泻 5时间补泻

  2023/12/22

  67/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1补虚泻实原则:“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吴昆在《针方六集》中注曰“诸‘疼痛’者,为邪气实,法宜泻;诸‘痒麻’者,为正气虚,法宜补。”这实际上是一种互文的手法,说明不论疼痛痒麻,都必须辨明虚实而后方行补泻。 《灵枢·九针十二原》“无实实,无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以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论》“补泻反则病益笃”

  2023/12/22

  68/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2迎随补泻:“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往者为逆,来者为顺, 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指出逆经气来时而施,为迎为泻;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在《灵枢·小针解》中对于“迎随” 解是:“其来不可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知其往来者, 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进一步指出行迎随,应候经气往来。气来时可迎夺以泻之,气往时可随济以补之。迎随要根据经气逆顺、 盛虚来进行。可见,迎随不是某一具体针刺补泻手法, 而是一切针刺补泻法的原则。

  2023/12/22

  69/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金代张璧的《 云岐子经络迎随补泻法》,就首倡针向迎随补泻,他提出:“凡用针,顺经而刺为之补,逆经而刺为之泻。故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此谓之迎随补泻法也” ,窦氏《标幽赋》也宗于此说,认为应当通过针向来区别迎随补泻的不同操作方法。对于迎随补泻的实际应用,《标幽赋》说“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即对于四肢厥冷的麻痹,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必须接气通经,来通调气血,具体才用的方法就应用针向迎随补泻的方法

  2023/12/22

  70/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3手法补泻:“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具体的补泻手法如: “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其中包括循、扪、弹、捻、进、退、出、内、弩、搓、爪切、伸、提等指法,概括的说,有提插、呼吸、捻转、迎随这几种。

  2023/12/22

  71/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提插补泻,《难经·七十八难》说“推而纳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主要是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提插手法轻重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简单的说就是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 捻转补泻,窦氏在《针经指南》中说“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向上进,谓之左;大指向下退,谓之右”,即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捻转的方向、用力的轻重来区分针刺补泻,后世捻转补泻也悉遵于此。 呼吸补泻,本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纳针,无令气忤……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纳针,静以久留……候吸引针,气不得出……故命曰补”,是指在使用针刺手法时,配合患者呼吸以区分补泻的方法。虽然窦氏不重视呼吸补泻,但与提插、徐疾等手法相互配合,往往能加强效果。具体的操作,可参照《针灸大成》“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

  2023/12/22

  72/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4凉热补泻:“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具体来说,是通过单式的捻转、提插手法,结合迎随补泻而形成的复式补泻针法 。 《针灸大成校释》:“取热的手法术式是:推内进搓,左旋随而济之,特点是用力大,着重向内,在按插上着意;取凉血法的术式是:动退空歇,右旋迎而夺之,其特点是用力轻,着重向外,在提针上着意。”

  2023/12/22

  73/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作为凉热补泻的肇始,窦氏对于后世医家的启迪颇大,如《金针赋》就据此首先提出了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凉热补泻的针法操作,《针灸大成》对于《金针赋》的针法也做了简化,虽然各家针法传延至今,仍然没有规范统一的方法,但是凉热补泻确是可信可行的。

  2023/12/22

  74/21

  (四)《标幽赋》论补泻

  5时间补泻: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2023/12/22

  75/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原文 “饥饱醉劳而切忌”,“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察岁时于天道”,针刺切忌“寒热风阴”,又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又说:“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 “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腧,二十有二。”

  2023/12/22

  76/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1细察病人状态,气血营卫失调勿刺 2参合四时日月之气,非时勿刺 3精研经络针道穴法,避免针灸误施 4对于危重病症,色脉不顺勿刺 5禁针禁灸穴,勿犯其忌

  2023/12/22

  77/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1细察病人状态,气血营卫失调勿刺。 “饥饱醉劳而切忌”,“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针灸应在患者情志安定、气血调顺、饮食起居适宜、没有恐惧感的情况下运用,在大怒、大醉,大饱、大饥、大劳、大渴、大惊、大失血之时,患者气血逆乱,营卫失调,经脉之气运行失常,则不宜针灸,否则易生晕针等变故。

  2023/12/22

  78/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素问·刺禁论》“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甲乙经·针灸禁忌》之言:“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倾乃刺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2023/12/22

  79/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2参合四时日月之气,非时勿刺。 “察岁时于天道”,针刺切忌“寒热风阴”,又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窦汉卿强调人生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密切相关,针刺要讲究四时气候、季节、日月的变化,非时勿刺。在大寒、大热、大风、阴晦之天气及一月之晦、朔、弦、望日,不可针刺或者不可施不适宜的针刺补泻手法。

  2023/12/22

  80/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针灸大成》注说:“此言无针大寒大热,大风大阴雨……凡此之类,决不可用针,实大忌也。”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说“古圣有云,针刺之法大禁,一月之内晦、朔、弦、望四日,谓之四忌。” 然而对于气候因素,当如《针经指南》所说:“然大寒无刺,令病人于无风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人无畏寒气,候气血调匀,然后可刺”,

  2023/12/22

  81/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3精研经络针道穴法,避免针灸误施 。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又说:“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2023/12/22

  82/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为医者既习针灸,就应当专心究其经络、腧穴、刺灸法,避免针灸失误。 《千金要方》所说:“夫用针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勿失其理”;“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体无使倾倒,灸时穴位不正,无益于事,徒破好肉耳”,故施灸应当明察其孔穴所在,若灸不得穴,徒坏皮伤肉。然而灸法也须结合病情的虚实寒热来具体应用,若不察虚实寒热,犯《伤寒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之禁而施灸,则难免发生“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变证。所以在针刺过程中,医者应有精深、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的针灸技能,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宜针刺,以及针刺、艾灸操作得当。

  2023/12/22

  83/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4对于危重病症,色脉不顺勿刺。 “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指出脉象与疾病不相符者,不可针刺。《灵枢·逆顺》亦说:“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伤寒论》也注重脉象和针灸禁忌:“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若犯禁忌,则难免发生“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变证。

  2023/12/22

  84/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针灸大成》注说:“此言有笃危之疾,必观其形色,更察其脉,若相反者,莫与用针”,即当病症呈现邪正俱衰和脉症相违时不用针刺治疗。 《针灸问对》亦说:“若病人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医者在临床实践中,但凡遇到危重病症,色脉不顺时,均当予以足够重视,谨慎针灸。

  2023/12/22

  85/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5禁针禁灸穴,勿犯其忌。 “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腧,二十有二。” 窦汉卿指出了禁刺的二十二个穴位,以及禁灸的四十九个穴位。

  2023/12/22

  86/21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素问·刺禁论》指出了犯禁忌的危害:“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针灸甲乙经》“神庭……禁不可刺,令人癫疾,目失精。”《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有禁针禁灸穴的记载,虽各家说法不同,总的来说禁灸处多位于眼睛等五官附近,神经、血管、关节及脏器等处。

  2023/12/22

  87/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一、强调准确取穴的重要性: “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2023/12/22

  88/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即指出了取穴不要失其准确的位置。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此为取穴准确的一个基本步骤。

  2023/12/22

  89/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此句的要点有三,首先要掌握全身的骨度分寸,用好骨度分寸取穴法;二要结合医者的经验,审视患者的体型肥胖、筋肉分布情况作灵活变通;三要使患者处于一定的体位和姿势,或卧位取穴、或伸屈取穴,如足三里要伸小腿而得之,委中要屈小腿而得之,犊鼻要屈小腿而得之等,实为临证经验之谈。为取穴准确,要重视左手(押手)的作用,在取穴时切、按穴位或其周围,感知穴位的经气充盈和筋肉的松紧、拘缓状态,并宣散穴位的气血 。

  2023/12/22

  90/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也就是:阳经的穴位多在两筋、两股之间、肌肉凹陷处,阴经的穴位多在腘窝、肘窝等经气深聚处、动脉搏动处,这些经验一直为后世医家所习用。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当选取某一穴位时,必须要取好该穴前后左右四穴,根据五穴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定准该穴位;选用某一经脉时,必须明确周围两经的位置,才能保证该经脉的循行位置准确无误。窦氏在取方面的谨慎态度,值得针灸医师借鉴。

  2023/12/22

  91/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二、处方选穴少而精: 从《标幽赋》所载的针灸处方中可以看出,针灸处方非常精炼,每个针刺处方的穴位皆为1~2个,最多三个,说明窦氏对特定穴的功能特性有着详尽的了解。 取1个穴位者如“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取2个穴位者如“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 取3个穴位者如“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2023/12/22

  92/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三、善长运用特定穴 提到的特定穴有九种,即八脉交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交会穴,如云:“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痛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等。 窦氏运用特定穴治疗经络病、脏腑病等疾病,现在仍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2023/12/22

  93/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1)、八脉交会穴 《标幽赋》中提到:“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 在《针经指南》“流注八穴”序中,窦氏云验之于临床“一一捷精,疾莫不廖”。概括而言,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四阳经穴主治全身肢体的表证,列缺照海、公孙内关四阴经穴主治咽喉胸腹等里证,所以《标幽赋》曰:“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痛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窦氏对八脉交会穴治疗脏腑经脉的疾病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

  2023/12/22

  94/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窦氏力主的流注八穴,经王国瑞、徐凤、杨继洲、高武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加上配穴,主治范围又有增加。后来结合九宫、八卦、干支演变为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现在,临床上许多针灸医生也常常喜用八脉交会穴,每获良效。

  2023/12/22

  95/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2)、五输穴、原穴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五输穴为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共计60个穴位。五腧穴与五行属性相配,阳经的井穴为金,荥输经合分别为水木火土;阴经的井穴为木,荥输经合分别为火土金水。阴经的原穴以输穴代原穴,阳经的原穴另设一个,共计12个,但6个与输穴重合,故五输穴和原穴共计66个。 以此66穴为基础,根据井出、溜荥、输注、经行、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逐日按时开穴,这种取穴方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纳甲法;根据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分别配合十二时辰,在各经相应时辰取其经脉的原穴进行治疗,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纳子法。子午流注针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2023/12/22

  96/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3)、原穴、络穴、交会穴、八会穴 “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即凡经络阻滞、疼痛不已之疾,可取经气交贯、聚会的十二原穴(太渊、神门、大陵、太冲、太溪、太白、合谷、阳池、腕骨、陷谷、丘墟、京骨,共12个)、十五络穴(列缺、偏历、内关,共15个)、交会穴(三阴交、关元,共109个)、八会穴(章门、中脘、大杼、膈俞、太渊、膻中、悬钟、阳陵泉,共8个),尤其是原穴更为重要,又云:“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因为原穴、络穴、交会穴、八会穴虽是一穴,但贯通数经,可通调脏腑、疏通经气,故而可用于治经络瘀滞的数经病变、脏腑病变。

  2023/12/22

  97/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4)、俞穴、募穴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门乃精气出入之门户,海为脉气之众流所归,背俞和腹募穴与脏腑之气直接相通。因此对于脏腑、经络的各种病变,可取上述门(期门、风门、云门、神门、郄门、梁门等22个)、海(气海、血海、少海、小海、照海,共5个)、俞穴(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小肠俞、大肠俞、膀胱俞,共12个)、募穴(中府、膻中、巨阙、期门、日月、章门、中脘、京门、石门、关元、天枢、中极,共12个)治疗。背俞穴、募穴可以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即俞募配穴,在现在也是一种常用的配穴方法。

  2023/12/22

  98/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5)、郄穴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金门为膀胱经的郄穴,治疗头痛,阳经的郄穴可治本经循行部位的急性病、疼痛病症。“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阴郄为心经的郄穴,治疗盗汗,阴经的郄穴可治疗血症、汗证。

  2023/12/22

  99/21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经络病、妇科病、内科杂病等病的配穴或证治取穴,病选录了几则医案,全文载症21个,用穴35个,但特定穴占27个。所用腧穴以上述特定穴为多,很有临床参考价值。 特定穴处方:寒热痛痹,取合谷、太冲,为原穴;喉痹、喉痛,取照海,为八脉交会穴;呆痴,取大钟,为络穴;体重节痛取输穴,心下痞满取井穴;心胀咽痛,取太冲,为原穴、输穴;脾痛胃疼,取公孙,为络穴、八脉交会穴;胸满腹痛,取内关,八脉交会穴、络穴;胁疼肋痛,取支沟,为经穴;眼痛、眼痒,取光明、地五会,为络穴、交会穴;目视不明,取肝俞、命门,为俞穴、交会穴;耳聋,取听会,为交会穴;小便不利、水蛊,取偏历,为络穴;中风,取环跳;虚损,取天枢,为募穴;晕厥,取百会,为交会穴;肩臂痛,取肩井、曲池,为交会穴、合穴;下肢痛,取悬钟、环跳,为八会穴、交会穴。

  2023/12/22

  100/21

  四、重视按时取穴 : “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子午流注、飞腾八法、灵龟八法。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2023/12/22

  101/21

  五、取穴、配穴方法灵活多样: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上下取穴法、远道取穴法、局部取穴法和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取穴法。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2023/12/22

  102/21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左侧有病取右侧的穴位进行针刺,右侧有病取左侧的穴位进行针刺,即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取穴方法。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即为上病下取法。 “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即为下病上取法。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2023/12/22

  103/21

  “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取合谷、太冲为上下取穴法,八脉交会穴配穴法如胃痛取公孙、内关等也为上下取穴法。 “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心下痞满而井主”,即为远道取穴法。 “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取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耳聋取听会),即为局部取穴法。 “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即为远道取穴法。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2023/12/22

  104/21

  “刺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目视不明取肝俞补肝补血,取命门益肾填精,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肾同源,故补肝益肾可以明目;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天地人三才一气之说,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为和,在人体则头面为天,下肢为地,躯干应人,故用涌泉、璇玑、百会作为全身天地人三才经穴的代表,用大包、天枢、地机代表上中下三焦三部,此二者为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取穴法。

  第二部分《标幽赋》论临床用穴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