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第六章 颌面骨炎症概述.ppt

第六章 颌面骨炎症概述.ppt

第六章 颌面骨炎症概述.ppt
PPT课件名称:第六章 颌面骨炎症概述.ppt 时 间:2023-11-28 i d:14724 大 小:7.24 MB 贡 献 者:shengjianing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第六章 颌面骨炎症概述.ppt

  第六章 颌面骨炎症

  xx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放射科 xxx

  16:02:01

  2

  概 论

  颌面骨炎症是指微生物、物理或化学等因素所引起的颌面骨炎症过程的总称,临床上称为颌骨骨髓炎 包括了骨髓、骨质及骨膜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

  分类

  按照起病的形式分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 按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不同,分为化脓性骨髓炎和非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多见: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非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包括: 慢性弥漫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 Garre骨髓炎 放射性骨坏死 特异性骨髓炎:骨结核、梅毒、放线菌等 化学性:砷、磷等中毒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但也可是溶血性链球菌等其他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 1.牙源性:占90%左右,牙体及牙周组织炎 性病变扩散所引起 2.损伤性:开放性骨折 3.血源性:多为儿童

  易感因素: 全身因素:营养不良、糖尿病、白血病、贫血、药物滥用等 局部因素:影响血循环的因素、骨纤、放疗、骨疾病的栓塞治疗等

  16:02:01

  7

  临床表现(共性)

  急性期: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反应,白细胞总数增高 慢性期:长期不愈的瘘道,伴长期反复流脓或小块死骨排出。通常无全身不适等症状,但可有颜面畸形和受累器官功能障碍。

  16:02:01

  8

  检查方法选择

  X线检查 CT 超声 磁共振 放射性核素

  16:02:01

  9

  常规X线片检查

  价值: 对于了解骨髓炎的部位、范围及进展情况等有重要价值 常用体位:下颌骨侧位、华特位、根尖片、曲面体层片 局限性: 骨髓炎早期诊断有很大不足(局部钙质丢失达30%以上才能作出诊断,约2周后出现)

  11

  16:02:01

  13

  CT检查

  密度分辨率高,无影像重叠,较X线检查更敏感,更早发现骨质改变、较好显示骨膜成骨及死骨 尚可更清楚地了解颌骨周围软组织改变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在MRI上表现为:病损区骨髓腔内炎性水肿和渗出液T1低信号、T2高信号 骨核素扫描:早期发现病变(3天后),检测炎症过程是否停止。局部血流量增加区、成骨细胞活跃区域放射性核素浓集

  第1节 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根据其感染的途径和病理特点分为: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一、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是由病原牙首先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炎症由颌骨内向周围扩散,进而累及密质骨和骨膜。

  [病因病理]

  致病菌通过病原牙髓腔或牙周至根尖周引起感染,颌骨内脓肿形成,并破坏骨质 脓液向外扩散穿破颌骨颊侧、舌侧密质骨,炎症局限,形成局限性骨髓炎 脓液沿骨髓腔扩散,形成弥散性骨髓炎 脓液扩散至骨膜下,骨膜新生骨、死骨 瘘管 慢性期,骨组织修复,形成新骨

  [临床表现]

  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发生于下颌骨,上颌骨较少发生且较局限,与局部解剖有关 上颌骨血运丰富、密质骨较薄及骨髓组织相对缺乏,周围无强大肌群,炎症易扩散至周围软组织及鼻窦 下颌骨血运较上颌骨差,颊舌侧有致密骨板,炎性渗出物不易引流

  患牙疼痛,可迅速波及邻牙,疼痛明显 牙松动,叩诊剧痛,溢脓,口臭 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 慢性期,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瘘管,有脓液溢出,可见死骨,较大死骨形成时,可致病理性骨折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等 发生上颌者可并发上颌窦炎

  【影像学表现】

  颌骨骨髓炎初期,骨质虽发生变化,但因脱钙还较少,X 线片无异常改变 通常在发病2周后,脱钙达到30%以上时,才能显示出骨质病理变化

  【影像学表现】

  1、急性骨髓炎早期 骨小梁破坏致轻微骨密度减低 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单发或多 发骨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模糊

  【影像学表现】

  2、急性期后病变逐渐局限 骨质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 骨质破坏区有死骨形成,死骨(密度较高且界限清楚) 骨膜反应(骨膜新生骨) 瘘管形成 病理性骨折

  【影像学表现】

  3、修复期: 骨破坏停止,骨增生为主,骨小梁变粗,骨密度增高呈致密影像 颌骨畸形 骨质破坏,死骨形成,脱落后引起骨质缺损 病理性骨折后,未及时治疗,骨错位愈合 新骨过度沉积

  16:02:01

  32

  主诉:左下颌骨肿胀流脓4个月。 临床表现:颌骨肿胀,牙槽突有死骨外露,颊侧有瘘管,溢脓, 松动,浮起。 左下颌骨侧位片: (1)示:体部广泛性骨质破坏并累及下颌缘密质骨,骨破坏区内有大量的大小不同的死骨形成。 (2)示刮治术后10天,大部分死骨已摘除,但升支体部尚有死骨遗留,骨缺损较多,下颌缘密质骨硬化。病变前界欠清楚; (3)示刮治术后13个月复查时,升支体尚有少量死骨遗留,骨修复改建,有骨缺损,有变形

  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松质骨、密质骨)为主,伴有骨质增生硬化 骨膜成骨 死骨

  【鉴别诊断】

  1、溶骨性骨肉瘤 病原牙 骨髓炎常能看到病原牙,早期骨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而骨肉瘤则无病原牙 骨破坏 骨髓炎晚期骨破坏边界清楚,周围骨密度高,可有死骨形成;而骨肉瘤骨破坏边缘模糊,可见高密度瘤骨,但无死骨形成 骨膜反应 骨髓炎多为线状骨膜反应;而骨肉瘤可见放射状瘤骨或袖口状骨膜反应(Codman三角)

  【鉴别诊断】

  2、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 鉴别点:颌骨的膨胀方式(骨髓炎为密质骨外骨膜成骨致膨胀,骨纤发生于骨内);骨纤一般无症状 3、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鉴别 有无骨质硬化反应和死骨形成

  二、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是由病源牙首先引起颌周间隙感染,进而侵犯骨膜、密质骨乃至骨髓的炎症过程。

  【病因病理】

  感染主要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感染经过颌周软组织到达下颌骨的表面,引起颌周间隙感染(咬肌下间隙最常见) 脓性渗出物刺激骨膜,引起骨膜下成骨 脓液积聚使局部骨质溶解破坏、凹陷缺损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下颌骨,尤其是下颌升支及下颌角部,且常波及乙状切迹和髁状突颈部 多见青少年,常有冠周炎或其他牙痛病史 腮腺咬肌区或颌周肿胀、开口受限及局部压痛 有时在病变部位可见瘘管,并有脓液分泌 病变多较局限,感染破坏较轻,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影像学表现】

  弥漫性骨密度增高 ,其中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 密质骨外有骨膜成骨。增生骨质的边缘一般较整齐,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 无死骨形成

  16:02:01

  40

  主诉:左下颌角部反复肿痛2月余。 临床表现:左下颌角部丰满,触之骨样隆起,皮肤颜色正常,有压痛。 左下颌升支切线位片示颊侧密质骨外有骨膜成骨,相对应密质骨有局限性密度减低影像; CT横断面片示左升支外骨膜成骨,密质骨局限性破坏。 手术所见:密质骨增生、局限性破坏并有肉芽组织,下颌角处有小破坏区,内有脓液,搔刮病变组织,如砂石样。

  第2节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非牙源性化脓性炎症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少见 感染途径:主要由远处化脓性病灶经血行播散所致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上颌骨 全身症状常较轻微,但也有的患儿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 病变处黏膜充血发红,龈颊沟肿胀,可形成瘘管 患侧眶下区及内眦区红肿,患侧鼻腔有脓性分泌物

  【影像学表现】

  早期:X 线表现无明显异常 晚期: 颌骨破坏广泛,不规则骨质密度减低区;死骨形成;牙胚移位、缺失;死骨脱落导致颌骨畸形

  16:02:01

  44

  下颌骨婴幼儿骨髓炎

  男性,9岁。 下颌曲面体层摄影(A)、左侧局部(B)和右侧局部(C)示:两侧下颌体正常骨小梁结构消失,密度高低不均。下颌骨骨质破坏。右胫腓骨正位(D)示:右胫骨骨小梁结构模糊,其骨密质边缘可见层状骨膜反应。

  第3节 Garré骨髓炎

  Garré骨髓炎是一种少见的、非化脓性骨髓炎 特点是骨膜成骨,不形成脓肿,无骨坏死发生

  Garré骨髓炎

  【病因病理】 最常见的病因是根尖周感染。病理是密质骨板内侧骨膜下新骨形成及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表现为单侧下颌角下缘及升支,不累及前牙。

  【影像学表现】

  特点:致密性骨硬化伴骨膜新骨形成 早期:密质骨外薄层膨出的骨质,密质骨与膨出骨质之间有低密度影像。骨膜新骨与低密度影像交替出现,呈葱皮样改变 发展:层状骨膜成骨融合成团块状 ,邻近髓质骨常有硬化 CT表现:密质骨增厚,骨膜新骨形成,边缘光整,髓质骨硬化。软组织肿胀。

  48

  49

  16:02:01

  50

  第4节 下颌骨慢性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

  一般认为与低毒性感染有关,但炎症起因不明确 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与机体对细菌毒素免疫反应亢进有关

  【临床表现】

  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多见下颌骨 反复疼痛和肿胀,可持续数年 急性发作期咬肌感染,开口受限和咬肌区肿胀 颌骨膨隆

  【影像学表现】

  早期:边界不清的密度减低区与硬化区交织在一起 随着病变进展,则主要以骨硬化为主:髓质骨小梁结构消失,骨髓质与密质骨界限消失,患骨体积增大,有时可见局限性小透光区

  54

  【鉴别诊断】

  1、成骨肉瘤 症状:颌骨膨隆,软组织肿大,疼痛、开口受限 早期:牙周膜间隙增宽 特点:边缘弥散不清,骨密度斑点状增高,密质骨轮廓破坏,有日光放射状肿瘤骨,牙槽骨骨硬板破坏

  【鉴别诊断】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毛玻璃样”密度,无骨膜成骨,沿骨的 长轴发展膨胀,密质骨边缘变薄,但一般 保持连续性 3、畸形性骨炎 呈多骨发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患者,X线 片上表现为棉絮状密度增高影像

  【鉴别诊断】

  4、弥散性巨大牙骨质瘤 多见于30岁以上女性患者,X线见病变限于牙槽 突牙根周团块状相互连在一起的非常致密的影像 ,病变边缘可见密度低的线条状影像。

  【附】 牙源性上颌窦炎

  病 因: 最常见于上颌磨牙及第二前磨牙根尖周围炎扩散 上颌窦发育较大时,牙根尖与上颌窦底仅有薄层骨质相隔,甚至只是一层粘膜。 拔牙时断根被推入上颌窦内,搔刮拔牙、创伤根管治疗时器械穿通窦底使黏膜撕破等均可将感染带人窦内。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突然,体温升高,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上颌区疼痛,面颊与下睑肿胀、头痛、患牙松动、叩痛。 慢性:牙源性感染持续存在或急性上颌窦炎未治愈。症状与急性者略同,只是程度较轻。有脓涕、鼻堵、嗅觉迟钝、呼气有臭味。头痛、记忆力减退

  影像学表现:根尖片 病原牙根尖周骨质破坏 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像消失 牙槽窝与上颌窦底相通 窦内有断根遗留

  影像学表现:华特位片 患侧上颌窦密度弥散性增高,气腔明显缩小,周围环绕窦壁的环形肥厚粘膜影像。窦壁骨质无破坏 急性:若窦腔内有积液,立位投照可见液平面 慢性炎症:窦壁骨质增生硬化

  牙源性上颌窦炎

  牙源性上颌窦炎

  【鉴别诊断】

  1、鼻源性上颌窦炎: 牙源性上颌窦炎:单侧,多有牙痛史,且上颌牙痛出现在典型上颌窦炎症状之前。X线片可见病原牙。 鼻源性上颌窦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部疾病,鼻部症状明显,通常为双侧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无病原牙

  【鉴别诊断】

  2、上颌窦恶性肿物 患侧面部麻木和疼痛症状明显 鼻腔分泌物多为血性 X 线检查:窦壁骨质破坏

  第5节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最严重并发症 居全身骨骼同类病变首位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 ,不是真性骨髓炎

  与个体的敏感性、放射线种类、照射方式和照射野大小、被照射组织的解剖特点,特别是照射剂量有关 将50Gy作为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 放射线照射后可数月至数年发病,常见的发病时间是0.5~3年

  【病因病理】

  关于放射性骨坏死的病因病理至今仍有争议 普遍认为,放射、创伤和感染是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三大发病因素

  【病因病理】

  颌骨内血管内膜肿胀、增厚,管腔狭窄,在照射后数月或数年发生血管栓塞,骨质得不到营养而发生坏死 骨膜亦无新骨再生能力 此时一旦发生牙源性感染或受到拔牙等损伤,局部伤口长期不愈,细菌侵入而发生放射性骨髓炎。

  【病因病理】

  目前认为大剂量照射造成颌骨自发性坏死,被照射的骨组织出现“三低”:低细胞、低血管、低氧现象。成骨细胞消失,骨膜和骨髓腔纤维变性,血管栓塞 由于缺乏血液营养,在低氧、低能量情况下,骨组织无修复代偿能力,伤口长期不愈合,死骨不易分离,呈无菌性坏死状态。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疼痛,下唇麻木,开口受限,口臭,创口不愈,死骨外露,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病理骨折及关系紊乱等。 全身情况一般尚好

  【X线表现】

  1. 牙及牙周 放射性龋齿:牙颈部,初期浅龋,迅速发展为环状龋;也可发生于咬合面、暴露的根面 牙周膜增宽、骨硬板密度减低或消失、 牙槽突吸收,高度降低

  【X线表现】

  2. 颌骨(95%发生在下颌骨):骨质吸收破坏、骨质增生,有死骨但不易分离,少见骨膜反应 早期骨质呈弥散性疏松 进而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虫蚀样 散在增粗的骨小梁和密度增高的小团块病理性骨沉积 病变边界不清,病理性骨折见于下颌骨

  【X线表现】

  2. 颌骨 颌骨有牙存在时,易继发感染,从牙槽突 开始 局部骨质疏松、根尖周密度减低 骨破坏加重、范围增大、死骨形成;死骨较大可导致病理性骨折 很少见到骨膜反应

  M,58岁:左上龈癌术后放疗 后1年半,左下颌流脓半年

  M,50岁,舌根癌术后放化疗后10年,左下颌反复肿痛1年

  【鉴别诊断】

  1、恶性肿瘤复发 骨质破坏进展迅速 且骨质破坏不局限在照射野内 临床可触及肿块 2、牙源性骨髓炎 多有骨膜反应,死骨易分离,无放疗病史。

  第6节 特异性颌面骨骨髓炎

  是由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所引起的炎症 很少见。

  第6节 特异性颌面骨骨髓炎

  一.颌面骨结核 少见,不到全身骨结核的0.2% 多见于颌骨及颧骨

  第6节 特异性颌面骨骨髓炎

  一.颌面骨结核 少见,不到全身骨结核的0.2% 多见于颌骨及颧骨

  【病因】

  感染来源可以是口腔粘膜、牙龈的病变蔓延至颌骨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的结核菌经拔牙创直接侵人骨内 较多见的感染途径:体内其他脏器的结核病灶中的结核菌,经血循环侵人颌面骨

  【病理】

  经血循环停留在松质骨内的结核,初起引起非特异性反应,随即产生结核性肉芽组织,即结核结节,随后结节中心产生干酪样坏死,形成冷脓肿,可经皮肤破溃形成窦道。

  【临床表现】

  先有口腔黏膜及牙龈的结核病变者,表现为局部溃疡呈缓慢发展,疼痛,无自愈趋向。溃疡的特点是边缘不整齐,有倒凹,底面较深而凹凸不平,有灰色肉芽状小结节突起。患牙可松动,脱落 经血循环所致的颌面骨结核病变多见于下颌角及颧颌缝。初期表现为无痛性肿胀,也可形成瘘管。全身症状不明显。当合并化脓性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热痛和高热等全身症状

  口腔黏膜、牙龈结核累及颌骨: 1、骨质破坏 ,细小死骨形成 2、拔牙创感染者,周围骨质密度减低 3、结核性颌骨骨髓炎,骨破坏为主,边界 不清。 4、病灶较大:骨膜新骨形成 5、儿童颌骨膨隆, 好发下颌角。

  【影像学表现】

  颧颌缝处的结核病灶 1、多发生在颧颌缝的下半部分 2、破坏区边界一般尚清楚,周围无新 生骨,小死骨 3、邻近骨质轻度膨胀 4、颧弓病理性骨折 5、较大病灶可伴有上颌窦炎

  【影像学表现】

  下颌骨结核,女,71岁

  右下颌缘包块4个月,1月前拔除右下后牙,包块仍缓慢增长 右下颌骨侧位片示病变位于下颌体部,累及下缘密质骨,局限性骨质溶解破坏,边界模糊,周围无骨质硬化,骨质无膨胀,无骨膜反应。 手术所见:病灶内为暗红色肉芽组织 病理诊断:右下颌骨结核

  86

  二、颌骨放线菌性骨髓炎

  定义:由放线菌引起的、以肉芽肿性和化脓性病变为特点的慢性颌骨骨髓炎 多见于软组织,较少累及骨质,颌骨损害多为软组织侵犯的结果 下颌骨较上颌骨多见

  【病理病因】

  存在口腔中的放线菌通过损伤的黏膜或牙创、根管及牙周炎等途径侵入颌面部而发病。病变在骨内形成多个脓肿,互相间有管道相通。 病变特征是在脓液或肉芽组织中出现菌体及菌丝形成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磺颗粒。

  【临床表现】

  青壮年男性多见。常见于下颌骨后部 病变部的软组织可呈弥散性木板样硬度浸润块,引起开口受限。 多个脓肿破溃,可形成多条深而弯曲的窦道或脓瘘互相通连。

  【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呈反应性新骨增生 骨质破坏区:颌骨内大小不等的透亮区 骨质增生区:骨质密度明显增高 骨膜增厚增宽、颌骨膨隆畸形

  颌骨放线菌病,男,69岁

  2个月前因右下后牙疼痛,拔牙后创口一直不愈,相应面部肿胀,经抗炎治疗形成硬结始终未消。 临床表现:右下颌缘相当部位可见2cm×2cm×1cm硬结与皮肤粘连。皮肤色暗红。 右下颌骨侧位片示右下颌牙缺失,颌骨体膨大,密度弥散性增高,可见多发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 手术所见:骨质增生,破坏灶有炎性肉芽组织。 病理诊断:右下颌骨放线菌病

  91

  第7节 颌骨化学性坏死

  主要原因是磷、砷、汞等化学物质的中毒 由于对劳动防护的重视和加强,化学性物质中毒所引起的颌骨坏死已非常少见

  一、颌骨砷毒性坏死

  牙髓失活剂三氧化二砷使用不当造成的 临床表现为患牙或邻牙松动,叩痛,局部牙龈与牙分离,牙槽骨暴露,疼痛,口臭。 X线表现为局部牙槽突破坏密度减低,根尖周可有较大的密度减低区,周围界限清楚,可有死骨形成。

  下颌骨砷毒性骨坏死,男,42岁

  20多天前因远中深龋有疼痛而开髓封失活剂,次日痛剧不能眠并出现左下唇麻木,逐渐松动加重。 临床表现:Ⅲ°松动,局部牙龈轻度红肿,颊侧牙周袋8mm。根分叉处可探入。 左下颌骨侧位片示,远中龋,有充填物,根尖下骨密度减低,下颌缘密质骨不均匀密度减低,骨质破坏边界不清。 手术所见:颊侧,近中死骨已分离,被肉芽组织包绕。远中根被死骨及肉芽组织包绕。 病理诊断:炎症性肉芽组织。

  94

  二、颌骨磷毒性坏死

  [病理病因] 磷沉淀于骨中,使生长发育阶段的松质骨显著增生。生长停止后,可使骨膜增生。吸入的磷溶解在唾液内,侵及牙槽突,并发牙龈炎。

  【临床表现】

  表现为牙酸痛、叩痛、松动、牙冠磨损、牙龈充血、肿胀以及牙龈萎缩、牙脱落。 此外还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多梦、失眠、头痛),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消化道症状(返酸、嗳气)及不同程度的肝、肾损害。

  【 X线表现】

  早期牙周膜增宽、模糊,骨硬板亦模糊、消失,骨质疏松,牙槽突吸收,颌骨出现较密集的斑点状或索条状密度增高影 进一步发展,根周和根端密度减低区增宽,周围伴有大量新骨形成,密度弥散性增高。 颌骨病变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并呈虫噬样外观,与正常骨无明显界限

  Thank You !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