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染科 > 绦虫病.ppt

绦虫病.ppt

绦虫病.ppt
PPT课件名称:绦虫病.ppt 时 间:2022-11-22 i d:8593 大 小:2.85 MB 贡 献 者:zhangshizhe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绦虫病.ppt

  1张

  标题: 第二章 绦虫病

  正文: 一、绦虫的形态和生理 (一)外部形态 形态 带状,背腹扁平,左右对称,白色或黄白色,身体分节,不同种大小差异很大,长数㎜~10m以上。 虫体由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组成。体节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 。

  第一节 一般形态结构

  2张

  正文: 头节: ■头节是吸附和固着器官,呈球形、指形。根据头节上吸盘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吸盘型头节: 头节上有四个圆形吸盘,位于头节前端侧面,有的绦虫在头节顶端中央有顶 突,其上还有一排或数排小钩。

  吸盘型头节

  3张

  正文: 2. 吸槽型头节: 在头节的背腹面各有一沟样的吸槽。 3.吸叶型头节: 头节上具有四个叶状构造,附着在可弯曲的小柄上或直接长在头节上。

  吸槽型头节

  4张

  颈节: 又称生长节。 体节: 未成熟节片: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的节片,简称幼节。         成熟节片:节片内生殖器官发育完成,简称成节。 孕卵节片:雄性生殖器官消失,雌性生殖器官只留下子 宫,子宫内充满虫卵,简称孕节。

  5张

  正文: (二)体壁 体壁——由皮层和肌肉系统组成(又称皮肌囊)。 (三)实质 在体壁与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 (四)消化系统:无;吸收营养物质靠皮层外的微绒毛。 (五)循环及呼吸系统:无 (六)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联合、神经干 (七)排泄系统:纵排泄管,焰细胞

  6张

  正文: (八)生殖系统: 多为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输出管→ 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 雄茎→雄性生殖孔。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的大部分都包含在雄茎囊内。 雌性生殖器官:卵模在雌性生殖器官的中心区域,卵巢、卵黄腺、子宫、阴道等均有管道与之相连。 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阴道→生殖孔,卵黄腺等。

  7张

  标题:

  正文: 二、基本发育过程 1.虫卵 假叶目:很像吸虫卵,有卵盖。      圆叶目:卵内含有一个六钩蚴。

  绦虫卵的模式构造

  8张

  正文: 2.中绦期(绦虫蚴期): 虫卵——钩球蚴——原尾蚴(中间宿主)——实尾蚴(补充宿主)——转续宿主或成虫(终末宿主)

  假叶目绦虫的各期发育

  9张

  正文: 2.中绦期(绦虫蚴期)——续: 囊尾蚴(多头蚴、棘球蚴和链尾蚴)、似囊 尾蚴(或拟囊尾蚴)

  圆叶目绦虫的幼虫

  10张

  正文: 3.成虫 实尾蚴、似囊尾蚴和囊尾蚴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在胃肠内经消化液作用,头节外翻,并用附着器吸附着肠壁,发育为成虫。 假叶目绦虫-——生殖孔开口于节片腹面中央,有子宫孔、雌性生殖孔、雄性生殖孔,虫卵从子宫孔排出,所以子宫不如圆叶目绦虫发达。

  11张

  假叶目绦虫生殖器官模式图

  雌性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

  12张

  正文: 圆叶目绦虫——子宫盲囊状,不向外开口,虫卵不能从子宫排出,到孕节脱落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圆叶目绦虫生殖器官模式图

  13张

  正文: 三、绦虫的分类 绦虫隶属于绦虫纲,分为单节绦虫亚纲和多节绦虫亚纲。与兽医关系密切的为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和假叶目绦虫。 圆叶目:带科、裸头科、双壳科、中绦科 假叶目:双叶槽科、头槽科

  14张

  正文: 第二节 带绦虫蚴病 一、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 由带科、带属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横纹肌内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我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本病,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流行较为严重。 据1994年国家卫生部的初步调查,全国人囊虫平均感染率为0.05%,大约有囊虫病患者600万;据农业部1994年的初步统计,全国每年查出囊虫病猪1000万头以上,损失达20多亿人民币。

  15张

  正文: 形态 幼虫:猪囊尾蚴呈乳白色 、半透明、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 ㎜ ×5㎜。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圆形粟粒大的头节,头节上有顶突、小钩及四个吸盘。 成虫:猪带绦虫外观呈 乳白色,扁带状,长2~5 m,最长可达8 m。 整个虫体由700~1000 个节片组成。头节球形, 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 分内外两圈交替排列, 孕节子宫每侧分出7~12个 侧枝。

  16张

  成节

  头节

  17张

  孕 节

  18张

  标题: 生活史

  正文: 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节不断脱落,随粪排出,孕节或由孕节释出的虫卵被猪或人等中间宿主吞入,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血管,经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身体各处(主要是横纹肌),约经2个月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 人吃了含有猪囊尾蚴的肌肉后,囊尾蚴中的头节外翻吸附在肠壁上,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19张

  正文: 生活史—续 人感染猪囊尾蚴的途径有三条: 1.自体内重复感染 :猪带绦虫病人,由于某些原因发生肠逆蠕动时,脱落的孕节随肠内容物一起逆入胃内,胚膜被胃液溶解后,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发育为囊尾蚴,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脑、眼,心肌及皮下组织等。 2.自体外重复感染:猪带绦虫病人,由于人手污染虫卵,当用手拿食物时,虫卵误入口腔而遭感染。 3.异体感染:猪带绦虫的虫卵污染人的手、蔬菜和食物,被误食后而遭感染。

  20张

  标题: 生活史—续

  正文:

  21张

  正文: 流行病学 1. 主要流行于我国三北地区和西南 2. 成虫大量散播病原 3. 与人的粪便管理(连茅圈)及猪的饲养方式密 切相关 4. 与人的卫生习惯和食肉方法相关

  22张

  正文: 致病作用与症状 脑部: 出现神经症状 眼部: 失明或视力障碍 喉头: 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 肌肉: 运动障碍 重症病猪: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 阔,呈狮子体型

  23张

  正文: 诊断 以猪囊尾蚴的囊液为抗原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生前诊断。 一听:有否呼噜声(嘶哑)。 二看:有否狮子型。 三查: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包囊。 剖检:在咬肌、腰肌等肌肉中可见到包 囊,称“豆猪肉” 或“米猪肉”。

  24张

  猪肉中的囊尾蚴

  新鲜猪肉中的囊尾蚴

  25张

  正文: 治疗 1. 吡喹酮: 口服 2. 丙硫咪唑 : 口服 对神经症状明显的病猪,要对症治疗,待神经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驱虫。 预防 查、驱、管、检 在检验过程中,如在猪肉切面每40cm2上发现3个以上猪囊尾蚴时,应作工业原料,不得食用;如在每40cm2上少于3个猪囊尾蚴时,可经高温、冷冻、盐腌处理,并经囊尾蚴活力检验后方可食用。

  26张

  正文: 二、牛囊尾蚴病(牛囊虫病) 由牛带吻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的幼虫——牛囊尾蚴寄生于黄牛、水牛及牦牛肌肉内所引起的疾病。 形态 成虫:牛带吻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虫体乳白色,扁平带状。体长5~10m,最长可达25m。共有1000~2000个节片。

  27张

  正文: 头节:方形,无顶突和小钩。 孕节:子宫侧枝为15~30对 。 虫卵:30~40μm×20~30μm,内含六钩蚴。

  28张

  标题: 牛囊尾蚴

  29张

  正文: 生活史 终末宿主——人 中间宿主——黄牛、水牛及牦牛 发育过程——与猪囊尾蚴相似 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参照猪囊尾蚴病。

  30张

  正文: 三、细颈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牛、羊、骆驼等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腔内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的小肠内。

  31张

  正文: 形态 成虫: 泡状带绦虫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色,体长可达5m,头节上有顶突和26~46个小钩。孕节子宫侧枝为5~16对。

  泡状带绦虫:1.成节 2.孕节

  32张

  正文: 幼虫: 细颈囊尾蚴呈囊泡状,内含透明的液体,黄豆至鸡蛋大小(俗称水铃铛)或更大,直径约有8cm,肉眼可见囊壁上有一乳白色头节,头节外翻有一细长颈部,故称细颈囊尾蚴。

  肝脏中的细颈囊尾蚴

  33张

  正文: 生活史 中间宿主——猪、牛、羊等 终末宿主——犬、狼、狐等 猪、牛、羊等吞食被犬粪中泡状带绦虫的虫卵污染的草、水、料等而感染,在其体内发育为细颈囊尾蚴;犬、狼等吞食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而受感染,在其体内发育为成虫。 致病作用与症状 幼虫移行形成虫道,损伤肝组织引起肝炎,如大量感染引起急性死亡。 幼虫移行到腹腔,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幼虫移行到肺脏,可出现支气管炎和胸膜炎。

  34张

  正文: 表现为消瘦、虚弱、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有时升 高,黄疸等 。 诊断 生前诊断可用血清学方法。 治疗 可用喹吡酮进行治疗。 预防 1.对犬进行定期驱虫。 2.防止犬入猪、羊等舍内散布虫卵。 3.勿用猪、羊的屠宰废弃物喂犬。

  35张

  正文: 四、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 本病是由带科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动物的脑及脊髓中所致的疾病,人偶尔感染。本病分布广泛,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一种重要寄生虫。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小肠内。 本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转圈运动,故又称转圈病、转场疯、回旋病。 形态 成虫:长40~100cm。节片200~250个。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 22~32个小钩。子宫侧枝(孕节)为14~26对 。

  36张

  正文: 幼虫: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呈圆形或卵圆形,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壁的内膜 上有许多白色的头节 (约100~250个)。

  多头带绦虫成节

  37张

  多头带绦虫头节

  多头带绦虫孕节

  38张

  标题: 生活史

  正文: 中间宿主:牛、羊等 终末宿主:犬、狼、狐狸 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后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为脑多头蚴。 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全球性分布 牧区发病较多

  39张

  正文: 致病作用 感染初期: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进入脑,幼虫沿脑膜血管移行,先进入皮质后进入脑深部,由于幼虫移行,刺激和损伤脑组织引起急性脑膜脑炎。 感染后期:由于多头蚴增大,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症状、脑贫血、萎缩、眼底出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 症状 前期:急性脑膜脑炎症状,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有的强烈兴奋,作前冲、后退、回旋运动。有些羔羊可在5~7d因急性脑炎死亡。 病畜耐过急性期后,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临床症状。

  40张

  正文: 后期(典型症状):随着脑多头蚴的发育增大,逐渐产生明显的神经症状,其症状与寄生部位有关。 1.寄生于大脑半球时:作转圈运动,头偏向病侧,向被虫体寄生的一侧转圈。包囊越小,转圈越大,包囊越大,圈转得越小。囊体大时,局部头骨变薄、变软、皮肤隆起。 2.寄生于大脑正前方:离开畜群,向前作直线运动。 3.寄生于大脑后部:头后仰作后退运动。 4.寄生于小脑:运动失去平衡,对声音敏感。 5.寄生于脊髓时:后躯瘫痪。 如果转圈方向不定可能是虫体寄生数量多,两侧都有寄生,或者包囊过大而跨区域寄生。

  41张

  正文: 诊断 主要根据症状进行诊断,但要与以下两个病进行鉴别: 1.莫尼茨绦虫病 2.羊鼻蝇蛆病 治疗 1.手术摘除 采用圆锯术或人字形切口 2.药物治疗 吡喹酮 口服 预防 1. 严禁用患脑多头蚴病的动物脑、脊髓喂犬。 2. 避免草场、料、水被犬粪污染。 3. 定期给犬驱虫。

  42张

  标题: 五、棘球蚴病(包虫病)

  正文: 本病是由带科、棘球属四种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人等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 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还易造成继发感染。如果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43张

  正文: 形态 成虫:为小型绦虫,长2~7mm, 由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顶突上有36~40个小钩。成节内有一组生殖器官,孕节子宫有12~15 对侧枝。

  44张

  正文: 幼虫: 细粒棘球蚴 囊状构造,一般直径5~10cm,大的直径达20cm以上,内含液体。棘球蚴囊壁分为两层,外层为角质层,内层为生发层,其主要类型如下。 单房型棘球蚴:人型棘球蚴 (人、牛)、兽型棘球蚴 (绵羊)、无头型棘球蚴(牛)。 多房型棘球蚴:(牛、羊)。

  45张

  正文: 生活史 中间宿主:牛、羊、人、猪等 终末宿主:犬、狼、狐狸等

  46张

  正文: 致病作用与症状 棘球蚴对脏器的机械性压迫作用和毒素作用,导致脏器萎缩、机能障碍。 肝有棘球蚴寄生时,浊音区扩大,触诊有痛感,消化障碍,营养失调,消瘦。 肺有棘球蚴寄生时,可见长期慢性呼吸困难,微弱连续咳嗽,剧烈运动后咳嗽加剧,听诊时肺泡呼吸音减弱或完全消失。 宿主产生过敏反应(休克),突然死亡。 诊断 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进行诊断,也可用间接血凝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动物和人进行诊断。

  47张

  正文: 还可用X—光机,超声波(B)等定位、摘除。 治疗 1. 吡喹酮 口服 2. 丙硫咪唑 口服 预防 1. 对犬进行定期驱虫。病畜的脏器不得生喂犬。 2. 避免料、草、水被犬粪污染。 3. 人与犬接触时,应注意个人卫生。

  48张

  标题: 第三节 裸头绦虫病

  正文: 一、莫尼茨绦虫病 本病是对牛、羊危害最为严重的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本病是典型的幼畜疾病,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尤其是1.5~8个月的羔羊和犊牛,若患病后不及时治疗,常常造成死亡。 形态 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 扩展莫尼茨绦虫为大型绦虫,乳白色或黄白色,扁平带状。头节近似球形,上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

  49张

  正文: 成节有两组生殖器官,虫体长1~5m,最长可达10m。 贝氏莫尼茨绦虫: 在外观上不易和扩展莫尼茨绦虫相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在节间腺: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为一列大囊泡状,沿节片后缘分布;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小点密布的横带状,位于节片后缘的中央部分。

  50张

  正文:

  莫尼茨绦虫头节

  扩展莫尼茨绦虫

  贝氏莫尼茨绦虫

  51张

  莫尼茨绦虫成节

  上:贝氏莫尼茨绦虫

  下:扩展莫尼茨绦虫

  52张

  莫尼茨绦虫生活史

  53张

  正文: 虫卵 近似三角形,四角形,内有梨形器,梨形器内含六钩蚴,卵的直径为56~67μm。无色。

  54张

  正文: 中间宿主——地螨 很小,不超过1.2mm,近圆形,红色,有四对腿。地螨有畏惧日光的习性,白天躲在深的草根部土壤内,在黎明或黄昏爬出活动,爬至草叶上寻找食物,牛羊若在此时放牧,就容易吃到带螨的草而感染。

  55张

  正文: 生活史 地螨吞食莫尼茨绦虫虫卵或孕卵节片而感染,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 当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随草被牛羊吞食,地螨被消化液分解,似囊尾蚴用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发育为成虫。从似囊尾蚴进入牛、羊体内到发育为成虫约需45~60天。

  56张

  标题: 流行病学

  正文: 1.本病呈全球性分布 2.地螨分布广泛 3.流行特点 本病伴随着地螨季节性消长而形成季 节性感染的特点 4.地螨早晨、黄昏活动 此时放牧牛羊易感染。

  57张

  正文: 致病作用 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 吸取营养(生长速度快,一条虫体一昼夜可生长8~12㎝)。 症状 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下痢,有时便秘,粪便中常混有乳白色的孕卵节片;有的病畜有抽搐、回旋等神经症状;有的由于肠阻塞而出现腹痛、最后因肠破裂而死。 诊断 1. 孕节检查 2. 虫卵检查 3. 诊断性驱虫

  58张

  正文: 治疗 1. 硫双二氯酚 口服 2.灭绦灵(氯硝柳胺) 口服    3. 丙硫咪唑       口服    预防    1. 控制和消灭地螨   2. 成虫期前驱虫

  59张

  标题: 二、曲子宫绦虫病 三、无卵黄腺绦虫病

  正文: 寄生于反刍兽小肠内的绦虫除莫尼茨绦虫外,还有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有的病畜感染三者中之一种,有的是两种混合感染,有的是三种混合感染。 中间宿主:曲子宫绦虫——地螨       无卵黄腺绦虫——长角跳虫、地螨

  60张

  标题: 反刍兽三种绦虫的鉴别要点

  正文: 莫尼茨绦虫 曲子宫绦虫 无卵黄腺绦虫 体长  4~10m   4.3m   2~3m  生殖器官 两组 一组 一组  卵黄腺 有 有   无  睾丸位置 纵排泄管内侧 纵排泄管外侧 纵排泄管两侧                  孕节子宫形状 网状 有许多弯曲 囊状

  61张

  标题: 曲子宫绦虫成节:

  正文: 成熟节片有一组雌雄性生殖器官,生殖孔左右不规则交替开孔于节片的侧缘。

  62张

  正文:  无卵黄腺绦虫孕节: 每一孕节的副子宫器相互靠近而且前后连接,所以用肉眼观察时,能明显地见到虫体后部(孕节)中央有一条不透明而凸出的白色线状物,直通链体的末端。  症状、诊断与防治:参照莫尼茨绦虫病。

  63张

  标题:  第四节 犬、猫绦虫病

  正文: 一、犬猫主要绦虫病种类 (一)犬复孔绦虫病  犬复孔绦虫为中、小型绦虫 。犬复孔绦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是犬和猫常见的寄生虫。人偶尔感染,特别是儿童。

  64张

  正文:

  犬复孔绦虫

  头节  孕节

  65张

  标题: 形态

  正文: 犬复孔绦虫:虫体活时为淡红色,固定后为乳白色,最长可达50cm。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可伸缩,上有4~5圈小钩。每一成节内含两组生殖器官,生殖孔开口于虫体两侧的中央稍后。成节和孕节均长大于宽,形似黄瓜籽。故又称瓜籽绦虫。孕节内子宫分为许多卵袋,每个卵袋内含虫卵数个至30个以上。虫卵呈球形,直径为35~50μm,内含六钩蚴。

  66张

  标题: 生活史

  正文: 中间宿主——蚤和虱 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蚤、虱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当犬、猫舔毛时吞入含似囊尾蚴的蚤、虱而遭受感染,在犬、猫小肠内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

  67张

  正文: 症状 轻度感染的犬、猫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病犬、猫出现肛门瘙痒,食欲减退,呕吐,异嗜,腹泻或便秘。 诊断 在犬、猫粪中找到孕节后,在显微镜 下可观察到特征性的卵袋(卵囊), 每个卵囊内含数个至30个 以上的虫卵。

  68张

  正文: 治疗  1. 氯硝柳胺      口服  2. 吡喹酮       口服  3. 氢溴酸槟榔碱    口服  4. 奥芬哒唑      口服 预防 犬、猫体表灭蚤、虱。 (二)泡状带绦虫病 泡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内。以猪、牛、羊、骆驼等为中间宿主。成虫体长可达5m。其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牛、羊、骆驼等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腔内。

  69张

  正文: (三)豆状带绦虫病 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内,偶见于猫。虫体长可达200cm。以家兔、野兔等啮齿动物为中间宿主,其幼虫为豆状曩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等处,呈葡萄状。 (四)多头绦虫病 寄生于犬小肠内的多头绦虫有3种: 1.多头多头(多头带)绦虫 虫体长40~100cm。其幼虫为脑多头蚴。 2.连续多头绦虫 虫体长10~70cm。其幼虫为连续多头蚴,形似鸡蛋,寄生于兔等啮齿动物的皮下、肌肉间及腹腔脏器等处。

  70张

  正文: 3.斯氏多头绦虫 虫体长20cm。其幼虫为斯氏多头蚴,形似鸡蛋,寄生于羊、骆驼等动物的肌肉、皮下、胸腔及食道等处。 (五)细粒棘球绦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犬小肠内,为小型绦虫,虫体长2~7mm。其幼虫为棘球蚴,囊状、直径5~10cm。寄生于羊、牛、骆驼等和人的肝、肺等内脏器官。 (六)中线(线中)绦虫病 中线绦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为中小型绦虫,虫体长30~250cm。其幼虫为似囊尾蚴,地螨为第一中间宿主,啮齿类等动物为补充宿主。

  71张

  正文: (七)曼氏迭宫绦虫病 曼氏迭宫绦虫寄生于犬、猫等的小肠内,虫体长40~60cm,最长者可达1m。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曼氏裂头蚴(0.3~105cm)寄生于蛙、蛇、鸟类等(补充宿主)的肌肉、皮下组织、胸腹腔等处。 (八)宽节双叶槽绦虫病 宽节双叶槽绦虫寄生于犬、猫和人的小肠内,虫体长2~12m以上。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裂头蚴(约5mm)寄生于鱼(补充宿主)体内。

  72张

  正文: 第五节 其他动物绦虫病 一、马裸头绦虫病 马裸头绦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的有三种,即:大裸头绦虫、叶状裸头绦虫和侏儒副裸头绦虫(教材112~113页)。这三种绦虫都寄生在马属动物的肠道内。主要危害幼驹,当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幼驹死亡。 诊断和预防可参照牛羊绦虫病,治疗可用氯硝柳胺、南瓜子槟榔合剂等。

  73张

  正文: 二、鱼头槽绦虫病 鱼头槽绦虫病是由头槽绦虫寄生于鱼类的消化道内所引起的疾病。虫体带状,体长20~250mm (教材450~451页)。严重感染的小草鱼体重减轻,离群至水面,口常张开。 防治可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杀死虫卵和剑水蚤(教材450~451页)。

  74张

  标题: 复习题(一)

  正文: 1. 多节绦虫由哪三部分组成?其头节分为哪些类型? 2. 绦虫的发育包括哪几个阶段? 3. 简述绦虫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构造。 4. 掌握猪囊尾蚴病的病原形态、生活史、 流行病学、 症状、诊断和 防治方法。 5. 牛带吻绦虫及其幼虫和猪带绦虫及其幼虫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6. 细颈囊尾蚴病、脑多头蚴病和棘球蚴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寄生部 位和寄生宿主各是什么? 7. 掌握莫尼茨绦虫病的病原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主要症状、诊 断和防治方法。 8. 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9. 怎样诊断和防治犬复孔绦虫病?

  75张

  标题: 复习题(二)

  正文: 1. 猪囊虫病的主要流行因素是什么?怎样进行预防? 2. 牛羊是怎样感染莫尼茨绦虫病的?怎样防治犊牛和羔羊 莫尼茨绦虫病? 3. 我国西北牧区棘球蚴病流行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怎样进行防治? 4. 脑多头蚴病有哪些症状?怎样诊断和治疗牛羊脑多头蚴 病?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