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ppt120网初上线试运行,难免会遇到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染科 > 绦虫概论( tape worm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短膜壳).ppt

绦虫概论( tape worm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短膜壳).ppt

本ppt课件为原文件,可正常修改编辑,

文字版

绦虫概论( tape worm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短膜壳).ppt

绦虫概论( tape worm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短膜壳).ppt

  绦虫概论( tape worm )

  特征:

  背腹扁平 带状 左右对称 雌雄同体 无消化道 寄生

  链体

  颈节

  头节 顶突 + 小沟)

  猪 带 绦 虫(Taenia solium ) (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幼虫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内脏,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掌握:猪带绦虫头节、妊娠节片、虫卵、囊尾蚴的形态;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幼虫致病、囊虫病感染方式。 熟悉:猪带绦虫的流行因素、防治原则和治疗药物。 了解:绦虫成虫的形态

  一、形态(Morphology) (一)成虫

  头节: 颈节: 链体:

  幼节 成节 孕节

  (一)成虫

  头节

  小沟

  孕节

  (二)虫卵

  1.圆球形 2.棕黄色 3.中等偏小 4.卵壳很薄,胚膜上有放射状条纹 5.内含六钩蚴

  (三)囊尾蚴

  (Gp:) 压片标本

  (Gp:) 头节翻出标本

  (Gp:) 新鲜囊尾蚴

  二、生活史(Life cycle)

  成虫寄生在人小肠

  孕节片脱落 排出体外

  虫卵污染食物、水

  经口进入 人或猪体内

  寄生在肌肉

  囊尾蚴

  寄生在脑

  寄生在心脏

  寄生在眼

  人误食痘猪肉

  囊尾蚴进入人体小肠

  三、致病(Pathogenesis)

  (一)成虫的致病作用 1.致病机理 2.临床表现 (1)排节片史 (2)消化道症状 (二)幼虫的致病作用

  ?

  1. 虫卵侵入人体方式 (1)自体外感染 (2)自体内感染 (3)异体感染

  2.囊虫病的分类: (1)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2)脑囊尾蚴病 (3)眼囊尾蚴病

  皮下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寄生肌肉

  脑囊尾蚴病

  眼囊尾蚴病

  囊尾蚴寄生在心脏

  四、诊断(Diagnosis)

  (一)猪肉绦虫病诊断 1.病史 2.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二)囊虫病诊断 1.皮下肌肉型 2.眼囊尾蚴病 3.脑囊虫病

  五、流行(Epidemiology)

  (一)分布 世界性,国内散发,以东北、华北及西南病例较多。 (二)流行因素 1.猪的感染 2.人的感染

  六、防治(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一)绦虫病、囊虫病的预防 1.治疗病人 2.加强粪便管理 3.改进养猪方法 4.严格肉类检疫 5.加强卫生宣教

  (二)治疗 1.绦虫病 治疗药物:南瓜子、槟榔合剂。 2.囊虫病 治疗药物:吡喹酮、阿苯哒唑

  牛 带 绦 虫( Taenia saginata) (牛肉绦虫、无钩绦虫、肥胖带绦虫)

  寄生于人小肠上段,人是牛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牛等动物为中间宿主。

  掌握:牛带绦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生活史、 致病和诊断。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的 成虫形态对比。 熟悉:牛带绦虫的流行及防治原则。

  一、形态(Morphology)

  (一)成虫

  体长与节片数:

  (Gp:) 猪带绦虫

  (Gp:) 2 ~ 4m;700 ~ 1000节

  (Gp:) 牛带绦虫

  (Gp:) 4 ~ 8m;1000 ~2000节

  头节

  头节:

  (Gp:) 猪带绦虫

  (Gp:) 球形 有顶突和两圈小钩

  (Gp:) 牛带绦虫

  (Gp:) 方形 无顶突及小钩

  孕节片

  孕节:

  (Gp:) 猪带绦虫

  (Gp:) 分支不整齐 7-13 支/每侧子宫

  (Gp:) 牛带绦虫

  (Gp:) 分支较整齐 15-30 支/每侧子宫

  (二)虫卵

  光镜下与猪带绦虫虫卵相同

  二、生活史(Life cycle)

  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

  孕节片脱落 逸出体外

  虫卵污染食物、水

  虫卵经口进入牛体内

  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肌肉组织

  人误食含有活囊尾蚴的牛肉

  三、致病(Pathogenesis)

  (一)致病作用 机械刺激;虫体分泌物、代谢产物的 毒性作用。 (二)临床表现 消化道症状。 牛囊尾蚴一般不寄生人体。

  四、诊断(Diagnosis)

  (一)询问病史 (二)粪便中查到虫卵或节片可确诊。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涂片法 肛门拭子法 实验性驱虫

  五、流行(Epidemiology)

  (一)分布 (二)流行因素 (1)病人和带虫者的粪便污染牧草、水源 (2)居民不良的饮食习惯。

  六、防治(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一)预防 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 2.加强粪便管理。 3.加强肉品检疫。 4.加强卫生宣传。 (二)治疗 驱虫同猪带绦虫。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 (短膜壳绦虫) 成虫寄生于鼠和人的小肠,,引起微小膜壳绦虫病,属人兽共患病。

  掌握: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熟悉:微小膜壳绦虫病的流行。 了解:微小膜壳绦虫病的防治原则。

  一、形态(Morphology) (一)成虫

  头节,呈球形,有4个吸盘,前端有顶突,顶突上有20~30个小钩。

  孕节(卡红染色)

  成节(卡红染色)

  似囊尾蚴(卡红染色)

  (二)虫卵

  1.椭圆形 2.无色透明 3.中等大小 4.卵壳薄、胚膜、极丝 5.内含六钩蚴

  成 虫

  孕节

  虫卵

  似囊尾蚴

  头节

  二、生活史(life cycle)

  2-4W 4-6W

  自体内重复感染

  三、致病(Pathogenesis)

  (一)病理 成虫附着部位肠粘膜坏死,形成溃疡,深达肌层,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3.过敏症状

  四、诊断(Diagnosis)

  便中查到虫卵或孕节即可确诊 (一)直接涂片法 (二)水洗沉淀法 (三) 饱和盐水浮聚法

  五、流行(Epidemiology)

  (一)分布 (二) 流行因素 1.可不需中间宿主直接感染人体。 2.鼠类在流行上有一定作用。

  六、防治(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一)预防 1.彻底治疗患者。 2.加强卫生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3.灭鼠以减少传染源。 (二)治疗 驱虫药: 吡喹酮、丙硫咪唑。

绦虫概论( tape worm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短膜壳).ppt
  • 标签: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