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 > 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研究.ppt

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研究.ppt

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研究.ppt
PPT课件名称: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研究.ppt 时 间:2022-12-28 i d:9696 大 小:341.21 KB 贡 献 者:端木折樱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研究.ppt

  1张

  其他占位符: 1

  标题: 671例体检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相关性研究

  副标题: xx“治未病”临床基地 xxx

  2张

  其他占位符: 2

  正文: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N.布赫曼提出“第三状态”一词,即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这部分人群自觉反映躯体及情绪的不适,生活质量低,学习、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但经过现代医学设备检查各项身体指标无异常。 国内学者提出中国式名称——亚健康。 中医学认为,针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属于 “治未病”范畴。 本文通过对671例体检者进行体质分类研究,探讨体质分类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旨在为调理偏颇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3张

  其他占位符: 3

  标题: 1 研究对象

  正文: 一般资料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 纳入标准: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经现代医学设备检查各项身体指标无异常、无明确器质性疾病的体检者;自愿参加调查的体检者。 排除标准: 年龄<18周岁、>75岁; 妊娠、哺乳期妇女; 已经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并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者; 不愿意参加调查者。

  4张

  其他占位符: 4

  标题: 1 研究对象

  正文: 体质分类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建立,包括9种体质亚量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 亚量表由60个条目组成,各表含7~9个条目。按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等5段(1~5)Likert尺度选择适合答案。 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0~100分。 9种体质分类量表经心理测量学评价,信度、效度良好。 平和质诊断标准为:平和质亚量表中转化分≥60分,且其余8个偏颇体质亚量表转化分<40分。 8种偏颇体质诊断标准相同:即各个体质亚量表转化分≥40分且平和质亚量表中转化分<60分。

  5张

  其他占位符: 5

  标题: 1 研究对象

  正文: 亚健康诊断标准 亚健康评价问卷参照刘保延等《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编制,问卷评价项目包括: 1、躯体症状21项:神疲乏力,困倦,少气懒言,头晕,头痛,胸闷不舒,心慌心悸,关节肌肉疼痛等; 2、体征3项:头发早白,牙齿松动等; 3、心理症状10项:闷闷不乐,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 4、活力1项; 5、社会适应能力1项; 6、免疫力1项。 每项评分为2分,≥22分并排除器质性病变的112例对象为亚健康状态,<22分的559例对象为非亚健康状态。

  6张

  其他占位符: 6

  标题: 2 研究方法

  正文: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立健康调查表,包括体检者一般资料、各项常规体检指标、体质分类量表、亚健康调查问卷等; 并与心血管科合作数字化CRF表格。 由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专业人员将CRF表格进行编码,建立Access数据库。 经过培训的录入人员将调查资料逐一录入Access数据库,采取双录入的方式,并经差异逻辑法差错,处理缺失值及差异值。 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Access数据库进行偏颇体质分类中亚健康与非亚健康构成比的四格表卡方检验;以亚健康状况的二分类结果为因变量,以8种偏颇体质为自变量,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

  7张

  其他占位符: 7

  标题: 3 研究结果

  正文: 健康状态分布 共计收集671份符合研究标准的体检者资料。 其中男性资料211份,女性资料460份。 平均年龄42.14±13.80岁。 671份资料中112例(16.69%)属于亚健康范畴。

  8张

  其他占位符: 8

  标题: 3 研究结果

  正文: 偏颇体质分类与非亚健康构成比 阴虚质人群中亚健康构成比21.05%,明显高于非阴虚质人群中亚健康的构成14.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湿热质人群中亚健康构成比21.03%,明显高于非湿热质人群中亚健康的构成比14.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瘀质人群中亚健康构成比21.07%,明显高于非血瘀质人群中亚健康的构成比14.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气郁质人群中亚健康构成比22.75%,明显高于非气郁质人群中亚健康的构成比13.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体质分类(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亚健康与非亚健康状态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9张

  其他占位符: 9

  标题: 3 研究结果

  10张

  其他占位符: 10

  标题: 3 研究结果

  正文: 4种偏颇体质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相对危险度分析: 单纯阴虚质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是非阴虚体质的1.618倍; 单纯湿热质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是非湿热体质的1.585倍; 单纯血瘀质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是非血瘀体质的1.611倍; 单纯气郁质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是非气郁体质的1.891倍。

  11张

  其他占位符: 11

  标题: 3 研究结果

  12张

  其他占位符: 12

  标题: 3 研究结果

  正文: 多元回归分析 671例调查对象存在偏颇体质混杂,如痰湿与血瘀质可能出现在同一例调查对象中。应用Logistic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排除不同体质之间混杂因素影响后,气虚质、湿热质及气郁质为发展成亚健康状态的“危险体质”。 气虚质人群较非气虚质人群发生的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增加了44.70%; 湿热质人群较非湿热质人群发生的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增加了41.70%; 气郁质人群较非气郁质人群发生的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增加了75.40%, OR的95%CI为1.151~2.673。

  13张

  其他占位符: 13

  标题: 3 研究结果

  14张

  其他占位符: 14

  标题: 4 讨论

  正文: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疾病状态的15%左右,因此70%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西安全国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科普工作研讨会上报告指出: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为70%,与国外研究比例相当。 本组调查对象亚健康状态仅占全部调查者的16.69%,与采用的亚健康的判断标准有关。

  15张

  其他占位符: 15

  标题: 4 讨论

  正文: 不同体质人群中亚健康人数分布存在差异,先天遗传与性别因素是决定不同体质的基础,后天因素如地理环境、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劳动锻炼等也是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与其他偏颇体质比较,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这4种体质中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数量占较高比例。 不考虑体质之间相互影响前提下,上述4种偏颇体质未来发展为亚健康状态的风险较高。 因此,对于这些体质的人群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面的及早干预很重要,可减少4种偏颇体质的亚健康人群数量,对于降低我国亚健康人群的构成比有重要意义。

  16张

  其他占位符: 16

  标题: 4 讨论

  正文: 研究显示,气虚质、湿热质及气郁质是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阴阳气血津液的失衡状态可以相互影响 。 本研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气虚质人群较非气虚质人群发生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增加44.70%; 湿热质人群较非湿热质人群发生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增加41.70%; 气郁质人群较非气郁质人群发生的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增加75.40%。

  17张

  其他占位符: 17

  标题: 4 讨论

  正文: 中医学理论认为,当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外邪乘虚而入,或人体阴阳失调,病邪内生,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形成亚健康状态,进而发生疾病,所以气虚质人群较非气虚质人群发生亚健康情况概率大。 又因湿性重浊、黏滞、趋下,热邪炎热燔灼,且易耗气伤阴,引起人体气血阴阳失衡,易形成亚健康状态,故湿热体质亦是形成亚健康的危险体质。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若气机调畅,升降适宜,则脏腑器官功能正常。气郁之人因体内气机不畅,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衡及五脏六腑功能活动障碍,易形成不适症状或发展为疾病状态。

  18张

  其他占位符: 18

  标题: 4 讨论

  正文: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 持续的情绪焦虑、愤怒、抑郁等,必将使机体交感神经、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产生系列的变化,进而发展成亚健康状态,与本研究得出的气郁质人群是亚健康高危人群的结论一致。

  19张

  其他占位符: 19

  标题: 4 讨论

  正文: 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但又具有可调性; 对于亚健康状态的高危体质人群,应通过中医养生、食疗、保健等方法进行早期干预, 调整体质的偏颇; 以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减少疾病。

  20张

  其他占位符: 20

  标题: 参考文献

  正文: [1] 何裕民. 关于亚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讨[J]. 医学与哲学,2000, 21 (6) : 47-48. [2] 董玉整. 亚健康初探[J].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 26 (3) : 77-78. [3] 杨菊贤. 亚健康的发生与预防[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1, 13(11) : 9-10. [4] ZYYXH/T157—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5]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3): 12-14. [6]朱燕波,王琦,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性能的初步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3): 15-17. [7]朱燕波,王琦,折笠秀樹.中医体質調査票の開発過程[J].日本公衆衛生雑誌,2005, 52:383. [8]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23. [9 ]王育学.亚健康:21 世纪健康新概念[ 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4,18-19. [10]闫伯华,黄志坚,丁国允.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65 -466 ,477. [11]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12]鲁遂荣,方学韫.病前状态———医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J ].医学与哲学,1983,(4):11 - 13. [13]高广德.第三状态人的医学伦理总参题初探[J ].医学与哲学,1989,10(6):28. [14]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 个关键问题[J ].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21张

  其他占位符: 21

  正文: 谢谢聆听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