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汤剂.ppt

中医汤剂.ppt

中医汤剂.ppt
PPT课件名称:中医汤剂.ppt 时 间:2022-09-17 i d:6712 大 小:70.69 KB 贡 献 者:pephy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中医汤剂.ppt

  1张

  副标题: 芍药汤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病证解析 下注大肠,与气血积滞相搏 ---便脓血,赤白相兼 壅滞气机,肠中积滞不通---腹痛,里急后重 湿热下迫---肛门灼热 湿热内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湿热毒邪 壅滞肠中

  2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白芍---柔肝理脾,调和气血 ,止痛 君 黄连、黄芩---清热燥湿 臣 大 黄---泻热祛积破瘀,“通因通用” 佐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调气则后重自除" 当归---柔肝和血 肉桂---制芩、连苦寒之偏,助归、芍行血 反佐 甘草---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佐使 配伍特点 1清热燥湿为本 2气血并治,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3.通因通用 4.肝脾同调 5.寒热同用,寒凉之中寓以辛热,使寒而不遏,以防冰伏。

  3张

  副标题: 白头翁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 黄, 脉弦数。 病证解析 热毒塞滞大肠,肠中气滞不通, ――腹痛,里急后重; 热毒深陷 热毒下迫,――脏门灼热; 厥阴血分 热毒与气血相搏---下痢脓血,赤多白少 热邪伤津,――渴欲饮水

  4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君 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厚肠 臣 秦皮---收涩止痢 佐使 配伍特点 方中四药均为苦寒之品,清热解毒, 直折热势,以除肠道之热。且君药又可入 血分而凉血止痢。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则 热毒血痢得解。

  5张

  副标题: 六一散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暑为阳邪――身热; 暑热挟湿 暑热内扰,耗伤津液,――心烦口渴; 阻遏三焦,气化不利,――小便不利; 暑湿伤胃肠,升降失司――泄泻。

  6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滑石―清热渗湿 君 生甘草―益气和中 臣 配伍要点 本方以清暑利湿之滑石与益胃和中之甘草为伍,则利水渗湿而不伤津,寒凉清热而不伤胃。 【附方】 1.益元散(《伤寒指格》)即六一散加辰砂,灯心汤调服。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2.碧玉散(《伤寒指格》)即六一散加青黛,令如浅碧色。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3.鸡苏散(《伤寒指格》)即六一散加薄荷。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

  7张

  副标题: 桂苓甘露饮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暑热伤人---发热头痛 水湿内停 热盛伤津---烦渴引饮 暑热伤人 湿邪内阻,气化不利---小便不利 暑湿内停,清浊相干---霍乱上吐下 泻。

  8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滑石--清解暑热,并利水湿 君 石膏、寒水石---清暑解热 臣 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 佐 白术--健脾祛湿 官桂--温下焦以化气利水,又可监制 君臣药之寒凉。 ?

  9张

  副标题: 清暑益气汤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 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病证解析 暑热伤人---身热; 暑热耗 暑热内盛,迫津于外---汗多; 伤气津 伤津耗气--口渴,体倦少气,精神 不振,脉虚; 热扰于内---心烦。

  10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君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荷梗---清解暑热 臣 石斛、麦冬---养阴生津 黄连---清热泻火 佐 知母---滋阴泻火 竹叶---清热除烦 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使

  11张

  副标题: 【附方】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由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炒曲、橘皮、白术、麦门冬、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组成。功用:清暑益气,除湿健脾。主治:平素气弱,又受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

  12张

  副标题: 青蒿鳖甲汤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 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邪热未尽,深伏阴分---夜热早凉 温病后期 阴伤不能作汗,又邪伏阴分不出于表 阴虚邪伏 ---热退无汗 阴虚有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13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鳖甲―滋阴退热,入络搜邪 君 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生地,知母―滋阴清热 臣 牡丹皮―泻阴中之伏火 佐 配伍特点 养阴之中寓以清透之品,有“先入后出之 妙",既可养阴退热,又可清透伏邪。

  14张

  副标题: 清骨散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虚劳发热。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 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 苔,脉细数等。 病证解析 阴虚生内热---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 肝肾阴亏 真阴销烁---形体消瘦,困倦无力 虚火内扰 虚火上炎---唇红额赤 津不上承---口渴 心神被扰---心烦 阴虚内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5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银柴胡---善退虚热 君 知母---滋阴泻火而清虚热 臣 胡黄连---入血分而清热 地骨皮---降肺中伏火,善退有汗之骨蒸 秦艽---辛散苦泄 佐 青蒿---清虚热而善透伏热 鳖甲---滋阴潜阳,引药入阴分 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伍要点 本方立意重在清虚劳骨蒸之热,故以大队清虚热药 为主组方,少佐滋阴之药,以清热除蒸,标本兼顾。

  16张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 ,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脉数。 病证解析 阴虚火扰,迫津外出---发热汗出 肾阴亏虚 虚火上炎---面赤心烦 心火偏亢 阴虚火旺---口唇干燥, 便干溲黄

  当归六黄汤

  17张

  配伍意义 : 生地、熟地、当归---滋阴养血 君 黄连、黄芩、黄柏---清心泻火除烦 臣 黄芪---益气实卫固表 佐 配伍特点 : (1)养血育阴与泻火除热并进,养阴以治本,泻火以治标,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 (2)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 益气固表为标,以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

  18张

  温里剂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 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 温里剂。 立法依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里寒证 阳衰阴盛——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亡阳欲脱——恶寒倦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分类: (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19张

  注意事项 ? 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 2. 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 . 3.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 (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 (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 (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 中病即止。 ????????? 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 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 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

  20张

  副标题: 理中丸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 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音淡苔白,脉沉细。 〈2〉阳虚失血; 〈3〉小儿慢惊: 〈5〉霍乱吐泻: 〈4〉病后喜唾涎沫: 〈6〉胸痹。 病证解析 寒邪凝滞一脘腹疼痛,喜温不渴,畏寒肢冷。 脾不健运一不欲饮食。 脾胃虚寒 脾不统血一阳虚失血 脾虚不能荣本,肝虚不能养筋一小儿慢惊 脾虚不摄一病后喜唾涎沫。

  21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干姜----温中祛寒 君 人参----补中益气 臣 白术----燥湿健脾 佐 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

  22张

  副标题: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 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 脉细弦;或虚 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 烦热,咽干口燥等。 病证解析 肝脾失调---腹中时痛,喜温喜按 阴阳俱乏,无以奉心---心中悸动, 虚烦 不宁,面色无华。 营卫不和---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

  中焦虚寒 化源不足

  23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饴糖---益脾滋养脾阴,温中焦而缓急止痛 君 芍药---养阴缓急 臣 桂枝---温阳祛寒 炙甘草---甘温益气 佐使 生姜、大枣---温胃补脾,调和营卫 ? 配伍特点: 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使阴阳 相生,营卫和谐。

  24张

  副标题: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病证解析: 浊阴上逆---食谷欲呕,吞酸嘈杂 寒凝气滞---胃脘疼痛 肝寒犯胃---干呕吐涎沫 阴寒之气循肝经上犯---巅顶头痛 脾肾阳虚,不能布达于四肢---手足厥冷 清阳下陷,浊阴上逆---少阴吐利 阳虚无以温养神明,兼吐利之---烦躁欲死

  中焦虚寒

  吴茱萸汤

  25张

  副标题: 吴茱萸---温胃止呕,温肝降逆,温肾以治吐利 君 生姜〈重用〉---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臣 人参---补脾益气 佐 大枣---益气补脾,调和诸药 使 温中与补中相合而以温为主,降逆与补虚梧相伍, 而以降为主,标本两顾。

  配伍意义:

  配伍特点:

  26张

  副标题: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冷,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 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 亡阳。 病证解析: 阴寒独盛,四肢不得温养…四肢厥逆 阳气失于温煦…恶寒踡卧 中阳阳衰败…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肾阳虚导致心阳不足,无以振奋心神… 神衰欲寐

  肾中阳气衰弱寒邪深入少阴

  四逆汤

  27张

  配伍意义

  配伍特点:

  附子-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君 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臣 炙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 佐使 ? 1.配伍精当,功专效宏。附子、干姜相伍为用, 脾肾两顾, 既壮先天之阳,又温后天脾阳。 2.峻中寓缓,使破阴复阳,而无暴散之虞。

  28张

  副标题: 功用: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主治: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恶寒踡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战慄,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等。 病证解析: 三阴寒邪内盛---恶寒踡卧,厥冷,吐泻腹痛, 神衰欲寐,脉沉微。 寒邪直中三阴,阴寒内盛,微阳欲脱---身寒 战慄,指甲口唇青紫,甚或无脉

  回阳救急汤

  29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熟附子、干姜、肉桂---温壮元阳,祛寒破阴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补脾胃以化痰饮 五味子、人参---益气生脉 麝香---通十二经血脉 ? 配伍特点: 本方以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再加肉桂、五味子,麝香组方,为辛热峻剂。

  30张

  副标题: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病证解析: 血弱不能充养四肢,寒阻阳气不得 温煦四末---手足厥寒 血虚寒凝,血脉不利---腰、股、腿、 足疼痛或脉沉或脉雨欲绝。

  血虚受寒 血寒凝滞

  当归四逆汤

  31张

  副标题: 配伍意义: 当归-补血和血,温补肝经 君 桂枝-温经通脉,畅通血行 白芍-养血和营 臣 细辛-温经散寒 通草-通经脉 佐 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1.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 细辛组成。 2.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32张

  副标题: 黄芪桂枝五物汤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病证解析: 外感风邪客于血脉---肌肤麻木不仁 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脉微涩兼紧

  素体营卫气血不足复因劳而汗出

  33张

  标题: 配伍意义 黄芪-甘温益气,固表实卫 君 桂技-发散风寒,温经通痹 芍药-养血和营 臣 生姜-疏散风邪 佐使 大枣-养血益气 配伍特点: 1.本方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旨在温通 阳气,调畅营卫而通血痹。 2.补气药与祛邪药同用,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 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 3.温通药与养阴血药同用,温通以散邪养血以和营,芍 药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

  34张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 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 、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 证者。 病证解析: 寒湿痰瘀凝滞,痹阻于肌肉、筋骨、 血脉-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 无热 阳虚血弱-舌淡苔白,脉沉细

  营血不足 素体阴虚

  阳和汤

  35张

  配伍意义: 熟地〈重用〉-温补阴血,填精益髓 君 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姜炭一温中,破阴通阳 臣 肉桂-温通血脉 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 佐 白芥子-祛寒痰湿滞,达皮里膜外 生甘草一解毒而调诸药 使 配伍特点: 补血药与通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 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气。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