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体检保健科 > 保健按摩师.ppt

保健按摩师.ppt

保健按摩师.ppt
PPT课件名称:保健按摩师.ppt 时 间:2022-09-05 i d:6183 大 小:1.76 MB 贡 献 者:58422920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保健按摩师.ppt

  1张

  标题: 保健按摩师

  2张

  标题: 第一节、推拿概述

  3张

  标题: 第二节、按摩发展简史

  正文: 一、商朝的甲骨文已有按摩治疗疾病的记载。 二、

  《皇帝内经》

  指出推拿发源于黄河中流地区

  介绍用于诊治疾病的手法

  记载了推拿按摩的工具

  论述了什么样人适合按摩

  阐述推拿的适应证、注意事项

  4张

  正文: 三、晋代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推拿内容有:1、以指代针重按人中穴,治疗昏迷病人。 2、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 3、首次记载了用颠簸疗法治疗卒腹痛。 四、隋唐代推拿达到一定的顶峰,设定按摩科学,并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

  5张

  正文: 五、明代开始出现小儿按摩体系。 六、清代推拿在民间快速发展。 七、解放前,推拿按摩学形成各个分派。 八、解放后,推拿学更发展的日臻完善。

  6张

  标题: 第四节 按摩推拿的作用原理

  正文: 一、促进气血运行。 二、疏通经脉。 二、调整脏腑功能。 四、滑利关节。 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7张

  标题: 第三节 、按摩的种类

  正文: 一、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 二、康复按摩。 三、运动按摩。 四、其他按摩。

  8张

  标题: 第四节、推拿按摩的禁忌证

  正文: 1、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和各种骨病的患者。 2、在软组织损伤早期肿胀较重的部位。 3、在出血倾向者。 4、孕妇及经期妇女的腰骶部和小腹部。 5、醉酒及精神失常等与医生不合作者。 6、有严重心肺等疾病者 7、皮肤伤损处。 8、传染病患者。

  9张

  标题: 按摩手法

  10张

  正文: 一、手法的概念: 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照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手法”。

  11张

  正文: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1、持久:指按摩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 2、有力: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但并非力量越大越好。 3、均匀: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4、柔和:手法轻柔缓和,不可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深透:一个手法应用完,该部位的浅深层均充分放松。 6、渗透:使手法效果能够渗透到深组织重。

  12张

  正文: 三、手法操作时形体的基本要求: 1、体松 2、体正 四、手法操作时呼吸的基本要求: 手法操作过程中,要自然呼吸,不要憋气,做到“静、缓、深、匀”,以保证能够连续、持久地使用手法。

  13张

  正文: 五,手法操作时用力的基本原则: 1、近带远端:用力的基本要求是以近端带动远端。 2、刚柔相济:手法要求刚柔相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3、整体用力:施用手法时,要在大脑的指挥下,身体各部分协同运动、发力。 用力方法为:起于根(足或丹田),顺于中(下肢、腰、上肢),发于梢(掌、指)。 切忌以掌着力时力发于掌,以指着力时力出于指。

  14张

  正文: 六、按照手法操作时动作形态特点分类: (1)、摆动类手法 (2)、摩擦类手法, (3)、挤压类手法, (4)、叩击类手法, (5)、振动类手法, (6)、运动关节类手法。

  15张

  标题: 第一类 放松类手法

  16张

  标题: 一指禅推法

  正文: 一,操作分类: 1、指端一指禅推法, 2、偏锋一指禅推法, 3、螺纹面一指禅推法 4、跪推法 5、蝶推法

  17张

  18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5、指实:着力部位要吸定在治疗部位上。 6、紧推慢移:紧推四指摆动的频率较快,140次/分钟,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力从掌发,通过手指,传达到患者体表。

  19张

  标题: 一指禅示图

  正文: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旋转用力(外旋用力,内旋放松),带动腕关节的摆动。

  肘部为支点

  前臂主动旋转

  腕关节左右摆动

  20张

  正文: 三、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是放松肌肉的有效手法, 在肩、颈、四肢多用螺纹面或指端一指禅推法,在颜面多用偏锋一指禅推法或蝶推法,在腹部常采用跪推法。 四、作用层次: 本法产生的力作用于肌肉层。 五、特点: 本法是一个刚柔相济的手法,以刚为主。治疗通过点组成面,再扩展为面。

  21张

  正文: 六、注意事项: 1、注意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要协调一致。 2、应注意拇指在治疗部位上要相对固定。 七、作用: 此类手法多用于冠心病、胃脘痛、头痛、面瘫、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症。

  22张

  标题: 二、滚法

  正文: 滚法----以滚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它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病理变化和辨证施治理论,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在人体体表适当的部位上施以滚动的手法。

  23张

  正文: 一、操作: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以小指掌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产生的力持续作用在治疗部位。

  24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侧滚法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立滚法肘关节伸直。 2、着力部位应似球形或瓶形。 3、着力部位应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 4、手的滚动幅度应在120°,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80°,腕关节伸直时向内滚动40°.

  25张

  正文: 三、作用及应用: 其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应用于颈、肩、四肢肌肉较多部位。 四、特点: 滚法接触人体面积大,压力大,在关节附近操作时,常增加关节活动的的运动不产生疼痛。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时要注意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要协调一致, 2、应用时我注意着力部位吸附在治疗部位上。

  26张

  正文: 3、操作时,移动速度过快,在滚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于所施部位上缓慢移动。 4、滚法对体表应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为“滚三回一”。 六、作用: 多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症、偏瘫、截瘫等病症。

  27张

  正文: 七、禁忌症: 对骨关节结核、末愈合的骨折、体质高度虚弱,或伴有严重内科疾病难以忍受手法的刺激、局部急性炎症、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以及良性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均不宜采用本疗法。 八、注意事项 : 滚法推拿,必须依据正确的操作方式,并通过严格锻炼,熟练掌握其操作要领和基本手法。否则,由于手法生硬,容易使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引起其他各种不良反应,而使疾病加重或延迟疾病的康复。

  28张

  标题: 三、揉法

  正文: 一、操作: 1、指揉法, 2、掌揉法,3、鱼际揉法,4、掌根揉法,5、前臂揉法,6、肘揉法。 二、动作要领: 1、用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 2、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 3、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奏。 4、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29张

  正文:

  30张

  正文: 三、作用及应用: 本法是推拿手法中常用手法之一,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来治疗脘胀满、胸闷肋痛,使组织损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 四、要领及注意事项   1.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   2.压力要轻柔,要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不能有体表摩擦移动。   3.大鱼际揉法前臂要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腕关节要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31张

  正文: 4、揉动时一定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且有节奏,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 5、揉法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是每分钟120-160次,但在面部操作时可以缓慢操作。 五、作用: 主要用于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牙痛、面瘫、胸闷、胁胀、脘腹胀痛、便秘、泄泻、近视、颈椎病、骨折后康复、各种软组织损伤、小儿斜颈、小儿遗尿。

  32张

  标题: 减肥瘦身好办法

  正文: 一,腹部按摩瘦身:可选关元穴(脐下3寸)、天枢穴(脐旁开2寸)。坐着或躺着,按摩者右手四指并拢,指面放在肚脐上适当用力下压,左右各旋揉36下。 二、胸部按摩瘦身法:以右手掌面放于左胸上部;开始向下摩;绕经心口窝到右肋下;向上经右胸部再摩回左胸上部;这样环摩36圈;再以左手掌面于右胸上部开始;以同样手法和力量向相反方向环摩36圈。

  33张

  正文: 三、颈部按摩瘦身法:用一手五指放于同侧风池穴上;用力向对侧风池穴推;再拉回原风池穴;来回推摩10下。??再用四指面向下压10下。 四、?晚上睡觉前或看电视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消除大腿赘肉按摩减肥法:按摩步骤及方式:A、手自上而下推揉大腿内侧。B、以画圈的方式按摩揉动。C、两手相应挤压。D、可进行拍打。

  34张

  标题: 四、缠法

  正文: 一、定义: 以拇指指端着力,通过腕部小幅度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缠法。 二、特点: 接触面积小,仅以指端着力;摆动幅度小,腕关节往返摆动和拇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的幅度均小,是一指禅推法的一半左右;频率快。

  35张

  正文: 三、操作: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用拇指指端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腕部做小幅度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指间关节做快速的屈伸活动,频率为200~250次/分钟。

  36张

  正文: 四、适用部位咽喉部、疮痈疖肿处。 五、作用:主要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乳痈、发际疮。   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用轻快的缠法在喉结两旁操作,常配合拿合谷穴、指按揉翳风穴、拿风池穴、拿肩井穴等手法

  37张

  标题: 四,拿 法

  正文: 一,定义: 用拇指与食、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罗纹面着力,做对称性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动作一种手法。即“ 捏而提起,谓之拿”。    拿法是推拿手法名。指用拇指和食、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紧捏一定的部位。如用五指进行捏拿的又称抓法。《秘传推拿妙诀》:“拿者,医人以两手指或大指或各指于病者应拿穴处或掐或捏或揉,皆谓之拿也

  38张

  拿 法

  三指拿法 五指拿法

  标题: 二、分类

  39张

  标题: 三指拿法

  正文: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指面为着力部位,相向挤压用力,捏而提起。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如:拿风池,颈项部及脊柱部。

  40张

  标题: 五指拿法

  正文: 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面为着力部位,相向对称用力挤压,捏而提起。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拿肩背,腰及四肢。

  41张

  42张

  正文: 三、动作要领: (1)拿法操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以指峰和指面为着力点。 (2)操作动作要缓和,有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3)拿取的部位要准,指端要相对用力提拿,带有揉作,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 。 四、作用: 疏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五、适用部位:  主要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

  43张

  正文: 六、临床应用: 拿法刺激量较强,常与其他手法配合应用,治疗头痛、项强、四肢关节肌肉酸痛等症。临床应用时,拿后需配合揉摩,以缓解刺激引起的不适之感。注意拿捏不过长,次数不宜过多。 七、使用注意: 在施用拿法时,注意指间关节不动,若指间关节运动,易造成掐的感觉。

  44张

  标题: 五,拨 法

  正文: 一、定义: 术者用手指按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其状如弹拨琴弦,称为拨法,又名拨络法、弹拨法、指拨法等。 二、操作: 1、拇指拨法, 2、掌指拨法,3、肘拨法

  45张

  正文: 三、动作要领: (1)用拇指的桡侧面或拇、食、中指的指端,深触于肌腹之中,使病人有酸胀感并以能忍受为度。  (2)拨动的方向与肌纤维的走行成垂直,即纵行纤维作横向拨动,横行纤维作纵向拨动。  (3)拨动频率可快可慢,速度要均匀,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刚中有柔。 四、作用: 剥离粘连,消散结聚,解痉镇痛,理筋整复。

  46张

  正文: 五、适用部位 : 主要适用于颈、肩、背、腰、臀、四肢部肌肉、肌腱、筋膜等部位。 六、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量较强,多与其他手法配合治疗伤筋、软组织损伤等症 。 七、注意事项: 注意要垂直于肌腱,肌腹,同时使用时要避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伸,以防止有抠的感觉。

  47张

  标题: 七,搓 法

  48张

  正文: 一,定义: 医者用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患者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二,操作: 1、掌搓法 2、虎口搓法

  49张

  正文: 三、动作要领: (1)操作者两臂伸开,掌心空虚,挟持或托抱肢体,如搓绳之状。 (2)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四、作用: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 五、适用部位: 四肢、胸肋、肩部等部位。 六、临床应用: 搓法是较为温和的一种手法,是一种辅助手法,常与拦法配合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使用。

  50张

  正文: 1、搓肩关节: 患者正坐,肩臂放松自然下垂。医生双下肢马步位;然后双掌如抱球样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方向回环搓揉10~20次。用于肩周炎。 2、搓上肢: 双手挟持住患侧上臂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并渐渐下移由前臂至手腕,再快速由腕部向上至腋部,如此往返搓揉3~5遍。用于上肢痹痛。

  51张

  正文: 3、搓胁肋部: 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用双手自腋下挟持患者胸廓的左右两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沿胁肋搓至髂嵴上;如此作自上而下的单向搓揉移动。一般搓3~5遍。用于胸胁迸伤、肝气郁结。 4.搓下肢: 患者取仰卧,下肢微屈,医者用双手挟持住大腿的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经膝、小腿至踝部,再由踝、小腿、膝、大腿,如此往返3~5遍。用于下肢痹痛。

  52张

  正文: 5.腰背部搓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后,双手放置上背部作呈水平状的搓揉动作自上而下至下腰部,再上下往返搓揉3~5遍。用于腰背痛。 七、注意事项:  ①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  ②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  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轻,搓不到。

  53张

  标题: 八、击法

  54张

  正文: 一,定义: 术者用拳、指尖、手掌侧面,掌根,拿掌或桑枝棒击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称为击法。 二、操作: 1、掌根击法, 2、侧击法,3、指尖击法,4、拳击法,5、桑枝棒击法 三、动作要领: 术者以腕发力,弹力拍击体表,由轻而重。频率由慢而快,或快慢交替。击打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55张

  正文: 四、作用:   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淤止痛。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以头顶、肩背、腰臀、四肢多用。 五、临床应用: 操作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击法进行操作,可分为拳击法、掌根击法、侧击法、合拳击法、指尖击法和桑枝棒击法等。临床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各种痹症、瘘症等,以及伤筋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症。

  56张

  正文: 六、使用部位: 拳击法——多用于颈背部,掌击法——适用于脊柱及臀部、下肢后侧,侧击法——多用于四肢部、肩颈部,指尖击法——适用于头顶,桑枝棒击法——多用于肩胛区、腰臀部及下肢后侧。

  57张

  正文: 七、具体操作: 1、 掌根击法操作方法:五指微屈,手指自然分开,背伸腕关节,以掌根着力,通过肘关节的屈伸使掌根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 2、 侧击法操作方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部伸直,腕关节伸直稍桡偏,通过肘关节的屈伸使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

  58张

  正文: 3、 指尖击法操作方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自然分开屈曲,腕关节放松,通过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的屈伸,以使四指尖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 4、 拳击法操作方法:握拳,腕关节稍背屈,不可屈伸,前臂外旋,通过肘关节的屈伸使拳背有节律地平击在施治部位。 5、 桑枝棒击法操作方法:手握桑枝棒一端,通过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的反复屈伸,使棒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

  59张

  标题: 合掌侧击法

  正文: 一、定义: 以双掌相合,五指自然微分,用小鱼际桡侧和小指挠侧为着力点去击打治疗部位,称合掌侧击法,常作为放松肌肉或结束手法。 二、手法要领: 合掌后以前臂旋转力为动力,带动小鱼际尺侧和小指尺侧去击打治疗部位油于五指自然微分,在作击打法时因指与指间的碰撞,还会发生有节奏的响声。

  60张

  正文: 三、适用部位:腰背部、四肢部。 四、功效:舒通筋络,消除疲劳。 五、主治:腰背肌肉痉挛疼痛,风湿痹痛。 六、临床应用:   腰背痛:在推拿治疗后,常可选用本法在全背作自上而下的击打,使痉挛肌肉得以缓解。

  61张

  标题: 九,弹法

  正文: 一、操作: 医生用拇指指腹按压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弹出,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头部。 二、动作要领: 轻快、柔和、有弹性、有节律。 三、作用及应用: 即可镇静,有可醒脑,用于失眠和嗜睡

  62张

  正文: 四、作用层次: 皮肤和皮下 五、注意事项: 注意操作时轻快而有弹性。

  63张

  标题: 十,梳头栉发

  正文: 一、操作: 两手十指屈曲,从前至后做梳头动作。 二、作用: 可以镇静安神,用于治疗失眠、头痛、眩晕,也是保健常用手法, 三、作用层次: 作用层次在头皮及头皮下。

  64张

  正文: 中医理论: 头为诸阳之会”,人体阳气聚集在头部,“发为血之余”,经常梳发,能起到疏通血脉、荣发固发。 从医学角度梳头时刺激头发根部,促进头皮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善头发毛囊和神经末梢的功能。具有聪耳明目、健脑宁神、开窍镇痛的功效,对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神经衰弱等症有较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65张

  正文: 西医理论: 人体的头发与骨髓盛衰有关。血液是供给毛囊营养的主要物质,血液中红、白细胞都在骨髓中形成,而骨髓的衰退是缺乏类黏蛋白和骨胶质引起的,缺乏这些物质直接影响头发的生长。

  66张

  正文: 梳头栉发的好处: 1、能疏通血脉,改进头部的血液循环。 2、能使头发得到滋养,头发光润,发根牢 固,防止脱发和早生白发。 3、能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 4、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5、能振奋阳气,健脑提神,解除疲劳。

  67张

  标题: 十一,摩掌熨眼

  正文: 一、操作: 两掌相互摩擦,擦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患者两眼上,使两眼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二、动作要领: 1、两手要擦热。 2、要以掌心放置在两眼之上。 三、作用及应用: 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等症,也可保健常用手法。

  68张

  标题: 十二,踩跷法

  正文: 一、操作: 医生用足踩踏患者的腰背、四肢。 二、动作要领: 1、以足跟或足心,或足底外侧或第1跖骨头着力。 2、踩踏的力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治疗的部位而定。 三、作用及应用: 可缓解肌肉痉挛、通经活络,用于放松肌肉,通经止痛。

  69张

  标题: 第二种 温通类手法

  70张

  标题: 摩法

  正文: 一、定义: 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称摩法。有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 二、动作要领 : (1)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着力部位紧贴体表。 (2)前臂连同腕部做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摩活动。 (3)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操作, 临床一般顺时针摩,缓摩为补法,逆时针摩、急摩为泻法。

  71张

  72张

  正文: 三、作用 : 本法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能。 四、适用部位 : 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五、临床应用 : 本法刺激轻柔和舒适,临床上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以治疗胸脘胀满、脘腹疼痛、泄泻、便秘、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失眼等症。

  73张

  正文: 六、举例说明:? ??? 胸胁痛:指摩膻中,胁肋。??? ??? 消化不良:掌摩中脘。 ???? 月经不调:掌摩少腹。

  74张

  标题: 斑面掌摩法:

  正文: 用两手掌心对擦,产生热量,将掌面放在整个斑面上,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摩动,顺、逆时针均可,频率约每分钟50-60次,将已局部扩散的色素向更广泛的范围扩散,有利于快速吸收。

  75张

  标题: 擦 法

  正文: 一、分类: (1)、掌擦法,(2)、侧擦法,(3)、鱼际擦法。 二、动作要领: (1)、擦法要沿着直线往返操作,不可歪斜。 (2)、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要适中。 (3)、动作要连贯,速度要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76张

  77张

  正文: 三、作用及应用: 本法主要可温通经脉,治疗寒性疾病。 四、作用层次: 层次由浅到深,作用效果四热从浅层到深层,我们称为“透热”. 五、注意事项: 1、治疗部位应充分暴露。 2、治疗部位应涂抹适量润滑剂。 3、本法多用于最后。 4、使用此法时医生要呼吸自然。

  78张

  正文: 六、适用部位:全身各部。? 掌擦法用于胸腹、胁肋部为主。??? 鱼际擦法用于四肢为主,尤以上肢为多用。 ?侧擦法用于背部、腰骶部为主。

  79张

  标题: 捋 法

  正文: 一、操作: 1、拇指捋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着力治疗部位,沿着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往返推动。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沿着脊柱两侧肌腹、骨缝走行做往返推动。 二、动作要领: 1、先按后捋。 2、应沿着肌腱、肌腹、条索走向应用捋法。 3、以上肢带动着力部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不动。

  80张

  正文: 三、作用和应用: 本法主要用于疏通狭窄的作用,适用于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治疗腱鞘炎,缓解肌肉痉挛等疾病。 四、特点: 本法刺激量大,主要用于伤科疾病的治疗,在保健中应当减少按压的力量。 五、主要事项: 注意捋的时候要按照腱鞘、条索、骨缝、脊柱的走向一致。

  81张

  标题: 推 法

  正文: 一、定义: 用指、掌、拳面等部位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二、分类: 推法,推拿手法名。指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力向一定方向推动。有疏通经络,行气消瘀等功效。又常分为掌推法、指推法、肘推法、拇指分推法、十指分推法 、鱼际推法、合推法等。

  82张

  83张

  正文: 三、动作要领: (l)操作时着力和缓,连贯。双手用力要均匀一致。  (2)推时应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3)同时考虑到经脉走向和血液运动方向。   (4)速度要均匀。   (5)非同时在身体两侧做推法时,可应用单手推。 四、作用: 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五、特点: 本手法的作用与方向要有关。

  84张

  标题: 平推法

  正文: (1)拇指平推法 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 .

  85张

  正文: (2)掌平推法 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

  86张

  正文:  (3)拳平推法 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 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

  87张

  正文: (4)肘平推法 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88张

  正文:  2.手法要领 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 推进速度宜缓慢。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 疏通经 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单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89张

  标题: 二、直推法

  正文: 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拇指直推法 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90张

  正文: (2)全掌直推法 术者以 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 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91张

  正文: (4)鱼际直推法 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 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

  92张

  正文: (5)肘直推法 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或肌肉纤维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此法是直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

  93张

  正文: 2.手法要领 术者手指、 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法,不可偏斜。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间歇有序。  3.作用 消积导滞,调经镇痛,消瘀散结,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清理头目,开胸利膈。

  94张

  标题: 三、分推法

  正文:  术者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旎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分开推动的方法叫分推法。   1.手法操作   (1)指分推法 术者以双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推动,叫指分推法。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95张

  正文: (2)掌分推法 术者以 双手掌部,按压于施术部位,自内向外,沿相反方向,同时分别推动的方法,叫掌分推法。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2.手法要领 两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协调一致。术时即可直线移动,亦可沿体表作弧形推动。   3.作用 调理肠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96张

  标题: 四、合推法

  正文:  术者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称为合推法。   1.手法操作 合推法的手法操作和要求与分推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此法多用于头部、胸腹部。   2.手法要领 术时两手推动合拢动作,用力要均匀,对称而持续。   3.作用 调和脾胃,理气活血,平衡阴阳,扶助正气。

  97张

  标题: 抹 法

  正文: 一、定义:   用单手或双手的指面,掌面着力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或弧形的往返移动,称为抹法。根据临床上治疗部位及着力部位不同,可分为拇指抹法、四指抹法和掌面抹法三种。 二、动作要领 : 用力均匀,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动作缓和。 三、作用 : 具有开窍镇静、清醒头目、行气散血、扩张血管等作用。

  98张

  正文: 四、适用部位 : 以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而抹的称拇指抹法,多用于头面部;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紧贴皮肤而抹的称四指抹法,多用于胸腹部,以掌面、掌根部紧贴皮肤而抹的称掌抹法,多用于腰背部。 五、临床应用 : (1)拇指抹法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失眠等症,抹后有眼目清亮、头脑清醒之感。 (2)四指抹法常用于治疗腹胀痛、呃逆酸等症。 (3)掌抹法常用于治疗腰背酸痛等症。

  99张

  标题: 扫散法

  正文: 扫散法,推拿手法名。用拇指桡侧部或其余四指指端快速地来回推抹头颞部。有疏散风邪等作用。常用于头痛等症。

  100张

  正文: ①手势:拇指伸直呈外展位,四指并拢微屈曲。 ??? ②分解动作:拇指以挠侧面少商部为着力点自前额发际向后至太阳作直线的往返摩擦移动,并可作少量的上下的位移。另四指以指端为着力点依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作弧线(即耳廊上缘、耳后至乳突这一范围内)的往返摩擦移动。

  101张

  正文: ③操作时腕关节略背伸,以腕关节小幅度的左右摆动和肘关节少量的屈伸运动来带动手部的扫散动作。通常患者取坐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扶住患者一侧的头部起稳固作用;另一手在患侧颞部作扫散手法。可左右侧交替进行,每侧约30~50次往返摩擦移动。

  102张

  正文: ④动作要平稳,避免患者头部随手法操作而造成晃动。?? ??? ⑤手法要贴于头皮操作,以免牵拉头发根而疼痛。??? (2)适用部位:头颞部。? (3)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祛风散寒。? (4)主治: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等症。 ??

  103张

  标题: 点 法

  正文: 一、定义: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二、手法要领   垂直用力,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点法是由按法衍化而来,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的特点,操作时,避免点的过程中出现手指过伸或过屈、造成损伤,术中切忌暴力施术。   。

  104张

  正文: 三、手法各论: 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105张

  正文: 4 、肘尖点法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点按。此法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和肥胖者。肘尖点法为强力点法 四、适用部位 :  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 五、作用 : 开通闭塞,活血止痛。多用于止痛、急救、调理脏腑功能。 六、临床应用 : 治疗各种痹症、痛症,如腰腿痛等症。

  106张

  正文: 临床举例:   胃脘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   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   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   牙痛:按揉合谷。   痛经:按揉三阴交。   尿潴留:指按中极。

  107张

  标题: 临床应用

  正文:  一、点按胸骨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站其体侧。   2、操作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自璇玑穴(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逐步向下点按到中庭穴(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处。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术时要迎随呼吸,呼气时点按。   (2)用力宜均匀缓慢而有力。   (3)术时有一紧一松感及压迫感;术后心胸开阔,呼吸畅快,增益精神。   4、作用宽胸利隔,和胃止吐。

  108张

  正文:  二、双龙点肩法   1、体位坐位,术者站其体侧。   2、操作术者两手拇指伸直,微屈四指,用拇指端置于肩前窝的肩井穴,肩后窝的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同时着力,相对点按。   3、要领   (1)点按前应放松肩部肌肉。   (2)点按由轻到重,由表及里,用力要以能耐受为度。   (3)取穴要准确。   (4)术时局部有酸、胀。微痛感;术后肩部微热,感觉轻松。   4、作用祛风邪,活气血,通经止痛,解除粘连。

  109张

  正文:  三、双龙点肾法   1、?体位俯卧位,术者站其体侧。   2、操作术者两拇指伸直以指端置于两侧肾俞穴,食指扶定体两侧。两拇指同时着力对点,以连续点按三次为直。   3、要领   (1)操作时双手同时着力,戳点对合,由浅入深,不可乱点。   (2)点按方向是向内略向上斜,相对点按。   4、作用调补肾气,强腰壮肾,明目聪耳,壮阳健骨。

  110张

  正文:  四、跪点双窝法   1、体位受术者双膝跪于床上,两手扶床。术者站其体侧下方。   2、操作术者两手拇指神直,以拇指指腹置于两侧委中穴处,着力点按。   3、要领两指用力要均匀一致,以能耐受为度。点按委中时有酸、麻、胀感及放射感。拇指用力方向向上时,放射感向上传。拇指用力向下时,放射感传到足跟。   4、作用疏筋活络,疏利腰膝。

  111张

  标题: 捏 法

  正文: 一、操作: 1、三指捏法 2、二指捏法 二、动作要领 : 1、捏动时以腕关节用力为主,指关节作连续不断灵活轻巧地挤捏,双手同时操作要协调。 2、用力均匀柔和,速度可快可慢,快者每分钟100~120 次,慢者每分钟30~60 次

  112张

  正文: 三、作用 :   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四、适用部位 :   多用于脊椎部、背部膀胱经、督脉。 五、临床应用 : 捏法俗称“翻皮肤”,多用于脊椎部,故称之“捏脊疗法”。又因治疗捏积有显效,而呼之“捏积疗法”。捏积应用时,有“捏三提一”之说法,为临床治疗常规方法。捏积疗法在操作过程中,根据病情提捏膀胱经有关腧穴,方法是自尾椎至大椎穴止,捏脊3~5遍,并根据病情在有关空位上进行提捏。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积滞、疳症、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症。

  113张

  正文: 六、注意事项: 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2、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3、应沿直线捏,不可歪斜。

  114张

  标题: 九、捻法

  正文: 一、定义:   用拇指的罗纹面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挠侧缘相对捏住所需治疗部位,稍用力作对称的如捻线状的快速捻动,称为捻法。 二、手法要领:   1、捻动时要轻快柔和,灵活连贯,每分钟约 200次左右。    2、用力要对称、均匀,不可呆滞。

  115张

  正文: 3、动作要具有连贯性。 三、适用部位: 四肢远端诸指、趾小关节、耳部。 四、功效: 行气活血,滑利关节,调养神志。 五、主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指、趾间关节损伤。

  116张

  正文: 六、要求及注意事项: 1、拇指和食指的运动方向相反,只有相反方向的揉捏的复合动作才能形成捻动。 2、操作时动作要灵活连贯,柔和有力,捻动的速度宜稍快,而治疗部位上的移动速度宜慢。 3、动作不能呆板,僵硬。

  117张

  标题: 十、掐法

  正文: 一、定义: 以指端(多以拇指端)甲缘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肤的方法,称掐法。又称切法、爪法。 二、分类: 1、双手掐法---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挤压治疗部位。 2、单手掐法---用单手拇指指端按掐人体穴位。

  118张

  正文: 三、手法操作 受术者坐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指端甲缘,将力贯注于指端,着力于体表的施术部位或穴位上长按而掐之,或两指同时用力抠掐之,但不刺破皮肤。

  119张

  正文: 四、动作要领 1、术时手指垂直用力按压,用力由轻到重,不能抠动,以 免掐破皮肤。 2、掐后常继以按揉,以缓和刺激,减轻局部疼痛感。 3、掐法次数一般掌握在5~6次,不宜反复长时间应用。 4、掐法为重刺激手法,取穴要准。 5、术时有酸、麻、胀、疼痛感觉。

  120张

  正文: 五、作用 开窍醒神,回阳救逆,祛风散寒,兴奋神经,温通经络 六、手法应用 1、掐人中法 (1)体位仰卧或坐位。 (2)操作术者一手扶前额,另一手以拇指指甲缘掐于鼻唇沟的人中穴处1~2分钟。后再以两拇指以人中穴为中心向两侧分推到口禾髎穴反复数次。 (3)要领 1)掐后可配合指揉法。 2)术时局部有酸、胀、微痛感。术后头脑清醒,局部温热。 (4)作用清热开窍,回阳救逆。

  121张

  正文: 2、面部摩掐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两侧迎香穴,沿上颌下缘经过颧髎、下关到耳门穴止,先施以指掐法后再进行指摩法。反复操作3~5分钟。 (3)要领 1)指掐法宜重,以能耐受为度。摩法需轻缓。 2)指掐时有放射性酸胀感,术后耳、面、头部有温热及清爽感。 (4)作用疏风开窍,活络止痛。

  122张

  正文: 3、掐鱼腰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再以拇指指腹自眉弓内梢的攒竹穴,经鱼腰穴、丝竹空穴到上关穴止反复摩动数次。 (3)要领 1)双手均匀、对称用力,摩时宜缓慢而有力。 2)掐后可配合指揉。 3)术时有酸、麻、胀感,且放射到眼窝内。术后视力增益。 (4)作用疏风活络,明目镇痛。

  123张

  正文: 4、掐睛明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轻掐两眼内眦处的睛明穴1至2分钟。再以两拇指端轻揉睛明穴后,向外下方经四白、颧髎到下关穴止,反复摩动数次。 (3)要领 1)掐睛明后可配合指揉法 2)摩动宜缓而有力,经穴处可配合点按 3)术时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向眼窝内放射。术后视力增益。 (4)作用疏风情热,通络明目。

  124张

  正文: 5、掐四白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食指甲置于两侧眼下方的四白穴处进行指掐后,再以两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睛明穴处,自内经四白到瞳子髎分推数次。 (3)要领 1)掐后可配合指揉法,以消除掐时之不适,分推时两指用力要均匀。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并有放射到眼球内的感觉。术后视力增益,眼周温热舒适。 (4)作用祛风明目,活络止痛。

  125张

  正文: 六、掐四神聪法 (1)体位坐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扶头,另一手四指(拇、食、中、无名指)分置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做掐法,后再继以指揉2至3分钟。 (3)要领 1)术时头宜直立,不可偏斜 2)取穴要准确,术时手指与皮肤保持垂直,掐时宜重,揉时宜轻。 3)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放射到全头。术后头脑清爽 (4)作用舒肝熄风,开窍益聪。 (5)注意勿掐伤皮肤。

  126张

  标题: 十一、振法

  正文: 一、定义: 以掌指于施、术部位,做上下快速振颤动作的手法,称之为振法。 二、操作: 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掌或指掌平贴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手部肌肉及臂部肌肉绷紧。协同为一体,将力集中在手的指掌部(首先应有此概念)作上下、快速的振动动作。使着力点产生振动,传动到机体,在施术部位产生温热、舒适、轻松感。

  127张

  正文: 三、分类: (1)掌振法:以掌置于治疗部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掌振法作用于腹部称为振腹;作用于腰部称为颤腰. (2)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知于穴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百会,中脘,关元等穴. 四、动作要领: (1)施用振法时,着力部位应紧贴皮肤. (2)频率要快,每分钟大约200-300次

  128张

  正文: 五、作用及应用 本法主要用于腹部,腰部和穴位。 1 ,作用于腹部时,有通行腹气,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多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肠梗阻,还可用于预防术后肠粘连。 2.颤腰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振法作用于穴位时,采用指振法,有条理气机的作用.

  129张

  正文: 六、作用层次 振腹作用层次在胃肠,颤腰作用层次在腰椎,指振法作用层次在穴位的深处。 七、特点 应用本法时有轻松舒适的感觉。 八、注意事项 (1)施用本法时,医生的手不应离开治疗部位。(2)应以意领气,运气至手,发出振颤,并将振颤传达至治疗部位的深层。振颤的频率以每分钟300次以上为宜。

  130张

  标题: 十二、拍法

  正文: 一、定义: 操作者用拇指腹或手掌腹面着力,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二、手法要领:  1、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2、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3、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131张

  正文: 三、适用部位: 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四、功效: 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五、主治: 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132张

  正文: 六、临床举例:   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133张

  标题: 十三、推桥弓

  正文: 一、定义: 桥弓穴是指翳风至缺盆的连线。推桥弓时应以拇指着力,压力适中,两侧交替,大约1分钟 二、原理: 桥弓穴正好位于头动脉窦的部位。颈动脉窦起着调节人体血压的作用。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可以使人的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以至血压下降,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

  134张

  正文: 三、动作要领: 1、动作要轻。 2、两侧要分别推。 四、作用层次: 仅达到颈动脉窦处

  135张

  标题: 十四、鸣天鼓

  136张

  正文: 一、由来: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 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鸣天鼓”练习的记载;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现代也有采用此法治疗耳部疾患的报道

  137张

  正文: 二、原理: 现代解剖生理的角度分析,鸣天鼓时“鼓声”的形成与声音在耳内的传导密切相关。而声波在耳内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条途径。骨传导是指声波经颅骨(骨迷路)传入内耳的过程。当空气传导途径被阻断时(如外耳和中耳疾患),骨传导可部分代偿,故不会产生完全性耳聋。

  138张

  正文: 三、作用 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四、动作要领: 1、两手要将两耳按实。 2、手指弹打凤池穴时要轻而有弹性。

  139张

  标题: 十五、刮法

  正文: 一、刮法——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140张

  正文: 二、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141张

  正文: 三、痧”的概念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 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142张

  正文: 四、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143张

  正文: 五、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144张

  标题: 第三种 助动类手法

  正文:

  145张

  146张

  标题: 摇法

  正文: 一、定义: ??? 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的近端肢体(有时起固定肢体的作用);另一手握住关节的远端肢体,作缓和的环转运动,使关节产生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称为摇法。

  147张

  正文: 二、注意事项: 1、摇法的方向和幅度一定要在生理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或者,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而且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强。??? 2、用力要柔而稳;速度要缓而匀。动作要因势利导。 3、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要求,分别将摇法操作。

  148张

  标题: 一、颈部摇法

  正文: 1、操作: 法一、 患者取坐位,颈项部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的侧后面;用一手扶其后枕部,另一手托住下颌部,双手协调以相反方向缓缓地使头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并使其摇摆的范围逐步由小加大。 也可用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后枕部,做缓慢的环旋摇动。

  149张

  正文: 法二、医生站在患者的后方,两手托住患者的头部,(拇指在后,其它四指在前),两前臂的尺侧压住患者的肩部,医生两肘与两手相对用力,边向上拔伸,边缓慢的做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步加大。 二、动作要领: 1、摇动时速度宜慢不宜快,以免引起患者头晕。 2、摇动的幅度不宜过大,仅在受限区域内摇动即可。 3、做第一种方法时,要随着摇动范围的加大,医生应该从患者的侧方移动向患者的后方。 4、若移动时,应使下颌向下—对侧—上—医生所站的方向摇动。

  150张

  正文: 3、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以加大颈部的活动范围,常用于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劳损,颈项强痛、活动不利等症。 4、注意事项: 1)、对于眩晕的患者慎用。 2)、摇动的速度不宜快,幅度不宜大,仅在受限范围内摇动即可。 3)、摇动时应叮嘱患者睁开双眼以免头晕。

  151张

  标题: 二、腰部摇法

  正文: 一、操作: 法一、患者坐于床边,一助手双手按压患者的大腿以固定,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双手从腋窝下穿过抱住患者,然后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扩大。 法二、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绕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步加大。

  152张

  正文: 2、动作要领: 腰部摇法幅度宜大,速度宜慢。 3、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以增加腰部活动的范围,用于治疗腰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功能受限。 4、注意事项: 摇动过程中应使患者腰部充分活动。

  153张

  标题: 三、肩部摇法

  正文: 方法一:医生站在患者左后方,以腹部顶住患者背部,右手托住患者右肩,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指或右手的尺侧,使肩关节沿着前下—前上—后上—后下—前下的方向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步加大。 方法二: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着患者的右侧肩,右侧手握住患者的右侧腕部,做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并可用右侧手托住患者的右侧肘部,环绕摇动患者的肩关节。

  154张

  正文: 方法三: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住患者的左侧肩部,右侧虎口经过患者的腋下握住患者右侧臂下端的桡侧,做前下—前上—后上—后下的摇动,也可以做水平方向的摇动。 方法四:医生站在患者的右侧后方,左手置于患者的右侧肩后,右手从患者的腋下绕过置于患者的右侧肩前,医生左右手与右臂协同用力摇动患者的肩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步加大。

  155张

  正文: 2、动作要领: 1)、医生腹部应该顶住患者背部。 2)、摇动的方向应该为前下—前上—后上—后下—前下。 3)、摇肩时以托肘之手运动为主。 3、作用及应用: 恢复肩关节正常运动范围,治疗肩周围炎及因创伤后固定导致的肩关节粘连。

  156张

  正文: 4、注意事项: 摇动过程中应使肩关节充分活动,而且摇动的范围应该在受限的区域内从小到大。

  157张

  标题: 四、前臂摇法

  正文: 1、操作: 医生一手托着患者的肘关节,拇指点按于肱骨外上髁处,两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旋前或旋后摇动患者的前臂。 2、动作要领: 摇动的范围要逐步加大

  158张

  正文: 3、作用及应用: 恢复前臂旋转运动功能,用于治疗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如前臂骨折引起的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还可以用于前臂的保健。 4、注意事项: 重点在功能受限区进行操作。

  159张

  标题: 五、腕部摇法

  正文: ?1、操作:? 术者一手握其前臂远端,另一手握其四指,两手协调用力拔伸腕关节,同时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摇转活动各数次。 ?2、要领: 手法要和缓,勿施暴力。 ?3、作用: 疏经活络,理筋活血,解痉止痛,消瘀利节。

  160张

  正文: 4、应用: 恢复腕关节旋转功能,用于腕部伤筋和前臂下段和腕部骨折致腕部运动功能受限的治疗。 5、注意事项: 重点在功能受限区域进行操作

  161张

  标题: 六、髋部摇法

  正文: ??1、操作: 术者一手扶其膝,一手握其足踝。两手协同用力,使髋和膝关节屈曲90度左右。做顺时针旋转摇动和逆时针旋转摇动,反复操作数次。 2、动作要领: 在整个摇动过程中,医生始终不将患肢拿起,而使患者肢体尽量在床上,并用推的力量使患者肢体运动,最后运用下肢自身重量使下肢从内收,内旋位伸直并回置床上。 ???

  162张

  正文: ? 3、要领: 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力度由弱到强。 4、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舒筋活络,滑利关节,治疗髋关节功能受限,还可以用于治疗小儿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5、注意事项: 对于髋关节周围的骨折后遗症导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摇动范围应该适当避免强力牵拉摇动,以防再骨折。

  163张

  标题: 七、膝部摇法

  正文: 1、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托踝,环旋摇动膝关节。或者: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侧方,一手扶患者大腿下段的后侧,另一手扶患者的足跟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动作要领: 摇动的范围要逐步加大,若以足跟做参照,摇动的方向应该为向对侧—向上—医生所站的一侧—向下运动。

  164张

  正文: 3、作用及应用: 可加大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的幅度。 4、注意事项: 对于膝关节周围的骨折后遗症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者,摇动范围应该适当,避免强力牵拉,以防再次骨折。

  165张

  标题: 八、踝部摇法

  正文: 1、操作: 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的足跟部,另一手握患者的前足部,环旋摇动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动作要领: 摇动的范围要逐步加大

  166张

  正文: 3、作用及应用: 可加大踝关节伸屈、旋转运动的幅度。 4、注意事项: 对于踝关节周围的骨折后遗症导致的踝关节功能障碍,摇动范围应适当,避免强力牵拉摇动,以防再次骨折。

  167张

  标题: 背法

  168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医生的臀部应顶住患者的腰部。 2、迅速伸膝挺臀的同时,医生应该加大腰部前屈,从而加大患者腰部后伸的角度。 3、在将患者放下时,应先确定患者能够站稳,然后在松手,以防止患者摔倒。 三、作用及应用: 本法能缓解腰肌痉挛,整复腰间小关节错位。常用于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急性腰肌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

  169张

  正文: 4、注意事项: 应该后背时,医生要特别注意用臀部顶住患者的腰部。

  170张

  标题: 二、侧背法

  正文: 一、侧背法: 以腰部右侧屈受限为例。患者站立,右侧上肢置于医生头后。医生站于患者右侧,以左髋顶住患者右髋,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医生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并带动患者做右侧屈,至最大限度时,医生以左髋向左顶患者的右髋,用以加大患者腰部右侧屈的角度。

  171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医生与患者的髋关节始终要顶住。 2、侧背时,医生应该注意用髋关节顶住患者的髋关节,而不是将患者抱起。 三、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以加大腰部侧屈的角度,用于治疗腰部侧屈受限。 四、注意事项: 注意带动患者侧屈直至最大限度后再顶住患者的髋关节

  172张

  标题: 三、抖法

  正文: ?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整个肢体呈波浪起伏,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

  173张

  标题: (一)、肩部抖法

  正文: 一、定义: 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医者站立于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紧),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然后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或医者用手掌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174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患者肩部应该外展,这样抖动的效果才能有效果。 2、在抖动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个牵引的力量。 3、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4、嘱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配合治疗,否则无法进行。

  175张

  正文: 三、作用及应用:  ? 抖法具有疏松肌筋的作用,可松解肩关节的粘连,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主要用于肩周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之外展受限等病症。 四、注意事项: 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并应使其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  ? 2.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在抖动过程中可以瞬间加大抖动幅度,但不加力。  ? 3.抖动时所产生的抖动波应由肢体远端传向近端。如传递不到位,是施力有误。  ?

  176张

  正文: 4.操作时不可屏气。有习惯性肩、肘、腕关节脱位者禁用。 5. 若对于老年体弱的患者,亦可以叮嘱患者仰卧进行操作。

  177张

  标题: 二、腰部抖法

  正文: 一、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医生双手托住患者两个踝关节,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患者的腰部,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身体先向前,然后身体后仰,瞬间用力,上下抖动3~5次,使患者腰部抖动的幅度最大。

  178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医生和助手牵拉患者腰部时,患者的下肢与床面的角度不要太大。 2、待患者放松后,再发力上下抖动3—5次或更多。 三、作用及应用: 本法主要是加大椎间隙,调整腰椎间盘间关节的关系,多用于急慢性损伤导致椎间关节紊乱的治疗,如临床急性腰椎间关节紊乱症,腰间盘突出症。 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本法时,移动要注意发力的时机,并且要连续抖动3—5次或更多。

  179张

  标题: 三、抖下肢法

  正文: 一、操作: 病人仰卧,术者站于其脚后方,用双手握住受术者一腿的踝部,并抬起离开床面,然后作连续的、幅度较大的上下抖动。向上抬腿要平稳,向下运动时速度宜快。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抖双下肢法:受术者仰卧,两腿伸直,略分开。术者位于其脚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双腿足背两侧,先将其足部略跖屈,然后两手同时将其两腿快速内旋并复位,如此反复操作,使股四头肌产生快速的小幅度水平方向抖动。

  180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 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处于松弛状态。 ? ? 2、操作时动作要连续。 3、抖下肢时幅度加大、频率减慢,每分钟约100次左右。 4、操作者自然呼吸,不可屏气。 三、作用及应用: 适应部位? 本法具有疏通经脉、滑利关节、放松肌肉、松解粘连、消除疲劳的功效,

  181张

  正文: 四、注意事项 ??? (1)开始抖动的幅度由大到小,频率由慢到快。 ??? (2)上下抖下肢时,抬腿不要太高和太低,股后部不要撞击床面。

  182张

  标题: 屈伸法

  正文: 一、定义: 以力于伸而不能屈之关节施用推,按为屈法,于屈而不能伸之关节施用牵、托(挺)为伸法,两者交替缓慢而持续着力于施部位进行操作,称为屈伸法。 此法可用于各种关节,使关节加大屈伸运动的幅度。

  183张

  标题: (一)、单纯屈伸法

  正文: 一、操作: 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一手握于患者僵直之关节远端,另手扶于僵直关节之屈侧或背侧后,医者双手协同持续、缓慢持续着力作牵、托(挺)伸拉或推、按屈压的反复被动引申导引运动手法,使僵直之关节逐渐能够自然屈伸运动,以患者无明显疼痛刺激感并恢复自主运动为宜。 此法用于肩、肘、腕、膝等关节。

  184张

  标题: 1、颈部侧屈法

  185张

  标题: 2、髋关节屈伸法

  186张

  标题: 3、膝关节屈伸法

  187张

  标题: 第四节整复类手法

  正文:

  188张

  标题: 一、按法

  正文: 以指、掌部位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按法一般以指按法与掌按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同摩法结合使用,称为按“摩复”合手法。

  189张

  标题: (一)、指按法

  正文: 一、操作: 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量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

  190张

  正文: 二、注意事项: 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  ? ?2.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 3.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 4.不可突施暴力。按法用力的原则是由轻而重,结束时则由重而轻。

  191张

  正文: 三、临床应用: 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以及风寒感冒、偏瘫等多种病症。 四、暗语: 按法同摩法一样,均是推拿早期即已开始应用的手法,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接受,可补虚泻实。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即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按后予揉的连续手法操作,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

  192张

  标题: (二)、掌按法

  正文: 一、操作: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背部按法: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193张

  正文: (3)交叉分压法: (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侧,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离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左手之力大于右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194张

  正文: (4)按动脉法: 以拇指或掌按于人体大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行感时,将拇指或掌轻轻抬起,使热气传至肢体远端。

  195张

  正文: 二、掌按法的动作要领: 1、普通按法在按压时,应该逐步用力。 2、作用于背部时,医生应该随之患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用力的时候为呼气末,力量持续的时间为瞬间用力。 3、作用于动脉时、首先应感觉到动脉搏动,按压30秒或更长,然后再将拇指,掌或足抬起。

  196张

  正文: 三、掌按法的作用及应用 本法常与其他手法配合应用,如按揉、按摩。作用于背部时,可调整胸椎椎间关节及肋椎关节,用于治疗胸胁屏伤。作用于动脉处则可以调节气血,促进气血流动,改善肢端温度。

  197张

  正文: 四、 掌按法的注意事项 施用本法时,要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着力部位。作用于背部时,不可在吸气、吸气末和呼吸过程中按压背部,以免造成损伤,同时应使患者俯卧于平坦、柔软的床上,患者的胸前不要有硬物(如扣子)以免损伤。

  198张

  标题: 二、拔伸法

  正文: 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又称牵引法。拔伸法为正骨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包括全身各部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方法。

  199张

  标题: (一)、颈部拔伸法

  正文: ①颈部拔伸法: 【操作要领】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后方,腹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后上方拔伸患者颈部。   【作用与应用】舒筋通络,解痉止疼,滑利关节,可用于治疗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

  200张

  正文: (2) 仰卧位颈部拔伸法 :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双肩紧靠床边,使头颈部悬于床外,助手站于患者一侧,双手置于患者双肩部,术者坐于患者头侧,一手置于患者下颏部,一手置于患者枕后,与助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徐徐拔伸患者颈椎。   【作用与应用】解痉止疼,滑利关节。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及环枢椎半脱位。

  201张

  正文: (3)颈部端提法: 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腿向前伸直,两手置于大腿上。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托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先缓慢向上拔伸,并维持一定牵引力,待患者颈部相对放松时,瞬间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202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 2、拔伸时应使患者的头后伸30度左右。 3、两手应同时用力。 三、作用及应用: 颈部的拔伸法可增大颈椎的椎间隙,减小椎间盘内的压力,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 颈部端提法还可以调整颈椎椎间关节的关系,纠正颈椎沿冠状轴和矢状轴上的旋转,多用于治疗颈部扭伤或落枕时出现的颈椎椎间关节紊乱。

  203张

  正文: 四、注意事项: 1、做颈部提拔时,要注意把患者的姿势摆好。 2、无论用那种拔伸时,都应注意肘部夹住患者的下颌,而不是颈部。

  204张

  标题: 二、腰部拔伸法

  正文: 【操作】患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头。或者一助手固定患者的肩部。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关节上端,逐渐用力做拔伸牵引。 【要领】操作时,患者应用力抓住床头,术者上身应顺势向后倾仰,以加强拔伸牵引的力量。

  205张

  正文: 【作用】腰部拔伸法可以增大腰部椎间隙,减小椎间盘内的压力,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注意事项】拔伸时应注意患者下肢与床面的角度不可太大。

  206张

  标题: 三、肩部拔伸法

  正文: (1)、上举拔伸法: 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患侧后方,用一手托握住患肢侧上臂下段,并将其手臂自前屈位或外展位缓慢抬起,至肩关节外展120°~140°时,用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同时托上臂的一手自然上移,握住其前臂,两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至有阻力时,以钝力持续进行牵引。

  207张

  正文: (2)、对抗拔伸法: 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患侧,用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肘部,保持肩关节外展位持续牵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或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对抗用力。

  208张

  正文: (3)、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身侧。以近其身侧下肢的足跟部置于其腋窝下,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部,将其上肢约外展20°左右,身体后倾,手足及身体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在外展20°位得到一个持续的对抗牵引,持续一定时间后,再内收、内旋其肩关节。

  209张

  正文: 二、动作要领: 1、医生向上拔伸时,动作要迅速。 2、拔伸的幅度应逐步加大 ,也可在患者放松时瞬间用力拔伸一次。 三、作用及应用: 肩部拔伸法可以分解粘连,用于治疗肩关节上举受限。

  210张

  正文: 四、注意事项: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选择拔伸的力量,在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之后,应迅速在局部做轻柔的掌揉法以缓解局部疼痛。

  211张

  标题: 四、手指拔伸法

  正文: 一、操作: 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盖于拳眼,食中两指夹住患者的指端,然后迅速地拔伸,并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 二、 动作要领: 拔伸的速度要快。 三、作用及应用: 可以调整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关系,用于治疗手部的伤筋,也是保健的常用手法。

  212张

  标题: 五、骶髂关节拔伸法

  正文: 一、操作: 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微屈,会阴部垫一软枕。术者站在患者足端,一手按住其膝部,另一侧上肢用腋部夹住其小腿下段,前臂穿过其腘后,握住另一手的前臂下部,再用一足跟部抵住患者的会阴部软枕处。然后,术者身体逐渐后仰,手脚协同用力,将患侧下肢沿纵轴方向进行拔伸牵引。

  213张

  正文: 二、要领及注意事项: 在做骶髂关节拔伸法之前,术者要先用按揉法、摩法等手法将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放松,以利于关节的复位。骶髂关节复位后,术者应嘱咐患者在屈髋屈膝位卧床休息2~3周,以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三、适用部位:骶髂关节。 四、作用:主要用于骶髂关节半脱位。

  214张

  标题: 六、膝关节拔伸法

  正文: 一、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侧膝关节屈曲,然后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二、动作要领: 拔伸的速度要快。 三、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以分解粘连,主要用于治疗膝关节强直,伸直受限等。

  215张

  标题: 七、踝关节拔伸法

  正文: 一、操作: 患者仰卧或坐在床上。术者用一手握住其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其足趾,两手协同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拔伸牵引。 二、要领及注意事项: 在拔伸过程中,术者可配合做踝关节的摇转活动。 三、适用部位:踝关节。 四、作用: 主要用于踝关节扭伤。

  216张

  标题: 扳法

  正文: 扳法又名搬法。扳动肢体,使关节瞬间突然受力,做被动的旋转或屈伸、展收等运动,称为扳法。 扳法为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主要手法。包括全身各关节部扳法及某些半关节部扳法。

  217张

  正文: 动作要领 : (1)施用扳法时,必须果断而快速,用力要稳;两手动作配合要协调一致,扳动幅度不要超过各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 (2)操作手法要求做到轻巧、准确。 作用 : 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 适用部位 : 脊柱颈、胸、腰椎与四肢大关节。

  218张

  正文: 临床应用 : 本法在临床上常与其他手法配合使用,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主治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如颈椎病、肩周炎、胸腰椎小关节错位、腰腿痛等病症。在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不同扳法:   (1)颈项部扳法:包括颈项斜扳法和颈椎旋转定位扳法,颈部仰卧位扳法。   (2)胸痛部扳法:包括扩胸牵引扳法与胸椎对抗复位扳法。   (3)腰部扳法:腰部扳法包括腰部斜扳法,腰部后伸扳法,直腰旋转扳法和弯腰旋转扳法。   (4)肩部扳法:包括前上举扳法,内收扳法,后伸扳法与外展扳法。

  219张

  标题: 颈部扳法

  220张

  标题: 一、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正文: 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颏部,令其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幅度,再使其向患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头部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

  221张

  标题: 二、颈部侧扳法

  正文: 以头向右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肘压患者的左肩,右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左手置于患者头侧(左耳上方)。先使患者头右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222张

  标题: 三、颈部仰卧位扳法

  正文: 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双手置于患者颈后,以一手食中两指置于偏歪的棘突,然后使患者颈部前屈,至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的颈部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23张

  标题: 四、颈部斜扳法

  正文: 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头稍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其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其头部向侧方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少停顿片刻,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之后可按同法向另一侧方向扳动,

  224张

  标题: 五、环枢关节旋转扳法

  正文: 患者坐于低凳上,颈微屈,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按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以肘弯部托住其下颌部,肘臂部协调用力,缓慢地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时,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稍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的拇指亦同时施力进行拨动。此时可听到关节弹响声,拇指下亦有棘突跳动感,表明手法复位成功

  225张

  标题: 胸部扳法

  226张

  标题: 一、扩胸牵引扳法

  正文: 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用两手托住患者两肘。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手向后上托至最大限度,嘱患者头后伸,待患者放松后,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27张

  标题: 二、胸椎对抗复位法a

  正文: 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医生两手从患者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握住前臂的下段。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前臂及手向后上方提拉,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28张

  标题: 二、胸椎对抗复位法b

  正文: 患者取坐于床上,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一侧膝关节跪于床上,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医生两手从患者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握住前臂的下段。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前臂及手向后上方提拉,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29张

  标题: 三、胸椎对抗复位法c

  正文: 患者站立,两手交叉叩住置于颈后,两肘置于胸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手置于患者两肘前下方并将患者抱紧,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手向后上方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0张

  标题: 四、胸椎后伸扳肩法

  正文: 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手掌根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左手置于右肩前,两手相对用力,使背部后伸并且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1张

  标题: 五、胸部提抖法

  正文: 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医生站在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上肢从上臂之前绕至颈后,并且交叉扣住置于患者颈后。先环旋摇动患者,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同时医生胸部向前顶,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2张

  标题: 六、仰卧位胸椎整复法

  正文: 患者先坐于床上,双臂交叉置于胸前。医生一手半握拳,置于患者偏歪棘突的两侧,然后使患者逐渐仰卧于床上,医生胸部抵住患者两臂,并嘱患者呼气,在呼气末的瞬间按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3张

  标题: 腰部扳法

  234张

  标题: 一、腰部侧扳法

  正文: 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在下,患侧下肢屈曲在上,健侧上肢置于胸前,患侧上肢置于身后。医生站在患者腹侧,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另一上肢的前臂尺侧置于患者臀后。医生两手相对用力并逐渐加大患者腰部旋转角度,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加大旋转的角度,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5张

  标题: 二、腰部后伸扳腿法

  正文: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侧方,一手置于对侧大腿下段的前外侧,另一手按压患者腰骶部。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后伸5(~10)。

  236张

  标题: 三、腰部后伸扳肩法

  正文: 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右手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并向右方推;左手置于右肩前。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两手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7张

  标题: 四、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正文: 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右手置于颈后。一助手固定患者的大腿部。医生坐在患者右后方,左手拇指置于偏歪棘突的右侧,右手从患者右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置于患者颈后。先使患者腰部前屈至所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腰部左侧屈并且右旋至最大限度(以上3个动作在腰部旋转过程中同时进行)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8张

  标题: 五、直腰旋转扳法a

  正文: 以腰部向右旋转受限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以右腿的外侧顶住患者右大腿的外侧。医生左手置于患者右肩前,右手置于左肩后,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旋转5~10度,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39张

  标题: 六、直腰旋转扳法b

  正文: 以腰部向右旋转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前方,用两腿夹住患者的左膝部以固定,左手置于患者的左肩后,右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前。医生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的腰部右旋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患者腰部右旋的角度。

  240张

  标题: 一、后伸背法

  正文: 一、操作: 医者与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双足分开与肩等宽站稳,用双肘去勾套住患者的肘窝部,两臂用力紧紧勾住患者的双臂,然后屈膝、弯腰、挺臀,将患者反背起来,使其双脚离地悬空。此时患者头应后仰,贴靠于医者背部,除双臂勾紧外,应全身放松,服从医者的操作。先利用患者自身重量,使腰段脊椎得以牵伸;然后医者可通过身体的左右晃动或臀部挺起等动作使错位的小关节得以纠正。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