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心理科 > 第六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ppt

第六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ppt

第六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ppt
PPT课件名称:第六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ppt 时 间:2023-09-14 i d:12984 大 小:882.42 KB 贡 献 者:蒋梦玲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第六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ppt

  第六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简称REBT,该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艾利斯在50年代创立的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他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例如自我管理技术、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等技术。因此,被称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艾利斯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之父

  目录

  (Gp:) 艾利斯生平

  (Gp:) 1

  (Gp:) 艾利斯的基本主张

  (Gp:) 2

  (Gp:) 理性情绪疗法的步骤

  (Gp:) 3

  (Gp:)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

  (Gp:) 4

  (Gp:) 理性情绪疗法的本土化思考

  (Gp:) 5

  1、A.ELLIS 生平

  1.1 艾利斯个人成长 生于1913年,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年9月27日 – 2007年7月24日)是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1955年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是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许多人认为他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始祖; 阿尔伯特·艾利斯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3个孩子中阿尔伯特·艾利斯是长子,4岁时全家移居纽约市。艾利斯的父亲是一位商人,经常在外商务旅行,对孩子较少关爱。他的母亲是一位热衷于自己想法、有两极倾向的妇女,“喋喋不休,但从不倾听”。艾利斯的母亲和父亲一样,对孩子感情冷漠。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埃利斯在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上都出现过一些困难。他患过肾炎,性格一度也很羞怯,怕在人前讲话,尤其怕与异性相对。

  1.2 学术发展

  阿尔伯特·艾利斯在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得文学士以后,才涉足临床心理学领域。 1942年,艾利斯开始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主要接受心理分析学派的训练。 1943年6月,获得硕士学位; 艾利斯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又进行了附加的心理分析训练。如同当时大部分心理学家,他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很感兴趣。 1947年阿尔伯特·艾利斯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开始个人分析。卡伦·霍妮对阿尔伯特影响很大 ,但是他最终不满于精神分析周期长、疗效微弱等缺点;自己从哲学出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1953年1月,阿尔伯特·艾利斯彻底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开始将自己称为理性临床医生。艾利斯提倡一种更积极的新的心理疗法。1955年,他将自己的新方法命名为理性疗法(RT)。这种疗法要求临床医生帮助来访者理解,是来访者自己的个人哲学(包括信仰)导致了自己的情感痛苦。

  1.3 代表著作

  《没有罪恶感的性》(1958) 《爱的科学和艺术》(1965) 《性行为百科》(1961) 《治疗中的情绪和理性》(1962) 《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合理情绪方法》1973) 《合理生活的新导向》(1975)

  2、艾利斯基本主张

  2.1 人性观: 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并且有成效的; 情绪伴随着人们的思维产生,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或信念;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或信念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艾利斯说,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

  2.2 艾利斯的ABC理论

  Activating events: 诱发性事件,即当事人所面临的事件

  Consequences: 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A

  B

  C

  Beliefs: 个人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A是引起个体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B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个体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个体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C是由由诱发事件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

  2.2 艾利斯的ABC理论

  爱比泰德——“人的烦恼不是起于事,而是起于他对事情的看法” 莎士比亚——“世事无好坏,思想使之然” 中国古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有一个小男孩,一次长跑比赛回到家里,父亲看到他很高兴,马上就问:你是不是得了第一名?他说:没有啊,我得了第二名。父亲很生气,骂到:得了第二名有什么好高兴的。小男孩说:爸爸,你知道吗?那个第一名不知道被我追的有多惨!这就是那个小孩的心态。他看重的是跑步的过程,虽然他只得了第二名,但他很快乐。这个快乐不是比赛结果——第二名引发的,而是孩子的看法引起的——第一名被我追得多惨。而爸爸生气是因为他看重比赛的结果。

  治疗的实质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 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理性情绪疗法正是借助理性思考方式来对抗非理性思考方式,以消除非理性思考而导致的情绪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技能。这个理论对调适人们遇到挫折而产生的不良的情绪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

  2.3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艾利斯不合理信念 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的人,尤其是每一位生活中重要的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如果事情非已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5、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引起,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6、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7、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随时地加经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 11、对人生中的某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人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

  2.3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要求: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件事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通常和“必须”、“应该”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包含了一个人对自身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艾利斯认为以某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我们应该对事不对人,因为没有人能够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糟糕至极: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非常的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这种想法会让人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当中,如耻辱、自罪自责、焦虑、悲观,不可自拔;

  3、合理情绪治疗的步骤

  目的: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Gp:) Title

  (Gp:)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Gp:) D

  (Gp:) C

  (Gp:) B

  (Gp:) A

  E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

  第一步:直接或间接的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步:向来访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早年的生活经验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这一点应该向他们的情绪困扰负责任; 第三步: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辩论,让来访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放弃不合理信念,进而达到人之上的转变; 第四步:改变他们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4、合理情绪治疗的技术方法

  4.1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  这一技能是艾利斯根据自己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其特点是通过治疗者积极主动的、不断的提问来向对方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 他认为,这一技能使得治疗者得以用科学的方式向求助者所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关于他人的以及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1)找到不合理信念 (2)与不合理的信念的辩论

  (1)找到不合理信念 先找到诱发性事件A 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即找到C 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绪(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入手,找到背后的看法和信念), 分清来访者对事件A所持的看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

  寻找不合理信念B

  A:父母吵架 B:父母没有感情 C:心情苦闷 B? 注意: 如果用精神分析去理解的话,不合理信念至多属于人们前意识领域 不是表面的看法 寻找来着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是个内归因的过程

  寻找不合理信念B

  练习一: 事件A:某君出席一重要会议,到会场时发现自己已经晚了,原来是自己弄错了时间,心里顿时慌乱,抱怨自己无能。 情绪C:紧张、害怕、自责、沮丧

  寻找不合理信念B

  练习二; 当事人是一名高二女生.她的平时成绩总是班级前五名.可是最近的一次小测验和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感到非常失望和痛苦。她不断自责.我能考上大学吗?我今后会有出息吗?

  (2)与不合理的信念的辩论 从提问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 质疑式:治疗者直截了当的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能有?”“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样做?”等 夸张式:这是治疗者针对来访者的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出一些夸张的问题,目的是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夸张式提问举例: 一个社交恐惧的来访者说:“别人都在看我”。 治疗者问:“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了,都围着你看?” 来访者回答:“没有” 治疗者:“要不要在身上贴一张纸,写上不要看我的字样“ 来访者:”那人家都来看我了“ 治疗者:”那原来你说别人都看你是否是真的?“ 来访者:”。。。是我头脑中想象的。。。“

  理性情绪疗法使用举例

  求助者:女,30岁,大学毕业,现任某工厂技术员。 主要问题:婚姻冲突。两年前结婚,但婚后不久,发现丈夫对自己漠不关心,不做家务,而且经常夜不归宿,两人感情逐渐出现裂痕。丈夫数次提出离婚,她也想离,但因自己爱面子,怕人议论,又考虑到孩子、住房等问题,一直没有做出最后决定。为此,她一直处于矛盾、冲突、抑郁以及怨恨丈夫的情绪状态中。 咨询师在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背景情况后,决定对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几个片断。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我们俩经常吵架,他一点儿也不关心我……还有比这更糟 糕的事吗? 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并不 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一些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 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 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 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求助者:会是这样吗? 咨询师: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玩,你把你小孩非常喜欢的 一个风筝放在长椅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结果把风筝压坏 了。此时,你会怎么样? 求助者:我一定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毁坏别人的东西。 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样? 求助者:哦——原来是个盲人,他一定是不小心才这样做的。 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甚至有点儿同情他了。 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 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前后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的确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做怪。 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在夫妻间是 常见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象你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求助者:……难道是我与他们想的不一样?可是,我还看不到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 合理的地方。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所要做的。

  [分析] 可以看出,咨询师在向求助者介绍ABC理论。但是咨询师并没有通过空洞的说教和宣讲,而是通过举例来使求助者接受这一理论的。而且在求助者稍有领悟之后,咨询师马上结合她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她的问题别人也会遇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象她这样。这样,咨询师就把ABC理论同求助者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并引导求助者按这一理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从上面的谈话可以看出,咨询师还没有指出求助者的某个具体的不合理信念,但他已经使求助者对下一步的工作——寻找不合理观念并加以辩论有了心理准备。这对下面的咨询是很有好处的。

  咨询师: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你和你丈夫的关系。 求助者;我对他很好,给他做饭,洗衣服,使他高兴,总之我尽到了一个做妻子的 责任和义务。可是他呢?他总是不耐烦,甚至不理我,真是伤透了我的 心。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爱你,象你爱他一样爱你。 求助者:对,他必须,也应该这样做。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必须这样做呢? 求助者:因为他是我丈夫,我应该得到回报。 咨询师:为什么因为他是你丈夫,他就必须爱你? 求助者:这……你好象在为他辩护。难道他那样对我就有理吗? 咨询师:这不是为谁辩护,也不是有理没理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他爱你,实际上很 多人都有这样的希望,但是你无法要求他必须爱你,因为这太难做到了,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看,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 求,而它又难以实现,所以你才会象现在这样。 求助者:是的,如果我没有这种要求,我也许不会象现在这样。但是,我还是难以 放弃。

  咨询师: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想法。其实,每个人的感情都可能会变,你固然可以要求自己始终如一,但你无法保证别人也象你一样一成不变。 求助者:的确无法保证,感情这东西真是变幻莫测。 咨询师:我们再假设一种情境,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你,对你非常好,但你却不爱他——这非常有可能发生。对不对? 求助者:是的,实际上我在上大学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咨询师: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也象他对你那样? 求助者:没有,我最终离开了他。 咨询师:为什么呢? 求助者:因为……因为没有什么理由要求我必须爱他。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咨询师:你看,这件事和你目前与你丈夫的问题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本质都是一 样的,我们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就无权 要求别人必须为自己做到什么。 求助者:……

  咨询师: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象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 样去对待别人”。你刚才对你丈夫的那种观念符合这个规则吗? 求助者:好象不是一回事。 咨询师:其实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我们将这类想法称为“反黄金规则”:我如何 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合理信念,是一种 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总这样 想,你就会越想越恼火。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确实不该有这样的观念…… 咨询师:看,你的不合理观念又来了,刚才那个是对别人,这个却是对你自己的。 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观念?类似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 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 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 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地怨恨自己或他人……

  [分析] 通过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咨询师是如何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我对别人怎样,别人也对我怎样”进行辩论的。咨询师不仅通过各种质疑性的提问,也通过列举假想的情境来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一观念的不合理性,并引导她对自己的问题加以主动思考。可以看出,咨询师在使求助者放弃这一观念的同时,也在教会她如何用新的、合理的观念来代替。也就是说,咨询师不仅是一个辩论者,也是一个正确信息的提供者。

  在这个例子中,求助者的情况是很值得人同情的,但是咨询师并没有因此而站到求助者的立场,回避与她的辩论。虽然求助者指出:“你好象在替他辩护……”,但咨询师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辩论者的角色。可以看出,咨询师并没有表现出对求助者过多的共情,也没有鼓励求助者渲泄自己的情绪。他一直处于现实、客观的位置,并引导求助者也从这一角度来思考她的问题。这是合理情绪疗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4.2 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 (1)使来访者在想象中进入他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2)帮助来访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体会适度的情绪。 (3)停止想象,让对方讲述他是怎么想的,就使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的。此时治疗者要强化来访者的新的合理的信念,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补充其他有关的合理信念。

  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举例: 一个女大学生,她对即将举行的一个会上的发言感到恐惧,认为自己肯定不行,会出丑,砸锅,一切都会变的非常的糟。治疗者帮她做想象练习: 治疗者:好,闭上眼睛,想办法使自己坐的很舒服。现在请你想象你到了会场,要想像的像真的似的。。。 来访者:。。。嗯。。。 治疗者:想好了么?(来访者点头)好,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有点紧张,讲的有点磕磕巴巴,。。。你在想么? 来访者:是 治疗者:现在你感觉怎么样,是不是真正达到像你所说的那样恐惧、困窘了? 来访者:嗯,我已经觉得要不行了,要讲不下去了 治疗者:对,这正是你担心的情形。现在我要求你把这个场景保持在脑海中,同时,把那种感觉快要不行了的感觉变成只是有点紧张,想象你仍在会场上发言,只是有点紧张。。。 来访者:。。。恐怕不行。。。

  治疗者:要坚持这样做 来访者:。。。嗯,差不多了 治疗者:很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来访者:我要是逃走会更糟糕,反正我得在这讲完。 治疗者还想了些什么吗? 来访者:我已经站在这儿开始讲了,虽然讲的不好人家会笑话我,但是我要是在中间跑掉了,人家会看不起我。不管别人说我什么,我也得讲完该讲的话。。。 治疗者:说的对,你现在所做的事正是在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东西。这会使你的情绪不再那么坏,不管别人怎么像你,你现在所做的最关键的事,是要完成这次大会的发言。而且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你还是你,可能发言不如某些人讲的好,但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是么? 来访者: 。。。(点头)

  4.3 认知家庭作业 合理情绪治疗是在改变人的认知上下功夫,但要改变人的信念与思维方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治疗不但需要治疗者的努力,也需要来访者本人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在会谈时间中进行,也应持续到会谈以外的时间中。认知的家庭作业正是为此而设立的。

  认知的作业主要有: 合理情绪治疗自助量表(RET Self-Help form) 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合理的自我分析(Rational Self-Analysis,简称RSA)

  合理情绪治疗自助量表(RET Self-Help form) 这是由埃利斯在美国纽约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研究所特制的一种自助表格。 其内容为,先让填表者找出A和C,然后再找B。表中列有十几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填表者可从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若还有其他的不在此列中的不合理信念可单独列出。 接下来是请填表者自己做D,对自己所有的不合理信念,—一进行质疑式的辩论。 最后是填写E,即通过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而达到了什么情绪的和行为的效果。

  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这也是一种规范化的作业形式,内容很简单,只需来访者回答一些具体的问题. (1)我打算与哪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并放弃这一信念? (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 (3)有什么证据能使我得出这个信念是错误的(正确的)这样的结论呢? (4)假如我没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5)假如我没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合理的自我分析 该任务的目的与上述作业相同,但是一种完全由来访者自己完成的报告。 其内容即为ABCDE五项。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与规定,但报告的重点在D上. 事实上,这种自我分析人人都可以做。按合理情绪治疗的观点来看,人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的信念。

  例: 问题:每次看见母亲严肃的样子就很恐慌,担心自己有什么事情做错了。只要看到母亲没有笑容,就感到焦虑,有压力,非常的不舒服,一旦母亲笑了,才感到好些,但是笑容一旦消失,一切的焦虑烦恼就又回来了,每天这样,非常烦恼; 诱因:母亲有不笑的时候,每天看见母亲严肃的面孔; 信念B (1)人们只要没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必然会笑容满面,一个人如果不笑,就必然非常的生气; (2)我决不能做错事,只要做错一点事,就不是好女儿,就会惹母亲生气。如果不能让母亲笑颜永驻,那我就是罪大恶极。 (3)母亲对我的要求必定非常的严格,只要我出一点毛病,母亲就一定会板起面孔生我的气,而母亲一旦不高兴,也必定是我惹的;

  结果C:每日紧张焦虑,唯恐做错什么 辩论D (1)一个人不笑就必定是生气么? 人高兴甚至是心情平静时也可以不笑,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烦恼,而只要不烦恼就笑,肌肉也会累僵。所以人们经常是不笑的,母亲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也会经常不笑; (2)即使母亲不笑是因为生气,就一定是针对我么? 母亲生活中除了女儿,还有很多事情,也不一定是因为我而生气。。。 (3)母亲不笑是因为生我的气,就一定糟糕透了么? 也不一定,应该想到人不可能不出错,做错了事,母亲不高兴 也是人之常情,这并不代表母亲认为我就是坏女儿;

  5、理性情绪疗法的本土化思考

  理性情绪疗法在中国的运用怎么样? 理性情绪疗法是否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呢?

  5、理性情绪疗法本土化的思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欧阳修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俗语亦言:“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 中古的古代文化中存在同样的信念,即个人的理解、经验与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人的思维由整体而部分,西方人的思维由部分而整体。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群体性或者叫整体性。中国人习惯在群体中定位个体,在整体中确定部分。这种特点首先就表现在中国人的时空意识上。 年月日vs日月年,中国人反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疗方式,治疗中改变当事人的核心信念很重要; 其次,中国人喜爱直观、简单的松散式思考方式,而西方人喜欢严密、实证的逻辑推理。疗的一个基本环节是要求当事人随时、随地记录这些自动想法,并逐一纠正,这里面蕴涵的一个思想基础就是严密的逻辑和实证主义 ,但是国人不喜欢逻辑思维,尤其在生活当中,许多人认为那是过于刻板而劳累的事情。 第三,中国人更尊崇“自悟”,而耻于被人说服。道教: 道可道,非常道。。。禅宗:悟 第四: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有的在西方被认为是不合理信念的在我们国家是合理的信念; 抛弃严密的逻辑辩论,引导来访者“自悟”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