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影像科 > 医学影像学——肺与纵隔.ppt

医学影像学——肺与纵隔.ppt

医学影像学——肺与纵隔.ppt
PPT课件名称:医学影像学——肺与纵隔.ppt 时 间:2023-02-13 i d:10757 大 小:10.00 MB 贡 献 者:王云菲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医学影像学——肺与纵隔.ppt

  1张

  标题: 医学影像学

  2张

  正文: 肺与纵隔

  3张

  标题: 概述

  正文: 胸部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CT检查、 MRI检查、超声检查。 胸部疾病种类繁多,胸部又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X线检查和CT检查在胸部的运用很普遍; MRI检查的流空效应,不使用对比剂,心血管也可成像,有助于了解纵隔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和定性帮助很大;超声检查对肺内的气体反射强烈,故仅运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超声导引胸膜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和胸腔积液引流。

  4张

  5张

  标题: 第一节.检查技术

  正文: 一.X线检查: 普通检查 特殊检查 造影检查

  6张

  标题: 普通检查

  正文: 透视 优点:1.方便简单、经济 2.动态观察 缺点:1.不能发现细小病灶及观察病灶的微细结构 2.不能作永久性记录及对比 3.病人和医生吸收X线量增多 目前仅用于胸片补充检查

  正文:

  7张

  正文: 胸部摄片 常用的位置 1. 正位又称后前位 2.侧位 3.斜位 4.前弓位 5.侧卧位水平方向后前位

  8张

  9张

  10张

  11张

  标题: 特殊检查

  正文: 高千伏摄影 提高千伏,增加X线的穿透力,使高密度的胸部组织或病变结构显示更清晰 一般电压大于120kv,5mAs~7mAs

  12张

  标题: 造影检查

  正文: 1.血管造影 包括肺动脉造影和支气管动脉造影 用于检查肺动脉瘤、肺动静脉瘘、肺动脉发育不良及不明原因的咯血

  正文: 2.支气管造影 用于支气管扩张、平片拟证肺癌,不能明确诊断者,了解引起肺不张的支气管腔内的原因 a.40%碘化油 b.50%-60%BaSO4胶浆

  13张

  正文: 二.CT检查 1.体位:取仰卧位,两手抱头; 呼吸: 扫描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2.扫描范围、层厚、层间隔的选择: 扫描前先摄取一个胸部正位影像来确定扫描范围。 一般采用10mm层厚、层间隔扫描,较小病灶也可 以用5mm扫描。 3.扫描时间:根据机器的性能而定。 4.方法:一般不用造影剂时称为平扫; 当需与血管鉴别时,用一次大剂量团注静脉 内给药的方法称为增强扫描,能取得较好的 效果。

  14张

  标题:

  正文: CT摄片条件 肺窗: 窗位-700~400HU,窗宽1000~1500HU, 适于观察肺实质。 纵隔窗: 窗位30~60HU, 窗宽300~500HU, 适于观察纵隔。

  15张

  正文: CT在胸部诊断中应用: 应用于纵隔疾病,肺内微小病灶发现和纵隔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 CT比X线提供更多信息: 1.密度分辨力高:是X线的10倍,能清楚 分清空气、脂肪、液体及钙化。 2.空间分辨力高:能提供无前后重叠的横 断面图象。

  16张

  标题: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文: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胸廓 (二)肺 (三)纵隔 (四)横膈

  17张

  标题: (一)胸廓

  18张

  标题: 软组织

  正文: 1.胸锁乳突肌:与颈根部软组织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阴影。 2.锁骨上皮肤邹褶:与锁骨上缘平行的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其内侧与胸锁乳突肌影相连。 3.胸大肌:在肌肉发达男性,于两侧肺野中外带形成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相连。 4.乳房与乳头影:两下肺野半圆形及圆形致密影,两侧对称;乳头相当于第五前肋间处。

  19张

  20张

  标题: 骨骼

  正文: 1.肋骨:后起胸椎两侧,前有软骨与胸骨相连, 25岁开始钙化。先天变异:颈肋、杈状 肋、肋骨融合。 2.肩胛骨:上肺野外带与肺重叠,下角可出现二 次骨化中心,易误认为骨折。 3.锁骨:两上肺野平行走形,内与胸骨形成胸锁 关节,是判断胸片位置正不正的关键。 4.胸骨:胸部前方,在正位胸片上与纵隔重叠。 5.胸椎:胸部后方,其横突突出于纵隔旁,不可 误认为肿大淋巴结。

  21张

  标题: 胸膜

  正文: 1.脏层胸膜:包绕于肺脏表面的胸膜 2.壁层胸膜:贴于胸壁内面、膈面与纵隔面的胸 膜 胸膜腔:脏壁层胸膜之间潜在的腔隙。 斜裂胸膜:侧位胸片上自后上第4、5胸椎水平 斜向前下方的线状致密影,止于前 肋膈角后2~3厘米处与膈肌相连。 水平裂:侧位胸片上起自斜裂中点,向前水平 走行达前胸壁的水平线状致密影。 奇叶副裂:为肺叶间裂的变异,表现为自右肺 尖向奇静脉方向走形的弧线形致密 影,以小圆点状的奇静脉为终止点。

  22张

  标题: (二)肺

  正文: 1.肺野 a.定义: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b.分区:三带、三野、肺尖区、锁骨下区 2.肺门及肺纹理 A.肺门 a.组成:肺A、伴行支气管、肺V,以肺动脉为主 b.位置 B.肺纹理 a.定义: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 b.组成;肺A、肺V、支气管、淋巴管

  23张

  24张

  正文: 3.肺叶、肺段、肺小叶 a.肺叶 一支叶支气管支配一个肺叶,以叶间裂来分隔。 其先天变异:副叶、奇叶。 b.肺段 一个肺叶由2-5个肺段,各有一支段支气管支 配。 c.肺小叶 每一肺段由许多肺小叶组成,直径约1cm,有 一小叶支气管及一小叶动脉支配。每支小叶支 气管再分3-5支末梢细支气管。 肺腺泡(呼吸小叶):为每支末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 范围,即末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肺泡 管、肺泡囊、最后为肺腺泡,其直径为4-7mm,为肺部病理改变的基本单位。

  25张

  26张

  27张

  标题: 4.肺实质与肺间质

  正文: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 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与肺泡 壁。 肺间质:支气管与血管周围、肺泡间隔 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 成的支架和间隙。

  28张

  标题: (五)气管、支气管

  正文: 气管——右左支气管——2~3支叶支气管——2~5支段支气管——许多小叶支气管——3~5支末梢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肺腺泡(呼吸小叶):为末梢细支气管支配以下的部分。

  29张

  标题: 两侧支气管分支名称

  正文: 右侧 上叶支气管: 1.尖段2.后段3.前段 中叶支气管: 4.外段5.内段 下叶支气管: 6.背段7.内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

  正文: 左侧 上叶支气管: 上部支气管:1+2尖后段 3前段 下部支气管:4.上舌段5.下舌段 下叶支气管: 6.背段7+8内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

  30张

  31张

  32张

  标题: (三)纵隔

  正文: 1.部位: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两肺 之间,上为胸廓入口,下为膈。 2.内容;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 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 及脂肪。 3.纵隔分区(六分法):以侧位为标准

  33张

  标题: (四)横膈

  正文: 1.部位:胸腹腔间的一块薄层肌腱,由中心腱及周围的肌 性部分组成,附着于肋骨、胸椎和腰椎。 2.形态:呈圆顶状,前后外为肋膈角,内缘为心膈角。右 侧高于左侧1~2cm,相当于5、6肋前端,运动范 围平静呼吸时1~2.5cm,深呼吸时3~6cm。 3.正常变异:局限性膈膨出、波浪膈 4.膈的位置改变: 膈升高:肺不张、肺纤维化化;妊娠、腹水、腹部巨大 肿块 膈降低: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

  34张

  标题: 正常CT表现

  正文: 一种是肺窗:窗位-400~-700Hu,窗宽 1000~1500Hu,观察肺实质; 另一种是纵隔窗:窗位30~60Hu,窗宽 300~500Hu,观察纵隔内的结构。

  35张

  标题: 为说明纵隔的主要CT表现,选六个基本的纵隔层面:

  正文: (1)胸腔入口层面 (2)胸骨柄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动脉窗层面 (5)气管分叉层面 (6)左心房层面

  36张

  标题: 为说明肺野和肺门的主要CT表现,选五个基本层面:

  正文: (1)主动脉窗层面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3)中间支气管层面 (4)中间支气管口层面 (5)心室层面

  37张

  标题: 二.基本病变表现

  正文: (一).胸部X线 1.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2.肺部病变 3.胸膜病变 (二).胸部CT

  38张

  标题: 支气管阻塞原因及后果

  正文: 原因 1.腔内:肿块、异物、分泌物、郁积的血块、先天性狭窄、水肿、痉挛收缩 2.腔外:肿瘤、增大的淋巴结

  正文: 后果 1.部分阻塞 阻塞性肺气肿 2.完全阻塞 阻塞性肺不张

  39张

  标题: 1.阻塞性肺气肿

  正文: (1).几个概念:肺气肿、小叶性肺气肿 (泡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肺 大泡 (2).分类:慢性弥漫性肺气肿 局限性肺气肿

  40张

  标题: 慢性弥漫性肺气肿

  正文: X线表现:肺野透亮度增加,可见肺大泡,肺 纹理稀疏,变细、变直,桶状胸, 肋间隙增宽,横膈位置低平,活动 度减低,心影呈狭长的垂位心。 见于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尘肺等。

  41张

  标题: 局限性肺气肿

  正文: X线表现: 阻塞支气管所支配的肺局部透亮度增加。 见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所引起的 支气管阻塞,多发生于叶、段支气管。

  42张

  标题: 2.阻塞性肺不张

  正文: 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泡内气体多在 18~24小时内被吸收,肺叶萎缩。 X线表现:一侧或一叶肺体积缩小,密度增 高,常伴有叶间裂、肺门、纵隔移 向患侧或横膈升高,肋间隙变窄, 健肺代偿性气肿。 分类:一侧性肺不张、肺叶不张、肺段不张、 小叶性肺不张

  43张

  标题: 一侧肺不张

  正文: X线表现: 患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 纵隔向患侧移位, 肋间隙变窄。 健侧肺可有代偿性气肿。

  44张

  标题: 肺叶不张

  正文: X线表现: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叶间 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 有不同程度的向患侧移位。邻近 肺叶可出现代偿性气肿。 分类:右上叶不张、右中叶不张、右下叶不 张、左上叶不张、左下叶不张

  45张

  46张

  47张

  标题: 肺段不张

  正文: X线表现:较少见,后前位胸片上呈三角 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 向肺门,肺段缩小。 小叶性不张 X线表现:多数小斑 片状影,其周围可有 透明的气肿带。 多见于支气管肺炎

  48张

  标题: 肺部病变

  正文: 1.渗出与实变 2.增殖 3.纤维化 4.钙化 5.肿块 6.空洞与空腔 7.肺间质病变

  49张

  标题: 1.渗出与实变

  正文: 病理上:肺腺泡内的气体被病理性的液体、细胞或组 织所代替。 X线表现:渗出---密度不太高的边缘模糊的云絮状 阴影,与正常肺界线不清楚。 实变---可大可小的,中心区密度较均匀致 密,边缘模糊较淡的片状阴影。 密度上:以浆液渗出或水肿为主---密度较低 以脓性渗出液为主---密度较高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密度最高 临床见于:肺炎、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 治疗上:肺炎1~2周内吸收;肺出血或肺泡性肺水肿 数小时或1~2天吸收。

  50张

  标题: 2.增殖

  正文: 肺的慢性炎症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组织。 X线表现: 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呈梅花瓣样聚集,没有明显的融合趋势。

  51张

  标题: 3.纤维化

  正文: 肺组织破坏后,被纤维结缔组织代替 分为:(1).局限性纤维化 (2).弥漫性纤维化

  52张

  标题: (1).局限性纤维化

  正文: X线表现: 局限性条索状影,该条 索影密度高,形态僵 硬,与正常柔和的肺纹 理不同。病变较大时被 纤维组织替代,收缩形 成密度高、边缘清楚的 块状影。

  53张

  标题: (2).弥漫性纤维化

  正文: X线表现: 紊乱的条状、网状或蜂窝状, 自肺门向外伸展, 直至肺野外带, 与正常肺纹理不同。 在网状影背景上可见多 数弥漫的颗粒状小结节影, 称网状结节病变。

  54张

  标题: 4.钙化

  正文: 一般发生于肺的退行性变或结核的干酪样坏死。是一种变质性病变,肺组织破坏后,局部脂肪酸分解引起酸碱度变化,钙离子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沉积下来。 X线表现:高密度,边缘锐利,形状不一,可为斑点状、块状或球形,呈局限或弥散分布。 结核---多位于两肺尖和下叶背段,形状不定,伴有不规则肺门淋巴结钙化 矽肺---两肺散在多发结节状或环状钙化 肺门部淋巴结---呈“蛋壳样”钙化

  55张

  标题: 5.结节和肿块

  正文: 共同点:单发或多发,单发者见于肺癌、 结核球、炎性假瘤,多发者见于 转移瘤、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坏死性肉芽肿、多发性肺 囊肿、寄生虫性囊肿。 不同点:结节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cm,肿 块的直径大于2cm。

  56张

  标题: 肿块鉴别

  57张

  58张

  59张

  标题: 6.空洞与空腔

  正文: (1).空洞 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透明区域。空洞壁可有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所形成。 X线表现:为大小与形状不同的透明区域。 可分为: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 薄壁空洞(壁<3mm ) 厚壁空洞(壁>3mm )

  60张

  标题:

  正文: A.虫蚀样空洞 X线表现:实变肺野内见多发小的透明区,轮廓不轨则,如虫蚀状,没有明确的壁。见于干酪性肺炎。 B.薄壁空洞 X线表现:境界清晰,内外壁光滑的圆形透明区,壁<3mm,一般空洞内无液面,周围很少有实变影,可见斑点状病灶。多见于结核。

  61张

  标题:

  正文: C.厚壁空洞 X线表现:可见光滑或不规则的透明区,周围可有高密度实变影或卫星灶,其壁可以>5mm,内壁可以凹凸不平或光滑整齐,洞内可有液体或没有液体。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 结核性——常无或仅有少量液体,周围有卫星 灶 肺脓肿——多有明显液面,周围有实变影 肺肿瘤——其内壁多凹凸不平,呈结节状增生

  62张

  标题:

  正文: (2).空腔 为肺内腔隙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或肺气囊都属于空腔。 X线表现:壁薄如发丝,一般腔内无液平,周围无实变,合并感染时腔内可见气-液面。

  63张

  标题: 7.肺间质病变

  正文: 是发生在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的病 变。 发生于小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 网状、细线状 、蜂窝状。 发生于大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 索条状、行走不规则,粗细不一。 发生于小叶间隔内有液体或组织增 生称为间隔B线: 两下肺野近肋膈角处的外带,有数条 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长约2cm,也 可见于中上肺野外带,见于肺静脉高 压,间质性肺水肿。

  64张

  标题: (三).胸膜病变

  正文: 1. 胸腔积液(游离性、局限性) 2.气胸及液气胸 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65张

  标题: 1.胸腔积液

  正文: (1).游离性胸腔积液(以积液量多少) 少量:<250ml,后前位胸片上不能显示; >250ml,仅可见一侧或二侧肋膈角变钝。 中量:于第二前肋水平以下,呈外高内低的斜弧 形液面,其下肺野均匀致密阴影,肋膈角消 失,膈面不清 。 大量:达第二前肋水平以上,除肺尖少许透明 外,患侧肺均匀致密,肋间隙增宽,横膈 下降,纵隔 推向健侧。

  66张

  标题:

  正文: (2).局限性胸腔积液(以积液位置分) 包裹性积液:正位上为圆形或半圆形边界可不清的致密影;切线位上为基底贴于胸壁,向肺野呈圆弧形凸起,边界锐利、清晰的半球形致密影。 叶间积液:叶间裂部位的梭形或球形致密影,侧位显示更明显。 肺下积液(肺底积液):特点为“膈圆顶”最高点偏外1/3,肋膈角变深、变锐。

  67张

  标题: 2.气胸及液气胸

  正文: (1).气胸 a. 途径:壁层胸膜破裂 脏层胸膜破裂 b. X线表现: 少量—胸腔顶部及外侧呈高度透亮条状气带影,其 中无肺纹理;此带内侧为被压缩的肺的边缘。 大量—肺组织被压缩至肺门区呈密度均匀的软组织 影,外围为大片透亮影。

  68张

  标题:

  正文: (2).液气胸 X线表现: 立位胸片上外侧上方为气体影,下方为液体影;内侧为被压缩的肺的阴影。

  69张

  标题: 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正文: 原因:胸膜炎后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纤维沉着或外伤 出血机化。 (1).轻度的: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运动受限,膈面平 直或幕状突起。 (2).广泛的: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内缘带状致密影,肋 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 (3).胸膜钙化:呈片状不规则点状或条状致密影,切线 位呈壳状,与骨性胸壁间有一透明间隙相隔。

  70张

  标题: 二.胸部病变的基本CT表现

  正文: (一).阻塞性肺不张CT表现:不张的肺组织密度增高,体积缩小,边缘清楚锐利,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膨胀,纵隔可向患侧移位,肺门血管可以移位。如果肺不张的范围较大还可出现膈肌上升,肋间隙变窄。

  71张

  正文: (二)肺气肿与肺过度充气 是终末细支气管所支配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扩大。肺气肿常常伴有不可逆的肺泡壁破坏,而肺过度充气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 1.局限性肺气肿 2.弥漫性性肺气肿

  72张

  正文: (三).肺实变 CT表现:为腺泡结节影、片状边缘模糊影、肺段或肺叶分布的均匀致密影、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磨玻璃样阴影以及在实变阴影中出现的空气支气管征。 见于:各种肺炎,肺泡性肺水肿,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肺结核。

  73张

  正文: (四)肺结节与肿块 良性: 1.多为圆或椭圆形阴影,密度均匀; 2.出现爆玉米花样钙化或脂肪组织,可为错构 瘤; 3.有轻度强化; 4.肿块多在3cm以下; 5.周围有卫星灶,有胸膜粘连,密度高而不均 匀,内可有细斑状钙化可为结核球; 6.近胸膜处有粘连带及胸膜增厚,肿块边缘有 尖角状粘连,强化时肿块周边强化而中心密 度低,多见于炎性假瘤。

  74张

  正文: 恶性: 1.多数肿块边缘有分叶或切迹;有短而细的毛刺; 2.肿块近胸膜处可见脏层胸膜向肿块凹陷; 3.肿块近肺门侧可见紊乱聚拢的血管纹理; 4.可见支气管直达肿块边缘呈截断或管壁增厚、变窄; 5.可有明显的纵隔淋巴结增大; 6.近胸壁的肿块可以侵犯胸壁软组织或破坏肋骨,邻近纵隔肿块可直接侵入纵隔内; 7.肿块可发生偏心空洞,内缘不整齐并有壁结节,多见于鳞癌; 8.肿块内可有1~2mm的小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

  75张

  正文: 肺间质病变CT表现 1.界面征:不同的病理性组织在肺间质内聚集,可以导致间质增厚,与含气肺组织对比的界面出现不同表现称为界面征。 2.小叶间隔增厚:与胸膜相连的线状影,长1~2cm 3.胸膜下线:胸膜下1cm内,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 影,长2~5cm 4.蜂窝样改变:于两中下肺野内 5.间质结节影:于肺门、小叶间隔、胸膜下及叶 间裂处 6.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间质较广泛纤维化后 7.磨玻璃样改变

  76张

  标题: 第三节.肺与纵隔疾病影像学诊断

  正文: (一).支气管扩张 1.发病年龄:有先天性、有继发性,儿童及青壮年 2.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和咳大量脓血痰,痰 带臭味。 可有呼吸困难和杵状指。 3.主要病因: (1).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 (2).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及长期剧烈咳嗽,引 起支气管内压增高。 (3).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产生的外在性 牵引。

  77张

  标题:

  正文: 4.X线表现: (1).平片 肺纹理的改变------肺纹理增多、紊乱或呈网状;不规则的透亮影;不规则的杵状致密影;多个薄壁空腔,其中可有液面。 肺内炎症------在增多紊乱的肺纹理中可伴有小斑片状模糊影。 肺不张------密度不匀的三角形致密影,多见于两肺下叶及左肺舌叶。 最后常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表现。

  78张

  标题:

  正文: (2).支气管造影 柱状扩张 支气管腔粗细不匀,有 时远侧较近侧为粗,并 发肺不张时,扩张支气 管有聚拢现象。 囊状扩张 支气管末端呈多个扩张 的囊,状如葡萄串,囊 内可有液面。 混合状

  79张

  正文: (3).高分辨力CT表现 1.柱状扩张:X线与支气管呈水平走形,为“双轨”征;垂直走形为“戒指环状”,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支气管动脉管径。 2.囊状扩张:远端支气管囊状扩张,形如葡萄串状,如合并感染时囊内可有液平及囊壁增厚,周围有渗出实变影。 3.曲张形: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匀的囊柱状改变。 4.扩张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时,可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

  80张

  标题: (二).肺炎

  正文: 1.大叶性肺炎 (1).致病菌:肺炎双球菌,发生于冬春季,多见于青壮年。 (2).临床表现:起病急,以突然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主,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3).病理上:大叶性的渗出与实变,可分为四期; (4).X线表现:为不同形态与范围的渗出与实变,可分为三期。

  81张

  标题:

  正文: a.充血期:12-24H,可无阳性发现或仅局部肺纹理增多,透亮度减低或呈密度稍高的模糊阴影。 b.实变期:24H以后,呈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形态与肺叶、肺段的轮廓一致,呈尖端指向肺门的三角形致密影,中央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像。 c.消散期:7-10天,为实变区的密度逐渐减低,一般先从边缘开始,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致密影。

  82张

  83张

  84张

  85张

  86张

  87张

  88张

  89张

  标题: (5).CT表现

  正文: a.充血期: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 b.实变期:呈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影,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 c.消散期:呈散在、大小不等斑片状阴影,最后可以完全吸收。

  90张

  标题: 2.支气管肺炎 又称小叶性肺炎

  正文: (1).致病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及极度衰弱者。 (2).临床表现:较重,多有高热、咳嗽、咳泡沐粘液脓性痰,伴有呼吸困难、紫绀及胸痛等 (3).病理上:小叶性渗出与实变及肺间质内的炎性浸润。

  91张

  标题:

  正文: (4).X线表现: a.病变部位:多发生于两肺中下野的中内带。 b.肺间质内炎性浸润: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模糊,有时呈网状分布。 c.肺小叶渗出与实变: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匀。 d.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 小儿患者常见肺门影增大,模糊并有局限性肺气肿。

  92张

  标题: (5).CT表现

  正文: 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及片状阴影,大小 约1~2mm,边缘模糊,多个小片状阴影之 间有含气组织。有时在小片状影间可见 1~2mm的类圆形泡状透亮影,系小叶支气 管部分阻塞引起的小叶性过度充气。

  93张

  标题: 3.间质性肺炎

  正文: (1).致病菌:细菌或病毒 多见于小儿,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性感冒等。 (2).临床表现:除急性传染病症状外,还有气急、紫绀、咳嗽、鼻翼煽动等。 (3).病理上: a.肺间质内的炎性细胞浸润; b. 炎症沿淋巴管扩展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c.细支气管炎导致支气管部分阻塞,则引起肺气肿与肺不张。

  94张

  标题:

  正文: (4).X线表现: a.病变部位:较广泛,以肺门区及中下肺野较显著,也可局限于一侧。 b.肺间质炎性浸润:肺纹理增粗、模糊,交织呈网状,并有小点状阴影。 c.肺门间质炎性浸润:肺门轮廓模糊、密度增高、结构不清,并有轻度增大。 d.弥漫性肺气肿表现:肺野透亮度增高,膈下降且活动度减小,呼气相与吸气相肺野透明度差别不大。

  95张

  96张

  97张

  标题: (5).CT表现

  正文: 早期或轻症: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伴有磨玻璃样阴影,代表支气管周围间质内炎性浸润并伴有肺泡内炎性浸润及少量渗出。 重者:伴有小叶性实变,表现为小斑片状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98张

  标题: (三).肺脓肿

  正文: (1).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坏死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感染途径为a,吸入性;b,血源性;c,直接蔓延。 (2).临床表现:发病较剧,有高热、寒战,体温呈驰张型,从轻咳至剧咳,痰量剧增,有脓血痰,有腥臭味,放置后可分三层;慢性期呈消耗状态,有间隙性发热及持续性咳嗽、咳痰。

  99张

  标题:

  正文: (3).X线表现: a.吸入性: 急性期为肺内实变——可侵及一个肺段或一叶的大部;坏死后,出现含液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呈呼气活瓣性阻塞,空洞可迅速增大; 慢性期为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空洞——为密度不匀、排列紊乱的索条状及斑片状影,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空洞,洞壁厚,内外壁边缘清楚,有或无液面;附近支气管常扩张;易并发脓胸及胸膜增厚。

  100张

  标题:

  正文: b.血源性:两肺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斑片状致密影,以外围较多,部分病灶中可有小空洞形成,也有液面。 c.由膈下脓肿或肝脓肿扩展引起的肺脓肿:为患侧膈升高,运动明显受限,沿膈面的肺野为大片致密影,其中可见含液的空洞。多伴有胸膜增厚。

  101张

  102张

  103张

  104张

  标题: (4)CT表现

  正文: 早期——为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 进一步发展——出现中央多处低密度区,代表肺组织的坏死、液化。 继而——低密度融合成一个大空洞,壁内缘略不整齐,中央可有液平。 急性期——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脓肿破入胸腔可有局限性脓胸和脓气胸。

  105张

  标题: (四).肺结核

  正文: 是肺部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肺结核的病理变化是多样的,X线表现也是多样的。 A.基本病变:为渗出与增殖,可以混合存在。 B.转归: 1.恶化—a.干酪样坏死:在渗出的基础上呈凝固性 坏死,呈黄色奶酪样改变。 b.液化及空洞:干酪坏死病变液化并经支 气管排出后形成。 c.播散:血行至肺内及全身播散;支气管 至肺内播散。

  106张

  标题:

  正文: 2.愈合—a.吸收:渗出可完全吸收或留少量瘢痕。 b.纤维化:增殖灶可经纤维组织增生。 c.钙化:干酪性病灶可脱水发生钙化。 d.空洞瘢痕性愈合:空洞病灶形成瘢痕。 e.空洞净化:是临床愈合的一种形式。 净化空洞:慢性纤维空洞难以闭合,经长期抗结核治疗,洞内细菌被消灭,支气管上皮可长入,痰内一直查不到结核杆菌,称为净化空洞。

  107张

  标题:

  正文: 按肺结核的活动性和转归分三期: 1.进展期:发现新病灶 ;病灶数量增多;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内结核菌阳性。 2.好转期:病变吸收好转;空洞闭合或缩小;痰内结核菌连续3月转阴。 3.稳定期:空洞闭合、痰内结核菌连续6月转阴。

  108张

  标题:

  正文: C.临床分型:1.原发性肺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 4.结核性胸膜炎 5.其他肺外结核

  109张

  标题: 1.原发型肺结核

  正文: 为初次感染肺结核,临床症状不明显,可有低热,轻咳,食欲减退,盗汗,乏力及精神不振。 X线表现: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1).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边界模糊的云絮状影 淋巴管炎——自原发病灶引向肺门的数条索条状致密影 淋巴结炎——肺门及纵膈内的淋巴结肿块 哑铃状双极现象即(原发病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110张

  111张

  标题:

  正文: (2).胸内淋巴结结核 肺门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 有结节型与炎症型两种类型。 结节型——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影,外缘呈半圆形或分叶状,内缘与纵隔相连。 炎症型——增大的淋巴结同时伴有淋巴结周围炎,肺门影增大,边缘模糊,无清楚边界。 婴幼儿可引起肺不张,多见于右上中叶 原发型肺结核预后多较好。

  112张

  标题: (3)CT表现

  正文: 可清晰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尤其是隆突下淋巴结增大。 肺内原发灶表现为小叶性或小叶融合性高密度影。 可早期发现原发灶内的干酪样坏死,表现为中心相对低密度区。 少数可有空洞形成以及肺叶、肺段不张。

  113张

  标题:

  正文: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可分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与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X线表现:早期整个肺野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10日后出现大小一致(粟粒状病灶1.5~2mm),密度相同,分布均匀, 治疗适当,数月后逐渐吸收,偶尔以纤维硬结或钙化而愈合。 病变恶化时,发生病灶融合,表现为病灶增大,边缘模糊,形成小片状或大片致密影,并可干酪样变而形成空洞。

  114张

  标题:

  正文: (2).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表现: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匀的多种性质的病灶。即粟粒至结节大小;老病灶密度较高,钙化为主,新病灶密度较淡,增殖性或渗出性为主;以上中野较多,下野较少。 转归:本型发展较慢,经治疗新鲜病灶可以吸收,陈旧病灶多以纤维、钙化而愈合;恶化时,病灶可融合形成空洞或逐渐转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15张

  116张

  正文: (3)CT表现 可早于胸片作出诊断。 急性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1~2mm小点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分布均匀,与支气管走形无关。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与胸片相似,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上肺结节多且大于下肺结节,部分病灶可有钙化。

  117张

  标题: 3.继发型肺结核

  正文: 多见于成年人。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重新活动或外部再次感染。多于肺尖、锁骨上下区及下叶背段。 临床症状:一般出现低热、乏力、咳嗽、盗汗等;重者有咯血、胸痛、消瘦。痰结核菌培养呈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118张

  标题:

  正文: X线表现: a.陈旧性病灶周围炎,表现为锁骨上下区中央密度较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 b.新的渗出性病灶,表现为锁骨下区小片云絮状影,范围较大时呈肺段或肺叶性浸润。 转归:早期渗出性病变可完全吸收,但一般呈时好时坏的慢性过程,故出现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存在。 (1).结核球: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2~3cm大小,多于锁骨下区,一般密度均匀,轮廓光滑,中心可有小空洞。球内可有钙化,周围可有卫星灶。 (2).干酪性肺炎:大叶性为大片实变影中有虫蚀 样空洞;小叶性为两肺内分散的小叶性致密影,有时与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同时存在。

  119张

  正文: 继发型肺结核的晚期类型为慢性纤维空洞形成。由多种性质的肺结核恶化、好转、稳定交替发展而来。 X线表现: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的纤维性变及支气管播散病灶。此外,代偿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0张

  121张

  122张

  标题: CT表现

  正文: 1.渗出病灶。 2.干酪性肺炎,较一般肺炎密度高,CT对发现干酪性肺炎中的小空洞较敏感;可发现经支气管播散的小叶性病灶。 3.可观察空洞的内外结构及周围卫星灶。 4.结核球:CT能发现其中较细微的钙化,增强扫描时,结核球中心干酪物质不强化,周围表现为环状强化。

  123张

  标题: 4.胸膜炎型

  正文: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1).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X线表现:无异常发现或仅出现患侧膈运动受限。 (2).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X线表现:胸腔积液。

  124张

  标题: (五).肺肿瘤

  正文: 原发性:良性---少见 恶性---98%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转移途径:血行、淋巴、直接侵犯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起源于支气管的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 泡上皮。

  125张

  标题:

  正文: 组织学上: a.鳞癌:占肺癌45%-50%,发生于段以上的支气管。90%为男性,瘤中心易发生坏死,生长慢,转移晚。 b.未分化癌:占肺癌40%,男性多见,发病年龄轻,40岁以下,生长快,转移早。 c.腺癌:占肺癌10%,发生于外围小支气管,男女发病率接近,早期可发生淋巴、血行及胸膜转移。 d.细支气管肺泡癌:少见,占肺癌2-5%,女性略多,肿瘤发展速度相差悬殊,某些可长达数年。

  126张

  标题:

  正文: 按肺癌发生的部位分: a.中心型:发生于肺段以上支气管 b.外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细支气管以上 c.细支气管肺泡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

  127张

  标题:

  正文: 肺癌的生长方式: a.管内型 b.管壁型 c.管外型 d.段以下形成肿块:可为结节分叶状或边缘清楚或毛糙的球行肿块。 e.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癌: 初期——形成孤立结节状肿块 晚期——弥漫性肺炎样或粟粒状癌灶 a+b+c为中心型肺癌的生长方式

  128张

  标题:

  正文: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症状或体征,有时在体检中偶而发现。 病变发展——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咳痰、呼吸困难。

  129张

  标题: X线表现:

  正文: (1).中心型肺癌 早期可无异常 间接征象:a.阻塞性肺气肿 b.阻塞性肺炎 c.阻塞性肺不张 直接征象:形成肿块:因肿块向腔外生长 形成或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130张

  131张

  132张

  横行“S”症: 右上叶支气管肺癌,肺门部的肿块和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可形成横行“S”状的下缘。

  133张

  偏心性空洞: 肺癌中央坏死后,与引流支气管相通,中央坏死物排出,气体进入,而形成一个内壁不轨则的透明空洞影,多见于鳞癌。

  134张

  标题:

  正文: 体层摄影或支气管造影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a.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或软组织影。 b.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呈环状或不规则的狭窄。 c.管壁增厚,管腔呈锥状或鼠尾状狭窄及阻塞。 d.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呈截断现象,断端平直或呈杯口状。

  135张

  136张

  标题: CT表现

  正文: 1.支气管壁增厚:>3mm,多不规则。 2.支气管腔狭窄 3.肺门肿块: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4.侵犯纵隔结构:肿瘤直接浸润纵隔结构,与纵隔结构相连,脂肪界面消失,周围脏器受压、移位。 5.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大于15mm或肺门淋巴结大于10mm提示为转移。

  137张

  138张

  标题:

  正文: (2).外围型肺癌 以形成肿块为特征: a.早期较小,<2cm。表现为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形病灶,有时表现为肺炎样小片状致密影,密度可不均匀。 b.肿瘤进一步发展,形成分叶状或光滑的肿块;边缘或毛糙,或有短细毛刺的肿块。 c.生长快而较大的肿块,边缘可锐利光滑,中心可坏死而发生空洞。

  139张

  140张

  141张

  142张

  143张

  144张

  145张

  146张

  147张

  148张

  149张

  150张

  151张

  152张

  153张

  154张

  155张

  156张

  157张

  158张

  159张

  160张

  161张

  162张

  163张

  164张

  标题: CT表现——高分辨率CT更清晰

  正文: 小于3mm,在结节或肿块内可出现空泡征及含气支气管征,表现为小圆形及管状低密度影,边缘多有分叶、放射状毛刺,并可见胸膜凹陷征。 3~6mm,边缘可有分叶,伴或无毛刺,密度均匀,中等增强。 较大,可发生坏死,壁内缘凹凸不平的偏心性厚壁空洞,多见于鳞癌。

  165张

  标题:

  正文: (3).细支气管肺泡癌 a.早期:为孤立的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其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或小的透明区。 b.晚期:为弥漫性病变,称为腺泡结节状占位病变,表现为一肺或两肺出现大小不等、境界不清的结节状或斑片状影。 c.进一步发展:形成癌性实变,表现为病灶融合形成大片絮状影。

  166张

  标题: CT表现

  正文: 1.肺内孤立结节,3mm以下,多有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边缘毛刺及胸膜凹陷征。 2.两肺弥漫分布结节,1mm以下,边缘模糊,常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3.大片肺炎样实变,近肺门部实变影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实变区内可见高密度血管影,为其重要特征。

  167张

  标题:

  正文: (4).肺癌转移 a.多数转移至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表现为肺门增大及纵隔旁肿块;也可间接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移位,食管受压,膈升高或矛盾运动。 b.胸膜转移:表现为胸腔积液。 c.肺内转移:表现为肺内多个圆形致密影。 d.沿淋巴管转移:可出现网状结节影。 e.附近骨转移:附近骨的破坏或病理性骨折。 f.也可经血行转移至其他脏器。

  168张

  标题:

  正文: 倍增时间:即动态观察肺部肿块,当其体积增大一倍时,所需的时间。其对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有一定意义。 倍增时间:<30天 为良性病变 >30天 为恶性病变(肺癌) >60天 预后较佳 30~60天 预后较差 >100天 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

  169张

  标题:

  正文: 2.转移性肿瘤 (1).血行转移:经V回流至右心而发生肺内转移。 a.为多发球形病灶,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似棉球状;两肺中下野外带较多。 b.血供丰富的原发瘤,也有粟粒状转移,小片状浸润,类似支气管肺炎。 c.可有薄壁空洞或厚壁空洞。 d.骨肉瘤的转移瘤中可以出现钙化或骨化。 e.CT可发现2mm的小结节转移灶。

  170张

  标题:

  正文: (2).淋巴结转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瘤逆行播散至肺内淋巴管。 表现为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索条状影,沿索条状影可见微细的串珠状小的致密点状影。肺外带纹理常呈网状。 高分辨率CT对淋巴道转移诊断有其独特的效果,表现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可见多数小结节影。

  171张

  标题: (六).纵隔原发肿瘤

  正文: 种类:a.N源性肿瘤。b.恶性淋巴瘤,c.胸腺瘤,d.畸胎瘤,e.胸内甲状腺肿,f.支气管囊肿。 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锁骨后不适及隐痛,随肿块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 纵隔肿瘤的X线共性:纵隔增宽。

  172张

  标题:

  正文: 纵隔肿瘤在X线诊断中的特点: a.部位: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中纵隔(恶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b.形态与密度:良性如支气管囊肿、恶性如淋巴肉瘤,畸胎瘤密度不均匀,内含骨骼或牙。 c.活动度:甲状腺肿瘤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支气管囊肿随呼吸运动而与支气管一致。

  173张

  标题:

  正文: 1.前纵隔肿瘤 (1).胸腺瘤: X线表现:位于前纵隔的偏上部,良性者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或薄片状,边缘光滑锐利;恶性者可呈分叶状,可穿破包膜侵入邻近组织,边缘可毛糙不整,并可产生胸膜反应。常向一侧肺野突出,密度高而均匀,有时有斑块状钙化,囊性变时,可有蛋壳样钙化。

  174张

  175张

  176张

  正文: CT表现:可见前纵隔内肿物,类圆形。良性者与邻近器官间有清楚的脂肪间隙。肿瘤内可有弧形或斑状钙化。中等均匀强化,但囊性坏死区无强化。侵犯性强者多较大,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间的脂肪间隙消失,并可弥漫浸润于大血管之间。可侵犯心包及胸膜而产生心包及胸腔积液。

  177张

  标题:

  正文: (2).畸胎瘤: X线表现: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密度不均匀,有时其中见透明间隔,可有牙或骨骼影。皮样囊肿可发生蛋壳样钙化。良性者为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滑,恶性者为分叶状。发生粘连,则边缘不规则。 CT表现:边缘光滑的厚壁囊性肿块。囊性部分为水,可有钙化、脂肪,出现脂肪液体分层现象。也有骨、牙结构。恶性多呈分叶状实质性肿块,边缘不规则,很少含有脂肪及钙化。中心可发生坏死,增强更清晰。肿块与邻近结构间脂肪间隙消失,并可侵及邻近脏气。

  178张

  179张

  180张

  标题:

  正文: (3).胸内甲状腺: X线表现:位于前纵隔上部。为卵圆形或梭形。外缘清楚锐利,器官受压移位。肿块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肿块内可有斑片状钙化。 CT表现:由于甲状腺内含碘,其密度高于周围软组织。增强见肿块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长。肿块密度不均匀,常有边界清楚的囊变区及斑状钙化。可显示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相连。

  181张

  182张

  标题:

  正文: 2.中纵隔肿瘤 (1.)恶性淋巴瘤: X线表现:位于上中纵隔,器官与肺门附近。分叶状肿块,器官受压变窄。肿瘤可经肺门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也可侵及胸膜及心包,产生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CT表现:常累及纵隔两侧及肺门多组淋巴结增大。淋巴结可融合成块,压迫侵犯上腔静脉、肺动脉以及气管、支气管。可有中等度强化。肿瘤可侵犯胸膜、心包产生积液,还可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

  183张

  184张

  185张

  186张

  标题:

  正文: (2).支气管囊肿: X线表现:位于中纵隔上部,气管周围,附着于气管壁上。多为卵圆形,边缘光滑锐利,无分叶现象。密度均匀,无钙化。可以随气管活动,形态可改变。 CT表现:呈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因囊内液体成分不同,CT值有差异,囊内蛋白或粘液含量高者,CT值达30~40HU,增强扫描无强化。

  187张

  标题:

  正文: 3.后纵隔肿瘤 主要为神经源性肿瘤 良性: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 恶性:神经纤维肉瘤,神经母细胞瘤。 X线表现:多位于后上纵隔,向一侧突起的肿块影,侧位片可与脊柱重叠。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锐利。发生于椎间孔,使椎间孔扩大,可压迫肋骨头及脊柱,形成边缘光滑的压迹。恶性者呈分叶状,使邻近骨骼破坏。神经母细胞瘤可发生钙化,节细胞瘤可呈三角形。

  188张

  正文: CT表现:后纵隔脊柱旁区的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因神经组织内含脂量高,其密度低于邻近的肌肉。良性者边缘锐利,恶性者边缘不清。增强扫描为中等强化。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可为哑铃状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附近肋骨、脊椎可见压迫侵蚀。

  189张

  谢谢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