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 > 泻下剂各论.ppt

泻下剂各论.ppt

泻下剂各论.ppt
PPT课件名称:泻下剂各论.ppt 时 间:2023-03-20 i d:11209 大 小:616.81 KB 贡 献 者:三蓝丁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泻下剂各论.ppt

  1张

  各 论

  泻 下 剂

  2张

  概 述

  1.定义

  2.分类

  3.使用注意

  3张

  定义:凡以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

  概述·定义

  4张

  治法: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将宿食、积滞、积水、瘀血、痰结等有形实邪从下窍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 治法依据:“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其实者,散而泻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概述·定义

  5张

  热结——————寒下 寒结——————温下 燥结——————润下 水结——————逐水 积滞+正虚———攻补兼施

  概述·分类

  6张

  有形之结 内阻

  气机阻滞 不行

  燥屎、水饮、 痰、湿、 瘀血 ……

  加 重

  概述

  引 起

  泻下剂为何经常配伍理气药?

  7张

  (1)表证未解而里实已成者,   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年老体弱及病后正虚而有里实者,   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3)得效即止,进食易消化食物; (4)孕妇慎用。

  概述·使用注意

  8张

  第一节 寒下剂

  分 述

  9张

  分述·寒下

  适应证: 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燥屎、水饮、气滞、瘀血、宿食等) 临床表现: 大便秘结、腹满或胀或痛 , 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

  10张

  大 承 气 汤 《伤寒论》

  寒 下 剂

  11张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热结为本质,旁流为假象);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 承 气 汤

  12张

  主证病机分析:

  阳明腑实证

  热实互结于胃肠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

  实: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脉实有力

  大 承 气 汤

  13张

  燥屎 +

  热邪

  (热结)

  津液失常

  肠道

  热厥

  发 狂

  气机阻滞

  升降失常, 阳气不能达于四肢

  热耗津液,筋脉失养而挛急

  大 承 气 汤

  痉病

  热结旁流

  津液下渗而见下利

  热扰神明

  14张

  方解: 君:大黄——泻热通便 臣: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二者相须配伍,峻下热结 佐: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

  功用:峻下热结

  急下存阴?

  大 承 气 汤

  15张

  用法: 先煮厚朴、枳实, 后下大黄,最后溶入芒硝 “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辨证要点: 痞、满、燥、实,舌、脉

  大 承 气 汤

  16张

  使用注意: 体虚慎用 中病即止

  随证加减: 气虚,加人参适量; 津亏,加玄参、生地

  大 承 气 汤

  17张

  附方: 小承气汤(用法?) 大黄、枳实、厚朴 功用: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 大黄、芒硝、甘草 功用:缓下热结

  三承气汤之比较?

  大 承 气 汤

  18张

  第二节 温下剂

  分 述

  19张

  适应证: 里寒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临床表现: 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逆,脉沉紧等。

  分述·温下

  20张

  温 脾 汤 《备急千金要方》

  温 下 剂

  21张

  主治: 脾阳不足,冷积内停

  功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温 脾 汤

  22张

  主证病机分析: 脾阳(气)不足,运化失常;或又食生冷,阻于肠间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

  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冷积阻于肠道

  脾阳(气)不足

  温 脾 汤

  23张

  方解: 附子(君)、干姜(臣)——温阳散寒 大黄(君)、芒硝(臣)——荡涤积滞 人参(佐)、甘草(佐)——益气补脾 当归(佐)——养血润燥 甘草(使)——调和诸药 组成特点:辛热甘温咸寒合法,寓攻于补,温下相成

  温 脾 汤

  24张

  制(药)性存(药)用: 大黄与温里药相伍,其寒性受温药之制而行泻下之用。

  温 脾 汤

  25张

  随证加减: 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温 脾 汤

  辨证要点: 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26张

  第三节 润下剂

  分 述

  27张

  适应证: 肠燥便秘之证 病因病机: 热邪伤津, 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 肾阳不足, 或病后肾虚,关门不利。

  分述·润下

  28张

  麻子仁丸 《伤寒论》

  润 下 剂

  29张

  主治: 肠胃燥热之便秘(脾约便秘)

  脾约: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见大便秘结。

  麻子仁丸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30张

  方解: 君:火麻仁——润肠通便 臣:杏 仁——降气润肠 白 芍——养阴和里 大 黄——通便泄热 佐:枳实、厚朴——下气破结 佐使:蜂蜜——润燥滑肠,调和药性

  麻子仁丸

  31张

  服法特点: 丸剂,每服10小丸。渐加,以知为度 (意在缓下,实属润肠通便为主之剂)

  麻子仁丸

  32张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组成特点: 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麻子仁丸

  随证加减: 津伤较重,加生地、玄参、石斛; 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

  33张

  济 川 煎 《景岳全书》

  润 下 剂

  34张

  主治: 肾虚便秘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济 川 煎

  35张

  主证病机分析:

  肾虚便秘

  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津液不布,开合失司

  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苔白,脉沉迟

  肾精不足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济 川 煎

  36张

  方解: 君:肉苁蓉——温肾助阳,益精润肠 臣:当归——养血润肠,补血益精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善下行 佐:枳壳——下气宽肠 泽泻——渗湿,祛肾浊,使补而不滞 佐使:升麻——少量轻宣升阳,使清升而浊降

  济 川 煎

  37张

  配伍特点 寓润下于温补之中,寄升清于降浊之中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酸膝软, 舌淡脉弱 使用注意: 热秘及阴虚便秘者慎用

  济 川 煎

  38张

  随证加减: 气虚者加人参、白术; 肾虚精亏重者加熟地,虚甚去枳壳; 筋骨失养,痿软无力加杜仲、锁阳

  济 川 煎

  39张

  第四节 逐水剂

  分 述

  40张

  适应证: 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 (水饮积聚于胸胁或胸腹、肢体) 使用注意: 方剂组成药物多有毒性, 逐水之力峻猛,故虚人慎用

  逐 水 剂

  41张

  枣 汤 《伤寒论》

  润 下 剂

  42张

  主治: (1)悬饮 (2)水肿

  功用: 攻逐水饮

  十 枣 汤

  43张

  病机与证候分析

  上干清阳 饮停胸胁、肺气不利 饮停心下 饮邪犯胃,胃气上逆 饮停脘腹,气机不利 饮溢肌肤 苔白滑,脉沉弦

  水饮壅盛

  头痛目眩 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心下痞硬 干呕 腹胀 水肿(一身悉肿,下半身尤甚)

  悬饮

  十 枣 汤

  44张

  方解:甘遂——行经隧水湿 大戟——泄脏腑水湿 芫花——消胸胁伏饮痰癖 三药合用,峻逐水饮 大枣——益气护胃, 缓诸药之峻烈及毒性, 使下不伤正

  十 枣 汤

  45张

  辨证要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十 枣 汤

  使用注意: 服药方法:将甘遂、芫花、大戟各等分为末,装入胶囊;每服0.5-1g,清晨空腹时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 药后调护: 药后水饮未尽者,次日渐加再服;得快利后,糜粥自养;体虚邪实者,可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

  46张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分 述

  47张

  适应证: 里实积滞(阳明腑实或热结旁流) 而正气内虚(气血不足或阴液亏损)

  分述·攻补兼施

  48张

  主治: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功用: 泻热通便,益气养血

  黄 龙 汤

  49张

  主证病机分析:

  阳明腑实证

  邪实

  自利清水,其色纯青,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

  因下失下

  气血不足

  正虚

  身热口渴,身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黄 龙 汤

  50张

  方解: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 ——泻热通便 人参、当归——补气养血 扶正以利祛邪,使下不伤正 桔梗——开肺气而通肠腑 生姜、大枣——和胃补脾,扶助胃气 甘草——和中,调药

  黄 龙 汤

  51张

  配伍特点: 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并行;攻补兼施,以攻为主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腹痛拒按,身热口渴,体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

  黄 龙 汤

  52张

  使用注意: 中病即止,慎勿过剂;孕妇忌用 随证加减: 气血虚甚者,可去芒硝; 阴伤较甚者,可加玄参、生地、麦冬

  黄 龙 汤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