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 > 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报告与监测管理.ppt

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报告与监测管理.ppt

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报告与监测管理.ppt
PPT课件名称: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报告与监测管理.ppt 时 间:2023-02-08 i d:10672 大 小:8.30 MB 贡 献 者:翔昕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报告与监测管理.ppt

  1张

  1

  中药调剂学

  第十章 中药不良反应及其报告与监测管理

  2张

  2

  标题: 本章的主要内容

  正文: 第一节、中药的不良反应 第二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第三节、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及其救治基本原则

  3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卡托普利

  降血压

  正文: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有关概念

  标题: 第一节 中药的不良反应

  1.药品不良反应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刺激性干咳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2.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及其制剂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产生除治疗作用以外的非预期且有害于机体的反应。

  4张

  正文: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有关概念

  3.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的不良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5. 药品不良事件和群体药品不良事件 (1)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药品不良事件涉及到监管者、生产和研究者、流通商、药师、医生、护士、患者或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而药品不良反应仅是药品不良事件中的一种。 (2)群体药品不良事件: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

  5张

  正文: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1. 传统分类

  6张

  正文: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1. 传统分类

  7张

  正文: 2. 系统/器官分类

  8张

  正文: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3. 按不良反应的性质

  9张

  正文: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10张

  正文: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1. 副作用 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对机体危害性不大的不良反应。如(1)当归有活血养血润肠之功效,当用其养血活血功效时,润肠则成为副作用,可引起轻泻或使慢性腹泻者症状加重。(2)麻黄有发汗、平喘、利水、升高血压、中枢兴奋等作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喘为其治疗作用,其他作用便成了副作用。中药通过配伍组方后,副作用可明显减轻。 2. 毒性反应 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危害性很大的机体病理变化。(1)因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2)因长期用药体内药物蓄积过多而逐渐发生,称慢性毒性,常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和内分泌器官的功能。(3)致畸胎、致癌、致突变三致反应属于中药慢性毒性中的特殊毒性反应。毒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应该尽量避免。 如大活络丸连服数日致上消化道出血;云南白药连续服用可致血小板减少,皮肤斑痰点、牙龈出血或鼻衄等。

  11张

  正文: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3. 中药的特殊毒性反应 (1)依赖性:如有报道21例患者因患习惯性便秘,长期服用番泻叶(5~9g开水泡服,有的患者用药长达11年之久),停服则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瞳孔散大、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其戒断症状类似吗啡依赖性的前驱症状,但程度较轻,此戒断症状可用其他药物如润肠丸等缓解或消除。因此对这些能产生依赖性的中药、中成药应严加控制管理。 (2)致畸、致癌、致突变:如雷公藤为免疫抑制中药,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和红斑性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长期接触,可使人体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辛挥发油有致突变作用。黄樟醚、半夏、板蓝根,喜树、花椒等均可引起染色体畸变。 4. 中药的过敏反应 有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中成药已达210种以上,其表现有轻有重,轻者表现皮疹、斑丘疹、红斑等,重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致死者已不鲜见。其中以注射剂所致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并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死亡率高。

  12张

  正文: 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药物因素 (1)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品种混乱。 (2)剂量过大:当今社会不少人片面认为中药无毒或毒性很小,就目前资料所见,超剂量服药是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3)剂型改变:中药注射剂。 (4)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中药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 (5)药物不纯或受污染: (6)方剂配伍不当:若配伍不当,不仅降低疗效,还可能增加毒性。 (7)中西药联用不当 (8)用法不当 (9)药不对症: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即指用药要因人因病因证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药,随证加减,这是中医中药治病的精髓。同一药物,对证使用,可以治病,若不对证使用则可导致不良反应。

  13张

  正文: 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3. 体质因素 (1)个体差异重视不够 由于患者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如种族、年龄、性别、体质、生理状态、病理状态、精神状态等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药物的敏感性、反应性、耐受性均有所不同。同时,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的长短以及有无兼证等都与中药的性味功效密切相关,若在用药时不加注意,也易引起不良反应。 (2)免疫缺陷 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也可导致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4. 其它因素 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给药时间、给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4张

  正文: 四、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1. 提高中药不良反应的宣传力度,加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加大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力度 3. 正确诊断,合理用药 4. 应以优质的中药饮片、制剂提供给临床 5. 加强毒性、毒理学和毒代动力学的研究 研究中药中毒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表现、毒代动力学的变化,解毒措施和防治办法等是非常必要的,大力推动中药毒理学科的发展,逐步建立一些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 6. 加强对中成药说明书的管理 药品说明书是医生和患者用药的依据,具有法律性,因此,药品说明书应详细注明成分,实事求是地写明功能,主治,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证。中成药自购药占很大比例,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和定期修订非常重要,生产企业一定要将“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告诉公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5张

  正文: 加强对中成药说明书的管理 2010年3月至2019年9月,我国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修订通告数以及涉及药品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发布通告数约为8个,共涉及167个药品。在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修订项目中,对75个品种提出了药品说明书修订要求,以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添加警示语为主。

  16张

  17张

  18张

  正文: 五、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补充资料)

  19张

  正文: 五、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20张

  正文: 五、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补充资料)

  21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22张

  标题: 鱼腥草注射剂事件

  Houttuynia injection incident

  23张

  成份:鲜鱼腥草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应用,或遵医嘱。

  24张

  鱼腥草注射液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即开始鱼腥草注射剂的研制,70年代开发成功并上市使用。

  辉煌史

  该药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在抗病毒、退热等方面疗效可靠、速度快,具有不产生抗药性、价格低廉等优点,被称作“中药抗生素(Chinese medicine antibiotic)”。这被视为传统中药发展为现代中药制剂的成功典范之一。

  2003年“非典(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期间,鱼腥草注射液是卫生部从上万种中药中推荐的8种抗SARS中药之一。之后又被推荐用于抗击禽流感。由于是为数不多疗效确切的药物之一,功勋卓著,曾被誉称为“非典功臣”。

  25张

  鱼腥草注射液的发展

  衰退史

  2003年8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通报了鱼腥草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

  2006年2月22日,浙江省金华市一4岁女孩,因治疗呼吸道感染[RTI(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在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过程中出现抽搐昏迷(Convulsions coma)的严重不良反应,后昏迷达3个多月,经抢救脱离危险。3月9日,金华市全市范围叫停同一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

  2006年4月8日,湖北省汉阳市一3岁男孩在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的不良反应,导致死亡。5月28日,武汉市卫生局紧急发文,要求有心脏病史、药物过敏史者和10岁以下患儿,暂停使用鱼腥草类注射剂。

  2006年6月1日,国家局印发《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通告》,决定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类的7个注射剂。

  26张

  真正原因

  鱼腥草注射液由中药鱼腥草提取制成,和所有的中药注射液一样,鱼腥草注射液经过人工提取时,受技术限制难以达到纯制剂的要求,植物蛋白无法除尽,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并且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所以才酿成了今天的悲剧。

  27张

  严重影响

  鱼腥草紧急叫停后,100余家鱼腥草注射剂生产厂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直接经济损失20亿。大部分以此产品为主的企业面临倒闭,至少4万名员工将失业、10万名种植鱼腥草的山区农民将失去经济收入。

  累同该事件前后发生的刺五加、双黄连、清开灵等中药注射剂事件,使中药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受到重创,中药注射剂的公信力受到广泛质疑,部分中药注射剂被封杀或者限制使用。“废中”和“挺中”的争议至今仍未盖棺定论。

  28张

  评论与反思

  鱼腥草注射液系列药品叫停事件给中药制剂行业敲响了警钟,突出反映了我国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较为薄弱,反映了注射剂质量标准仍然有待完善。

  但是中药制剂前景仍然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提高产品质量及标准才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药物做的安心,人们用的才会安心。

  29张

  标题: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

  正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医院开展ADR监测的必要性 医院ADR监测工作模式探讨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需重点关注的品种

  30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WHO国际药物监测的发展

  (Gp:)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试验计划 (1968年,10个国家)

  (Gp:) WHO药物监测中心(1970)

  (Gp:)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 (1978)

  (Gp:) 乌普沙拉监测中心 (1997) (2000年,有66个成员国)

  31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正文: 国外ADR监测情况

  32张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成立(1989年)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1999年)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2004年)

  《药品毒副反应报告制度》 (1983年)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正式成员 (1998年)

  33张

  各 省 中 心

  WHO

  国家中心

  个人

  经营企业

  生产企业

  SFDA

  医疗机构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

  34张

  国家中心(1个) 省级中心(34个) 31个省级中心 1个解放军中心 1个新疆建设兵团中心 1个计生药具监测中心 地市级监测机构(基本覆盖) 县级监测机构(建设中) 报告单位(4万个) 医疗机构:53.4% 生产经营企业:39% 监测机构:6.4% 其他:1.2%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35张

  (Gp:) 医院开展adr必要性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法律法规的要求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医院开展ADR监测的优势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概念 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二、必要性

  36张

  标题: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正文: ,是药三分毒”,其实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这种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的几率有所不同。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容小觑。

  37张

  标题: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正文: 1. 药三分毒”,其实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这种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的几率有所不同。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容小觑。 2. 从PPA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鱼腥草事件到欣弗事件,每次都引起社会很大震动,药品不良反应一再给人们敲响警钟。

  38张

  标题: (二)我国法律法规中相关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39张

  标题: 医院开展ADR监测的必要性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84年颁布,2019年20次修订,2019年12月1日执行 主席令第四十五号) 第七十一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40张

  标题: 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2019年12月13日卫生部审议通过,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正文: 第三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十三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41张

  正文: 第十五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 第十八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

  42张

  正文:  第六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   (二)未按照要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调查、评价和处理的;   (三)不配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的。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医疗机构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应当移交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3张

  (Gp:) 拜斯亭

  (Gp:) 降低血脂

  (Gp:) 2019年上市

  (Gp:) 横纹肌溶解

  (Gp:) 肾功能不全

  (Gp:) 2019年

  (Gp:) 撤市

  (Gp:) 修改说明书

  (三)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务

  标题: 二、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44张

  标题: 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正文: 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其人为因素有 。 A.研究时间短? B.研究病例数少? C.研究水平低? D.研究能力差? E。研究目的单纯

  45张

  (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注意选用比较安全的品种,避免配伍禁忌,从而提高了合理有效用药水平

  标题: 二、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46张

  (Gp:) 工作背景

  (Gp:) 美国FDA

  (Gp:) 提出风险警示

  (Gp:) 头孢曲松钠

  (Gp:) 新生儿死亡

  (Gp:) 含钙溶液/药物

  (Gp:) 合用

  (Gp:) 肺、肾中出现钙-头孢曲松钠沉淀物

  (Gp:) 生产企业

  (Gp:) 联合发布消息

  (Gp:) 修改药品说明书

  (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注意选用比较安全的品种,避免配伍禁忌,从而提高了合理有效用药水平。

  47张

  48张

  (Gp:) 国家中心对此提出关注

  (Gp:) 提出安全建议

  (Gp:) 对该品种通报

  (Gp:) 分析、评价

  (Gp:) 清毒、解毒、利湿

  (Gp:) 控制感染

  (Gp:) 两次蒸馏

  (Gp:) 鱼腥草注射液

  (Gp:) 三白草科植物鱼腥草鲜品

  (Gp:) 过敏性休克

  (Gp:) 暂停该品种

  (五)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

  二、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49张

  (Gp:) 具有药理作用

  (Gp:) 非索非那定

  (Gp:)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成为最受欢迎的抗过敏药物

  (Gp:) 特非那丁

  (Gp:) 死亡报告

  (Gp:) 新型抗组胺药

  (Gp:) 心脏毒性

  (Gp:) 撤市

  (Gp:) 特非那定代谢产物

  (六)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二、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50张

  (Gp:) 收集ADR报告

  (Gp:) 分析

  (Gp:) 评价

  (Gp:) 研究

  (Gp:) 发布信息

  (Gp:) 采取措施

  (Gp:) 避免重复发生

  (Gp:) 齐二药事件

  (Gp:)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重大意义

  (七)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和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51张

  标题: 三、医院开展ADR监测的优势

  正文: 1. 医院常常是发现不良反应的第一个地点。 处方药、非处方药 2. 医务人员常常是ADR的直接接触者。 3. 医务人员是ADR患者的主要救治者。 4. 药品不良反应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医院

  52张

  标题: 四、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正文: 1. 报告的原则 2. 报告的程序、时限 3. 如何正确填写 4. 关联性评价

  53张

  1.报告的原则

  可疑即报

  你认为可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请尽快报告!

  54张

  (Gp:)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Gp:) 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Gp:)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Gp:) 医疗卫生机构;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个人

  (Gp:)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

  (Gp:) W H O

  (G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

  2.报告的程序

  55张

  3. 报告的时限-报告单位

  (Gp:) 死亡病例

  (Gp:) 严重的或新的

  (Gp:) 一般的

  (Gp:) 及时报告

  (Gp:) 15日之内

  (Gp:) 每季度向省、市(自治区)

  56张

  标题: 报告的时限-报告单位

  正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第二十一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57张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

  58张

  易漏项!

  易 错 项

  3个时间、3个项目、2个尽可能

  药品信息

  59张

  标题: 4.如何正确填写 不良反应过程描述—3个时间3个项目和2个尽可能

  正文: 3个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 不良反应终结的时间。 3个项目: 第一次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药品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 2个尽可能: 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 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60张

  标题: 报告类型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

  正文: (1)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2)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导致死亡;   2. 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3)原患疾病: 应写标准全称。

  61张

  标题: (4)不良反应/事件名称

  正文: ???? 1)明确为药源性疾病的填写疾病名称,不明确的应填写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表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不良反应名称相当于主诉,为病人用药后感受最主要的疾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62张

  标题: 不良反应/事件名称:

  正文: 2)尽量填写能够检索的、规范的名称(即在WHO 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中所收录的名称)。如通常所说的“ 过敏反应” ,在该术语集中称“ 过敏样反应” ;俗称的“ 发烧” ,规范名称应为“ 发热” 。????????

  63张

  标题: (5)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正文: ??????? 1)详细填写包括症状、体症、临床检验等相关内容的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以及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情况。 ??????? 2)不良反应/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变化过程要用具体时间,如Ⅹ年Ⅹ月Ⅹ日,不要用“入院后第Ⅹ天”,“用药后第Ⅹ天等”。 ???????

  64张

  标题: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正文: ??????? 3)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如为过敏型皮疹,要填写皮疹的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如为心律失常,要填写何种心律失常;如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严重病例应注意生命体征指标(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 ??????

  65张

  标题: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正文: 4)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填写病人用药前的血小板计数情况及用药后的变化情况。如怀疑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填写用药前后的肝功变化,同时要填写肝炎病毒学检验结果,所有检查要注明检查日期

  66张

  标题: (6)药品

  正文: 1)药品名称:同时填写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注意不要把某些习惯叫法或商品名称填写到通用名称栏。如果没有或者不知道商品名,填写“不详”。 2) 用法用量:填写患者实际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3)填写使用该药品的原因:应详细 填写。例如: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此次因肺部感染而注射氨苄青霉素引起不良反应,用药原因栏应填“肺部感染”。

  67张

  标题: (7)不良反应/事件的结果

  正文: 有治愈、好转、有后遗症、死亡等四种。后两种需进一步说明。对于死亡情况,要写直接死因和死亡时间。 ??? 本次不良反应/事件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不是指原患疾病的后果。例如患者的不良反应已经痊愈,后来又死于原患疾病或与不良反应无关的并发症,此栏仍应填“治愈”。

  68张

  正文: 主要是使用非医学用语; 将药名+不良反应=ADR名称:双黄连过敏反应; 填写不具体,未明确解剖部位或使用诊断名词不正确或不准确:溃疡-口腔溃疡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将用药原因作为ADR或原患疾病的诊断:术后预防感染-胆囊炎术后; 编辑性错误 错别字; 预防用药普遍不知如何正确填写,在原患疾病栏填写“无/没病/健康”等。

  (9)易错项

  69张

  正文: 总结 一句话: “三个时间三个项目两个尽可能。” 套用格式: 何时出现何不良反应(两个尽可能),何时停药,采取何措施,何时不良反应治愈或好转。 要求: 相对完整,以时间为线索,重点为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目的是为关联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

  标题: 不良反应过程描述—3个时间3个项目和2个尽可能

  70张

  药品信息

  常见错误: 通用名、商品名混淆或填写混乱,剂型不清; 生产厂家缺项,填写药厂简称; 把产品批号写成药品批准文号; 用药原因错误; 并用药品率低

  71张

  正文: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①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②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③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④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⑤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标题: 4、关联性评价

  1)报告人和报告单位评价,分别由报告人和报告单位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填写。报告单位签名填写本单位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人姓名。 2)请务必评价,并且尽量不要选择“ 未评价” 或“ 无法评价

  72张

  6级评价标准

  +表示肯定; -表示否定; ±表示难以肯定或否定; ?表示不明

  4、关联性评价

  73张

  数据处理流程

  (Gp:) 基层单位及个人

  (Gp:) 录入

  (Gp:) ADR报告表

  (Gp:) 处理

  (Gp:) 地区中心

  (Gp:) 专家意见

  (Gp:) 存入国家数据库

  (Gp:) 国家中心

  (Gp:) 上报WHO

  (Gp:) 专家意见

  (Gp:) 处理

  (Gp:) 筛选

  (Gp:) 提交

  (Gp:) 上报

  74张

  标题: 需重点关注的品种

  正文: 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注中药,尤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关注新药的ADR; 关注重点监测品种的药品不良反应;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品种。

  75张

  正文: 附1、1999年—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76张

  正文: 附2、2004年—2017年新的和严重以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

  77张

  正文: 附3、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分布

  78张

  正文: 附4、报告人职业构成

  79张

  正文: 附5、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患者年龄分布

  80张

  正文: 附6、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

  81张

  正文: 附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给药途径分布

  82张

  正文: 附8、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整体情况 1.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57.1万例次,其中中药占16.1%;2017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16.1万例次,其中中药占10.6%。 2. 涉及药品情况,中药例次数排名前10位的类别分别是理血剂中活血化瘀药(31.1%)、清热剂中清热解毒药(9.5%)、补益剂中益气养阴药(8.7%)、开窍剂中凉开药(8.2%)、解表剂中辛凉解表药(5.6%)、祛湿剂中清热除湿药(4.9%)、祛湿剂中祛风胜湿药(3.0%)、祛痰剂中清热化痰药(2.3%)、补益剂中补气药(1.7%)、理血剂中益气活血药(1.5%),排序与2016年一致。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例次数排名前10位的类别与中药整体情况基本一致。 3. 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54.0%,其他注射给药占0.6%,口服给药占39.4%,其他给药途径占6.0%,与2016年相比,总体给药途径分布无明显变化。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84.1%,其他注射给药占1.0%,口服给药占13.2%,其他给药途径占1.7%,与2016年相比,总体给药途径分布无明显变化。

  83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第三节 常见毒性中药的毒理分析及处理原则

  84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85张

  86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雷公藤 1、卫矛科雷公藤属。别名莽草、菜虫药、断肠草、黄藤根、山砒霜等。用于治疗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症,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2、雷公藤药材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 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 、二萜类(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内酯酮) 、三萜类( 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 等,其中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药效及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

  87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88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89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90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91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92张

  雷公藤毒性反应 ①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损害,少数可致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可致消化道出血。 ②血液系统: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急性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生殖系统:精子数量显著减少,月经紊乱、经量减少、卵巢早衰。 ④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昏、乏力、失眠、听力减退、嗜睡、复视等。 ⑤泌尿系统:初期表现为少尿、腰痛,继而出现尿毒症症状,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⑥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心动过缓、气短、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ST-T段改变) ⑦皮肤黏膜损害:皮肤糜烂、溃疡、斑丘疹、荨麻疹、瘙痒等。

  93张

  标题: 雷公藤制剂 是我国传统医学用于治疗风湿病有效的药物

  正文: 虽然雷公藤制剂尚未进入国际市场,尚未被西方的临床医生所认可。 但是中国的医生普遍均认可雷公藤制剂的抗风湿疗效 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雷公藤是宝库中的一颗很大的“宝石”。

  94张

  95张

  96张

  97张

  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的关系

  (Gp:) 苦、辛、微温,有大毒。 又称粉背雷公藤,根含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碱等。 《纲目》:“因其花红,而性热如火。”故名火把花。

  (Gp:) 昆明山海棠

  (Gp:) 苦、辛、寒,有大毒。 又名断肠草、黄藤等。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记载“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类亦死,其性暴烈”

  (Gp:) 雷公藤

  雷公藤类中药:含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 中成药主要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火把花根片)、金关片、昆仙胶囊等。

  98张

  标题: 我国共有3种雷公藤属植物

  其他占位符: 雷公藤主产于长江流域至西南及台湾省,又称“断肠草” 山海棠,主产于长江流域至西南 云南称为“昆明山海棠” 四川、重庆称为“火把花根” 东北雷公藤主产于东北和日本,又称“黑蔓”

  99张

  雷公藤的现代研究

  100张

  标题: 雷公藤的现代研究

  其他占位符: 不同来源的药材差异很大,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与最低值相差可达50倍 因此,不同产地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有所不同 现在药用雷公藤制剂的来源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和同属植物昆明山海棠 黑蔓(东北雷公藤)植物在所有样本中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低,不应作为雷公藤入药。

  101张

  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102张

  雷公藤的药理研究

  (Gp:) 性味: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用:风湿顽痹、疮疹顽癣

  传统医学的药理解析:

  103张

  (Gp:) 1. 全程干预的免疫抑制作用 抑制成熟的DC功能降低抗原递呈 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抑制NF-KB活力从而降低多种炎症因子的生成 2. 多靶点的抗炎作用 抑制滑膜细胞的增生,并且诱导细胞凋亡 抑制环氧化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抑制血管新生、对炎症渗出、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 3. 抗肿瘤作用(可能) 4. 抗生育作用

  现代药理解析:

  104张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Gp:) 其它

  (Gp:) 皮肤科疾病

  (Gp:) 风湿免疫病

  (Gp:) 口腔粘膜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甲状腺疾病

  (Gp:)

  (Gp:) 领域广泛

  (Gp:) 肾病综合征 IgA肾病 紫癜性肾炎

  (Gp:)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狼疮肾炎 白塞氏病

  (Gp:) 肾脏疾病

  银屑病 特发性皮炎 天疱疮 皮肌炎

  105张

  标题: 雷公藤制剂

  正文: 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对关节炎和各种结缔组织病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们的临床体会是: 治疗红斑狼疮疗效优于硫唑嘌呤,而不及环磷酰胺;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优于硫唑嘌呤,而不及甲氨蝶呤。

  106张

  标题: 雷公藤制剂

  正文: 广州南方医院中医科老主任严碧玉教授的故事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煮水喝 我们使用雷公藤的经历: 1990年代初:雷公藤多甙 1996年开始:火把花根片 2006年开始:昆仙胶囊

  107张

  标题: 雷公藤制剂

  正文: 最大的优点是: 有免疫抑制剂样的抗风湿疗效 没有免疫抑制剂样的感染威胁 最大的缺点是: 有显著的性腺毒性 所以,定位是: 不需要考虑性腺问题的老年风湿病

  108张

  标题: 对雷公藤制剂的二种偏见:

  正文: 对中医有偏见,而否定雷公藤制剂 这是一种无知 实际上雷公藤制剂是一种有效的植物药 认为毒性很大,而拒绝雷公藤制剂 在剂量范围内,肝、肾、血液系统的安全性比较好 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 性腺毒性——需要业界重视!

  109张

  标题: 正视雷公藤制剂性腺毒性问题

  正文: 不要回避问题,而要“扬长避短”正视问题所在 国内九十年代一个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显示,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闭经率超过50%,因此45岁以下者慎用,更不宜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 最主要的副作用是性腺毒性: 尤其是引起女性卵巢功能衰竭 男性的性能力下降

  110张

  标题: 从雷公藤多甙、火把花根片,到昆仙胶囊 昆仙胶囊 (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

  正文: 1996年从“雷公藤多甙”转换“火把花根片”: 四川专家的意见 2006年从 “火把花根片”转换“昆仙胶囊” : 产品的更新换代

  111张

  112张

  113张

  114张

  115张

  116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17张

  标题:

  (一)牛黄解毒片  1. 处方 人工牛黄5g,雄黄50g,石膏200g,大黄200g,黄芩150g,桔梗100g,冰片25g,甘草50g。 2. 制备方法 以上八味,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大黄粉碎成细粉;人工牛黄、冰片研细;其余黄芩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粉末,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人工牛黄、冰片粉末,混匀,压制成1000片(大片)或1500片(小片),或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118张

  标题:

  (一)牛黄解毒片  3.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4. 用法用量: 口服。小片一次3片,大片一次2片,一日2-3次。用药禁忌: 孕妇禁用。 组方分析 略 6. 质量控制 重点:TLC鉴别大黄和黄芩,砷斑法检查砷盐含量,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

  119张

  标题:

  (一)牛黄解毒片  7. 不良反应 牛黄解毒丸,是有八百年历史的名药。牛黄解毒片系由牛黄解毒丸改变剂型研制而成,是很多家庭常备的“祛火药”。但近十年来牛黄解毒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毒副反应来源:雄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含砷75%、硫24.9%,遇热易分解氧化,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称的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造成慢性的砷中毒。    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表现:除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外,突出表现为皮肤损害。

  120张

  标题:

  (一)牛黄解毒片  8. 不宜与牛黄解毒片配伍应用的药物 强心苷类 ·中枢抑制剂 ·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及奎尼丁、异烟肼 ·维生素B1、B6联用 ·酶制剂 ·阿司匹林类、抗酸药 ·噻嗪类利尿药 ·降糖药 ·酸盐类药

  121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22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23张

  标题:

  龙胆泻肝丸  1. 处方 龙胆120g,柴胡120g,黄芩60g,栀子(炒)60g,泽泻120g,木通60g,车前子(盐炒)60g,当归(酒炒)60g,地黄120g,炙甘草60g。 2. 制备方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或: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6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124张

  标题:

  龙胆泻肝丸  3. 功效主治 清肝胆,利湿热。 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现代用于高血压、肝炎、胆囊炎、泌尿系统系统感染、偏头痛、淋病、湿疹等数十种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 4. 质量控制 TLC鉴别龙胆、黄芩、柴胡、栀子、当归;HPLC测定龙胆苦苷含量

  125张

  标题:

  (二)龙胆泻肝丸  5. 关木通事件 1990~1992年比利时有100多人服用龙胆泻肝丸(减肥)一年后被查出肾脏受到损伤,研究认为是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所导致。2002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宣布禁售70多种含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 张伯礼教授发现:龙胆泄肝丸历代所用木通为木通科木通,包括五叶木通、三叶木通及其变种白木通,并非马兜铃科关木通。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出产的关木通首次进入关内,并逐渐占领了市场。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除关木通以外,还有广防已、细辛、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等,含有这类药物的中成药还有冠心苏合丸、排石冲剂、耳聋丸等。

  126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27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28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29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30张

  临床药理与毒理学教研室

  131张

  标题: 思考题

  正文: 中药药源性疾病主要有哪些?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乌头类中药中毒有哪些表现,该如何防治?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