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肝胆外科 > 黄疸诊断.ppt

黄疸诊断.ppt

黄疸诊断.ppt
PPT课件名称:黄疸诊断.ppt 时 间:2022-10-06 i d:7336 大 小:2.72 MB 贡 献 者:panyu6510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黄疸诊断.ppt

  1张

  其他占位符: 1

  标题: 黄 疸

  2张

  其他占位符: 2

  标题: 【概说】 概念

  其他占位符: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

  3张

  其他占位符: 3

  4张

  其他占位符: 4

  5张

  其他占位符: 5

  标题: 皮肤和巩膜黄疸的图片

  巩膜黄疸 皮肤黄疸

  6张

  其他占位符: 6

  标题: 沿革

  正文: 1.《内经》提出黄疸病名与主症。 (溺色黄,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2.《伤寒杂病论》 提出分类: 分为五疸 (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 提出病因: 从湿得之 提出治则: 利小便 方药:茵陈蒿汤

  7张

  其他占位符: 7

  标题: 沿革

  3.《诸病源候论》、《圣济总录》 “急黄”、“阴黄” 急黄——湿热疫毒深重,疸色如金,病情急重的黄疸。 4.《卫生宝鉴》分为阳黄、阴黄 《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 阳黄——湿热蕴蒸,色泽鲜明如橘色 阴黄——寒湿困遏,脾阳不振,色泽晦暗

  8张

  其他占位符: 8

  标题: 沿革

  正文: 5.《景岳全书》论述“胆黄” 胆黄——因胆气受损而胆汁外泄引起的黄疸。 6.《沈氏尊生书》提到“瘟黄” 瘟黄——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亦指有传染 性的、病情急重的黄疸。 1988年1月至3月,上海市发生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事件.31万人发病,死亡31人,90%以上的病人出现黄疸。

  9张

  其他占位符: 9

  标题: 讨论范围

  正文: (一)中医范围: 以黄疸为主症的病证 主要讨论阳黄、阴黄、急黄。

  10张

  其他占位符: 10

  标题: 讨论范围

  正文: (二)西医范围:同西医“黄疸”

  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11张

  其他占位符: 11

  副标题: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TB and DB) ??????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水溶性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游离出的未被肝脏处理的非水溶性的胆红素。

  12张

  其他占位符: 12

  13张

  其他占位符: 13

  14张

  其他占位符: 14

  标题: 按病因、发病学分类

  副标题: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分类

  15张

  其他占位符: 15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 UCB升高为主 ★ CB升高为主

  ● 生成过多 ● 摄取障碍 ● 结合障碍

  ● 肝内胆汁郁积 ● 肝内胆管阻塞 ● 肝外胆管阻塞 ● Dubin-Johnson Syndrome

  分类

  16张

  其他占位符: 16

  ★ 溶血性黄疸

  ● 血TB↑,UCB为主 ● 尿胆原↑ ● 粪胆原↑ ● 巩膜轻度黄染

  特征

  皮肤无瘙痒 可有脾大 贫血、网红↑ 骨髓红系增生旺 盛

  17张

  其他占位符: 17

  ★ 肝细胞性黄疸

  ● 血TB↑,UCB为 主,CB亦升高 ● 尿胆原↑ ● 粪中粪胆原正常 或略低 ● 皮肤、巩膜黄染

  特征

  可有瘙痒 血清转氨酶↑↑ 肝炎病毒标记物 常(+) 肝活检示肝损伤

  18张

  其他占位符: 18

  ★ 阻塞性性黄疸

  ● 血TB ↑ ,CB为主 ● 尿胆原↓或缺如 ● 粪中粪胆原↓或缺如 粪呈浅灰或陶土色

  特征

  皮肤、巩膜黄染 瘙痒显著 血TCh、ALP、 r-GT↑ LP-X 阳性

  19张

  其他占位符: 19

  正文: 溶血性黄疸 输血反应 蚕豆病 新生儿黄疸

  急性传染性肝炎(甲型) 乙型肝炎(急性、慢性活动型) 丙、丁、戊等其它肝炎(活动) 中毒性肝损害(酒精、化学药) 钩端螺旋体病 败血症

  胆囊炎、胆结石、 胆管肿瘤、肝癌 胰腺肿瘤(胰头部)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20张

  其他占位符: 20

  标题: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正文: 外感和内伤 1.外感湿热疫毒:暑湿、湿热、疫毒 2.内伤:饮食、劳倦 (1)过食酒热甘肥或饮食不洁 (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病后伤脾 3.病后续发 胁痛、癥积或其它疾病之后

  21张

  其他占位符: 21

  暑湿湿热

  内蕴中焦

  湿郁热蒸不得泄越

  疫毒

  热毒炽盛

  内伤饮食 劳倦

  脾胃损伤,湿浊内生 湿热熏蒸

  湿从热化

  胁痛

  癥积

  其它疾病

  瘀血阻滞,湿热残留

  日久损肝伤脾

  湿从寒化

  内及营血

  脾虚 寒湿内生

  胆汁不循常道外溢 黄疸

  湿遏瘀阻

  阳黄

  急黄

  阴黄

  病机

  传染性

  22张

  其他占位符: 22

  二、病机小结: 1、病因:外感多属湿热疫毒,内伤常与饮食、劳倦、病后有关。 黄疸的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 但其中以湿邪为主,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 2、病机: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由于湿邪阻滞,困遏脾胃,壅塞肝胆,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而发生黄疸。 3、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 4、病性:黄疸的病理表现有湿热和寒湿两端。

  为什么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23张

  其他占位符: 23

  5、分类: (1)阳黄:因于湿热所伤或过食甘肥酒热,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交蒸,发为阳黄。由于湿和热的偏盛不同,阳黄有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的区别。 (2)急黄:如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可见卒然发黄,神昏谵妄,痉厥出血等危重症,称为急黄。 (3)阴黄:若病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或久病脾阳受伤,则湿从寒化。寒湿瘀滞,中阳不振,脾虚失运,胆液为湿邪所阻,表现为阴黄证。

  阳黄、阴黄、急黄的概念

  24张

  其他占位符: 24

  正文: 6.阴黄、阳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阳黄 阴黄 急黄

  失治误治,脾阳受伤,湿从寒化

  复感外邪,湿郁化热

  热毒出营,湿热留恋

  热毒炽盛,侵犯营血

  病邪伤正

  阳虚寒湿

  阴黄与阳黄的联系与区别? 阳黄与急黄的联系与区别?

  25张

  其他占位符: 25

  7.预后转归 黄疸以速退为顺 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但阳黄湿重于热者,消退较缓,应防其迁延转为阴黄。 急黄为阳黄的重症,湿热疫毒炽盛,病情重笃,常可危及生命,若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 阴黄病程缠绵,收效较慢;倘若湿浊瘀阻肝胆脉络,黄疸可能数月或经年不退,须耐心调治。

  26张

  其他占位符: 26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若久病不愈,气血瘀滞,伤及肝脾,则有酿成癥积、鼓胀之可能。

  27张

  其他占位符: 27

  标题: 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正文: 1.主症:目黄、肤黄、小便黄, 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兼症: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 周身乏力。 3.病史: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 节, 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28张

  其他占位符: 28

  肝功能检查 血液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

  B超 胃肠钡餐 胆囊造影 CT,MRI 肝穿 手术探查

  4.实验室检查

  29张

  其他占位符: 29

  血清总胆红素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 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定量对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 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而三者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亦有助鉴别。 此外, 肝功能、肝炎病毒指标、 B 超、 CT、 MRI、胃肠钡餐检查、消化道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肝穿刺活检均有利于确定黄疸的原因。

  30张

  其他占位符: 30

  标题: 鉴别诊断

  1.黄疸应与萎黄相鉴别

  黄疸

  萎黄

  病因

  感受外邪饮食劳倦病后

  饥饱劳倦虫积

  .

  食滞,病后失血

  病机

  脾胃肝胆疏运失司

  ,

  湿邪中阻,胆液外溢

  脾胃虚弱

  ,

  运化失健

  ,

  气血亏虚,肌肤失养

  主症

  目黄、肤黄、小便黄

  肌肤淡黄干萎

  ,

  两目小便不黄

  .

  兼症

  湿热或寒湿中阻之象

  气血不足之象

  31张

  其他占位符: 31

  标题: 2.黄疸与黄胖

  黄胖 1.虫证,久之耗伤气血而引发面部黄带白, 胖肿,眼目色如故,但少神。 2.营养不良表现

  32张

  其他占位符: 32

  33张

  其他占位符: 33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34张

  其他占位符: 34

  标题: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以阴阳为纲

  阳黄: 湿热熏蒸肝胆 起病急 黄色鲜明如橘色 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脉弦数 病程短

  阴黄: 寒湿阻遏中焦 起病缓或沉迟 黄色晦暗如烟熏 形寒神疲,便溏 舌苔白腻 一般病情缠绵 病程长

  急黄: 疫毒内陷 起病急骤 黄色鲜明如金色 神昏发斑出血 舌红绛,苔黄燥 脉弦滑数 病程短

  35张

  其他占位符: 35

  正文: 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热重于湿 身目俱黄 黄色鲜明 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便秘, 舌苔黄腻,脉弦数;

  湿重于热 身目俱黄 起色不如热重者鲜明 头重身困,胸脘痞满 恶心呕吐,便溏 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36张

  其他占位符: 36

  37张

  其他占位符: 37

  38张

  其他占位符: 38

  39张

  其他占位符: 39

  二、治疗原则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 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人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试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40张

  其他占位符: 40

  标题: 1.湿热熏蒸 热重于湿

  正文: 主症:黄疸,黄色鲜明 兼症:发热口渴小便黄赤,心中懊憹,口干口苦, 呕恶,大便干结, 舌脉: 舌红 苔黄腻,脉弦数 辩证: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三、辩证论治

  41张

  其他占位符: 41

  正文: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 栀子 大黄 酌加 茯苓、滑石,车前草 利湿清热 加减: 胆结石:大柴胡汤 胆道蛔虫:乌梅丸

  42张

  其他占位符: 42

  正文: 主症: 黄疸,身目俱黄,黄色不及热重于湿鲜明 湿邪困阻: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 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证机概要: 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 治 法: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2.湿重于热证

  43张

  其他占位符: 43

  正文: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二方比较,前者作用在于利湿退黄,使湿从 小便中去;后者作用在于利湿化浊,清热解 毒,是湿热并治的方剂。 加减: 见表证者,麻黄连翘赤豆汤 栀子柏皮汤 大黄硝石汤

  44张

  其他占位符: 44

  正文: 注 意 本证湿重于热,湿为阴邪,黏腻难解,治法当以利湿化浊运脾为主,佐以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脾阳受损。 如治疗失当,迁延日久,则易转为阴黄。

  45张

  其他占位符: 45

  正文: 3.热毒炽盛证(急黄) 主症: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 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烦躁抽搐 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 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证机概要: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治 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代 表 方:《千金》犀角散加味。

  46张

  其他占位符: 46

  正文: 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 生地、玄参、丹皮清热凉血解毒;茵陈、土茯苓 利湿清热退黄。 加 减: 如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以凉开透窍; 如动风抽搐者,加用钩藤、石决明,羚羊角粉或 紫雪丹,以熄风止痉; 血症:如衄血,便血、肌肤瘀斑重者, 可加黑地榆、侧柏炭、紫草、茜根炭等凉 血止血; 腹水:可加马鞭草、白茅根、车前草、琥珀粉等

  47张

  其他占位符: 47

  正文: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 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 神疲畏寒,口淡不渴, 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证机概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治 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 表 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本方温化寒湿,用于寒湿阻滞之阴黄。

  48张

  其他占位符: 48

  正文: 常用药:附子、白术、干姜,温中健脾化湿;茵陈、 茯苓、泽泻、猪苓,利湿退黄。 加减:若脘腹胀满,胸闷、呕恶显著,可加苍术、厚朴、 半夏、陈皮,以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若胁腹疼痛作胀,肝脾同病者,当酌加柴胡、香 附以疏理气; 湿浊不清,气滞血结,胁下症结疼痛,腹部胀满, 肤色苍黄或黧黑,可加服硝石矾石散,化浊祛瘀软 坚。

  49张

  其他占位符: 49

  标题: 5.瘀血停积

  正文: 主症:身目发黄而晦暗, 面色青紫垢滞,胁下有痞块,胀痛不舒, 皮肤可见朱纹丝缕,大便色黑, 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辩证要点:瘀血停积,胆道受阻 治法:化瘀消癥 方药:鳖甲煎丸

  50张

  其他占位符: 50

  标题: 针灸治疗

  正文: 基本处方:胆俞 阳陵泉 阴陵泉 足三里 至阳 加减:湿热薰蒸证:太冲 内庭 公孙; 脾俞 中脘内关公孙 热毒炽盛证:大椎 行间 侠溪 寒湿阻遏证:脾俞 胃俞 中脘 三阴交 气海 瘀血停积证:合谷 膈俞 血海 三阴交

  51张

  其他占位符: 51

  52张

  其他占位符: 52

  正文: 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黄疸消退,有时并不代表病已痊愈。如湿邪不清,肝脾气血未复,可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黄疸反复发生,甚至转成癥积、鼓胀。因此,黄疸消退后,仍须根据病情继续调治。

  53张

  其他占位符: 53

  正文: 关于大黄的应用: 治疗阳黄证时,常选用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及大黄硝石汤等方剂,此类方中均有大黄,吴又可谓“退黄以大黄为专功”。实践证明,茵陈与大黄协同使用,退黄效果更好。如大便干结者,加玄明粉、帜实;若大便溏,可用制大黄,一般连续服用后,大便非但不稀,反而会正常。大黄除有清热解毒、通下退黄作用外,且有止血、消瘀、化癥之功,不仅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时可用大黄,即使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出现黄疸,亦可配伍使用大黄。

  54张

  其他占位符: 54

  正文: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淤胆型肝炎主要是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脏疾患,较常见的有病毒性、药物性、酒精中毒性、妊娠性、复发性等淤胆型肝炎,共同特征为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常有皮肤瘙痒,大便色白,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r—转肽酶、胆固醇明显增高。其病机特点为痰湿瘀结,肝胆络脉阻滞。本病可出现于阳黄或阴黄之中,初期多属阳黄,后期多属阴黄。

  55张

  其他占位符: 55

  正文: 在黄疸病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常加入活血行瘀、化痰散结、利胆通络之品。活血行瘀药物如赤芍、桃仁、莪术、丹参、虎杖、当归等;化痰散结药物如法半夏、橘红、莱菔子、胆南星、硝石矾石散、苍术等;利胆通络药物如炮山甲、广郁金、金钱草、路路通、炙鸡金、芒硝、山楂等。此外,黄疸日久不退,只要热象不显著,即可酌加桂枝(或肉桂)、干姜、附子等温通之品,有助于化痰湿,通胆络,退黄疸。正虚者宜加入补气健脾、养肝益肾药物,以扶正达邪。

  56张

  其他占位符: 56

  标题: 小结

  正文: 黄疸的概念: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 病证,目睛黄染为本病重要特征。 病因: 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它病续发。 病理因素:有湿、热、寒、瘀、毒(疫毒) 五种种,但以湿邪为主。 黄疸的主要病机:湿邪困扼脾胃 壅塞肝胆 疏泄不利, 胆汁不循常道,泛溢肌肤。

  57张

  其他占位符: 57

  标题: 复习思考题

  正文: 一、如何理解湿邪在黄疸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二、黄疸的辨证原则和治疗大法是什么? 三、试述阳黄与阴黄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剂 四、脾胃肝胆的功能失调对黄疸的发生有何重 要意义?

  58张

  其他占位符: 58

  病案题

  武某,男,49岁,有慢乙肝、肝硬化病史。病情反复波动,近三、四个月黄疸不退,其色晦暗不泽,脘腹痞胀,饮食减少,胁下结块,时有隐痛,神疲畏寒,小便微黄,苔腻,舌淡有紫气,脉濡缓。

  病名:黄疸(阴黄)、癥积 证型:寒湿阻遏兼浊瘀内结证 病机归纳:久病正虚,中阳不振,寒湿滞留, 浊瘀内结,肝胆失疏,胆汁泛溢。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泄浊祛瘀。 主方:茵陈术附汤合硝石矾石散。

  59张

  其他占位符: 59

  标题: Thanks!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