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耳鼻喉科 > 耳部.ppt

耳部.ppt

耳部.ppt
PPT课件名称:耳部.ppt 时 间:2023-12-20 i d:15119 大 小:10.89 MB 贡 献 者:szgywazx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耳部.ppt

  耳部

  本节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耳的检查技术及各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熟悉耳的解剖及正常HRCT表现 熟悉耳部肿瘤、急慢性中耳乳突炎、先天性发育畸形及颞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一 、检查方法 1.X线 2.CT 3.MRI

  (一)X线 颞骨为三梭锥体,长轴与矢状面成45° 侧/斜位:矢状面投影,X线大致平行于长轴 许Schüller氏位,劳Law氏位,伦Runstrom氏位, 冠状面投影,X线大致从前后方向上垂直于其长轴 后前45°斜位(斯stenvers氏),前后45°斜位(反stenvers氏) 颞骨轴位相:水平面投影,X线在上下方向垂直于其长轴 梅(Mayer氏),欧(owen氏)

  劳Law氏位:颞骨侧位 中心线向面侧及足侧各倾斜15°, 主要观察乳突气房、乳突窦、鼓室盖、乙状窦。 窦硬膜三角 许Schüller氏位:颞骨侧位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30°, 显示与Law氏位大致相同。

  轴位 梅(Mayer氏位): 头向足侧斜45°,矢状面向患侧倾斜45°, 用于观察鼓室窦入口和鼓窦区等。 后前斜位 斯(Stenver氏位): 向头端倾斜12°,俯,头矢状面倾斜45°, 用于观察内耳、内听道、气房、乳突尖。

  (二) CT 1.横断面:自岩骨上缘至外耳道下缘 扫描线平行于下眶耳线(0°):用于观察听小骨,鼓窦入口,耳蜗,咽鼓管,颈静脉管等。 扫描线平行于上眶耳线(30°):用于观察面神经管,外半规管等。 2.冠状面:颞颌关节后缘至外耳道后方,垂直于听眦线

  3.层厚/层距:1-3mm。 4.高分辨率扫描: 重点观察骨质及内耳结构时,骨算法重建 重点观察软组织结构时,用软组织窗观察; 5.增强扫描:富血管及与颅底颅内有关的病变

  (三) MRI 1.头颅表面线圈: 2.扫描序列:T1WI/T2WI 3.MRI水成像:内耳淋巴成像 4.扫描切面:横断/冠状 5.层厚:3~5mm,或更薄(1-2mm) 6.增强扫描:

  二、正常影像解剖

  (一)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二)中耳 鼓室 咽鼓管 鼓窦和乳突 (三)内耳 前庭 耳蜗 半规管

  (一)外耳道 外1/3为软骨部,X线片不 易观察,CT和MRI可以分辨其 结构和形态。 内2/3为骨性外耳道,X线、CT、MRI均可显示。

  (二)中耳 鼓膜:X线不易显示, CT和MRI合适的窗宽可见线状结构。 咽鼓管: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X线平片和CT检查可显示近鼓室侧 1/3骨部。

  (二)中耳 鼓室:垂直和前后径约15mm。听小骨 外侧壁:鼓膜 内侧壁:内耳外侧壁 前壁:咽鼓管 后方:乳突气房 上方:鼓室盖 下方:与大血管相隔 X线可显示鼓室形态和鼓室壁; HRCT能良好显示听小骨形态、位置及其间关节 关系,显示面神经鼓室段走行, MRI分辨不如CT直观。

  鼓窦和乳突: 鼓窦:为鼓室上隐窝外上方空腔, 宽约6mm,高10mm,通过不规则孔道 开口于鼓室上隐窝,与乳突气房相通。 X线显示鼓窦为含气空腔,HRCT可显示鼓窦及 其开口。 乳突:初生时尚未发育,仅见鼓窦,1岁时乳 开始发育,3岁时气化较明显,按其气化情况可 分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乳突的气化类型及表现: 气化型:乳突小房清晰透明,间隔锐利 板障型:由松质骨构成,脂肪及骨髓 硬化型:由致密骨构成,鼓窦周围增生硬化 混合型:

  (三)内耳 X线平片显示骨迷路较清楚。 HRCT对内耳的细微解剖形态观察细致。 MRI可显示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形态。 MRI水成像技术能观察内耳淋巴液。

  外耳道

  内耳道

  鼓室盖

  鼓窦

  窦硬膜角

  乳突尖

  三、正常影像学表现

  许氏位正常气化型乳突

  梅氏位正常气化型乳突

  正常乳突气房,内听道

  正常耳部高分辨率CT表现

  正常耳部高分辨率CT表现

  正常耳部高分辨率CT表现

  冠状面颞骨正常CT解剖

  听小骨 CT重建

  正常耳部MRI表现

  正常耳部MRI 表现 T2WI

  内耳的三维 重建图像

  内耳MR 水成像

  内耳MR水成像

  四、异常影像学表现

  1.乳突气房异常 2.中耳与鼓室异常 3.对称性与位置异常 4.咽鼓管透明度异常 5.岩骨、内耳结构异常

  五、观察、分析和诊断

  正常表现 颞骨的组成: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 外耳道:内2/3为骨部、外1/3为软骨部 中耳:鼓室、鼓窦、咽鼓管、乳突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内耳道 基本病变表现 形态异常:先天畸形 骨质破坏:炎症、肿瘤 骨质增生硬化:慢性炎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畸形性骨炎 骨质结构不连续:骨折 异常软组织密度影:炎症、肿瘤

  六、不同影像学技术临床应用

  X线检查:分析乳突类型、部分疾病 HRCT: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了解骨质细微结构、了解外、中及内耳发育情况,显示各种疾病的表现及邻近解剖关系 MRI:了解内耳迷路及面、听神经情况

  疾病诊断

  七、耳部肿瘤 八、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 九、先天性耳发育畸形 十、颞骨骨折

  七、耳部肿瘤

  (一)外耳道骨瘤 (二)听神经瘤 (三)面神经瘤 (四)中耳癌

  (一)外耳道骨瘤

  分化良好的成熟骨构成,多见于膜内化骨 分型 密质骨瘤:骨表面,无髓腔结构 松质骨瘤:板障内,有髓腔结构 颅底骨瘤常见于筛窦、额窦,外耳道

  外耳道骨瘤

  内耳道骨瘤

  骨瘤

  (三)面神经瘤

  多发生于乳突段,其次为鼓室段,极少发生于内耳道 临床症状主要为渐进性面瘫或面肌痉挛 病理多为神经鞘瘤,少数为神经纤维瘤 影像学表现 CT:本病典型特点为面神经走行区占位病变,局部面神经管管腔扩大、骨质破坏。肿瘤边缘光滑,可突破骨轮廓,进入中颅窝。肿瘤突入鼓室或外耳道,可表现相应部位肿块。增强扫描,肿瘤强化 MRI:可显示肿瘤强化及肿瘤全貌,尤其是向茎乳孔以下的蔓延优于CT

  面神经瘤

  (四)中耳癌

  病因: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 病理:多为鳞状上皮癌 临床:中老年病人,耳道溢血、疼痛、面瘫 影像学表现 CT:中耳鼓室软组织肿块,听骨及鼓室壁不规则破坏,肿块强化明显 MRI:显示范围优于CT,可观察颅内侵犯

  左中耳鳞癌

  中耳癌

  八、中耳乳突炎及胆脂瘤

  ㈠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㈡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㈢胆脂瘤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and mastioditis

  概述: 中耳乳突炎为中耳/乳突气房粘膜及骨膜化脓性炎症,乳突炎多为中耳炎的合并症。本病为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所致,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 1.耳痛:呈深部痛,鼓膜穿孔流脓后缓解 2.听力减退及耳鸣:多为传导性耳聋 3.鼓膜混浊、内陷甚至穿孔 4.乳突炎则局部皮肤肿胀,红,压痛。 5.全身症状:

  (一)X线 1. 鼓室、鼓窦和乳突气房透光度减低,密度增 高,气房壁骨质增生硬化, 2. 听小骨破坏。 3. 肉芽肿型:鼓室上隐窝扩大,内密度增高, 听小骨破坏,鼓窦口扩大,鼓窦和乳突气房 破坏,密度增高。

  急性中耳乳突炎

  双乳突气化型,右 乳突气房透亮度 减低。

  (二)CT表现 1.急性: 中耳鼓室及乳突气房密度增高,部分可见液 平面。 2.慢性: 鼓室和乳突气房内密度增高,粘膜增厚,气房 间隔骨质硬化,中耳内听小骨正常。 3.肉芽型:以炎性肉芽增生和骨质吸收为主要表现。 肉芽组织表现为软组织样等密度;鼓窦入口 和鼓窦密度增高,边缘骨质吸收、模糊,窦 腔无明显扩大。增强扫描肉芽组织明显强化。

  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

  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

  右侧中耳乳突炎

  (三)MRI诊断 1.急性期:中耳及乳突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部分可见液平面。 2.慢性期(单纯型):鼓室和乳突气房内呈软组 织样信号,粘膜增厚,T1WI呈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 3.肉芽型:炎性肉芽增生和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 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有强 化。胆固醇性肉芽肿则在T1WI和T2WI均 高信号

  胆脂瘤cholesteatoma

  概述 为角化鳞状上皮脱落堆积而成,其内含有胆固醇结晶,并非真正肿瘤,有别与先天性胆脂瘤。 绝大多数(95%以上)继发于慢性中耳炎,外耳道上皮经鼓膜边缘穿孔处植入中耳形成(继发性);少数可为鼓室粘膜上皮鳞状化生而来(原发性)。

  胆脂瘤cholesteatoma

  病理: 本病为鳞状上皮通过鼓膜穿孔处长入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角化鳞状上皮脱堆积引起压迫,同时在炎症的作用下导致邻近骨质破坏,听小骨破坏,鼓窦及鼓窦入口扩大,周边伴有骨质硬化。 上鼓室为最早发生的部位。 发展途径: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

  胆脂瘤cholesteatoma

  临床表现: 1.常有长期慢性持续性耳部流脓病史,有特 殊恶臭。 2.传导性耳聋。 3.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穿孔,从穿孔处可见 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无定型物 质,奇臭。

  胆脂瘤cholesteatoma

  (一)X线表现: 鼓室、鼓窦、乳突气房的扩大破坏, 密度增高,听小骨破坏。 1.上鼓室胆脂瘤 2.鼓窦入口胆脂瘤 3.鼓窦胆脂瘤 4.乳突部巨大胆脂瘤

  (二) CT诊断 1.中耳鼓室及鼓窦区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呈软组织样密度(CT值30~65Hu)。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2.病灶边界多数清楚,少数可不清楚,见到骨质硬化边为其典型CT征像。 3.听小骨破坏或移位。 4.鼓室入口、鼓室腔扩大,周围骨质破坏。

  左侧中耳 乳突窦 胆脂瘤

  左上鼓室乳突窦胆脂瘤

  右侧胆脂瘤

  右侧胆脂瘤

  (三)MRI诊断 1.中耳鼓室及鼓窦区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样 影,T1WI呈等偏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信号往往不均匀。 2.增强扫描病灶本身无强化,周围肉芽组织可强化。 3.听小骨破坏,鼓室入口及鼓室腔扩大,周围骨质破 坏,MR不如CT显示好,但在显示硬膜外侵犯及颅脑并发症,MR优于CT。

  中耳胆脂瘤

  九、耳先天发育畸形

  外耳和中耳由第1、2鳃弓发育而来,因此外、中耳畸形常联合发生 内耳由耳囊发育而成,内耳畸形常单独发生 (一)先天性外耳畸形 (二)先天性中耳畸形 (三)先天性内耳畸形

  外、中耳畸形

  外耳畸形:耳廓变形或缺失,外耳道狭窄、变短及闭锁 中耳畸形:主要有鼓室倾斜、狭窄或听骨链畸形 HRCT 外耳—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观察狭窄的程度,闭锁的类型,如为骨性闭锁其闭锁板的厚度 中耳—鼓室窄小变形的程度、听骨链畸形的程度和方式、邻近结构有无畸形,如乳突、颞颌关节、面神经及及内耳

  右外耳道闭锁 中耳发育异常 听骨链畸形

  左外耳道骨性闭锁

  两侧外耳道先天性闭锁伴耳廓畸形

  十、颞骨骨折 fracture of temporal bone

  以岩部骨折最常见 按骨折线与岩锥长轴的关系,可分为三型:纵行、横行及混合型 临床可有外耳道出血、脑脊液耳漏、面瘫、耳聋及眩晕等症状

  岩骨骨折(分类及CT表现)

  根据骨折线方向与颞骨锥体长轴的关系 纵行: 占70%~80% 自颞骨鳞部开始,向前向下,通过鼓室盖、外耳道、中耳和破裂孔 听小骨骨折或脱位 面神经损伤 脑脊液耳漏、乳突和鼓室积液 横行: 10~20% 占颞骨骨折的垂直于岩骨长轴:横过内耳,垂直于岩锥和内听道 混合型

  颞骨纵行骨折伴鼓室、乳突积液

  右侧颞骨多发骨折

  左侧颞骨多发骨折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