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病理科 > 第三章 免疫分子.ppt

第三章 免疫分子.ppt

第三章 免疫分子.ppt
PPT课件名称:第三章 免疫分子.ppt 时 间:2023-12-21 i d:15131 大 小:7.27 MB 贡 献 者:301069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第三章 免疫分子.ppt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目 录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二节 补体系统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3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发现

  Immune sera

  Normal sera

  4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 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Gp:) Ab

  (Gp:) Ig

  5

  免疫球蛋白存在形式:

  分泌型(secreted immunoglobulin, sIg) — 分泌进入体液, 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膜型(membrane immunoglobulin, mIg) — 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一)四肽链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和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通过链间二硫键连结形成。 分子式为:H2L2

  NH2(N端)

  (C端)

  免疫球蛋白四肽链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五类免疫球蛋白示意图

  (二)可变区、恒定区及铰链区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可变区( V区 ):VL+VH 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差异较 大,构成抗体的多样性。

  恒定区(C区):CL+CH(3-4) 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恒定

  铰链区(hinge region):位于CH1与CH2之间,富含脯氨酸,易弯曲伸展利于抗体分子与抗原表位结合

  铰链区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近N端的1/2 L链和1/4(或1/5)H链,氨基酸的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而得名。 ⑴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 V区内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L链3个,H链3个。因其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又称互补性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g region,CDR)

  VL、VH 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不同Ig分子在超变区结构上各自具有独特的氨基酸排序和构型特点,也称为Ig分子的独特型或独特型决定簇。

  超变区、互补性决定区和独特型决定簇指的是Ig分子中的同一结构部位,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而已。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2)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 Ig分子V区超变区之外的部位,其氨基酸组成及排列相对保守。 作用:主要是稳定CDR的空间构型,以利IgCDR与抗原表位精细的特异性结合。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称恒定区(C区)。 IgG、IgA、IgD:CH1、CH2、CH3 IgM、IgE:CH4

  3.铰链区(hinge region) 位于CH1与CH2之间,富含脯氨酸,易弯曲伸展利于抗体分子与抗原表位结合。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三)Ig的功能区

  由链内二硫键连接并经β-片层折叠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球形结构域,称为Ig的功能区或结构域。

  功能区的功能 1.VL、VH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2.CH、CL 具有同种异型遗传标记。 3.IgG的CH2和IgM的CH3 具有补体C1q的结合点;与IgG通过胎盘有关。 4.CH3/CH4 具有与多种细胞Fc受体结合的功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四)Ig多聚体和其他辅助结构

  1.多聚体:IgA二聚体与IgM五聚体。

  2.J链: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多聚体。

  3.分泌片:其功能是: ①与Ig多聚体以二硫键形式结合,转运Ig多聚体至黏膜表面; ②参与组成分泌型Ig; ③与多聚IgA结合,保护其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二、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1.同种型 (isotype):同一种属所有个体共有的 Ig 抗原特异性的标记,在异种体内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

  2.同种异型 (allotype):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 抗原性的不同,在同种异体间可诱导免疫反应。

  3.独特型 (idiotype,Id):每一特定抗体分子V区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一)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Fab片段: 与抗原结合片段(单价) Fc片段: 活化补体的片段

  木瓜蛋白酶

  Ig

  (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Ig

  胃蛋白酶

  F(ab)2: 与抗原结合片段(双价) PFC: 无生物学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四、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一)BCR的生物学作用

  BCR (mIg)

  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意义:B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B细胞主要表达IgM和IgD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二)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四、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1.非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

  ①中和作用

  ②激活补体系统

  中和作用

  激活补体系统

  20

  21

  22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溶解抗原靶细胞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四、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二)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2.Fc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

  ①调理作用

  ②ADCC作用

  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作用-IgE

  ④跨细胞输送作用-IgG、IgA

  ⑤免疫调节作用

  24

  IgG的Fab段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其Fc段可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γR)结合,通过Ig的Fab段与Fc段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调理作用

  25

  26

  调理吞噬作用

  27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当IgG与具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的FcγR结合,促使NK细胞释放细胞毒物质,导致靶细胞死亡。

  28

  29

  ADCC

  第三章 免疫分子

  分泌型IgA分泌片的组装和转运图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IgM:

  1.分子量最大的Ig 2.最早出现的Ig 3.初次应答的主要抗体 4.近期感染的指标 5.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IgG:

  1. 血清中含量最高 2.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3.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 4.具有多种功能 5. 与SPA结合 6.能通过胎盘

  IgA:

  1.分泌性和血清型 2.初乳中含sIgA 3.局部抗体

  IgE: 1.含量最少 2.介导I型超敏反应

  IgD:

  B细胞成熟的标志

  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六、人工抗体

  (一) 多克隆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二)单克隆抗体

  六、人工抗体

  由单一B细胞克隆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也称第二代抗体。1975年,由Kohler和Milstein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mAb其具有结构高度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等特点。单克隆抗体实际意义是: ①可用于抗原的纯化和结构分析; ②细胞发生、分化及功能的阐明; ③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7

  多价抗原

  单克隆 (致敏的B细胞)

  单克隆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分子

  六、人工抗体

  (三)人工抗体

  1.定义: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抗体,也称第三代抗体。 2.原理: B细胞获得编码抗体的基因,或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基因片段,经体外DNA重组后,转化受体细胞,使其表达特定抗体。 如:人-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等。

  39

  (Gp:) 羊抗血清 +霍乱弧菌

  (Gp:) 细菌裂解

  (Gp:) 加热的羊抗血清+霍乱弧菌

  (Gp:) 细菌裂解

  (Gp:) destroyed

  无抗体的新鲜血清

  (Gp:) +

  restored

  细菌裂解

  (Gp:) unable

  一、补体的概念与性质

  (一)补体的概念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二)补体的性质

  正常情况下,补体在体内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 补体性质不稳定,56℃ 30min即失去活性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二、补体的组成与命名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 C1q、C1r、C1s、C4、C2 MBL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 旁路途径: B因子、D因子 共同末端通路:C5、C6、C7、C8、C9 调节蛋白: P因子、I因子、H因、C4结合蛋白、C1抑制物…… 补体受体: CR1~CR5、C2aR、C3aR、C4aR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本成分的符号后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

  三、补体的激活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图

  (一)经典激活途径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三、补体的激活

  1.激活剂 Ag-Ab复合物( IgG、IgM ) 2.参与成分 C1~C9 3.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一)经典激活途径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三、补体的激活

  1. 识别阶段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45

  (Gp:) Ca++

  (Gp:) C1r

  (Gp:) C1s

  (Gp:) C1q

  C4

  (Gp:) C4a

  (Gp:) b

  C3转化酶的形成

  (一)经典激活途径

  2.活化阶段 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46

  C4b

  Mg++

  C4a

  (Gp:) Ca++

  (Gp:) C1r

  (Gp:) C1s

  (Gp:) C1q

  C2

  (Gp:) C2b

  (Gp:) b

  (Gp:) C2

  (Gp:) a

  C3转化酶的形成

  (Gp:) C4b2a 是 C3 转化酶

  47

  C5转化酶的形成

  C4b

  Mg++

  C4a

  (Gp:) Ca++

  (Gp:) C1r

  (Gp:) C1s

  (Gp:) C1q

  C2b

  (Gp:) C2a

  C3

  (Gp:) C3a

  (Gp:) b

  (Gp:) C4b2a3b 是 C5 转化酶, 引发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48

  (Gp:) C3b

  (Gp:) C2

  (Gp:) b

  (Gp:) C4b

  C5

  (Gp:) b

  (Gp:) C5a

  (Gp:)

  49

  膜攻击阶段—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

  50

  (Gp:) C5

  (Gp:) b

  (Gp:)

  C6

  (Gp:) C7

  51

  (Gp:) C5

  (Gp:) b

  (Gp:)

  (Gp:) C6

  (Gp:) C7

  (Gp:) C8

  (Gp:)

  C 9

  C 9

  C 9

  C 9

  C 9

  C 9

  C 9

  C 9

  C 9

  (二)MBL激活途径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三、补体的激活

  (

  MBL激活途径(MBL pathway)是由病原体表面的半乳糖或甘露糖残基与血浆中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依次激活C4、C2,形成C3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活化途径。。

  MBL结构示意图

  53

  C4

  (Gp:) MBL

  C2

  MASP1

  MASP2

  (二)凝集素(MBL)途径

  激活物: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

  54

  C4

  (Gp:) MBL

  (Gp:) C4b

  (Gp:) C4a

  (Gp:) C4b

  C2

  (Gp:) C2b

  (Gp:) C2b

  (Gp:) C2a

  MASP1

  MASP2

  (Gp:) C4b2a是C3 转化酶, 诱导C5 转化酶的产生

  (二)凝集素(MBL)途径

  (三)旁路激活途径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三、补体的激活

  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又称为替代途径,是由微生物或其成分作为激活物直接激活C3,形成C3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活化途径。

  56

  激活物: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某些革兰阳性菌、 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57

  (Gp:) C3bBb 的 产 生

  (Gp:) C3b

  (Gp:) Bb

  (Gp:) C3b

  (Gp:) B

  (Gp:) D因子

  (Gp:) C3b

  (Gp:) B

  (Gp:) B

  (Gp:) C3b

  (Gp:) 补 体 活 化 表 面

  58

  (Gp:) C3b

  细菌细胞壁可保护C3b不被灭活

  B

  D

  (Gp:) b

  P

  C3a

  有激活物的状态下:

  (Gp:) C3转化酶(C3bBb)的形成

  59

  (Gp:) C3b

  细菌细胞壁可保护C3b不被灭活

  C3

  (Gp:) C3a

  (Gp:) b

  B

  D

  (Gp:) b

  P

  C3a

  C5 转化酶(C3bBbC3b)的形成

  60

  C5 转化酶(C3bBbC3b)的作用

  (Gp:) C3b

  C3

  (Gp:) C3a

  (Gp:) b

  C5

  (Gp:) b

  (Gp:) C5a

  B

  D

  (Gp:) b

  P

  活化膜攻击 复合物

  (四)补体活化的调控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三、补体的激活

  1.自身衰变:

  2.调节因子的作用: 经典途径的调节 旁路途径的调节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

  (四)补体活化的调控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三、补体的激活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细胞、溶菌作用 补体系统活化 ? 膜攻击复合物 ?溶解靶细胞(如奈瑟细菌等G阴性菌,异型红细胞等)。

  MAC的形成示意图

  2.调理作用 Ag(颗粒性)-Ab 复合物 ?C3b、C4b、iC3b ? 结合于吞噬细胞CR?吞噬免疫复合物。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二节 补体系统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4.清除免疫复合物 Ag-Ab复合物(可溶性)? C3b?与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CR结合?吞噬清除。

  3.炎症介质作用 活性片段 C4a、C5a、C3a ?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4aR、C5aR、C3aR)? 释放活性介质?炎症反应

  第三章 免疫分子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1.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能够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能引起迅速而强烈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人的MHC分子。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分成三类基因区 1.I类基因 经典:B、C、A位点 非典型:E、F、G位点等 MIC基因:A、B、C、D、E位点 2.II类基因 经典:DP、DQ、DR位点 非典型:TAP、PSMB、DM、DO位点等 3.III类基因 C4、C2、B因子、TNF、HSP70等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1、高度多态性 (1)复等位基因 (multiple alleles ) 在一个群体内,同源染色体的某个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以上时,就称作复等位基因。 (2)共显性表达(codominance) 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1、高度多态性 多态性的意义 多态性和多基因性共同决定了HLA遗传背景的高度多样性,从而使个体和群体极大地扩展了对不同抗原肽提呈和应答的范围,是高等动物抵御不利环境因素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有利:维持种群的生存与延续。 不利:器官移植选择供者造成很大困难。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2、单体型遗传 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 HLA单元型作为一个单位遗传给下一代

  (Gp:) A1

  (Gp:) B8

  (Gp:) A2

  (Gp:) B35

  (Gp:) haplotype:A1、B8 / A2、B35

  73

  A1

  A2

  B8

  B35

  A5

  A10

  B40

  B16

  Father

  Mother

  ×

  a b c d

  (Gp:) A2

  (Gp:) B35

  (Gp:) A5

  (Gp:) B40

  (Gp:) A1

  (Gp:) B8

  (Gp:) A10

  (Gp:) B16

  (Gp:) A1

  (Gp:) B8

  (Gp:) A2

  (Gp:) B35

  (Gp:) A5

  (Gp:) B40

  (Gp:) A10

  (Gp:) B16

  a d b d c b c a

  1 2 3 4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3、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元型上的频率与期望值之间有显著差异的现象

  二、HLA的结构和分布

  (一)HLA的结构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1、HLAⅠ类分子 ?链, ? 2-微球蛋白( ? 2m ) (1)肽结合区: ? 1、 ? 2功能区 ——抗原结合部位 (2)Ig样区: ? 3、 ? 2m功能区 ——与CD8分子结合部位 (3) 跨膜区 将I类分子固定在细胞膜上 (4)胞内区 参与信号传递

  二、HLA的结构和分布

  (一)HLA的结构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1、HLAⅡ类分子

  肽结合区(α 1/ β 1): 结合抗原肽 (2) Ig样区(α 2/β2): 与CD4结合 (3) 跨膜区: 固定HLAⅡ类分子于膜上 (4) 胞浆区:信号转导

  二、HLA的结构和分布

  (一)HLA的结构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78

  HLA- Ⅰ , Ⅱ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三维图

  二、HLA的结构和分布

  (二)HLA的分布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表3-1 经典HLA Ⅰ类、Ⅱ类分子的基因组成、抗原结构、分布功能的比较

  三、HLA的生物学功能

  (一)参与抗原提呈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三、HLA的生物学功能

  (二)参与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成熟需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在这一过程中HLA起着重要作用。

  三、HLA的生物学功能

  (三)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必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与自身MHC分子,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83

  MHC限制性

  MHC型别相同,但抗原不同 ?不识别

  抗原相同,但MHC型别不同 ?不识别

  抗原X特异性的TCR与APC之间MHC型别相同 ?识别

  三、HLA的生物学功能

  (四)参与调控NK细胞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四、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HLA与器官移植 人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主要靶抗原 MHC多态性导致供受者HLA型别的差异 移植前HLA配型 供受体间HLA的相似性越强,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越高。通常最佳的移植物配对关系顺序为同卵双生>同胞兄妹>近亲>远亲>无亲缘者。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四、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表3-2 HLA与疾病的关联

  (二)HLA与疾病易感性

  四、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三)HLA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

  HLA-Ⅰ类分子的表达降低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HLA-Ⅱ类分子表达异常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

  (四)HLA与输血反应

  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HLA的抗体,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等。

  四、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三节 MHC及其编码分子

  (五)HLA分型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由于HLA复合体的高度多态性,个体的HLA复合体可视为伴随个体终生的特异性遗传标记。 HLA基因型和/或表现型的检测,已成为法医学上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重要手段 。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概念:是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经刺激后合成分泌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是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 功能:调节免疫应答 促进造血 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1、产生特点 同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同一种细胞因子也可由多种细胞产生;既表现为同源性,又表现为多源性。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2、作用特点 ①高效性 ②多效性和重叠性 ③局部效应: ④拮抗性和协同性 ⑤网络性

  91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的三种方式:

  ●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者称自分泌效应; ●作用于产生细胞的邻近细胞者称旁分泌效应; ●少数细胞因子在高浓度时也可以作用于远端靶细胞,称为内分泌效应。

  92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重叠性:指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93

  高效性和多效性

  高效性:指细胞因子与膜受体有极高亲和力,极微量细胞因子即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作用。

  多效性:是指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94

  拮抗性和协同性

  (Gp:) IL-4

  (Gp:) IFN-?

  (Gp:) IL-4 阻断IFN- ? 诱导类别转换的作用

  (Gp:) B

  (Gp:) IL-4 + IL-5

  (Gp:) B细胞

  (Gp:) 更有效地诱导IgE类别转换

  (Gp:) B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拮抗性:表现为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 (2)协同性:指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细胞因子功能。

  95

  网络性 细胞因子主要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一种细胞因子往往不是单种发挥作用,而是与其他细胞因子互相联系而发挥综合作用,表现为相互诱生,功能上可表现为叠加、协同或拮抗效应。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产生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 作用: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 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 种类:IL-1~IL-38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表3-3常用的IL种类和生物学活性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2、干扰素(interferon,IFN) IFN是最早发现的一类细胞因子,因其可以干扰病毒在机体细胞内增殖和复制而得名。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表3-4干扰素的类型及主要功能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超家族 可以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 分类: TNF-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TNF-β :活化的T细胞产生,亦称淋巴毒素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 是指在体内体外均可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 分类: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SF,G-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GM-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SF,M-CSF)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等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泛指能促进相应细胞生长、分化的一类细胞因子。 分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EGF) 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 growth factor,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等。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6、趋化因子(chemokine) 又称趋化性细胞因子,可促使血液中白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 目前有C、CC、CXC、CX3C四个亚家族(C指半胱氨酸,X指任意一种其他氨基酸)。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1)造血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2)IFN受体家族(I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3)TNFR超家族 (4)趋化因子受体 (5)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与细胞因子结合后可阻断细胞因子与膜受体的结合,成为膜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进而抑制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三)细胞因子受体

  105

  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CKR):指细胞膜表面和体液中能与细胞因子结合的受体。

  按其存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①膜结合型细胞因子受体 ②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1、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2、介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 ①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②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③细胞因子还对淋巴细胞活化具有调节作用。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3、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 ①促进固有免疫细胞活化 ②作为效应分子直接发挥细胞毒和杀伤功能 ③调节固有免疫细胞活性 4、介导和调节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可以招募其他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促进炎症发生。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3、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 ①促进固有免疫细胞活化 ②作为效应分子直接发挥细胞毒和杀伤功能 ③调节固有免疫细胞活性 4、介导和调节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可以招募其他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促进炎症发生。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因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5、介导病理性免疫损伤 ①超敏反应 ②肿瘤 ③自身免疫病 ④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HLDA)是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Lineage)、不同阶段及其活化过程中,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分子概念

  1、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要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单克隆抗体即以此编号,如CD1、CD2、CD3等。目前已经鉴定并被正式命名的CD分子有371种。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分子概念

  2、CD分子的概念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主要有CD3、CD4、CD8、CD2、CD28、CD40L和 CD58等

  (二)免疫相关的重要CD分子

  1、参与T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过程的CD分子

  2、参与B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过程的CD分子

  主要有CD79a、CD79b、CDl9、CD21、CD81、CD80、CD86和CD40等

  3、Fc受体、补体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

  三、黏附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或称为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结合和信号转导的膜分子的统称。

  (一)黏附分子的概念

  三、黏附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分类: (1)选择素家族(selectin family) (2)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3)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mucin-like vascular addressin)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5)钙黏蛋白或钙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家族(Cadherin/Ca+-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mily) (6)未归类的黏附分子

  (一)黏附分子的概念

  三、黏附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1、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黏附分子在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信号转导及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二)黏附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三、黏附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2、参与炎症反应 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二)黏附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表3-5 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黏附分子

  三、黏附分子

  (Gp:) 第三章 免疫分子

  (Gp:)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

  3、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

  (二)黏附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表3-6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的黏附分子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