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呼吸内科 > 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引(试行).ppt

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引(试行).ppt

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引(试行).ppt
PPT课件名称: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引(试行).ppt 时 间:2023-12-25 i d:15190 大 小:1.72 MB 贡 献 者:zhuanyeyingyu5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引(试行).ppt

  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3

  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引(试行)

  目录

  (Gp:)

  01

  新型冠状病毒基本知识

  (Gp:)

  02

  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Gp:)

  03

  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措施

  第一部分

  Part

  01

  新型冠状病毒基本知识

  病原学特点: 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因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 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等野生动物,但究竟通过何种动物媒介或何种途径传染给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理化特性: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r-CoV 和MERSr-CoV的研究。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传染源: 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潜伏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的传染性还有待研究明确。 传播途径: 目前认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和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病毒的风险可能增加。

  第二部分

  Part

  02

  托幼机构疫情防控 工作要求

  工作要求

  作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落实主体责任,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和相关工作方案,责任到人。

  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培训计划。 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物资储备等工作。 发现疑似患者,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并配合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第三部分

  Part

  03

  企事业单位疫情 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

  一. 开园前

  了解教职工健康情况,为每一名教职员工建档立卡、一人一表,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早教机构、亲子园等,根据防控要求暂停开展线下活动,提供互联网等线上服务。 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清除卫生死角,对活动室、寝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并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工作制度、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包括体温计、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防控措施

  二. 开园后

  1. 严格落实幼儿晨午晚体温监测制度,全日开展健康观察,并做好日常缺勤随访及缺勤病因登记工作。

  2. 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应尽快电话通知其家长,及时安全引导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

  防控措施

  3. 对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室内重点区域做好卫生清洁与消毒,并保持良好通风,早中晚各通风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注意幼儿保暖。使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应按照《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肺炎机制综发〔2020〕50号)合理使用并保证安全。

  防控措施

  4. 指导教职工和幼儿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吃东西前、上厕所前后、从户外进入室内、玩玩具前后、玩耍后、擤鼻涕后、打喷嚏用手遮掩口鼻后、手弄脏后必须洗手。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肘衣服掩住口鼻。

  防控措施

  5. 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内通风消毒,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尽量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6. 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防控措施

  三. 预防性消毒

  根据《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肺炎机制发〔2020〕15号),做好园区、食堂等重点区域(部位)预防性消毒。应注意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过度消毒。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