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技术-课件---2第四节--拔罐疗法.ppt



第四节 拔罐疗法
项目二 经络腧穴基础
(Gp:) 目录
(Gp:) CONTENTS
拔罐理疗概述
1
操作方法
2
拔罐理疗的适应证、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
01
PART ONE
拔罐理疗概述
(Gp:) 1
拔罐理疗概述
1. 定 义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造成罐的负压,使之吸附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特点:无痛无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
(Gp:) 1
拔罐理疗概述
2. 罐的分类
02
PART TWO
操作方法
(Gp:) 2
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 (一)操作要领 拔罐的动作要做到“稳、准、轻、快”。
(Gp:) 2
操作方法
(二)常用方法 1. 闪火法 此法是用镊子挟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的中下段停留片刻,或绕1~2圈抽出,迅速退出后拔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
(Gp:) 2
操作方法
2. 贴棉法 此法是将95%乙醇棉球,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适中,以免滴下烫伤皮肤。本法多用于侧面横向拔罐。
(Gp:) 2
操作方法
3. 投火法 此法是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本法也多用于身体横向拔罐。
(Gp:) 2
操作方法
(三)拔罐法的运用 1. 闪 罐 将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 2. 留 罐 将罐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 min。 3. 走 罐 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将罐拔住后,往返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度,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4. 针 罐 针罐即留针拔罐。 5. 刺血拔罐 刺血后拔罐,适用于热病、痛证、瘀血证及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Gp:) 2
操作方法
3. 走 罐 此法是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将罐拔住后,往返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度,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4. 针 罐 针罐即留针拔罐,此法针罐配合,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5. 刺血拔罐 此法是刺血后拔罐,适用于热病、痛证、瘀血证及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Gp:) 2
操作方法
(四)起罐方法 操作者双手配合,一手拿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下罐口边缘的皮肤,空气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若罐吸附过强时,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损伤皮肤。
03
PART THREE
拔罐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Gp:) 3
拔罐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三、拔罐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一)拔罐的适应证 拔罐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如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以及中风偏瘫等。
(Gp:) 3
拔罐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二)拔罐的禁忌证 (1)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严重水肿、高热抽搐等患者不宜拔罐。 (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皮肤有溃疡、过敏、水肿等不宜拔罐。 (4)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5)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
(Gp:) 3
拔罐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轻、快”。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出现皮肤起水泡时,小水泡无需处理;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泡内水液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等处理,以防感染。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