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注意事项.ppt
文字版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ppt

主讲人:xxx
灌肠的相关注意事项
概念
分类
操作要点
目 录 CONTENTS
(Gp:) 01
(Gp:) 02
(Gp:) 03
(Gp:) 04
注意事项
灌肠术 :是指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
灌肠法
分类
(Gp:) 1:大量不保留灌肠 2:小量不保留灌肠 3:保留灌肠 4:清洁灌肠
溶液的准备
1、大量保留灌肠常用0.1%—0.2%肥皂水、等渗盐水或温开水—成人500—1000ml/次,溶液温度一般39℃—40℃为宜,中暑病人用4℃等渗盐水。 2、小量不保留灌肠“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或液状石蜡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溶液温度38℃(肛管20—22号) 3、保留灌肠肛管应选20号以下,一般镇静催眠:用10%水和氢醛:肠道杀菌:用2%山檗碱,0.5%—1%新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溶液。溶液不超过200ml,溶液温度38℃。 4、清洁灌肠:肥皂水灌肠然后用生理盐水灌肠数次,直至排出液清晰无粪便为止。压力要低,每次灌肠后让病人休息片刻,溶液量约为500ml,液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40cm。
灌肠术的操作流程 核对解释—取位—排气—插管—拔管—整理—记录
操作目的
1: 解除便秘,排除肠胀气。 2:灌入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 3: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做准备。 4: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要点
1:核对解释:根据季节调节室温,关门窗,遮挡,嘱病人排尿 2:取位:左侧部位,双膝屈曲,腿部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臀下垫治疗巾,臀边置湾盘,不能自我控制的病人可取仰卧位。 3:排气: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高于肛门40-60cm,带一次性手套,润滑肛管前端链接肛管,排尽管内气体之后夹住肛管。
操作要点
4插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嘱病人深呼吸,右手持血管钳夹住血管前端,轻轻插入7到10cm,松开并固定肛管,缓慢流入。 5拔管:溶液灌完时夹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放在弯盘内,插进肛门,弯盘移至护理车下,撤出橡胶单和治疗巾,脱手套,助穿裤,取平卧位,保留5—10分钟再排便。 6整理:撤去用物,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清理用物,观察大便形状,必要时留标本送检,洗手。 7记录:在体温单大便栏中记录灌肠结果1/E灌肠后大便一次:0/E表示灌肠后未排大便。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灌肠。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3: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应停止灌肠。
注意事项
操作目的
小量不保留灌肠
1:软化粪便 2:解除便秘 3:排除积气 4: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患者,危重年老体弱患者,小儿及孕妇等
1: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液面距肛门低于30cm,保留溶液10到20分钟再排便。 2:使用注射器,在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钢管尾端,防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 3:为保胎孕妇解除便秘,以油剂为宜。 4: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痛,应停止灌肠。
注意事项
操作要点 1:核对解释,同前 2:卧位选择: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3:插管注液,插入10—15cm,液面距肛门低于30cm,速度要慢,100ml药液宜16—20分钟灌入 4 :保留1小时以上,使药液吸收,注意观察病人反应
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
操作要点
操作方法用肥皂水灌肠,用生理盐水灌肠数次,直至排出液清晰无粪便为止。灌肠时压力要低,每次灌肠后让病人休息片刻。每次灌肠的溶液量约位500ml。液面距肛门高度不低于40cm。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液的高度,减慢流速。 2:嘱患者至少保留药液一小时以上 3: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4: 肠道病疾病患者在晚夜间睡前灌入为宜。 5:慢性菌痢取左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位。 6:保留灌肠时,肛管宜细,插入宜深,速度宜慢,量宜少,防止气体进入肠道。
注意事项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