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脑病.ppt
文字版
中毒性脑病.ppt

病例分享
一般情况
患者,女,16岁,未婚。贵州人。既往体健。 2013年9月到温州某鞋厂工作,至发病前近1个月来一直有接触“粘合剂”。
病史特点
主诉:乏力10余天,加重伴头晕、头痛3天。 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在工厂上班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呈持续性,活动尚自如,进入工厂工作时乏力加重。近10天来乏力逐渐加重,伴摔倒一次,自行爬起,无神志不清。未予重视。3天前乏力进一步加重,行走不稳,呈踏雪感,伴头晕、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较剧时伴呕吐数次,为胃内容,非喷射呕吐。伴少言寡语。1天前站立行走困难,头晕、头痛不缓解,遂来我院就诊,拟“乏力待查”于2013.10.27收住。
体格检查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萎靡,体温36.5℃、脉搏6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4/82mmHg。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伸舌居中,颈软,心律齐,腹软,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两肾区无叩痛。四肢肌力检查欠配合,粗测四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偏低,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腱反射无亢进。双侧肢体痛触觉对称。
辅助检查
(2013.10.27)本院头颅CT:脑白质肿胀。建议查头颅MRI及MRV。
2013-10-27脑部CT
初步诊断
乏力、头晕待查: 中毒性脑病 颅内感染
治疗方案
甘露醇针 125ml q8h静滴脱水降颅内压 尼可林针 1.0 qd+吡拉西坦针 100ML BID静滴营养神经 地塞米松针 5mg IV Q8H 减轻脑水肿。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
(2013-10-28)脑电图示高度异常,头前部偏胜。 (2013-10-2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2.7% ,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计数:208×10^9/L (2013-10-28)生化:谷丙转氨酶:12U/L,谷草转氨酶:16U/L,白蛋白:48.4g/L,葡萄糖:5.2mmol/L,肌酐(酶法):39μmol/L,血清钾:3.97mmol/L,总胆固醇:3.9mmol/L,甘油三酯:1.19mmol/L,C反应蛋白:2.9mg/L
入院后辅检
入院后辅检
(2013-10-28)甲胎蛋白:5.3μg/L,癌胚抗原:1.3μg/L,NSE:11.8μg/L(参考范围0-16.3) (2013-10-28)甲状腺功能:游离T3:3.71pmol/L,游离T4:17.3pmol/L,促甲状腺素:0.93mIU/L (2013-10-28)凝血功能常规+DD:未见异常 (2013-10-28)尿常规:白细胞:阴性。
入院后辅检
(2013-10-29)头颅MRI: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半卵圆中心、外囊、苍白球及小脑齿状核区多发对称性脑水肿性改变,考虑中毒性脑病,请结合临床病史及工作史,MRV矢状窦显示佳,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右侧横窦、乙状窦发育优势,左侧横窦、乙状窦发育细小,左侧筛窦慢性炎症。
2013-10-28头颅MR
第一次腰穿
2013.10.29行腰穿 脑脊液压力:220mm H2O 脑脊液:无色澄清
脑脊液结果
(2013-10-29)脑脊液LDH+ADA+CRP:乳酸脱氢酶:36U/L(参考范围8-32),C反应蛋白:0.1mg/L,腺苷脱氨酶:8.1U/L (2013-10-29)脑脊液脱落细胞学:白细胞计数:4×10^6/L,淋巴细胞百分比:70%,单核细胞百分比:30%。 (2013-10-29)RBC计数+CSF-蛋白+脑脊液常规+隐球菌:葡萄糖定量:4.6mmol/L,氯化物:118mmol/L,蛋白定量 0.2g/L,新型隐球菌阴性。白细胞计数:4×10^6/L,淋巴细胞百分比:70%,单核细胞百分比:30%。
脑脊液结果
(2013-10-30) 脑脊液结核DNA:阴性。 (2013-10-30)脑脊液NSE:7.7μg/L,免疫球蛋白G:1.4mg/L(参考范围5-73),脑脊液免疫球蛋白A:<1.11mg/L,脑脊液免疫球蛋白M:<0.69mg/L,脑脊液梅毒血清反应素:阴性,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 (2013-10-31)脑脊液培养:阴性。
讨论
目前诊断: 中毒性脑病
治疗方案
甘露醇针改为 125mL Q4H静滴脱水降颅内压。 停地塞米松针,改用甲强龙针 80mg Q8H静滴减轻脑水肿。 洛赛克针 40mg QD静滴制酸预防应激性溃疡。 高压氧治疗 QD。
经以上治疗后患者精神有所好转,11.3开始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呕吐。食欲改善。 多次复查头颅CT脑水肿仍较明显。 发现转氨酶升高,且呈升高趋势。
治疗效果
转氨酶变化
11.5加用天晴甘美针150MG qd静滴+易善复胶囊 2# tid 口服
11.24停保肝药物
甘露醇针治疗方案
激素治疗方案
多次腰穿颅内压力
甘露醇12小时未用,无头痛
甘露醇11小时未用,但无头痛
11.26暂停甘露醇针10小时后出现头痛
脑脊液变化
脑脊液变化
头颅CT变化
(2013-11-4)头颅CT: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小脑齿状核、外囊、半卵圆区多发脑水肿改变,请结合MRI。 (2013-11-20)头颅CT: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小脑齿状核、外囊、半卵圆区多发脑水肿改变,请结合临床病史及MRI检查。 (2013-12-10)头颅CT: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小脑齿状核、外囊、半卵圆区多发脑水肿改变,考虑中毒性脑病,请结合临床病史及MRI检查,对比前片大致相同。
10.27
11.4
11.20
12.10
2013-11-4脑部CT
2013-11-20脑部CT
2013-12-10脑部CT
疗效
经以上治疗后患者头痛、头晕、乏力缓解。可自行行走,且行走平稳。 12.13好转出院 出院带药:20%甘露醇针125ml 静滴 q12h 美卓乐片 4mg 口服QM。 近期病情电话回访:患者自述如平常。
诊治体会
结合患者病史特点、头颅MRI、脑脊液所示,诊断中毒性脑病 我们医院去年也诊治过类似病例10余例,死亡3例。通过分析以上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案,该患者给予积极脱水、降低颅内压、高压氧治疗。虽然患者后期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但患者症状体征好转,提示治疗有效。 至于具体毒物无法查证,根据病史特点,考虑二氯乙烷等化工原料中毒可能性大,文献报道此病颅内水肿持续时间长。
职业性急性1,2 一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
GBZ39-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作业
二氯乙烷常用作化学合成原料、工业溶剂、脱脂剂、金属清洗剂和粘合剂等
特点
急性和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特别亚急性中毒是近十年来国内的主要发病形式,它见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中毒的患者。 亚急性中毒特点:潜伏期较长,几天至几十天;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毒性脑病,突出表现为脑水肿,部份重度中毒者可有脑局灶受损的表现,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特点
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时,脑水肿可持续两周左右,且可反复或突然加重。 治疗应以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氧疗,有条件的高压氧治疗,强调“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防止反复” 治疗观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周。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