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生殖.ppt



第 十 一 章 生 殖
2.雄 性 生 殖 生 理
1.概 述
3.雌 性 生 殖 生 理
1 概述
1.1 生殖器官和副性征
生殖:生物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生理过程。 生殖过程:生殖细胞的形成;交配;受精;胚胎发育;分娩
1.3 繁殖季节 常年繁殖:牛、猪、家兔等 季节性繁殖:马、羊、狗等
1.2 性成熟和体成熟 性成熟:生殖器官和副性征的基本发育完全,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 初情期:性成熟的开始阶段 体成熟:性成熟后,动物的身体仍在发育,发育一定时间后才达到体成熟。
2.1.1 睾丸的生精作用 2.1.1.1 生成部位 2.1.1.2 生成过程 1)增殖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2)生长期:初级精母细胞变大 3)成熟期:初级精母细胞进行两次成熟分裂→精子细胞 4)成形期:精子细胞→精子
2 雄性生殖生理
2.1 睾丸的功能
2.1.2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分泌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睾丸支持细胞合成、分泌抑制素。还存在一种与抑 制素的结构近似物-激活素。
2.1.2.1 睾酮的作用(录象) 1)维持生精作用。 2)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3)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正常的性欲。 4)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钙磷沉积,促进骨骼、肌肉生长; 增强骨髓造血功能。
2.1.2.2 抑制素的作用 抑制素对腺垂体FSH的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生理剂量对LH无明显作用)。 抑制素的结构近似物-激活素:促进腺垂体FSH的分泌。
2.1.3 睾丸生精活动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
环境因素
下丘脑GnRH
腺垂体
FSH
L H
睾 丸
曲细精管
支持 细胞
间质 细胞
抑制素
激活素
雄激素
精 子
2.2 附睾及副性腺的主要功能 2.2.1附睾的主要功能 1)使精子成熟 2)吸收睾丸液中的某些成分、衰老的精子及其崩解产物 3)分泌某些物质进入附睾液 4)储存精子 2.2.2 副性腺的主要功能 2.2.2.1 尿道球腺 2.2.2.2 前列腺 2.2.2.3 精囊腺
2.3 精液 2.3.1 精子(录象) 2.3.2 精清 各种副性腺的混合分泌物
主要作用: 1)稀释精子; 2)提供精子运动和存活的适宜环境; 3)提供精子活动的能源; 4)保护精子; 5)刺激雌性生殖道的运动; 6)防止精液倒流。
3 雌性生殖生理 3.1 卵巢的功能 3.1.1 卵巢的生卵作用 3.1.1.1 卵细胞的生成和卵泡的发育 卵泡:卵细泡和周围的卵泡细胞共同构成卵泡。 卵泡发育的三个阶段 原始卵泡(初级卵泡) 生长卵泡(次级卵泡) 成熟卵泡
3.1.1.2 排卵及排卵后黄体的形成 1)排卵的类型 自发性排卵的动物:牛、猪、马、羊 诱发性排卵的动物:兔、猫、骆驼...... 2)排卵的机理 (1)LH是激发排卵的主要激素 (2)FSH,孕激素,PGE2, PGF参与排卵 3)黄体的生成和退化 (1)红体的生成 (2)黄体的形成 (3)黄体退化 (4)白体形成
3.1.2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3.1.2.1 雌激素及其生理作用(录象) 1)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通过对下丘脑的正反馈作用,间接促进排卵。 2)输卵管:增强其分泌和运动,利于精子与卵子的运行。 3)子宫: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增殖处于增生期阶段;子宫颈腺分泌多而稀薄粘液,宫口松弛,利于精子穿行;分娩前,加强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提高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4)阴道: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促进糖原分解,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
5)促进乳腺发育 6)代谢 (1)促进蛋白质合成。 (2)促进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加速骨骼的生长,促进骨骺软骨的愈合。 (3)降低血浆胆固醇与β脂蛋白含量。 (4)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提高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引起水钠潴留。
3.1.2.2 孕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子宫:在雌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发展为分泌期,并维持于分泌期状态;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即具有安宫保胎作用; 使子宫颈腺分泌少而粘稠的粘液,形成粘液塞,不利于精子穿透,防止再孕(一些孕激素避孕药可能是以此而起作用的)。 2)乳腺: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发育, 为分娩后泌乳准备条件。
3)产热: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波动:排卵日短暂降低,排卵后升高0.5℃(依此作为判定排卵日的标志)。
下丘脑GnRH
腺垂体
FSH
L H
卵 巢
颗粒 细胞
优势卵泡
抑制素
排 卵
雌激素↑
环境因素
雌激素No.1峰
3.1.3 卵巢活动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卵泡期卵巢功能调节: 卵泡发育过程中,优势卵泡的出现→雌激素分泌↑→雌激素和抑制素共同对腺垂体的负反馈调节→FSH↓LH↓(尤FSH↓)。 这一调节过程对优势排卵卵泡的形成和雌激素的第一分泌峰的出现起重要作用。 雌激素的第一分泌峰→对下丘脑正反馈调节→FSH、LH分泌峰→排卵。
黄体期卵巢功能调节: 排卵→黄体→在LH作用下,孕激素、雌激素分泌↑(雌激素第二分泌峰)→ 若未受精:雌激素和孕激素对腺垂体与下丘脑负反馈调节→FSH↓LH↓→黄体退化→经血期(此时的黄体称为月经黄体); 若受精: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还分泌松弛素(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此时的黄体称为妊娠黄体。
3.2 性周期 3.2.1 发情周期的概念和分期 1)发情周期的概念 两次排卵的间隔时间
2)发情周期的分期 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休情期
3.2.2 影响发情周期和发情的因素 1)季节 2)饲料 3)温度 4)公畜
3.3 受精和授精
3.3.1 受精
精子与卵子相遇并结合成为合子的生理过程。
3.3.1.1 受精部位和时间(录象) 3.3.1.2 精、卵的运行 3.3.1.3 精子的获能
精子在母畜生殖道内停留一段时间,发生某些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之后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3.3.1.4 精卵相遇及顶体反应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在即将相遇的一瞬间,精子顶体中的酶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及透明带-顶体反应。
3.1.1.5 精子进入卵子及合子的形成 1)穿过放射冠 2)穿过透明带 3)到达卵黄膜 4)进入卵细胞 5)原核的形成 (1)雌原核 (2)雄原核 6)配子形成
3.3.2 授精 雄性动物的精液输入雌性动物生殖道的过程。 3.4 妊娠 概念: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为成熟的胎儿的过程 3.4.1 卵裂 3.4.2 附植 3.4.3 胎盘的形成 3.4.4 妊娠维持 胚泡附植后,继续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直至分娩的过程。 3.5 妊娠期母畜的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变化 2)内分泌变化 3)消化代谢变化 4)其它变化 3.5.6 妊娠期间的发情 3.5.7 假妊娠 3.5.8 妊娠期胚胎的生长发育与营养 1)胚芽期 2)胚胎发生期 3)胎儿生长期
3.6 分娩 3.6.1 分娩过程 1)开口期 2)胎儿产出期 3)胎衣排出期 3.6.2 分娩机制 3.6.2.1 母体发动分娩学说 1)机械刺激 2)激素的作用 (1)催产素(2)孕激素 (3)前列腺素(4)松弛素 3.6.2.2 胎儿发动分娩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