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医学基础.ppt
文字版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医学基础.ppt

1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医学基础
2
案例
男,68y 摔倒造成左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 急诊手术,全髋置换 5d后行康复治疗 作业治疗计划:如何保护髋关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训练运用助行器,娱乐活动的探索....
3
问题
什么是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有什么区别?
4
作业治疗的定义
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目的性、选择性、任务性) 促进疾病、发育障碍及/或身体和心理社会功能障碍者康复 帮助病残者最大限度地挖掘、使用其身体功能,以促进其适应工作、社会、个人及家庭的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 独立的卫生学科
5
常用名词及概念
作业 人类为了生存所要进行的诸多方面的活动。是作业活动的总称。 作业活动 人类在清醒的状况下所从事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 活动 为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包含主动、积极的含义。
6
作业治疗的治疗手段
作业活动 促进性程序 促进性器具
7
作业活动
为作业疗法的核心治疗媒介或手段 目的:全面恢复和提高治疗对象的 功能独立能力。
8
促进性程序
目的:帮助患者更有兴趣、更有效 地参与作业活动,提高治疗 效果与活动中的独立性。 内容:个人或小组辅导;教与学; 神经促进技术;环境改造; 良好的医患关系;融入家庭 与社区。
9
促进性器具
目的: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为 其最大程度调动与发挥残 余功能提供有利条件。 内容:夹板、压力治疗、辅助用 具、特别家具及用品等。
10
作业治疗的成功要素
目的性、选择性、任务性的作业活动; 治疗对象主动、自愿、有兴趣地参与作业活动; 良好的医患关系。
11
作业治疗师的角色
治疗师(therapist) 教育者和训练者(educator and trainer) 教师(teacher) 职业评定者(vocational evaluator)
12
作业治疗师的角色
治疗师(therapist) 帮助患者恢复躯体功能的治疗,如强化关节的活动性及肌肉的力量;改善和提高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感知、认知训练。 心理安抚与疏导。
13
作业治疗师的角色
教育者和训练者(educator and trainer) 教育病人及家庭成员正确认识患者现存的能力和残疾的状况,可能的预后。 给出有关工作(训练)、休息、安全、环境与生活方式改良等方面的建议。 介绍或设计适应性用具,并训练其使用。
14
作业治疗师的角色
教师(teacher) 教授适应与代偿性技术。 教授家庭成员家庭照顾和帮助技术。 教授患者学习跟从性或家居性训练活动。 教学性的小组活动。
15
作业治疗师的角色
职业评定者(vocational evaluator) 探寻治疗对象的职业潜能、工作能力、耐力、习性及适应的情况,为其日后选择合适的职业提供依据和建议。
16
常用的作业治疗技术
按作业活动的功能分: *日常生活活动(ADL) *生产性活动(productive activities) *娱乐活动(leisure activities)
17
方法——作业活动的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ADL) *基本:穿衣、进食、洗漱、转移、如厕、 沐浴、步行、上下楼梯等。 *家务:备餐、清洗衣物、家居清洁、购 物、使用家用电器。 *社区:交通用具(巴士、的士、地铁、 飞机、轮船)及公共设施(邮局、超市、 银行)的使用。
18
方法——作业活动的功能
生产性活动(productive activities) *模拟工厂:金工、木工、纺织、缝纫、制陶、 印刷等。 *就业前训练:文书、计算机操作、电器装配 与维修等。 考虑:患者性别、年龄、兴趣、技能、特长、 目前的功能状况、就业的可能性,以及 回归原工作的可能性或可能从事的职业 等因素。
19
方法——作业活动的功能
娱乐活动(leisure activities) *所有能产生新奇、愉快、高兴等情绪,并对 日常生活与工作不产生不良影响的活动。 *作用:强壮身体、愉悦心情、改善社交能力 与人际关系(参与、合作)。 *娱乐:球类活动、聊天、书法、绘画、园艺、 手工艺、治疗性游戏(下棋、打牌、 电脑游戏)。
20
常用的作业治疗技术
按作业活动所需的技能分: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感知功能 *认知功能 *心理社会功能
21
方法——作业活动所需的技能
运动技能 *改善肌力(推磨砂板、扔沙包、悬挂重物挂件) *调整肌张力(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模拟性 ADL、有韵律或节奏的活动) *改善关节活动度(自助性活动、推磨砂板、 悬挂重物挂件、擦洗玻璃或墙壁) *协调与平衡(跳高够物、跳舞、打节拍、抛 接物、转球、老鹰捉小鸡)
22
方法——作业活动所需的技能
感觉技能 *感觉再教育 *感觉脱敏 *感觉替代 (眼镜、助听器、盲人过街灯)
23
方法——作业活动所需的技能
感知技能 *辨别各种实物 *辨认图形、颜色 *定位上、下、前、后、左、右,识别前 后背景
24
方法——作业活动所需的技能
认知技能 *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 *注意力 *计算、记忆(长期、短期、即刻) *语言理解(阅读、听) *解决问题 *概念与定义、逻辑与推理、判断与决策
25
方法——作业活动所需的技能
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 *公益活动 *小组活动 *聚餐会 *宗教活动
26
方法——作业活动所需的技能
心理技能 *自我放松 *倾诉 *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27
简单易得的作业治疗用具
28
社区环境设施的利用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废、旧设施的利用
51
52
53
54
55
56
废 物 利 用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动 手 制 作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答案
79
物理治疗
80
教学目的
熟悉物理治疗的分类 掌握物理治疗的作用 掌握物理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掌握康复中常用物理治疗方法
81
物理治疗概论要点
定义 种类 人工物理疗法分类 治疗作用 适应证与禁忌证 康复医学中常用物理治疗方法
82
定义
物理治疗学(Physiatrics) 是指研究和应用天然的或人工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门科学。
83
物理因子研究
物理性质、生物学作用 宏观:对机体整体水平的影响了解全面作用和效果 微观:对超微结构研究以揭示物理因子作用的本质 临床应用的理论和技术 物理治疗属于外界条件刺激,它有动力性和信息性双重作用,在调节人体功能和增强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84
现代物理治疗学包含四项基本内容
物理治疗 物理康复 物理诊断 物理预防
85
国外物理治疗学的发展
古希腊就倡导应用矿泉、日光、海水及“体育”治病 17世纪有人用摩擦生电治病;1789年发现直流电 1801年发现紫外线;1802年发现红外线;1831年发现感应电并用于医疗;1891年用高频电疗治病 本世纪20年代用短波、超短波治病 30~40年代用超声波治病 60年代用激光治病
86
我国物理治疗学的发展
早在公元二世纪以前,就有针灸、 按摩、拔罐、医疗体育、磁石和用水治病的记载 公元前722~公元220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按摩已成为一种重要医疗手段 针灸疗法在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医书到日本,17世纪又传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87
50年代我国建立了物理治疗专业 1958年成立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筹备委员会 1978年召开中华医学会第一次理疗学术会议选举新委 员,正式出版了《中华理疗杂志》 1984年召开第二次理疗学术会议,学会名称改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 1989年召开中华医学会第三次物理康复学术会议,选举第三届委员会 90年代学会名改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会
88
物理因子的种类
天然的物理因子 日光、大气、气候、海水、温泉、矿泉等 人工的物理因子 电、光、声、磁、水、蜡等
89
人工疗法分类
电疗法: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 光疗法:激光、红外线、紫外线、红光、蓝光等 超声波疗法:脉冲超声波、低频超声波、高频超声波 磁疗法:动磁场、交变磁场、静磁场 水疗法:不同的水质,其治疗作用不同 传导热疗法:温泉水疗、蜡疗、泥疗、热敷等 低温冷冻法疗法:冷气疗法、冰疗法等 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90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全身作用 光疗、水疗:引起全身的理化作用——治疗目的 局部作用 直接作用——引起局部反应 节段反射(神经) 间接作用—— 经络系统(经络)————治疗作用 全身反应(体液)
91
物理因子对人体的直接作用
定性的概念 作用形式(热效应、非热效应、光化效应) 定量的概念 作用深度 有效穿透深度( h)半吸收层——50% 穿透深度 ( D) ——其始值的37% 可能达到的深度——10%以下。
92
物理因子对组织器官方面的直接作用
在直流电场之间:组织发生兴奋或抑制等生理变化 在短波和超短波电场下:产生非热效应和热效应 紫外线刺激皮肤表皮细胞:形成红斑反应 直流电溴离子导人:引起大脑神经细胞的抑制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运动神经:引起肌肉发生收缩二氧化碳浴影响呼吸运动的节律 直流电解拔毛、高频电烧灼、二氧化碳激光聚焦治疗疣、赘等
93
物理因子对致病因子的直接作用
超短彼、微彼、紫外线、激光 ——有杀菌或抑菌作用,并有将某些毒素破坏或减弱的作用 如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患儿和接触者,应用紫外线对口腔照射,可以达到口腔消毒的目的,使带菌者转为阴性 局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导人抗菌素也可起到直接作用
94
物理因子对组织直接作用的深度
电流的频率的不同,其作用深度亦不同 低、中、高频率电流对组织的作用深度,随其频率的升高而增加,组织对其通过的阻力也就随其频率的升高而下降。 微波作用深度与频率的关系正好与低、中、高频电流的规律相反是随着频率的升高而下降。 组织(介质)的不同,其作用深度亦不同 例:超短波易于穿透含水量高的组织而被含水量低的组织吸收;而微波则与其相反,这在临床应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95
物理因子对神经反射作用
轴索反射 局部反应——引起即时充血有关 节段反射 脊髓节段与皮节 内脏的神经支配 传出神经 传人神经 内脏与皮肤的神经联系
96
全身反射 冷水浴后 神经兴奋性和传导性升高,精神焕发,全身充满活力 温水浴、长时间的泥疗、某些低频脉冲电 能增强大脑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引起瞌睡 其他 引起体温、脉搏、血压和新陈代谢方面的改变
97
物理因子对体液作用
紫外线、直流电电解、电泳、电渗等:均可引起体液性改变 脉冲超短彼作用于脑垂体:可使ACTH的分泌增多 超短波或微波作用于肾上腺区时:可使皮质醇升高 二氧化碳浴时: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的感受器,并直接作用于大脑中枢而发生呼吸运动节律的改变 电刺激脑或身体其他部位:可使人体释放出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多肽——为内源性的。与镇痛有密切关系的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脑啡肽与内啡肽
98
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
治疗原则 要有针对性 应用要注意个体化 应用的剂量问题 应用要注意治疗部位 要有一定的疗次
99
治疗作用
消炎 细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 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深部的炎症 表浅部位的炎症
100
即时镇痛作用 神经机制 可能与电流兴奋了周围神经的粗纤维,关闭了疼痛传入的闸门有关。 闸门控制学说 皮层干扰假说 掩盖效应假说
镇痛作用
101
迟后镇痛作用 体液机制 可能是由于电流刺激了人体,使肌体释放出内源性吗啡物质有关 5-HT 内源性吗啡样物质(Endogenous Morphine Like Substances,MLS) 脑啡呔(E-nkephalin,Enk) 内啡呔(E-ndorphins,End)
102
延缓镇痛作用 由于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而使疼痛延缓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与多次治疗当时的镇痛作用和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而带来的一系列有利反应有关。
103
镇痛仪器选择
低、中频电流效果最为显著 激光、高频次之 磁疗、其他光疗再次之
104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高频电流 通过轴突反射 通过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在血管周围形成的周围间质神经网。当血液温度升高-神经兴奋-血管扩张 热能引起组织蛋白微量变性,形成组胺、血管活性肽或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血液循环改变与组织温度生高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105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光疗红外线、可见光对局部血液循环亦有促进作用 原理: 光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后转变为热——再由温热引起血管扩张,而促进血液循环。
106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低、中频脉冲电流 轴突反射:大量皮肤表面的刺激-轴突反射-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 三联反射:刺激后皮肤的充血反应。 肌肉活动的化学产物:已知ADP、ATP有强烈的扩张血管作用。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通过刺激交感神经节才能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
107
改善血液循环疗法选择
温热疗法引起充血反应最明显;如红外线、传导热、温热磁等; 高频电(短波、超短波、微波等)、紫外线疗法引起充血反应较持久。
108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作用
脉冲电流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引起肌肉兴奋 机理 膜的极化状态被破坏就可能引起兴奋 神经兴奋到肌肉收缩 兴奋在神经内传播 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的传导 肌肉的收缩
109
降低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机理: 高频电流——热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 交替地刺激痉挛肌本身——使其肌腱外的高基氏腱梭强烈兴奋而反射性地抑制痉挛肌; 刺激痉挛肌的拮抗肌——使拮抗肌强烈兴奋,通过交互抑制原理使痉挛肌本身受到抑制; 两种抑制轮替在痉挛肌上不断出现——使痉挛缓解。
110
促进骨折愈合
机理 阴极直流电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可能与直流电阴极引起的低氧、高碱性和高钙浓度的环境、增加膜的通透性和物质交换及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多频振动波 超短波疗法 干扰电疗法疗效肯定,机理不清楚
111
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
紫外线有最佳的治疗作用 由于紫外线对DNA和细胞分裂影响的结果 He-Ne激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有刺激上皮再生,加速组织修复的功能 高频电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超短波的非热效应可使吞噬细胞的活动增强,促使炎症局限或逆转 高频电的温热效应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排除,局部营养的改善
112
增加机体防御免疫机能
增加细胞的免疫功能 增加某些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 增加某些免疫细胞的数量 增加体液的免疫功能 增加补体和凝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病原菌 增加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113
镇静、安眠
低、中频电疗首选 机理: 直接刺激间脑内丘脑下的睡眠区而引起睡眠 电流直接刺激低位脑干可以诱发动物睡眠 磁疗法次之 磁场对神经中枢有增强的抑制过程,能改善睡眠状态,延长睡眠时间
114
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治疗方法
皮肤表面 紫外线、长波红外线、He-Ne激光、直流电、毫米波 皮下脂肪层 用短波或超短波电容电极,电极间隙要小些,可用短波红外线代替 肌层 用微波、和低、中频脉冲电流 骨等电阻大的组织 短波和超短波电容场,电极间隙要大 骨膜 以选用超声较好
115
物理疗法的适应证
炎症 损伤 粘连及瘢痕 溃疡 失眠 功能障碍性疾病
116
物理疗法的禁忌证
严重的心脏病和动脉硬化 动脉瘤 出血倾向 高热 恶液质 活动性肺结核 癌肿(高频)
117
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低频电: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经皮神经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低频脉冲等疗法 中频电:音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 高频电:短波、超短波疗法、微波 光疗法: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疗法 超声波:低频超声波、高频超声波 磁疗法:电磁、旋磁、静磁 传导热:蜡疗法 冷疗法
118
思考题
物理治疗的作用 物理治疗的分类 物理治疗的主要禁忌症
119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