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进化心理学的家庭关系观.ppt
文字版
第七章 进化心理学的家庭关系观.ppt

第七章 进化心理学的家庭关系观
1 父母的亲本关怀
1.1 母亲比父亲更关心孩子 1.1.1 父亲身份不确定性假设? 1.1.2 抛弃假设? 1.1.3 择偶机会损失假设? 1.2 亲本关怀的实证研究 1.2.1 影响亲本关怀的因素? 1.2.2 新生儿被说成与谁相像? 1.2.3 对子女的亲代投资? 1.2.4 对继子女的虐待? 1.3 父母-后代冲突理论 1.3.1 父母-后代冲突的进化根源? 1.3.2 用父母-后代冲突理论解读亲子冲突? 1.3.3 尊老爱幼的不对称性?
2 亲属关系
2.1 包容适应理论 ——引子:关于利他行为的思考? 2.1.1包容适应理论的回顾? 2.1.2 汉密尔顿规则? 2.1.3 基于汉密尔顿规则的假设? 2.2 相关的实证研究 2.2.1 地松鼠的警报? 2.2.2 人与人之间的生死相助? 2.2.3 把财产留给谁? 2.2.4 祖父母的投入? 2.2.5 亲戚关系重要性的性别差异? 2.3 总结:家庭中的“阴暗”一面?
1.1.1 父亲身份不确定性假设
父子关系不确定问题 对于体内受精的物种,由于雌雄两性在繁殖上的生理差异,母亲可以百分之百地“确信”子女和自己的遗传关系,父亲则不然 父子关系不确定对亲代投资的影响 母亲的投资百分之百地能令 自身的基因受益 父亲的投资或多或少有浪费 在他人基因上的风险 因此,父亲对子女的投资意 愿没有母亲强烈
1.1.2 抛弃假设
作为决定因素的配子的排放顺序 亲代投资不仅使后代受益,也使得能够首先放弃子女的一方受益,他们得以让配偶承担抚养义务 被留下的一方要么被迫抚养后代,要么放弃后代 从进化角度看,留守方抚养后代比放弃后代更有利 抛弃假设的理论推测 雌性抚养子女的比例:体内受精物种>体外受精物种 实证研究结果 80%的体内受精物种由雌性承担更多抚养工作 体外受精物种中只有30%是雌性承担更多抚养工作 假设遭到的挑战:来自同时释放配子物种的数据 雌性育子vs.雄性育子的理论比率:50% vs. 50% 雌性育子vs.雄性育子的实际比率:22% vs. 78%
1.1.3 择偶机会损失假设
损失的择偶机会 父母为后代投入精力而直接导致的其他择偶机会的丧失(抚育子女的机会成本) 择偶机会损失假设的理论推测 对雄性动物而言,因择偶机会丧失而造成的繁殖代价越大,雄性抚育子女的概率就越小 一般而言,男性由抚养子女造成择偶机会丧失所导致的繁殖代价要高于女性 经验证据 当适婚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时,男性的择偶机会代价更小,此时男性更有可能为子女投入 当适婚女性过剩时,男性就会忽视子女
1.2.1 影响亲本关怀的因素
进行投资决策时须考虑的因素 选择有获得回报权利的投资项目:投资的准确性 选择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将投资转化为回报的效率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投资途径:投资的机会成本 哪些因素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投入? 如果将父母对子女的投入也视为一项投资—— 为保证投资的准确性—— 辨别与后代的亲缘关系 为保证投资的转化效率—— 判断那些子女更能将亲代抚育转化为繁殖成效 为减小投资的机会成本—— 判断用于抚养后代的资源有无其他的可利用途径
1.2.2 新生儿被说成与谁相像?
理论推测 男性确定自身父亲身份的两个信息来源 关于伴侣受孕期间的性忠贞的信息 孩子与自己相像的程度 男性进化出了对上述两种信息的敏感机制 实证研究结果 111份美国出生录像带的研究 母亲评价孩子像父亲的次数四倍于与像自己的次数 加拿大出生公告的问卷调查 母亲的评价:认为孩子“更像父亲”的占81% 母亲亲属的评价:认为孩子“更像父亲”的占66%
1.2.2 新生儿被说成与谁相像?
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 实际上父子之间的相似度并不高于母子之间 人们评价孩子像父亲的次数更多并非因为孩子真的更像父亲 人们更多强调孩子与父亲的相似也许是为了鼓励男性的亲代投资 相似性知觉与父亲的行为 孩子与自己的相似性对男性的亲代投资具有重大影响 女性亲子投入与相似性知觉间的关系没有男性显著 男性的相似性知觉与其对妻子的重度虐待呈现相关 有理由猜测,男性进化出了识别孩子与自身相似性的专门机制,同时进化出了防止为他人子女投入的防御机制
1.2.3 对子女的亲代投资
理论预测 源自亲代抚育假设的进化预测 男性对于亲生子女会比对继子女投入更多资源 父亲身份不确定的男性比身份确定者的投入更少 源自择偶努力假设的进化预测 男性对现任配偶子女的投资多于对前任配偶的子女 实证研究结果 亲生子女获得的费用比继子女多$15,500 确定的子女获得的费用比不确定的子女多$28,400 现配偶的子女获得的费用比前配偶的子女多$14,900 结论:与子女的亲缘关系是男性对子女投入资金的有效预测指标
1.2.4 对继子女的虐待
理论预测 一个成人与孩子的亲缘关系越远,他杀死孩子的可能性就越高 实证证据 美国、加拿大的家庭和福利院调查 与继父母同住的孩子vs.与亲生父母同住的孩子 遭受身体虐待的可能性:40倍 被杀害的比率:40-100倍 结论 亲缘关系是预测父母在子女身上花费代价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人类似乎已经进化出了相应的心理机制,引导他们把关怀优先指向自己的遗传后代
1.3.1 父母-后代冲突的进化根源
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着重要的遗传利益冲突 父母和子女有50%的亲缘关系,与此同时 父母和子女也存在50%的基因差异 上述冲突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在 如何理想地分配资源上存在差异 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提供两份食物 母亲的理想分配 每个儿子各获一份 对每个儿子而言 自己获得两份 子女想要的总是比父母想给的多
1.3.1 父母-后代冲突的进化根源
自然选择使子女和父母形成了不同的适应器 子女:形成希望独占父母资源的适应器 正性策略:设法表现得很可爱 负性策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父母:形成倾向于在子女间进行最优资源分配的相反适应器 父母-后代冲突理论得出的部分假设 父母倾向于惩罚子女之间的冲突而鼓励他们的合作 父母希望孩子尽快断奶,子女则希望 继续占有母乳资源 孩子更重视自己,父母则希望其更重 视自己的兄弟姐妹
1.3.2 用父母-后代冲突理论解读亲子冲突
母亲与胎儿的宫内冲突 宫内冲突的逻辑 仅携带母亲50%基因的胎儿操纵母亲为自己提供尽可能多的营养,母亲则希望保留一些养分以利自身生存和准备再次生育 不同阶段的宫内冲突 胎儿是否自动夭折 胎儿的目标:为尽可能久地呆在子宫中释放hCG 母亲的目标:及早终止不够健康的胎儿的妊娠,而为将来更有可能存活的孩子保留资源 母体的供血冲突 胎儿为得到更多营养促进hCG的分泌,不惜以伤害母亲为代价(造成母亲的妊娠期高血压)
1.3.2 用父母-后代冲突理论解读亲子冲突
重解俄狄浦斯情结 关于亲子冲突的两种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 导致冲突的原因:儿子对母亲的性欲 冲突的性别差异:同性冲突多于异性冲突 进化理论 导致冲突的原因:子女的要求与父母的投资不对等 冲突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别差异 进化理论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 俄狄浦斯情结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冲突来源 指向亲代投资而不是性接触的父子冲突 父子间的同性竞争,但不是指向母亲,而是针对和其他女性的性接触
1.3.2 用父母-后代冲突理论解读亲子冲突
重解俄狄浦斯情结(续) 实证证据 俄狄浦斯阶段(2-5岁)的亲子谋杀案数据 加拿大样本 父杀子21起,母杀子21起 父杀女27起,母杀女27起 青春期-成人期的亲子谋杀案数据 家庭内部同性谋杀以父子相残 为主,而此时俄狄浦斯阶段已 过去10年有余 结论:实证证据更多支持父母-后代 冲突理论而非俄狄浦斯理论
1.3.3 尊老爱幼的不对称性
理论分析 当父母衰老时,他们对子女来说越来越不重要 子女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抚育 相反,此时子女对父母来说越来越重要 父母已无法生育新的子女 实证数据 加拿大111起亲生父子谋杀案调查 82%是儿子杀害父亲 18%是父亲杀害儿子 结论 在父母-后代关系中,相对不被重视 的一方危险更大
引子:关于利他行为的思考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呈现出下列特征—— 自己会付出代价 为他人提供了利益 这样的利他主义个体理应从种群中消失 利他的个体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其自身的存活可能性就会降低,通过生儿育女是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可能性也会比较低 长此以往,利他基因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那么,利他主义个体为何仍存在于现实中? 突破口之一:基因视角 突破口之二:包容适应理论
2.1.1 包容适应理论的回顾
包容适应性概念 一个生物体的包容适应性并非是指他自身的属性,而是指其行为的属性 包容适应性等于个体自身的繁殖成功,再加上他对其亲属繁殖成功的影响并乘上一个相关系数 用包容适应性理论解释利他行为 个体的利他行为可能会降低自身的经典适应性,但却提高了自身基因的包容适应性,使得促使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基因能够复制和延续 “亲缘利他” 一个基因有可能帮助存在于其他一些生物个体内的其本身的拷贝
2.1.2 汉密尔顿规则
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一个促使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基因就可以不被自然选择淘汰,并在群体中扩散开来 c < rb c:利他者自身付出的代价 r:受惠者携带利他基因的概率(利他者与受惠者的亲缘系数?) b:受惠者所获得的收益 上述“代价”与“收益”均以繁殖价值来衡量 例:救多少个落水亲属值得你豁出性命? 汉密尔顿规则的实质 阐明了基因的“可进化性限制”——只有满足了该规则的基因,才能扩散到整个群体中去
亲缘系数
含义 (除了基因在人群中的平均分布之外)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共享某个特定基因的概率 亲缘系数的计算 基础知识:若父/母携带基因H,则子女拥有H的概率为50% 计算步骤:计算A和B的亲缘系数 查明A和B的共同祖先是谁 计算A和B的世代差距 计算A和B与该共同祖先的亲缘关系:(1/2)世代差距 将A和B所有在所有共同祖先上的亲缘关系相加 算一算:求下列亲属的亲缘系数 同胞兄弟、半同胞兄弟、表兄弟、叔侄、祖孙
2.1.3 基于汉密尔顿规则的假设
以自我为中心的亲属称谓具有普遍一致性 所有的亲属关系都是根据某个中心个体来分类的 所有亲属系统都根据性别来划分 亲属的性别包含了丰富的繁殖意义 代在亲属关系中也十分重要 晚辈对长辈的繁殖价值更高 亲属关系是根据亲疏程度排列的,而亲近程度又与遗传关系密切相关
2.1.3 基于汉密尔顿规则的假设
亲属间的合作程度和稳定性是亲缘系数的函数 近亲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远大于远亲 近亲间互惠的不平衡更容易被接受 大家庭中的长者会鼓励晚辈对旁系亲属表现出更多利他与合作行为 甥舅间的遗传相关度要大于表兄弟之间 个体的家谱关系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 尽管称呼不同,各地的人们都能敏锐地觉察自己真正的血亲 亲属称谓常被用于拉近关系
2.2.1 地松鼠的警报
地松鼠的利他行为 报警行为有利于收到警报的松鼠避开捕食者的攻击,却给报警者自身的生存带来了损害 解释上述行为的备选假设 利他亦利己 扰乱捕食者假设 制止捕食者假设 互惠利他 互惠利他行为假设 亲缘利他 亲代投资假设 内含适应性假设
2.2.1 地松鼠的警报
对不同假设的验证 现象:发出警报的松鼠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被否定的假设:扰乱捕食者假设、制止捕食者假设 现象:报警行为与报警者和周围松鼠的相处时间和亲密度无关 被否定的假设:互惠利他行为假设 现象:雌性松鼠发出警报的次数比雄性高出约21% 被支持的假设:亲代投资假设、包容适应性假设 现象:无子女的雌性松鼠也会为其他亲属发出警报 被支持的假设:包容适应性假设 进一步证据:当发生领地冲突和侵略纠纷时,雌性松鼠会帮助血亲而不是非亲属
2.2.2 人与人之间的生死相助
从进化视角看利他行为的功能 受惠者能够增加利他者的内含适应性 与此相关的预测 当利他者和受惠者之间的亲缘系数较小时,帮助行为随之线性下降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帮助行为将随受惠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2.2.2 人与人之间的生死相助
伯恩斯坦等人的实证研究 生死攸关场合:从熊熊燃烧的房子中救出3人中的1个 帮助行为随亲缘系数的降低而明显稳固下降 帮助行为随受惠者年龄增加而稳固下降 寻常琐碎场合:帮助3人中的 1人从商店买杂货 帮助行为随亲缘系数的降 低而稳固下降 帮助行为呈U字形,幼者 和长者得到更多帮助 上述结果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2.2.3 把财产留给谁
进化理论对遗产分配的预测 人们会将更多遗产留给血亲和配偶(而非无亲属关系者) 人们会将更多遗产留给近亲(而非远亲) 人们会将更多财产留给子女(而非同胞兄弟姐妹) 温哥华1000份遗嘱的实证研究结果 数据 亲属vs.非亲属:92.3%vs.7.7% 亲缘系数1/2vs.1/4vs.1/8:46%vs.8% vs.1% 子女vs.同胞兄弟姐妹:38.6%vs.7.9% 结论:内含适应性已经塑造出更青睐血亲的特定资源分配机制
2.2.3 把财产留给谁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未亡人”的遗产分配 配偶遗产继承上的男女差异 大多数男性倾向于将财产全部留给妻子 许多女性在遗嘱中对丈夫的遗产继承附加限制条件 进化理论的解释 老年男性比老年女性再婚的可能性高 丧偶男性更易利用前妻留下的资源吸引新配偶,从而不会将其全部用于与前妻共有的子女 寡居的妻子更少再婚也无法生育,死者相信其会将留下的资源都用在与前夫共有的子女身上 另一项研究的结果 女性倾向于将遗产直接留给子女,而男性倾向于留给过了生育年龄的配偶
2.2.4 祖父母的投入
想一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谁和你最亲? 祖辈在孙辈身上的投资差异 内含适应性理论 祖辈与孙辈间的亲缘系数:r = 0.25 父亲身份不确定问题 不同祖辈与孙辈间血缘关系的确定性不同 最确定:外婆(母亲→女儿→孙辈) 最不确定:爷爷(父亲→儿子→孙辈) 中等不确定:外公、奶奶 预期的遗传相关度实际上是以上二者的函数 综合以上二重因素的预测:对孙辈投资的排序 外婆 > 外公≈奶奶 > 爷爷
2.2.4 祖父母的投入
实证研究结果 对美国120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 被试与外婆之间感情最亲近、相处时间最长,且外婆投资也最多,爷爷则正好相反 对德国1857名志愿被试的研究 结论同上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外公的投资 > 奶奶的投资 该现象排除了女性总是比男性乐于投资的可能 解释一:外公面对的是老一代的背叛问题,奶奶面对的是年轻一代的背叛问题,后者的危险大于前者 解释二:奶奶可能同时也是外婆,其外孙是比孙子更可靠的投资对象,而外公最可靠的投资对象只有外孙
2.2.4 祖父母的投入
一个类似的问题:姑姨叔舅的投资 理论预测 母系亲属之间预期的遗传相关度比父系亲属间的更高,因而不同亲属对晚辈的投资排序应为 姨妈 > 姑妈 舅舅 > 叔叔 实证研究结果:285名美国在校大学生被试 投资的谱系效应:母系亲属 > 父系亲属 进化视角的解释:父亲身份不确定性问题 投资的性别效应:女性亲属 > 男性亲属 进化视角的解释:男性倾向于将富余的资源用于寻找其他的繁殖机会,而女性不会如此
2.2.5 亲戚关系重要性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对亲属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加拿大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 女性能更多地回忆出自己的亲属,而男女两性在总体记忆力上并无差别 女性更多地注意到自己的家庭角色 进化角度的解释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女性更有可 能通过在亲属身上的投资而获得 繁殖成功,而男性更有可能通过 更多的配偶来获得繁殖成功 然而,上述研究也可能不具文化 普遍性
2.3 总结:家庭中的“阴暗”一面
普遍存在的资源冲突 同胞冲突 家庭中的同胞之间会为争夺父母的资源相互竞争 亲子冲突 父母的最优选择:将资源平均分配给每个孩子 孩子的最优选择:尽可能多地获得父母的资源 父母冲突 每个人应该为家庭内的子女投入多少资源 如果一方投入了足够多的资源,另一方就可将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投资于其他亲属,或另寻配偶 相应的适应器:对配偶的资源流动状况非常敏感,或通过心理操纵获取配偶的额外资源

- 上一篇:第一章 进化心理学的背景与渊源
- 下一篇:第二章 进化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