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心理科 > 人格心理学.ppt

人格心理学.ppt

人格心理学.ppt
PPT课件名称:人格心理学.ppt 时 间:2023-01-25 i d:10389 大 小:398.74 KB 贡 献 者:494690754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人格心理学.ppt

  1张

  其他占位符: 2023/1/25

  其他占位符: 1

  标题: 人格心理学

  2张

  标题: 第一章 绪论

  正文: 一、人格的含义 (一)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是具有动力一致的连续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知青的例子,年龄变化会有所改变),独特性,社会性 (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个性:个体差异性,与共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气质:先天的禀赋,神经类型所决定,人格具有社会性; 性格: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具有倾向性;

  3张

  标题: 二、人格的决定因素

  正文: (一)?? 遗传的生物基础:遗传因素的影响,变态的人,同卵双生子0.48和异卵双生子0.24;大脑的影响,化学物质,身体外貌; (二)?? 环境基础:胎内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三)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反应的交互作用,同样的环境反应不一样;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回引起周围人对他的特异反应;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选择、建构自己所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

  4张

  标题: 三、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正文: (一)人格结构:1.“主观客观”维度 2.“整体论元素论”维度 3.“团体个人”维度 4.“量质”维度 5.“动态静态”维度 6.“内在外在”维度

  分享者:PPT模板

  5张

  标题: 几种人格结构理论的比较

  正文: 艾森克三维结构 外倾性 精神质 神经质 杨国枢等四维结构 精明干练 善良纯朴 冲动任性 智慧文雅 吉尔福特四维结构 社会活动性 偏执倾向 思维内倾性 情绪稳定性 卡特尔五维结构 外倾性 友善 超我强度 焦虑 智力

  6张

  正文: (二)?? 人格动力:内驱力 (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 归因理论 (三)?? 人格发展:影响因素,变化规律(有什么特征,有没有阶段性); (四)人格适应:个体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心理健康的保证;

  7张

  标题: 四、人格理论

  正文: 系统说明或解释各种人格现象,也为研究提供指导; (一)理论产生的过程:发现某种新现象,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结果,验证假设;(考试焦虑的假设) (二)理论的功能:启发、组织整合、解释说明、预测发现;

  8张

  标题: (三)人性的看法

  正文: 1.“积极消极” 2.“意志论决定论” 3.“内源性外摄性” 4.人格的整合与自我概念; 5.潜意识 6.时间对行为的影响

  9张

  标题: 五、人格研究

  正文: (一)人格研究的途径 临床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10张

  标题: (二)人格研究的方法

  正文: 1.观察法; 2.个案研究; 3.实验法;

  11张

  标题: (三)人格评鉴

  正文: 1.概述:指系统方式收集有关人格资料;困难:怎样了解一个完整的人;怎样让被试如实的反应; 2.信度与效度:重测信度、折半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构念效度; 3.方法:晤谈法、自陈量表、投射测验、行为评鉴、心理的生理学技术;

  12张

  标题: 六、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格的看法

  正文: (一)人格形成思想 1染积说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2阶段说:孔子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淮南子》写道:“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是强暴,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 3差异说 :荀子所言“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

  13张

  标题: (二)人格分类思想

  正文: 1.孔子的人格类型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 《黄帝内经》的人格类型说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3.刘劭的人格类型说: 强毅之人 狠刚不和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许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14张

  标题: (三)人格鉴定思想

  正文: 1.诸葛亮“知人七法”。诸葛亮一方面强调知人之难,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实,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约定之意)之以事而观其信”。 2.魏征的“六观”法 “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受,贱则观其所为。”

  15张

  标题: 七、学习人格心理学的作用

  正文: (一)理解人的心理 1、人的现代化:第一,既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又有积极远大的人生理想 第二应培养坚韧的毅力和性格。 第三行事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喜恶作为自己的行事标准。 第四,心理需求的全面性和满足手段的合理性。

  16张

  标题: 传统与现代人格特点的比较

  正文: 传统人格量表包括5个方面: 一是“遵从权威”,二是“孝敬长辈”, 三是“安分守成”,四是“宿命自保”, 五是“男性优越”, 现代人格量表包括5个方面: 一是“平权开放”,二是“独立自顾”, 三是“乐观进取”,四是“尊重感情”, 五是“两性平等”,

  更多免费PPT模板下载请访问:www.eeppt.com

  17张

  标题: 结果分析

  正文: 表1? 京港两地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比较表 ????? 平均数??? 传统人格????? 60.283???????? t??????????? P ?????????????????????????????? -35.855???? 0.000 现代人格????? 89.741??? 注:t值为负表明传统人格得分低于现代人格。

  18张

  标题: 表3? 京港两地现代人格的平均数差异比较表

  正文: 注:t值为正表明北京学生得分高于香港学生,反之为负。

  19张

  标题: 表2? 京港两地传统人格的平均数差异比较表

  正文: 注:t值为正表明北京学生得分高于香港学生,反之为负。

  20张

  标题: 结论

  正文: 1)? 在京港两地大学生的人格系统中, 表现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但现代性的比重明显高于传统人格。

  21张

  标题: 2、社会现象的理解

  正文: 1)欺负者的人格特征 欺负者可能缺乏某种基本的自控能力,而使自身行为缺乏“理智性”,表现出“动作化”人格,通过动作直接表达内心的意愿、舒解内心的情绪和压力。Smith[1]总结对英国儿童进行的有关研究后指出,欺负者多脾气暴躁,易被激怒,对一般性的外界刺激反应强烈。

  22张

  标题: 2) 受欺负者的人格

  正文: 受欺负者通常也具有某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自尊较低、缺乏自信是其显著特征。受欺负者对自己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而几乎所有的有关研究都发现,受欺负者在社会关系中缺乏基本的安全感。

  23张

  标题: 3.意义和启示

  正文: 首先,欺负事件是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消极人格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欺负者的攻击行为及其所反映的消极倾向理应给予批评、反对和抵制,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对受欺负者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对于外向、乐观、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与社交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迄今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充分证明,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人格是在儿童与成人及同伴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4张

  标题: 第二个研究1.欺负人的心理特征

  正文: 1)强烈的权力欲和支配欲使某些青少年学生喜欢控制别人。 2)欺负他人的青少年学生可能缺乏移情。 3)有些青少年学生的家庭生活经历使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敌意,这种感情和冲动促使他们从伤害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4)社会竞争压力会导致某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畸形发展。 5)物质利益的驱使造成某些青少年学生的欺负行为。 6)社会责任分散机制使某些欺负者产生侥幸心理。

  25张

  正文: 2.被欺负学生的心理分析 1)畏惧报复的心理。 2)拙于表达的心理。 3)自卑心理。

  (二)研究人格心理提供指导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有理论的依据

  26张

  标题: (三)指导实践

  正文: 1、自我调节提供参考 A(agreeable)型个体的特征是温和、忠诚、充满爱心,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C(conscientious)型个体的特征是有效能,有能力,工作努力,他们常常会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完成感、实现感。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社会关系2.经济状况。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 。 3.健康状况

  27张

  标题: 2、教育学生

  正文: 引发交往危机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欣赏、盛气凌人 自我封闭、自我否定 交往危机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不善交往、交往不善 3、犯罪研究 马嘉杰的犯罪是由于性格内向,自卑,报复心强;

  28张

  标题: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正文: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经历 童年的经历使他对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出生及孩提阶段的经历(生母和同父异母哥哥的关系);布洛伊尔发泄法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长久,特别是病人对他不断的提问产生不耐烦,他采用自由联想法;在治疗多娜时使他对移情有了深刻的体会。(那先生烟劲很大,对多娜有过性伤害),弗洛伊德也是有抽烟的习惯。自己做梦的实验,梦见自己看见母亲没有穿衣服。

  29张

  标题: 影响精神分析的观念

  正文: 莱布尼兹的单子的无意识、 赫尔巴特的意识无意识心理学 :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 . J.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 第一次打击是N.哥白尼论证了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 第二次打击是C.达尔文证明了人类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三次打击是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

  本模板由ppt之家www.eeppt.com整理发布。

  30张

  标题: 布洛伊尔用催眠疗法治疗安娜

  正文: 她拒绝用玻璃杯喝水,因为她曾看见一条狗从玻璃杯中舔水。当她意识到这一真正原因时,她马上就能用玻璃杯喝水了。

  31张

  标题: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理论

  正文: 一、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要干什么,都是很清楚的。但是,一切比较复杂的活动都包含有部分不被意识的个别过程。人在每一个瞬间只能有一个意识的主要点,其他则为注意的边缘。熟练和习惯。

  32张

  标题: 意识层次结构

  正文: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33张

  标题: 无意识的例子(一)

  正文: 一位英俊潇洒的研究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他特别怕切黄瓜,无论是在学校的公寓里,还是到女朋友家里,只要看见有人在做菜,清洗黄瓜,然后再把黄瓜一片片地切开,他就情不自禁地紧张、害怕,能躲就躲过去,否则他会哆嗦起来,从旁边艰难地走过。

  34张

  标题: 无意识的例子(二)梦的类型

  正文: 1.潜在梦?  深层意识中压抑住的愿望、欲求在梦中的表现。 2.显在梦?  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在梦中出现。 3.反梦? 即与现实生活中事实相反的梦。 4.情绪梦?  是你最近精神状态的反映。

  35张

  标题: 梦的运作

  正文: ⑴浓缩。即用隐意的个别元素代表全体,或把几种隐意的元素合而为一,如用胡须代替父亲,用乳房代替母亲等等。 ⑵转移。即用暗喻、谐音、仿同、近似等形式,通过由此及彼来表示隐意。如一个女人经常牵着狗,即用狗的形象代表这个女子等。 ⑶象征。即某些代表其它事物的东西。如用国王和王后象征父母,用小动物或害虫象征弟妹,以及用手杖、伞等等征男性生殖器,用坑穴、房间等象征女性生殖器等。此外,梦的运作还有润饰、校正等手法。

  36张

  标题: 梦的本质

  正文: (一)梦是睡眠中的一种不安稳状态。 (二)梦是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三)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四)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五)梦是愿望的满足 。

  37张

  标题:  二、人格结构理论

  正文: 弗洛伊德用疏导法让病人的内心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后来发现很多是病人臆造的,他开始选择内驱力的范式。提出人格结构的新理论

  38张

  正文: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39张

  正文: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40张

  正文: 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41张

  标题: 三、性本能理论 (一)本能理论

  正文: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①口欲期;②肛门期; ③性器期;④潜伏期; ⑤生殖期。

  42张

  正文: 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43张

  标题: (二)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正文: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

  44张

  标题: 方法

  正文: 压 抑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 投 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退 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45张

  正文: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合理化——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 升 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46张

  标题: 弗洛伊德的性欲假说把中心放在“伊底普斯”期上

  正文: “俄底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 这两个名字源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两部著名悲剧,前者主人公杀父要母,后者主人公诱使其弟杀死了母亲,为父报仇。 在前面的口欲、肛欲和阴茎欲就称之为“伊笛普斯前期”。

  PPT模板/www.eeppt.com

  47张

  标题: “伊底普斯”后期分为三个阶段。

  正文: 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12岁期间,此时性心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一切童年早期的性幻想与性欲冲动都被压抑下来,而突出地表现为学龄期的勤奋和自我壮大方面。 青春萌动期12—16岁,由于生理特别是内分泌的剧烈活动,原欲又重新被启动,产生各式各样的“青春期心理挫折综合征”。

  48张

  标题: 青春后期系指16一20岁阶段

  正文: 性心理或性欲冲动基本上已达到成熟地步,性爱的对象以异性为主,性活动也以生殖器为主导。

  49张

  标题: 四、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

  正文: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 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来源:www.eeppt.com

  50张

  标题: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错误

  正文: 第一,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 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 第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 第四,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

  51张

  标题: 第二节荣格的理论

  正文: 一、生平 内省、实证、独立 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荣格理论中的无意识是未被利用的和被遗忘的观念的蓄水池,如果它们进入意识,很可能成为一个创造性灵感的来源。

  52张

  正文: 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出人们没有意识到或注意到的思想。 梦提供了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恢复平衡的信息。梦的一般功能是企图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 。 将梦者的梦的联想与其清醒状态时的生活相结合,以揭示梦以一种补偿方式所指明的东西 。 荣格对梦的精神分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对梦进行个别分析外,非常重视梦的系列分析。

  53张

  标题: 局限性

  正文: 1、他把梦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由某个主体传递出来的信息,但他却无法回答这个造梦的主体究竟为何; 2、他认为梦无显意与隐意之分,只是朴实地宣告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但对梦为何使用象征手法却又避而不谈; 3、他认为梦是持续不断的,甚至清醒的时候也在做梦,只不过是在清醒的时候,意识的呼声如此之大,梦的低语便被淹没无闻罢了。 “集体无意识”概念,它来至于所继承的脑结构的功能,来至于一种我们祖先生活的记忆痕迹。

  54张

  标题: (二)人格动力

  正文: 1、心理能(力必多) 2、等值原理和熵原理 心理能的总量是固定的; 心理的能量的均衡分布的; 3、心理类型:态度 向外——向内 功能 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八种人格类型 4、心理发展:儿童期(前性欲情)自我意识 青年期 盲目乐观和悲观;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与外部世界保持一致 中年期 出现心灵的真空;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 老年期 喜欢回忆;考虑来生。

  55张

  标题: 第三节 阿德勒的理论

  正文: (一)生平 体弱自卑 (二)人格理论 1.自卑与超越 器官缺陷、被娇纵、被忽略。当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便是自卑情结。 2.生活风格 4、5岁形成人生的目标,实现的策略。(1)出生顺序 (2)梦的理论

  56张

  正文: 阿德勒反对把意识与无意识截然分割开,反对把梦的背景完全归诸与于性,并认为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命题也没有普遍意义 。 其一,你可以编造一个梦,它完全与真实的梦一样好地反映你的生活方式及所面临的问题。 其二,强调梦同生活的联系,他说:“梦必定是生活样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助于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

  57张

  正文: 其三,阿德勒强调梦的个体性,认为梦是个人生活样式的产品,是从他个人对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解释中得来的 。反对用固定的规则释梦 。 人们现已普遍认为梦状态就其本质而言是入睡前思维的延续,而不是一种根本不同的状态,并且,梦具有适应的价值,它将帮助个体妥善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

  58张

  正文: 3.个体发展 遗传与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创造性自我。 4.社会兴趣 每个人都具有与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职业选择、参加社会活动、爱情婚姻是社会兴趣的主要内容。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 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统治——支配型; 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59张

  标题: 第四节 自我心理学

  正文: 一、安娜的理论 (一)丰富自我防御机制; (二)自我发展路线 依赖—情绪自信; 吮吸—正常饮食; 大小便不能自控—能够自控; 不管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 关注身体—关注玩具; 自我为中心—建立友谊;

  60张

  正文: 二、哈特曼的理论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 (二)自我的起源与自主性的发展 自我与本我的同源性; 一级自我自主 不依赖本我的发展; 二级自我自主 服务于本我的防御机制逐渐演变成独立的结构。 (三)自我的适应过程 自我自主与环境取得平衡

  61张

  标题: 三、艾里克森的理论

  正文: (一)自我心理学 自我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综合体,把内部发展与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方向发展,决定个人的命运。

  62张

  标题: (二)人生发展阶段

  正文: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3 主动对内疚3—5 勤奋对自卑5—12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亲密对孤独20—24 繁殖对停滞25—65 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

  63张

  标题: 第五节 人格的社会文化理论

  正文: 一、霍尼的理论 (一)神经症的起源 父母的慈爱与家庭温暖,让孩子有安全感,人格就发展;否则会产生神经症。 父母损害孩子的安全感是基本罪恶; 孩子产生基本敌意;儿童体验到孤独和无能就产生基本焦虑。

  64张

  标题: (二)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

  正文: 友爱与赞许 寻求能够照看生活的伴侣 把自己拘限于狭小空间 权力 利用他人 获得声望 寻求别人的赞许 获得个人成绩 自负和不依靠他人 寻求完美

  65张

  标题: (三)神经症的三大类型

  正文: 接近众人( moving toward people ) 远离众人( moving away from people ) 反对众人(moving against people ) 消除基本焦虑的原级防卫

  66张

  标题: (四)自我的理论

  正文: 真实的自我 个体的潜能 理想的自我 自己的理想形象 现实的自我 个体现在身心存在的总和

  67张

  标题: 二、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

  正文: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可以看作是假设的存在,它是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身的。人际关系包括真实与想象的他人相互作用,与其直接与间接地一体化为能动的复合,包括与人的传统、习俗、文明和制度的相互作用。

  68张

  标题: (二)人格动力

  正文: 1.动能 人格的最小单位能量的相互转化模式 生理区域动能 个体与环境有关的躯体生理部位能量转化结构 人际动能 人际交往的经验中所获得能量转化结构 2.自我动能 (自我系统)以人际经验为基础的自我印象,好我 坏我 非我(被自我拒绝的部分) 3.人格化 追求生理需要减少焦虑中对自己和他人、事物形成的形象(具有态度倾向)

  69张

  标题: 三、弗罗姆的理论

  正文: (一)人的需要 1.关联的需要 爱与关心他人 爱是一种归属也是结合 2.超越的需要 创造 3.归根的需要 与别人建立手足情 4.同一性的需要 掌握自己的命运 5.定向框架的需要 对环境有稳定的、一致的认知结构。

  70张

  标题: (二)社会性格

  正文: 与个人人格相对应 1.接纳性格 (依赖性格)被动、屈从、怯弱、贪婪、轻信 2.囤积性格 吝啬、多疑、顽固、懒惰、占有 3.剥削性格 敌意、挑衅、利己、窃取和傲慢 4.市场性格 投机、应变、空想、冷漠和浪费 5.产生性格 独立、自主、完整、自爱和创造

  71张

  标题: (三)梦的理论

  正文: 第一,强调梦中象征的广泛意义,阐明了梦中象征性语言的内涵。 三种形式的象征:其一是惯例的象征,如文字、图画与图案等的象征性; 其二是偶发的象征,这种象征与象征的经验之间的关联是完全偶然的 。 其三是普遍的象征,这是一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内在关系的象征 。以火所表现的象征。它能代表权力、能量、荣耀、光明、跳动以及愉悦的心情等。 第二方面是主张梦既有非理性的性质,也有理性的性质。他说:“我把做梦定义为在睡眠状态下任何种类的心智活动,……。 第三方面是重视梦的预示作用。

  免费PPT模板下载 http://www.eeppt.com

  72张

  标题: 投射技术

  正文: 投射的定义: 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无意识地反应到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投射技术或投射测验 基本假设 :(1)个体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特质、态度、 及主观过程归于他人的过程;(2)与个体的兴趣、愿望、 恐惧和期望一致的知觉客观刺激的过程 。

  73张

  标题: 投射技术的特点

  正文: 自陈量表假设被试能良好地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内省,并以选出最恰当的描述的方式报告出来。 “在情境相当模糊的情况下,被试会努力寻找测验外的线索为刺激提供意义。视野中测验卡片的数目、测验房间墙上的画、施测的理由、施测者的性别和外表,这些都会影响投射测验的反应。” 投射技术的长处在于了解人的动机、潜在资源、无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对个案独特性的深入研究。

  74张

  正文: 第一,投射技术的刺激多为视觉图片,而无意识也偏好以视觉的方式表达 。 第二,投射技术中经常使用的联想方法,也是在精神分析中为了解无意识而常用的,例如自由联想法。 第三,投射技术掩盖了测查人格的目的,使被试在反应中不知不觉流露自己的人格特征 。

  75张

  标题: 罗夏墨迹测验

  正文: 10张卡片,5张黑白,5张彩色 自由联想; 提问 反应是根据哪一部分做出的,引起反应的因素是什么? 极限试探 能否从图片中看到具体的事物。 记分 反应的部位 决定反应的因素(形状、色彩、运动) 反应的内容 人、动物、性、自然、物体。 普遍性反应

  76张

  标题: 主题统觉测验

  正文: TAT由30张有主题的图片组成(其中有一张白卡),这些图卡有为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专用的,也有共用的,组成四套,每套又分1和2两个系列,每一系列有10张图片。 1.测查方法 第一系列(不告诉受试还要作第二系列),让受试每看一张图卡,要求讲一个短故事(一般成人含300个字,儿童含150个字)。故事必须包括如下方面:①图画说明一件什么事;②在此时发生了什么事;③图画中的主人公此时有何感受;④想些什么;⑤结果如何。 第二系列,方法基本如上,但要求更多一些想象。使故事讲得更生动。

  77张

  正文: 2.TAT的记分(或编码)和分析???(1)TAT记分常用变量:①主人公(故事的主人公);②需要(主人公自己的各种需要、动机、倾向和感情);③压力(环境对主人公的压力或动力);④结果(环境作用使主人公快乐或不快乐);⑤主题(主人公的需要和受的压力,主人公解决矛盾和焦虑的方法及其分析)。

  78张

  正文: (2)分析步骤:以Murray为主,①第一步,决定主人公;②第二步检查主人公的人格--感到什么?动机是什么?需要是什么,满足与否?③估计主人公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④分析主人公与压力,是需要控制压力?在克服困难中变得坚强还是屈从?⑤分析主题的形式是简单的还是复合的(简单主题的网状式组合);③估计兴趣和情操,讲故事的人把什么样的特征、兴趣和情操归因主人公?这些兴趣和情操的性质如何?如何和为何选择它们?

  79张

  标题: 第三章 特质论心理学

  正文: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一、生平,会面弗洛伊德使发现精神分析 存在的问题;提出功能自主性,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信息是来源于他本人。 二、珍尼的诊断,58-70岁给儿子的两个朋友写信,丈夫去世一个月后儿子出生,溺爱,儿子参军回来交女朋友,与他断绝来往,后来又与之通信;儿子死后,为了遗产与儿媳妇陷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80张

  标题: 珍尼的诊断

  正文: 1、好争吵,多疑攻击 2、自我中心,占有欲 3、感情用事, 4、独立—自主 5、美学—艺术 6、自我中心,自我怜悯 7、怀疑人生价值 8、戏剧性—紧张

  正文: 1、攻击性 2、占有欲 3、归属需要,家庭认可需要 4、自主需要 5、自觉性 6、殉道性 7、性欲 8、爱夸张

  81张

  标题: 二、特质论体系

  正文: (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行为与思想。 1、动力组织,活动的组织,整体化的、不断发展的,因而是动力。 2、心理物理系统,身心不可分割。 3、决定倾向,一旦给予适当刺激就会唤起适应性行为和体态风格。 4、独特性, 5、独有的行为和思想,全部的行为和思想,而不仅仅是生物的环境适应。

  82张

  标题: (二)特质的定义

  正文: 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一种概括化了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 同辈 缺乏朋友 团体 回避聚会 嗜好 喜欢独处 讲习会 不参加

  羞怯

  83张

  标题: (三)特质的种类

  正文: 特质等于倾向;特质是一种网状的相互牵连的重叠的特质结构。 首要特质 主要动机、优势倾向 渗透性占优势,影响一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向;中心特质 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质,平均7.2个; 次要特质 不甚明显的、一直性和国性都比较差,接近习惯或态度。 特质论的研究方法:除了自陈量表因素分析,行为频率(用回溯的方法,与家人、朋友的评定算相关);聚合研究法,每隔不同的天数对多种行为进行重复评定,与特质问卷算相关;相互作用研究法,两种不同的特质分配到两种不同的情景之中,外倾在社交聚会上比较快乐,内倾的在图书馆比较快乐。

  84张

  标题: 二、人格动力

  正文: 机能自主(功能独立)与原先产生的需要没有关系,好的动机理论要回答: 1.动机是现实的; 2.几种动机可以同时存在; 3.承认认知的重要性; 4.每个人有独特的动机形式。 认为成人的动机是变化的,是自我维持的同时系统,由先前的系统发展而来,但机能上独立于它们。 个体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好奇、探索、自我实现。

  85张

  标题: 三、人格发展

  正文: 1.躯体我的感觉阶段,0-1岁; 2.自我同一阶段, 2岁,自我认同感; 3.自尊感阶段,3岁; 4.自我扩展的阶段,4岁;自我意识扩展到其他事物上;自私的开始; 5.自我意象感,4-6岁,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待和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热望;6.自我理智感调适阶段,6-12岁,用理智来思考,解决问题; 7.统我追求显露阶段,12-青春期,经由生活目标的选择以追求自我提升的倾向; 8.知者自我显露阶段,成人,同时操纵前面七个阶段,综合发挥作用。

  86张

  标题: 四、健康成熟的人格

  正文: 1.我扩展的能力,关心他人;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爱和同情; 3.自我接纳能力和安全感,有挫折容忍力,积极的自我意象; 4.实际现实的知觉,真实的看待各种事物; 5.自我客观化,能洞察自己的能力与不足; 6.统一的人生哲学,有相当清晰的自我意向和一套指导其行为的标准。

  87张

  标题: 第二节 卡特尔特质因素理论

  正文: 生平 学习化学,跟随斯皮尔曼做统计 一、人格结构 人在不同时间和情景中都保持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 (一)独有特质与共同特质 在某一社区里,人都有一些共同特质,但是个人身上强度不一样,在一个人身上不同时间也不一样; (二)表面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一个人外部表现的特点; 根源特质 一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人有16种根源特质。 (三)动力特质 能 (本能)外能 辅助;

  88张

  标题: 因素分析说明

  正文: 因素负荷 测验 因素1 因素2 怀疑 0.52 0.15 不稳定 0.81 0.08 内疚 0.66 0.04 理解 0.11 0.88 能力 0.03 0.69 流畅性 0.19 0.47 焦虑 智慧

  正文: 根源特质类别 组群1 组群2 志向 合作 果断 友好 忍耐 仁慈 坚持性 开放性 创造性 温和 成就 人际

  89张

  标题: 二、人格发展

  正文: (一)遗产环境的作用 人格是交互作用的结果,两者呈负相关,社会对施加的压力使人趋向于社会大多数人;支配人的变得不那么支配人,不自信者变得自信。 (二)特质形成的年龄趋势 2-5岁是自我与超我形成的重要阶段; 6-13岁无忧无虑的阶段; 青春期 情绪不稳定,对性的兴趣,产生对利他主义和社会做贡献; 25-55岁 稳定期,可能创造力有所增加。 三、心理治疗 心理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冲突造成的,要进行精确的测量才能够有效的治疗。

  90张

  标题: 第三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正文: 接受巴甫洛夫的神经类型理论,从事医院的工作。 一、人格类型论体系 定义 个人的性格、智力、气质、体格稳定持久的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层次模型 类型水平 外向 特质水平 社会性 活泼性 活动性 武断性 感觉寻求 习惯反应 特殊反应

  91张

  标题: (二)人格维度

  正文: 1、三个维度的行为表现 (1)外倾—内倾 外情绪冲动 爱交际 冒险 粗心;内 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情绪稳定 冷淡 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与工作 (2)神经质—稳定性 高焦虑 易激动 沮丧 温和 易自我控制 (3)精神质—超我机能 高 固执 攻击性 自我中心;低 温柔心肠 善感; 2、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 神经质高分的容易得神经症,精神质高的容易得精神病。

  92张

  标题: 3、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

  正文: (1)内外倾的 (网状系统与神经类型) 外倾的抑制强兴奋弱,强型,忍受刺激的能力强,渴求刺激,喜欢社交冒险; 内倾者兴奋强抑制弱,喜欢读书、下棋;觉醒水平比较高,对同样的刺激体验到的要比外倾者强。喜欢安静的环境。 (2)神经质 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扣带回和下丘脑)激活阈限值低,交感神经反应强,刺激小反应大。它与自主神经系统协同活动,与网状系统相联系。 焦虑是神经质与内倾的混合物。 (3)精神质 与雄激素有密切关系,但是还没有证据。

  93张

  标题: 二、人格发展

  正文: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遗传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国家都有三个维度,不同年龄这三个维度相对稳定,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一起生活相关0.42;分开0.61;异卵双子相关0.17。 社会化是个人觉察到他所习得行为的总和。 内倾者比较容易形成条件反射,社会规则学得比较快,焦虑高,不容易产生反社会;外倾者如果父母或他人长期严格训练,也能够把社会规则学好。

  94张

  标题: 第四节 大五因素模型

  正文: 一、内容 N:神经质,消极情感,敏觉;安全,放松,果敢(Ⅳ) E:外倾,充满活力,热情;谨慎,冷淡,退让(Ⅰ) O:开放,创造性,思路新;兴趣少,讲实际(Ⅴ) A:宜人,利他,有感染力;多疑,不合作,残忍(Ⅱ) C:认真,克制,拘谨,负责;懒惰,粗心,享乐(Ⅲ) 二、支持五因素模型的证据 1.进步因素跨文化的一致性—基本词汇假设 跨文化研究有两种互补的研究取向,即共性研究(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性研究(文化的特殊性、本土性),结合两种取向,是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杨国枢与彭迈克研究与 “大五”因素相比较发现,两个因素有对应的相关,其余的3个因素则没有完全对应的关系。 中国人的共同特质是值得信赖的、有原则的、忍耐、责任感强、自我控制、反对性自由。中心特质可概括为中庸和自我原则。

  95张

  正文: 2.自我与观察者等级评定的一致性; 同伴与自我 配偶与自我 N 0.45 0.53 E 0.26 0.53 O 0.37 0.59 A 0.49 0.60 C 0.41 0.57 3.特质分数与动机、情感、人际的相关性; 某些特质得分与动机追求有关系;N与负向E与正向主观幸福感有关系;在人际上是物以类聚还是人与群分,前者得到更多的支持。 4.人格异常诊断为人格特质集和维度,而不是类型; 认真得分高与强迫症有关;宜人性得分低与反社会人格有关。

  96张

  正文: 5.遗传证据与进化理论身高 体重 外倾 神经质 一起长大的同卵双子 0.95 0.90 0.54 0.46 一起长大的异卵双子 0.52 0.50 0.19 0.22 情绪稳定、宜人性和认真对团体生存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应用 1.临床心理,低神经质得分和高认真性得分均与较好的治疗效果。低开放性者则更适合于生物反馈,情感支持 。2.健康心理 ,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均与健康心理有关,对立性敌意而不是愤怒性敌意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3.职业 ,艺术兴趣与开放性呈正相关,高认真性者被一致性地评为优秀雇员。 4.发展心理,高认真性、高开放性的青少年具有好的学业成就,低认真性、低宜人性的青少年有较多的违法行为。

  97张

  标题: 四、五因素评价

  正文: 尽管五因素模型已逐步得到承认并运用于许多实践领域,但仍有一些心理学家对它持批评态度。 1.对因素分析的质疑。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如旋转决策的武断性,因素解释的模糊性 。 2.词汇假设的不当,世俗概念不能保证涵盖和表达一些精细而复杂的个别差异和人格特质。 3.问卷假设的缺点,没有一内在的人格理论作指导,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作检验,呈现了拟合程度较差。 4.因素命名、数量、含义上的不一致 。

  98张

  标题: 五、人格一致性与人—情景之争

  正文: 纵向的稳定性和横向的一致性。爱泼斯坦让30个大学生对自己28天里每天的情感(安全、幸福、生气)、行为冲动和实际行为作等级评定(刺激寻求、攻击性、社会退缩)。 结果是一天的行为无法预测第二天的行为,但是两周的行为可以通过前两周的行为作出预测。情感更为稳定。 精度(fidelity)与宽度(bandwidth)的关系,两者往往成反比。特质论有较好的宽度,但是精度较差。 自陈量表存在的问题,社会期许(测谎题),反应定势,默认、极端化、回避、粗心、离题位置定势(多种答题);无意识动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对无意识的动机无法知晓。

  99张

  标题: 第五节 类型论

  正文: 一、体型类型论(一)克雷奇默尔的理论 1.瘦长型,高瘦纤弱,肋骨明显,皮肤缺血色。分裂50% 2.矮胖型,四肢短小,躯干积蓄大量的脂肪。躁狂64% 3.强壮型,四肢发达,肩宽、胸厚。癫痫28.9% 4.发育异常,混合型。癫痫29.5% (二)谢尔顿胚叶起源人格类型论 内胚叶 矮胖型 悠闲、镇静、行为随和,喜社交; 中胚叶 强壮型 精力充沛、坦率、冒险、好斗; 外胚叶 瘦长型 神经过敏、不善社交、负责、有疲劳感; 二、认知类型论 (一)冲动—思索型 (二)场独立性—依存性 倾斜小屋测验,棒框测验,镶嵌图形。

  来源:www.eeppt.com

  100张

  标题: 第四章 学习与人格

  正文: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的观点 否定人格的存在,人格是惯常性的行为方式;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理论;S—R,环境决定论者,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在我设定的环境的中,可以训练成各种专家。 小阿尔伯特心理过敏的实验。 赫尔的认知地图

  101张

  标题: 第二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正文: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就是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行为有两种1、应答性反应,由已知的刺激引发的;2、操作性反应,利用结果性的刺激使行为得到巩固或者消退; 二、操作性学习:结果性的刺激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一刺激就是强化。强化是针对反应;强化不一定是愉快的刺激。 (一)建立强化的原则:1.任何反应如果有强化刺激随后出现,都会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2.强化可以是增强操作反应概率的任何刺激。 (二)强化的类型:正强化(奖励)负强化(取消不好的刺激)

  102张

  正文: (三)强化物的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四)强化的安排: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间歇外强化又可以分为按照反应次数给予比例强化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给予的强化。 (五)行为的消退与自然恢复:行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慢慢消退;但是在没有任何强化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自动出现。 (六)类化与分化:概括化与泛化;对刺激能区分。 三、行为塑造和矫正 小步子、及时强化;矫正方法:强化、惩罚、系统脱敏、暴露疗法、厌恶疗法。

  103张

  标题: 四、人格观点

  正文: (一)人格结构:不相信有人格结构的说法,主要兴趣是研究单个反应如何获得、如何改变和控制。 (二)人格发展:儿童对接实验(独吞奖品),说明在儿童时代许多反应是如何通过简单的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三)人格适应:适应不良的行为只是不能够产生适宜的反应。日食击鼓的迷信活动。产生的原因:1、贫乏的强化史造成行为匮乏。2、有缺陷的强化程式。3、线索辨别失败导致精神病。4、习得一套不适宜的行为。

  104张

  标题: 第三节 多拉德与米德的理论

  正文: 一、学习的四个要素:1、内驱力,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2、线索,指导有集体选择行为的的方向的刺激(诱因)。3、反应,降低内驱力的行动或者行为。4、强化,使内驱力降低。 二、学习:学习的发生是原有的反应等级不能够适应当前新的情景为前提的。 三、精神现象与学习:1、恐惧一种获得性的内驱力。2、刺激泛化(类化)一个习得的行为可由类似的刺激引起。3、挫折—攻击,挫折目的行为受到阻碍时的一种伴随状态。攻击取决于内驱力、挫折的完整性、挫折的累积。

  105张

  标题: 二、人格发展

  正文: (一)发展的性质:学习的结果 (二)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性训练: 1、喂食情景,孤独、回避、不可测的人格。 2、排泄训练,父母对孩子不能够控制给予否定,孩子产生可耻、低微、绝望、邪恶。 3、早期的性教育,对性观念和性活动的恐惧和过分的羞耻感是童年时期学会的。 4、激怒—焦虑冲突,愤怒是创造性的人生所比不可少的。

  106张

  标题: 三、人格适应

  正文: (一)适应的性质: 1、 冲突,(1)种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双重接近—回避;(2)移置作用,替代、升华。(相似性) 2、潜意识,早期经验、压抑的经验。 (二)治疗的方法:要消除学会的反应就是不要给予强化。用系统脱敏的方法解除压抑。压抑解除之后,在患者的生活中仍有重大缺陷,需要给予调整行为的指导。

  107张

  标题: 第四节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正文: 一、理论要点 我们主要的或者基本的行为模式是在社会情景中学得的,个人在寻求满足时必须有他人作为媒介。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在社会依赖和社会互动中起作用。人类的基本特性是回思想和预期;人是根据对自己行为结果的预期和行为所产生特殊强化的重要性,来选择或者表现某种行为。 二、行为预测理论 行为潜能=期望*强化价值 BPx,sl,Ra=f(Ex,Ra.sl&Rva,sl) 行为x在情景1,相关的强化a下所出现的潜能,是情景1中行为x随后出现强化a的预期,以及强化a价值的函数。

  108张

  正文: 1.行为潜能 在达到某种目标的特定情景中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行为可以由真正的动作、认知、言语行为、非语言表达行为、情绪反应等组成。 2.预期 个体对自己在某特定情景中以某种方式行动就会产生预期强化所抱的信念。有的人总是过高估计、有的人总是过低估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预期可以分成特殊预期(特定情景)和类化预期(数种情景的预期)新情景靠类化预期;有更多的经验则靠特殊的预期。人际信赖、利己倾向、内外控是类化预期常见的表现。 3.强化价值 几种强化出现的概率相同,个人偏向某种强化。预期受强化价值的影响 也受出现的概率的影响。 4.心理情景 在承认个人所具有的持久性行为倾向的重要性,但是也看到情景的重要性,情景包括线索,它使我们了解到强化的价值、强化出现的概率。个人的行为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109张

  标题: 三、控制点理论

  正文: 内控者相信凡事操之于己,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者能力(个人的特征);外控者相信凡事不操之于己,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运气、命运或者外部的力量。 内控者面对问题倾向于主动去解决,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内部归因;外控者倾向于听天由命,外控这中有一部分人具有外部归因和内控行为,称之为防卫性外控。 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父母的内外控立场有关系。 前超感实验:前面猜测正确率(圆与方)预测后面的正确率,有的人认为会更差、而有的人认为会更好。

  110张

  标题: 人际控制量表

  正文: 1.尽管我对大多数事情都抱有自信、但缺控制力; 2.我在交朋友、保持友谊方面没有问题; 3.在同有些人交谈时,我不太会把握谈话的进程; 4.我能同那些有魅力的人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 5.面试时我可以引导提问的话题、避开不愿谈的话题; 6.如果我需要帮助的时候,通常很难找到能帮忙; 7.如果我同意与某人见面,一般都做出安排; 8.我常常发现很难让别人接受我的意见; 9.我不愿意争论,但常常把它弄得更糟; 10.我发现在大多数聚会、我能起重要的作用;

  111张

  标题: 四、人格适应

  正文: (一)人格适应 需要的满足就能够产生人格适应;认可—地位、支配、独立、保护、爱与情感、身体舒适; (二)人格不适应的原因与类型 1.低预期—高效价 需求强烈、预期成功可能性小; 2.矛盾 对不能够相容的需求都赋予高价值; 3.缺乏能力 产生回避活动而更加没自信; 4.最低目标水平 最低的强化目标,过高或过低; 5.无法区别对待 把某种需要看得特高,以至于支配个人的整个生活,从而造成对现实的扭曲或无法采取有适宜的行为。 改变行为:个体的强化效价和行为预期。

  112张

  标题: 第五节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正文: 罗特是行为选择,班都拉是行为习得; 一、理论要点 1.交互决定论 单向决定 B=f(P,E)[B行为E环境P个人] 双向决定 B=f(P E)B 交互决定 E P 2.无需强化的学习 3.能所谓的有机体 二、观察学习 (一)定义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替代学习、模仿学习、无尝试学习。学习过程: 注意,保持 心象表征、语言表征,动作复现,动机

  113张

  正文: 观察学习的优点:效率高、错误率低,间接学习, (二)经典实验 把被试分成三组分别看一段录象 1.攻击 忽略 2.攻击 奖励 3.攻击惩罚 看完之后进入游戏室自己玩,过一段时间实验者进入给予奖励,儿童自己再玩一段时间。 自由玩的攻击行为;受到奖励后的攻击行为。 奖励前 5 奖励后 4 3 2 1 奖励组 惩罚组忽略组 奖励组 惩罚组 忽略组

  114张

  标题: 三、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感

  正文: (一)自我调节 以个体内在行为标准和期望结果来解释个体有目的行为的过程;自我奖励、自我惩罚。1.根据别人的行为反应来评价; 2.用同辈标准; 3.榜样与自我标准不一致的时候,会使标准学习更为复杂。若宽己律人,则降低榜样的吸引力。 4.把行为标准和自我强化措施泛化到各种活动中,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 5.外部与自我产生的强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那些坚信其活动价值的人宁愿备尝艰苦,用自我鼓励来维持。

  115张

  标题: (二) 自我效能感

  正文: 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自我期望)。 一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地步的一种主观评定。具有以下功能: 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 2.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产生的推论、鼓励劝说、个体自身的唤醒状态。

  116张

  标题: 四、人格适应

  正文: (一)适应的性质 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不当而习得的,行为一旦由观察学习而获得,就很容易直接或者替代性强化而表现出来。 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和信念很重要,预期某种行为或者状态会导致负强化,通常使个体采用防御反应。 个体如果预期自己可能被别人拒绝或者自我效能很低,结果使他回避他人;从而导致人们认为此人有些异样而回避他。这种环境又强化了那些不合适的期望和信念。

  117张

  标题: (二)治疗的方法

  正文: 1.治疗恐惧症 实验分成四组 1)真实示范并引导被试参与;2)象征性示范;3)系统脱敏;4)控制组,不做任何治疗。结果:4组的躲避行为不变;2、3组恐惧行为显著降低;1组进步最大。 对自己能力和控制力的觉知会对个体的紧张和防御症状发挥巨大的影响;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就是为了达到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学习。 2.社交技能训练 个人与他人互动时的有效行为方式。最常见的是缺乏果断,无法以清楚、直接、不具有攻击性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愿望。

  118张

  标题: 社交训练方法:行为预演

  正文: 训练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演一段在生活中不敢演的角色。可以治疗口出恶语、或者以逃避、恐吓、暴力来处理人际矛盾。 学前儿童社交孤立的训练:24人分配到三个组, 1与同年龄的同伴玩;2与比小1-1.5岁的儿童玩; 3自己玩 共同做10个游戏项目,每个项目20分钟,一个月做完 2组的儿童治疗之后,在课堂上的社交行为次数比先前提高一倍以上。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社交技能。

  119张

  标题: 第六节学习论的研究与评鉴方法

  正文: 一、斯金纳单个被试研究 基线 强化 基线 可逆设计 基线—强化—不强化,评价学习或者强化条件。算术问题

  120张

  标题: 行为评鉴与治疗实例

  正文: C四岁小男孩在家爱生气、有违拗行为,M母亲求助心理学家E; E观察C的违拗是M引起的:关注、强化; 违拗:咬手衣服、拼命伸长舌头、咬别人、说粗话、脱衣服、扔东西、恐吓别人。 每隔10秒记录一次;每次一小时;一周2-3次; 治疗:观察16次开始,告诉M如果C出现不适合的行为命令停下或者关到自己的房间;如果出现合适的行为就关注、奖励; 第二阶段偶然关注合适行为;24天重复。 说明父母可以作为治疗者来矫正子女的问题。

  121张

  标题: 二、班都拉自我效能

  正文: 1.自我效能与压力 让被试觉得题目是完全可以做好的(有自我效能),而另一种觉得题目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无自我效能);结果是有自我效能的后来解题时很少表现压力。 2.自我效能与动机 自我效能与管理水平 直接相关

  122张

  标题: 3.自我效能评鉴的一般程序

  正文: 1)选定前测的操作任务,设计出用来表明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各种操作任务,操作成绩的不同表示自我效能水平的不同。 2)自我效能评定,呈现一系列已选定的难度渐增的操作任务,评定自己能够完成几项以及完成的自信度10-100; 3)效能诱导,让被试提高效能感,①使被试认真办事的成功经验;②观察成功榜样的示范;③劝说和鼓励;④锻炼、饮食或者化学方法调节生理状态; 4)操作任务后测。在社交、学习数学、戒烟恐惧症的矫正具有良好的效果。

  123张

  标题: 恐蛇症的矫正

  正文: 1、设计18种操作任务,接近关蛇的笼子、摸蛇、…让蛇爬过大腿;用10点量表评定恐惧程度; 2、估计完成18种操作任务的自信程度10-100。 3、效能诱导,让蛇爬过腿;抓蛇进笼子;看蛇。 4、再次评定能完成18项中的哪些任务,自信度;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自我效能强度 组 间 组 内(竖成功成绩)(竖惧怕水平)

  124张

  标题: 三、延迟满足

  正文: 1.预期的作用 我们强使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部分是由于我们的预期所决定的,即预期延迟的奖赏真的会发生。2-3年级学生做实验:帮助挑选图片第2天可以得到气球。1组5天有4天得到, 2组5天有3天得到,3组始终未得到; 实验后3天,立即给小飞机,第2天给飞碟。 结果:1组选飞碟多于飞机;与2、3组有显著区别。而由另外的实验人员则没有差别。 2.对奖赏价值的影响

  125张

  正文: 继续可控制组能为0 100% 50% 预测 告知可能性 看完 看电影达到高潮时,突然中断,告知可能继续的概率,评价电影的吸引力,看完再评价; 0概率的评价大大高于其他组,阻断和延迟满足都提高了对影片的评价。

  126张

  标题: 3.模仿延迟行为

  正文: 250名4-6年级学生选择14对奖励,立即的低;延迟到第1-4周高。选择低的25%和高的25%各30名; 1组观察成人;对高价值延迟组说立即奖的好处,对低立即奖说延迟的优点; 2组观察象征性榜样,描述成人的选择、并让儿童读异端榜样行为的叙述;3组无任何榜样; 结果:1、高延迟儿童改变;2、高延迟组看了现实榜样影响最大也最稳定;3、低延迟组在前两种实验条件下强行使自己延迟。 4.能延迟者的人格特征,父母的评价:学术和社交能力较强、语言流畅、较理智、专注、活泼、对压力和失败有较强的抵抗力。具有10年效果。

  竖

  127张

  标题: 第五章 人本主义人格论

  正文: 存在主义的思想 1、人是个体存在的,在是追求着感受着的个人; 2、个人首先是关怀自身、命运和人生的价值; 3、个人有选择人生的自由,负责自己的选择; 4、个人的选择受他所出的具体和历史条件制约; 人面临三种选择:审美的追求感官的享受、及时行乐;伦理的忠于工作与婚姻;宗教的信仰、对上帝的恐惧。 强调人生的意义、价值追求、个人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人际关系中的爱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128张

  标题: 第一节人本主义的观点

  正文: 一、人本主义学会的工作原则 1、心理学首要研究对象是具有经验的人; 2、主要研究的是个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3、研究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 4、强调人的尊严、人格完整、和自我充分发展。 二、人本主义五个中心论点 1、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重视主观体验(觉知); 2、坚持人格的统一与完善; 3、人具有自由与自主倾向,能够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反对还原论,要按照意识的本来面貌来看待; 5、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有实现潜能、超越自我。

  129张

  标题: 三、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

  正文: 1、强调人的责任 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够改变,只是身体有局限。所以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此时此地 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人如果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能够生活在今天; 3、个体的现象学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的建议只是参考,自己必须作出自己的决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人的成长 当一个人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会不断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

  130张

  标题: 第二节马斯洛的观点

  正文: 原来是学法学和文学,后来改学动物心理学。 一、需要层次论 动机有两个基本假设1、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2、基本需要是人要满足的目的 (一)五种需要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自我今年不但愿望,“一种要变得越来越像人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能的欲望”。 (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高级需要的发展较迟的产物,从个人、人类; 2、需要的层次越高,适用范围就越广,也就越有价值; 3、高级需要的满足有更多的前提条件,不容易被察觉,容易被忽略;但是高级需要一旦产生就会产生较强的主观幸福感,对健康的影响也比较大。

  131张

  标题: (三)满足需要的先决条件

  正文: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因为基本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人际关系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为基础。 人既然有主动实现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无法发挥他们的潜能?因为人都有自相矛盾,既有运动、发展的倾向,也有懒惰的倾向;这是由于人需要休息或者恢复。 二、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现有的或者潜在的能力。它意味着充分地、生动地、全神贯注地、没有自我意识地体验形成一体化的、和谐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你自己—使多个自我统一。

  132张

  标题: 自我实现的15个特征:

  正文: 1、现实的知觉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3、能自然表达情绪和思想4、以问题为中心5、超然的独立性6、对自然文化的自主性7、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8、周期性的神秘和高峰体验9、爱人类10、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温暖的家人11、民主性12、强烈的审美感、和道德标准13、幽默感14、创造性15、对现有文化的批判性。 只有1%的人可以达到,因为: 1)自我实现很脆弱;容易消失;2)缺乏自我实现的知识,不能够正视自己;使自己处于不确定的状态;3)文化环境的约束;4)其发展和持续的成长依赖于自己的潜力。

  133张

  标题: 三、人的本性

  正文: 每个孩子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高级价值的本能需求。在良好的条件下,人们渴望表现出这些高级品质,如爱、友善、慷慨、诚实、正直和信任。“从人的天性中可以看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善的自我实现。” 理论的假设:人类心理的“善”,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久的。只 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性才表现为善。那些“完整性的人”(更有人性)经常有高峰体验;经验达到了自我实现的人,天生就容易拥有健康的感情。

  134张

  标题: 几个人格心理学概念

  正文: 1、约那情结 天才常陷于一种内部冲突:象正常的人一样意愿表达自我,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但他又发现字必须经常掩盖这些能力。神经症的人可能是放弃了实现自己全部潜能努力的人。由于惧怕惩罚和敌意,掩饰或者隐藏正常的冲动。 2、存在性需要 基本性需要(匮乏性)高级需求(超越性);与基本需要不同(容易厌足),而存在性需要不会厌倦;如果被剥夺就会引起情感上的问题。

  135张

  标题: 3、高峰体验

  正文: 人对认识、创造、成就等时刻产生的体验;是自我肯定、自我确证的时刻;,处于这种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的自我,更加整合自我(统一、完整、浑然一体)。高峰体验的后效:1)能够消除症状; 2)可以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3)可以多种方式改变对他人的看法,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4)或多或少改变对世界的看法 5)使一个人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自发性和独特性。

  136张

  标题: 第三节罗杰斯自我实现理论

  正文: 一、理论基础和假设 (一)哲学基础 每个人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能对感知过、经验过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人的活动是受到存在于主观世界中的现象所引导。对人格的研究就应该从了解人们心目中的现象世界开始。 (二)理论假设 1)人的行为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着;自我实现倾向 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方式发展其所有的潜能,自我实现使人自主性和自足感增多,增加了个人的经验总量,提高个人的成长动机。它是选择性和非反应性。 2)所有的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

  137张

  标题: 二、人格结构—自我

  正文: 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一套有组织的、为自己所意识的、与自己有关的知觉整体。它既能够反映经验,又能够影响经验;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理想自我象征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 当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无条件地、真诚地关怀,个体就能够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自我实现,使自我更趋向于理想自我。 自我一致指个体倾向于使自己的活动与自我系统协调一致。承认自己的经验并允许其成为自我系统的一部分。

  138张

  标题: 三、人格发展

  正文: 1、积极关怀的需要 人都有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获得关注、赞赏、尊敬、同情、温暖与爱。人能够自我珍重,接受自己,奖赏自己。 2、价值的条件 价值条件能广泛影响人格发展,他们会替代、干预机体评价过程,从而阻止一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的健康成长。当价值条件比机体评价过程对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大时,个体的人格会受到损害。 3、无条件的积极关怀 无条件的积极看待,就会使人得到自我实现和健康发展。信任潜能、诚实、尊重、同情心。 4、自我的一致性和威胁 人的一生都在维护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一致性;一致的会整合到自我概念。

  139张

  标题: 维护自我的方法

  正文: 与自我概念不一致或者有价值条件的经验,对自我概念就产生威胁;面对这种威胁,个人会拒绝将其纳入自我结构之中或者歪曲其意义。由于自我的筛选功能,人格的改变就相当困难。因为人格改变包含了威胁,而这个威胁又被自我筛选掉了,这样人格改变的需求就消失了。 自我的维护 1、主动地选择信息以确认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个人的自我概念相同; 2、被动地希望别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评价自己; 3、运用行为证实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制行为 4、运用自我设限过程来维护自我概念。(归因)

  140张

  标题: 四、人格适应

  正文: (一)适应的性质 人性的基本冲动感的自我实现,健康人格者就是机能完善的个人,具有: 1、对任何经验都开放; 2、自我与经验相协调; 3、利用自身的机体的评价过程;以自我实现的倾向作为评价经验的参考系; 4、无条件的自我关怀; 5、与他人和睦相处。 (二)心理治疗的方法 个人中心疗法;有效的治疗必须具备1、来访者和治疗者必须有心理上的沟通,即必须对他们的现象场产生影响;

  141张

  正文: 2、来访者处于失调状态,因而是脆弱和焦虑; 3、治疗者必须给来访者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怀; 4、治疗者必须对来访者的内部参照系作同理心的了解并传达给来访者; 5、来访者必须领悟到治疗给予其无条件的关怀和同理心的了解。 治疗效果的表现 1、自由地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情感; 2、能准确地描述他们及周围的各种事物; 3、觉察到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失调; 4、体验到没有必要歪曲和否定失调; 5、对过去的歪曲能够表达,在意识中能够觉知; 6、能纳入被拒绝的经验;7、自我防御减少;

  142张

  标题: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人格

  正文: 一、理论基础 每个人都有一种促使我们鼓起勇气,维护和肯定自我存在的本能需要。 存在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内部与外部世界,人只 有适应和接受; 2、由他人组成的人际关系世界,人只有在集体、朋友亲人为其提供的人道的、可信赖的人际世界里,才可能反抗自身的消极力量,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 3、自我、自我价值与潜能的自我内在世界 自我是我们真实觉察、理解事物意义、与外在世界进行联系的基础。存在感是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扎根于个人存在的经验之中。

  143张

  标题: 二、人格理论观点

  正文: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与社会整合且具有宗教紧张的自由、独特的个体生活过程的现实化。 自由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病态心理是把自由选择权交给社会或他人,产生空虚、自我疏远、生活无价值等痛苦体验。 独特性要认识自己、对自己负责;如认同内在的性欲、爱欲和原始生命力。 健康人格是在实现同社会整合后形成的。

  144张

  标题: (二)人格特征

  正文: 1、自我中心性 存在着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 2、自我肯定 人有维持自我中心性的需要,有四种勇气:生理勇气(力量);道德勇气(同情心) 社会勇气(与人联系);创造的勇气(改变人格) 3、参与 参与到人际世界中去。程度要把握好,如果参与过多(如:一味的顺从、依赖),就会失去了自我中心性,感到空虚无聊生活无意义。 4、觉知 发现外在威胁或者危险的能力。 5、自我意识 使自己觉察自己的能力。 6、焦虑对威胁他存在的反应,面临威胁产生的一种痛苦的体验。恢复与外界的直接联系能战胜。

  145张

  正文: (三)原始生命力—无意识 能够使一个人完全置于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然功能,它来源于存在的根基,而非自我意志;是一切生命肯定、确证、保持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原始生命力占有了一个人的整个自身,无视他人的独特性与欲望,就会变成一种恶,并因而表现富有攻击性。 (四)人性善恶并存 文化的善或恶是因为构成文化的这些人是善或恶的;看到人有善恶两种潜能时,人生旅程就表现为一种热情、挑战、吸引; (五)死亡本能等非存在形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存在是人格的根本,正是死亡等非存在威胁赋予生命最积极的现实意义,使个体存在真实化、绝对化、具体化。认识到他有可能不存在,才能升华、发展人格;非存在的的形式“遵从”丧失自己。

  146张

  标题: 第五节 研究方法

  正文: 一、马斯洛的方法 (一)需求层次性 假设(1)任何需求的满足程度与该需求的欲望呈负相关;(2)成对比较层次上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程度要大于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程度。第一步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进行五级评定,第二步按照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渴望程度对自己进行等级评定,第一个验证 算后二者的相关 生理 安全 社交 自我实现 生理 -0.57 -0.21 -0.24 -0.20 安全 -0.40 -0.66 -0.25 -0.11 社交 -0.22 -0.27 -0.72 -0.18 自我实现 -0.09 -0.04 -017 -0.42

  147张

  标题: 第二个验证

  正文: 算评价者的等级平均数越低越关心,越关心就需求越没有满足。 会晤资料 满足程度 生理 14.23 4.14 安全 12.69 3.35 社交 9.09 3.73 自我实现 7.20 3.00

  148张

  标题: 二、罗杰斯的方法

  正文: (一)个案研究 开放性提问;好的问题洞悉矛盾,使受访者的经验更能够显示其自身;描述事件的本来模样,而表示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描述。 (二)Q分类法 100张 4 7 10 13 16 13 10 7 4 1 2 3 4 5 6 7 8 9

  149张

  标题: 第六章认知人格理论

  正文: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一、内部原因 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型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的失败。 二、外部原因 邻近学科的影响,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把人与计算机做类比。 三、人格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的兴起 勒温场理论:人们受到各自认知生活空间的影响, 在表征时会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凯利关于个体差异是由于个体在对世界的感知和信息加工中存在着差异引起的,将认知结构视为人格结构。

  来源:www.eeppt.com

  150张

  标题: 第二节威特金的认知方式

  正文: 一、前人的基础 1、瑟斯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2、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传统;3、实验认知心理学;(苛勒的助手) 二、认知方式论体系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棒框测验、身体顺应测验、转屋测验,判断视野中的有关项目十分与地面垂直。可以根据视野线索(场依存性) ,也可以依据身体经验的线索如动觉、平衡觉(场独立性)。 特点 1、过程变量 以什么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普遍性 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4、中性 没有好坏之分,独立性强热感自主性高,但是社会敏感性低;5、固定性与灵活性。

  151张

  标题: (二)心理分化

  正文: 分化 自我- 心理机能 神经生理 非我的分裂 分裂 分裂 认知改 有限的人际 有组织 特殊化 大脑半球 组技能 的交往技能 的控制 的防卫 机能单侧化

  152张

  标题: 第三节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正文: 一、基本观点 物理学的背景,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和个人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影响人格形成发展以至变态的主要因素,人格建构理论。个人构念是个人试图解释自己经验时所使用的一种观点和思想。 如果构念产生的预测为经验所证实,那么这个构念就是有用的,否则就要修改。个人构念系统机能的异常导致了精神病,用“固定角色疗法”。 重视认知的作用,忽视现实的影响。

  153张

  标题: 二、人格构念体系

  正文: (一)人是科学家 人象科学家那样产生和检验他们的假设,以及得出世界是什么的新观点。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就象一个个透明的模板,在认识一种事物就用一个模板,匹配就保留,否则就修改。内外向;高雅粗俗。 (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 减少不确定性 一个构念就是一个思想、观点和看法,用它来解释自己的经验。为了处理好外界的事物,每个人都在创造与验证构念。构念的适用范围有大小、对人的制约有强弱(灵活,弹性) 周视期;先取期(暂时选取);控制期(确定)。

  154张

  标题: (三)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

  正文: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建构推论 一个人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 个体 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组织 预测时形成有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两分 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选择 在两分结构中做出选择; 范围 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经验 建构与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调整 建构调整受到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 判断 存在彼此分离与不一致的亚层次; 共性 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心理相似性; 社会性 从他人立场看待世界。

  155张

  标题: 三、人格动力

  正文: 不同意推理论(内驱力、动力)和拉理论(目的价值);自发的动力(公驴理论)。 焦虑 个人面临那些在其构念系统之外的各种事件的再认; 敌意 继续强索有效的证据来赞成某类已为它自身证明失败了的社会预言; 攻击 对个人认知领域积极的补充; 内疚 对个人明显背离自己核心角色构念的认知; 核心构念 个人用来预期自己行为的构念; 威胁 对个人核心构念中将产生一种全面改变的意识。

  156张

  标题: 四、人格发展

  正文: 有人研究发6-9岁的儿童认知结构会越来越复杂,思维趋向较抽象、对环境的解释方式越来越多,对事件的理解也更有弹性。 儿童认知的复杂程度与他童年时接受刺激的复杂性有关; 还与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自主有关,可能是让孩子有机会检验许多不同的构念与事件,获得较多的经验;否则回使儿童形成非渗透性、无弹性的构念系统; 要了解自己的构念,想一想自己在与人初识的时候是什么东西引起你的注意;构念分成超级和次级结构;文化 一群人用类似的方式去建构他们的经验。

  157张

  标题: 五、人格适应

  正文: (一)适应的性质 1、愿意评价构念并检验对别人知觉的确实性; 2、当构念无效时能放弃并改变和核心系统; 3、愿意扩展他们的构念系统所包含的范围; 4、有很好发展的角色构念库; (二)治疗方法 神经病是蹩脚的科学家。 治疗是帮助来访者:1、考察、检查个人的构念系统;2、重新调整构念系统。发现来访者心理的实际情况,还应指出他可能达到的目标,成为好的科学家。治疗室的实验室,来访者可以在安全中进行改变的实验,放弃原来的,发展新的;

  158张

  标题: 评价

  正文: 有现象主义的倾向 强调完整无缺的整体经验; 有人本主义的倾向 强调人的创造力和对个体的乐观; 有存在主义倾向 强调未来而不是过去,假定人类对自己的命运是自由选择的。 把人格看成是一种对事物的看法,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现实。忽视情绪的作用,“任何结构都有一个适合的范围中心”。没有解释个人构念的原因,为什么有的人选择安全的,而有的人选择冒险变化结构。对高智力者和有轻微心理问题的人有作用。

  159张

  标题: 第四节米歇尔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正文: 把精神分析的理念用于少年犯时不适用,受罗特和凯利的影响比较大。罗特强调与人类社会现象有关的学习论;行为的情景与个人因素并重;学习中认知历程的重要性。 一、社会认知论体系 (一)认知的个体变量 能力、译码、分类策略、预期、主观价值和自我调节系统; 能力 认知和行为的建构能力代表了人的潜力。 译码 人们在注意、解释和分辨事件时存在差异。 预期 对行为-结果、刺激-结果的预期,不当的行为是行为-结果的预期与事实不一致的结果。

  160张

  正文: 主观价值 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如恭维; 自我调节系统 通过自我表扬和自我强化来激发自己的行为。 (二)原型 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我们以自己感兴趣的的类属构成独特的原型,这些感知的差异又造成行为的差异。不同的原型就会对人有不同的看法和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往。 原型的好处是允许思考和防止被信息洪流淹没;不利是让我们以狭窄的类型去看待他人,而不是根据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来对待。情绪不稳定 病态者 罪犯 自闭症 恐高者 神经质 强奸犯 杀人者 虐待者

  161张

  标题: (三)图式理论

  正文: 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图式是相对稳定,因此我们也以相对稳定的态度加工和利用信息,并用此方式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这样就导致我们行为中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 (四)自我图式 影响个体对有关自我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果,它源于过去的经验。已形成的自我图式又强烈影响个人的行为。 它有主动建构信息的机制,决定着对环境中可获得信息的选择,对信息意义的抽取、解释和综合。 当人们有足够的图式时,他们更容易从记忆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162张

  正文: 自我图式在处理信息的特点: 1、对涉及自我的刺激具有 高度敏感性; 2、对适合自我特征的刺激速度极快且自信度高; 3、对涉及自我的刺激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和再认; 4、对有关的行为预测、归因与推断具有较高的自信度; 5、对与自我结构不一致的信息产生抵触。 马库斯称之为动态自我概念,把它当成作为个人行为的主动调节者。

  163张

  标题: 二、自我图式和抑郁

  正文: 抑郁属于忧愁、悲伤、颓丧、消沉等多种不愉快的情绪综合而成的心理状态。贝克抑郁患者在评价和解释有关自身、周围环境和自己未来的事件时,由于受到他们特有的负面自我图式对有关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各种抑郁的情感和行为。 抑郁心境 消极看待周围环境 意志消沉 消极看待自身 回避的愿望 消极看待自己的未来 自杀的念头 依赖性增加

  164张

  正文: 抑郁产生于患者应付周围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的失败体验;这种失败可能是真实的、可能仅为假设的,也许根本就是一种幻想。并且把这种失败感加以夸大,把它看成长久不变的、不可逆转的,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身体方面的缺陷。 系统的错误:1、任意推断;2、选择性抽样; 3、扩大化;4、槽糕至极; 自动(与图式一致的信息处理极快)和控制处理; 认知容量减少假设(记忆衰退、效率降低); 生理机制 多巴胺神经递质;唤起水平低; 注意中心变窄:消极的思想占用了注意的容量; 认知网络 当抑郁被唤醒,相关的认知网络也唤醒,加工与抑郁相联系的信息。

  165张

  标题: 三、认知治疗

  正文: 认知行为疗法和改变错误的信息系统; 错误的思维的建立在:不合理的态度、不当的归因,不良的问题解决发生,拘泥一些规则,不知道灵活变通,无法分辨个人的想象(或者期望)与既存现实之间的差异。 改变信念、态度和习惯性思维的方式。 1、找出偏执的思想;2、分析其错误所在;错误的思想有没有根据;重新归因;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基本假设错误所在。 用合理的思想代替错误的思想,切合实际的方法。

  166张

  标题: 四、自我图式的研究

  正文: 1、 独立、依赖、中间类型,在反应30独立-依赖的词时,与个人特点吻合的反应比较快。 2、40个词,尽快回答是与否,10个与自我图式有关的词。后30个更容易回忆。 3、大学生分成图式组(具有赞同一系列肯定自我评价倾向)和非图式组。在做作业,然后突然要求回忆该作业的内容,图式组回忆较多的肯定形容词;第二部分,判断在一个冲突的情景中他人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 要求分为高度、中度、低度的合理性;高低没有差异,而中度则有肯定自我图式组判断不合理。

  167张

  正文: 模糊的情景,自我图式发挥作用; 肯定 非自我图式 中度 高度 低度 4、让被试评价抑郁和非抑郁的形容词,然后回忆评价过的形容词;结果具有抑郁症的人在回忆抑郁形容词比较好。 5、具有自我敌意的自我图式者在对敌意形容词回忆比较好;

  168张

  标题: 第五节各种理论的比较

  正文: 极端 有些 居中 有些 极端 自由 1马斯洛 3奥尔 4班杜拉 6埃里 7弗洛伊德 决意志 2罗杰斯 波特 5凯利 克森 8斯金纳 理性 1234 6 7 非整体论 126阿德勒73 4 8 元 体质论 克、谢 17 3 846 环 主观性 12 83 4 6 8多、米 客 前动性 123 76 4 8 反 可知性 84 36 12 不 可变性 1286 3 7 不

  169张

  标题: 第六节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

  正文: 一、含义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选择与维持,约束与调整。 学习自我控制 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的观念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 自我控制 意志 主我 客我 客体 内反馈 外反馈

  170张

  标题: 二、学习自我控制的机制

  正文: 1、情绪说; 2、需要说;维持自我概念,保护自尊; 3、自我意识说 减少知觉到的差别; 4、启动假设 冷(抑制)和热启动(推动行为); 5、能量耗竭 疲劳不能够自控; 6、平衡机制 努力而不成功往往会找借口; 1)内-外平衡 与社会要求一致; 2)内平衡-外不平衡 与外界要求有距离; 3)内不平衡-外平衡 过分自控(压抑); 4)内-外不平衡 放弃努力。

  171张

  标题: 三、量表编制

  正文: 自控倾向 自控策略 控制感 自控力 自控倾向 .42 理想自我 希望自我 自控策略 学习 回避自我 控制感 自控 .81现实自我 积极自我 消极自我 四、实验 1、抗干扰 数据计算,简单一对,复杂三对; 内干扰 饥饿,外干扰:很快,很差; 2×2×3设计自控高低、任务、干扰; 结果:干扰有显著性差异; 自控力与任务有显著性差异,自控力有限;

  172张

  标题: 2、策略的影响

  正文: 计算与译码,提醒; 2×2×2设计 Q Y Z E S W G L X J 0 1 2 3 4 5 6 7 8 9 结果 自控与任务,提醒与任务有显著性差异;自控力高的完成记忆任务好于低的;计算任务提醒好于没有提醒; 3、成功与失败情景的表现 36——52;52——36; 结果 自控力在正确数和期望值有差异;成功与失败在正确率上有差别。 成功正确率高,失败正确率低,但期望值不低。

  173张

  标题: 4、在学习自觉性上的表现

  正文: 英语单词的记忆 2×2 结果 在成绩上和复习的次数上有显著性差异。 原来的英语成绩影响很大。 5、在自我监督上的表现 克服缺点,措施;监督:自己、同学互评、老师督促; 2×3设计; 结果 自控力强的改正缺点中效果好,监督上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不一致; 6、个案研究 自控愿望 控制方法 努力程度 等级相关 在控制方法上有显著性相关;

  174张

  标题: 7、培养训练

  正文: 内容 目标设置,自我监督,自控策略; 实验班每周三次,一次30分钟;对照班自学; 步骤:激发学习动机;参加规则讨论;做出承诺;学习自控技巧;注意力的训练,自我监督; 结果 训练对提高学习自控力是有帮助的,特别是自控策略;但初中生自觉性不强,需要督促。 需要多种方法配合。

  175张

  标题: 第七章 潜意识

  正文: 一、认知潜意识 动力潜意识 1、阈下刺激 40毫秒一只鸭子的图片,再看一幅风景画的时候,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多的看到鸭子 2、内隐记忆 词干补笔,donkey ;d—n; 学习阶段 100对单词500毫秒学习 目标词与非 测量阶段(1)目标词 直接测量 50对一半见过,10毫秒,判断新还是旧;(2)间接测量 字型偏好、字义偏好、字音偏好;(3)(4)非目标词的测量。 目标 非目标 直接.83 .82 直接.59 .57 间接.63 .57 间接.54 .60

  176张

  正文: 3、分离现象 机体的主要方面在意识之外;临床心理学家认为这是阻止极度压力和创伤事件进入意识努力。如战士忘记整场战斗的情节,而这段情节可以再次回到意识中。分离倾向的个体差异: (1)你发现自己在某个地方,不知道是怎么去的;(2)听某人说话后,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听到他说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 (3)发现你自己穿着不记得如何穿上的衣服; (4)感到你的身体不属于你; (5)发现你自己拥有不记得买够的东西。 4、盲视 有些脑损伤的个体表现出不寻常的感觉机能缺陷,保留着一方面的感觉机能,却丧失另外,病人看不见桌子上的铅笔,而能够检起来。

  177张

  正文: 5、催眠 一个人意识状态发生改变,以回应另一个人的行为。被催眠者以回忆平常忘记的意识。 6、阈下听觉 病人在昏迷状态下,尽管没有意识却能听见,不能回忆却能够受影响。 7、说或做出我们所不知的 选择货物,位置影响。 8、无知觉条件的作用 看见谷仓受到电击,对三种词产生焦虑,在这个词前后的词,所有与乡村有关系的词(干草、羊),而与城市有关的不会。 9、自动加工 讲话 10、压抑 压抑中的记忆与焦虑有关,它们曾经是有意识的,被转化成无意识的;压抑者的个体较少的回忆消极的童年经验,并且对早期回忆少。

  178张

  标题: 11.情感和态度形成中潜意识的影响

  正文: 向2组被试呈现同一个人的一系列照片,对第1组同时呈现阈下刺激唤起积极的情感(新婚夫妇欢笑、快乐),第2组呈现消极的情感(一个头盖骨、一只狼、一筐蛇);在阈上水平呈现同一个人的照片。回答对这个人的态度、人格身体吸引。 相关测量(64人 ) 积极 消极 差异 P 态度 5.34 5.06 0.25 0.049 人格观念 5.26 5.06 0.20 0.062 吸引 4.14 4.15 -0.01 0.49 12.习惯性易获得构念 看待世界是自动化的,它们随时会被很少的信息激活

  179张

  标题: 二、动力潜意识

  正文: 需要如何影响知觉的内容和对威胁刺激的知觉人如何潜意识的防卫。 潜意识的三个特征 无逻辑,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包含愿望、驱力和动机;充满各种各样的冲突。 47年值钱硬币的大小往往被高估,特别是穷人; 阈下水平的图画刺激,不能报告刺激的内容,但是却能够进入到梦中; 知觉情绪化的词(妓女、阴茎)比中性的词(苹果、跳舞)需要更多的时间。

  180张

  正文: 三个实验 1、积极的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有些病人有一种愿望:和小时候的好妈妈合为一体。呈现阈下刺激:我和妈妈是一体,人们在行走,我的妈妈走了。第一句话减轻病情。 2、俄底普斯情节 阈下刺激:打爸爸是对的,打爸爸是错的,人在行走;投标射击; 分数 打爸爸是错的 打爸爸是对的 人们在行走 刺激前 443.7 443.3 439.0 刺激后 349.0 533.3 442.3 差异 -94.7 +90.0 +3.3

  181张

  标题: 3、正常与饮食失常的女大学生

  正文: 阈下刺激(4毫秒)妈妈正离开我,妈妈渴望它,梦娜渴望它;然后看吃饼干的数量;200毫秒; 饮食失调组 离开 妈妈渴望它 梦娜渴望它 4毫秒(10人)19.4(5.5)8.2(2.6)7.8(3.3) 200毫秒 9.6(3.5) 9.6(3.3) 9(3.4) 正常组4毫秒 8.5(1.6) 8.2(2.9) 200毫秒 8.6(3.1) 8.6(2.8) 案例 1.压抑的个体 回忆童年的愤怒情感回对自己说“不要以那种方式感受,不要认识那种情感” 病人说:很快产生会被遗弃的威胁性体验。

  182张

  正文: 2.有个沮丧的病人被问:能否在自己想要的方面成功时,说:“我不想谈这事,这使我太紧张”,深入交谈之后发现:她害怕失败,又对不能够从事自己的计划感到内疚。 避免失败的威胁,又要避免内疚;通过说我懒、工作不努力来惩罚自己。

  183张

  标题: 第三节 两种潜意识观点比较

  正文: 动力(心理分析)观 1、内容强调动机和愿望 2、强调防御功能 3、强调非逻辑的、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 4、潜意识转化成意识需要特定的条件

  正文: 认知(信息加工)观 1、内容强调思维 2、关注非防御功能 3、意识和无意识无根本的不同 4、通常的知觉和记忆法则的运用

  184张

  标题: 使用自我报告法的含义

  正文: 动机和防御过程使自我报告存在偏见,限制了它的有效性。“儿童不正确地知觉时,他们几乎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内部状态,并且对发生的事保持着错误的回忆。许多成人也好不了多少。” 投射测验与自我报告是不一样的,投射测验主要是了解动机,自我报告着重表述价值。 有一篇“所说的比所知道更多”,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回答问题基于我们的选择、判断和行为。 实验中被试不会知道存在“旁观者效应”。 有个:实验四种不同的睡袍和袜子相对价值。被试的判断受到物品所放的位置的影响,对放在右边的袜子比放在左边的多四倍。

  185张

  正文: 所说的比所知道的多,实际知道比认为的少。 班杜拉认为我们向被试提是问题必须是集中的、专门的刚发生的或者有行为相伴的。 如果人们注意事件,没有完全的情感和动机卷入时,并且不要求精确的长时记忆时,他们能够做好观察报告。 但是,当人们注意不够时,有太读的情绪卷入和情感受到威胁时。当要求他们回答过去已久的事时,他们的观察报告就不大可信了。

  186张

  标题: 第九章攻击与利他行为

  正文: 第一节攻击 一、概述 (一)含义:攻击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行为的多样性,间接性;动机性;伤害他人。 (二)分类 1、是否违反社会准则,反社会与亲社会攻击; 2、攻击的方式,言语与动作攻击; 3、动机的不同,报复性与工具性(达到某种目的); 4、攻击对象,外罚性与内罚性攻击;

  187张

  标题: 二、攻击的生物与心理社会因素

  正文: (一)攻击的生物因素 1、社会生物学的观点 斗争本能 热带丽鱼攻击同类的雄性,没有同类的雄性,就攻击其它类的雄性,没有雄性就攻击雌性。 2、遗传学的观点 XYY的男性攻击性比较强; 3、生理机制 颞叶是暴力的病理原因;下丘脑是情绪中枢; 刺激猴子的下丘脑产生不同的反应;刺激雄性首领产生对下属雄性;而刺激下属雄性则产生退缩。

  188张

  标题: (二)攻击的心理社会因素

  正文: 1、挫折攻击假说 任务挫折、人为挫折、言语侮辱、对照组;实验后允许被试攻击对方; 5.1 4.1 3.8 2.1 对照组 任务 人为 言语侮辱 当宣泄(紧张释放)后攻击就停止; 间接攻击:狗的理论;自己人效应;

  189张

  正文: 挫折引起攻击?排队插队(前3名、12名),往后看一眼,20秒后道歉、离开; 那个人说:这是我的位置,注意点,1分; 威胁,骂人,推,2分; 攻 击 口头 非言语 前 后 不愉快产生攻击。

  190张

  标题: 2、社会学习与攻击

  正文: (1)观察学习,网络对孩子的影响 (2)童年的经历,父母的放任与粗暴的体罚; (3)影视的影响, 男 30 女 岁 罪 行 程 度 观看电影的多少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191张

  标题: 三、攻击的情景与人格因素

  正文: (一)攻击的情景因素 1、高温 2、拥挤 3、责任分散,去个性化 4、服从权威 5、暴力年代:在70年中,50个国家参战国战后杀人率比较 高。 6、性唤起:观看黄色电影,攻击性,中性, 结果看黄色更有攻击性。

  192张

  标题: (二)攻击人格因素

  正文: 1、可能是一种特质:在22年的研究中,7-8岁的儿童,到30岁也比较有攻击性。 2、其他人格变量:低自我价值感容易产生攻击;盲目性的人容易受别人的暗示产生攻击。 3、行为异常者:社会化异常者,反社会人格。 四、预防和控制攻击 (一)提高生活质量(二)惩罚攻击者 (三)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四)唤起同理心 (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93张

  标题: 第二节利他行为

  正文: 一、概述(一)定义:只想有益他人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助人纯属以外或者行为者为了达到个人的私利而不得不助人。 利他行为三个层次:把人的利益都视为同等重要; 把利人放在利己之上;牺牲自己以利他人。 (二)分类:生物性和心理性利他行为; 亲属性,互惠性,平衡性(保持社会稳定);

  194张

  标题: 二、利他行为的生物与文化影响

  正文: (一)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 1、亲属的选择 2、群体选择 3、进化和遗传:爱斯基摩人 (二)利他行为的文化影响 1、社会环境 2、社会公德:群体和谐 3、学习:强化、观察学习、角色扮演、认同; 4、道德判断的发展:弗洛伊德的观点; 皮亚杰的观点;科尔伯格的观点;

  免费PPT模板下载 http://www.eeppt.com

  195张

  标题: 三、利他行为的情景与认知

  正文: (一)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1、情景的模糊性,情景清楚 情景模糊 单独 (100%) (30%) 两人小组 (100%) (20%) 五人小组 (100%) (40%) 2、责任分散 3、助人的代价 4、环境界定

  196张

  标题: (二)利他行为的认知因素

  正文: 1、他人需要帮助的推断 2、助人合适性的推断 3、值得性推断 4、责任的自我归因 5、自我意识和自我归因

  197张

  标题: 四、利他行为的情绪与人格

  正文: (一)利他行为的情绪因素 1、移情 2、爱心:慈爱、友爱、情爱、博爱; 3、心境 4、内疚 (二)利他行为的人格 1、促进利他行为的人格特质:移情特质、内控、亲社会取向 2、利他人格

  198张

  标题: 利他行为的多阶段决策过程

  正文: 注意:意识到需要帮助、知觉到用行为能够帮助、认识个人的能力; 产生责任:领悟到有责任,唤起当前的行为规范; 预期评估:代价与可能的结果; 防御:以否认的方式对情景重新评估; 行为:行动或者不行动

  199张

  标题: 佛教的慈悲观

  正文: 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就是善;对自己不利,但是对别人有利是大善; 对自己和别人不利是恶;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不利是大恶;

  来源:www.eeppt.com

  200张

  标题: 第十章人格适应与人格健康

  正文: 一、含义 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和和作用的过程。 (一)适应的标准 1、主体:需求 行动 目标的过程顺利; 2、社会认可; (二)适应公式:B=E/P B症状出现率;E内外压力总和;P自我强度;

  201张

  标题: 内外压力

  正文: 内压力1、生理压力; 2、心理压力,自尊、爱、嫉妒; 外压力1、环境因素; 2、人际关系; 3、工作因素; 4、经济因素; 5、法律、制度、风俗; 自我强度:忍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念,态度,决心,毅力;

  202张

  标题: 二、人格适应过程

  正文: 1、动机与需要 2、阻碍与冲突:环境的与自身的条件限制; 3、挫折情景 挫折反应方式: 外惩或责他反应;内惩或责己反应;容忍反应; 挫折反应类型:阻碍优势型;自我防卫型;需求持续型;

  203张

  标题: 三、适应的方式

  正文: (一)忘却现实:幻想,认同; (二)歪曲现实:投射,合理化; (三)补偿现实:补偿,升华; (四) 从现实退却:压抑,冷漠,退化; 四、适应与成长

  204张

  标题: 四、 青少年应对压力的策略

  正文: 当等待生产的父母看一部会引起焦虑的、介绍婴儿猝死症的电影后,一些父母不愿去面临那些关于他们的孩子可能在婴儿期死亡的任何事。另一些父母表示,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信息,以便这种不幸事件发生时有思想准备。 这两种不同态度反应了不同的焦虑应对策略。

  205张

  标题: 积极策略和回避策略

  正文: 回避型:努力不去想这个情境,所以能尽可能多地或尽可能长时间地回避焦虑。“担心也没有用”,“别想它了,想点别的吧”,就是压抑策略。推迟去看医生或推迟同教授的谈话,因为你预料到这种场面对你有压力,你用的就是压抑策略。 积极型:尽可能多而快地寻找解决办法,以积极的行动迎接压力。就一个安排好的治疗程序努力去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或花大量时间考虑一个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这时你用的是积极策略。

  206张

  标题: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1

  正文: 积极认知策略 祈求指导和权威 做最坏的准备 努力去看积极的一面 考虑处理问题的几种选择 凭过去经验办 在一段时间里整天忙于做事 努力置身这种情境之外,客观地看待它 仔细考虑这种情境并争取理解它 自言自语说些能让自我感觉好一些的事 对自己发誓,下一次事情会不一样了 认为做什么也没用,接受这个事实

  207张

  标题: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2

  正文: 积极行动策略 努力寻找更多的有关信息 跟父母、亲戚、朋友谈论这个问题 找专家(医生、律师等)谈一谈 忙于别的事使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 订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去施行 暂时不考虑这些事 弄清必须做什么而且设法实现 设法让自己的情绪超脱出来 从有相似经历的人或群体那里寻求帮助 交换或折衷以从这个情境中得到一些有利的东西 用体育锻炼来缓解紧张

  208张

  标题: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3

  正文: 回避策略 当我感到生气或沮丧时,就冲别人发泄 继续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正常状态 一般避免和他人呆在一起 拒绝相信它发生了 喝很多酒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东西来缓解紧张 抽很多烟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镇静药来缓解紧张 引自Holahan和Moos(1987)

  209张

  标题: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4

  正文: 问题中心策略:直接关注于问题,由此克服焦虑。例如经济上有问题,适当的行动过程就是想办法多赚钱或减少开销。有了问题时,哪怕想出的只是很简单的方法也比什么也不干好。 (“我先制订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实施计划”) 情绪中心策略:减轻伴随问题产生的情绪压力。例如,在考试失败时,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会使自己好受一点,或者考虑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我尽量去看事物好的一面”)

  210张

  标题: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5

  正文: 应对策略的效果 研究发现,要缓解焦虑,使用应对策略总比不用策略好。一项有关戒烟的研究中,至少用到一种应对策略的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可能性比没用任何应对技巧的吸烟者大三倍。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在婚姻生活中体验到压力的夫妇,用了应对策略的比没用应对策略的能更有效地缓解情绪的消沉。

  211张

  标题: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6

  正文: 应对策略的效果 有一项调查询问成年人常用的应对策略有哪些,所给出的27个应对策略各有多大效果。结果发现,越是凭借有效的应对策略的人,在快乐和总的生活满意度测验中的得分越高。由此可见,人们面临焦虑时倾向于采用一些应对策略,并且有证据表明,使用这些策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212张

  标题: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7

  正文: 回避策略在短期内更有效,从长期看,积极策略更有效。 有些问题一两天后烟消云散了。一场令人生气的谈话所带来的刺痛或者某个令人尴尬的时刻常常刚过一会儿就消退了。用回避策略,仅仅是不去想这种体验,就可能渡过难关。 很多时候,问题不会消失。一个学生可以不理会他的学习困难问题,可这些问题并不会消失。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融洽这些问题是不会自生自灭的。所以,为了彻底地消除焦虑,更多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策略。

  213张

  标题: 五、情绪与身心健康

  正文: (一)情感的好坏与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情感能使内脏器官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而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感的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降低大脑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使内脏器官出现异常活动,内分泌失去平衡,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会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214张

  标题: (二)识别情绪与教会调节情绪:

  正文: 1、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的标志 2、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并端正学生的情绪经验; ③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他们的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重要的是学会调节和控制情感,这对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情感的自我调节有多种方法,除了理智调节、转移调节和激励调节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可采用幽默法、适当发泄法、运动缓解法、升华法和意志调节等方法。

  215张

  标题: 3、发泄与排解不良情绪

  正文: 能量发泄:如体力劳动、运动、哭 理智消解: 承认——分析——寻找方法解决——寻找借口 遗忘或转移:如外出游玩

  216张

  标题: (三)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的标志

  正文: 一个人的健康反映在三个方面 :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身体健康至多只能算健康的一半,更何 况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还会互相影响。在心理健康的标准中,情绪健康可称得上是核心部分,心理不健康的人都有情绪问题。而持续不良的情绪状态,又是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健康的情绪有四个标准:一是积极的、正向的情绪占主导地位;二是情绪稳定;三是具有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 及时整理情绪,合理地宣泄情绪 );四是具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能适时、适地、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217张

  标题: (四)健康情绪的必备条件

  正文: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开拓宽广的胸怀 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 注意性格的锻炼 加强对情绪的控制

  218张

  标题: 六、各种理论家对人格健康的观点 1、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观

  正文: 健康人格者,有强的自我能解决各种欲求之间的冲突,或者本能冲动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使需要得到满足却没有罪恶感,不会感到社会舆论压力。由于较少有压抑自己的感情,其能量能更多投入到建设性的工作中。由于不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因而能更自由地在爱的关系上表达自己。 因此,爱和工作的能力是健康人格的显著特点。 健康人格者能在表达感情与抑制感情表达之间进行选择,在满足需要与抑制这种满足之间进行选择。

  219张

  标题: 2、荣格(C. G. Jung)的健康人格观

  正文: 人都有朝着更充分的自我实现方向成长,成为“个体化的人”。要达到自我实现,个人就要意识到自己人格中受压抑的“阴影”方面,并力将其表现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这种自我发现的动机虽是痛苦的,但要达到健康人格,就必须不断努力去发现和表现自己受压抑的机能。人的一生要结婚,养家,创事业成就,有时会陷入绝境并痛苦万分。如果使自己的人格更健康,必须抛弃青春年代各种有活力的规则,去选择新的目标。

  220张

  标题: 3、奥尔波特(G. W. Allport)健全人格观

  正文: 判断健康成熟人格的六项标准: 1、自我扩展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自我接纳能力和安全感; 4、实际的现实知觉; 5、自我客观化; 6、统一的人生哲学。

  221张

  标题: 4、行为主义的健康人格观

  正文: 人格就是习惯行为系统。健康人格者能对环境产生适宜反应。无论不适宜的或适宜的反应都是以操作条件作用方式而习得的。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则认为,不健康人格是通过直接经验或观察不当而习得的。不必从个人早期经验中去寻求创伤性事件,发掘潜在的冲突,更不必去追究病态行为最初获得的强化史。行为一旦经由观察学习而获得,就很容易因直接或替代性强化而表现出来。

  222张

  标题: 5、罗杰斯(Carl R. Rogers)的健全人格观

  正文: 机能完善的人即健全人格者起码具有下列特征: 1、对任何经验都开放; 2、自我与经验相协调; 3、利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 4、无条件的自我关怀; 5、与他人和睦相处。

  223张

  标题: 6、马斯洛(A. H. Maslow)的健全人格观

  正文: 自我实现者即健全人格者都有下列特征: 1.能准确地知觉现实; 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3.能自然地表述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5.独立自主; 4.注重问题而不注重自我; 6.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7.对于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的自主性;

  224张

  标题: 6、马斯洛(A. H. Maslow)的健全人格观2

  正文: 8.不断更新的欣赏力; 9.具有高峰经验; 10.深厚的社会感情; 11.有至深的知交以及亲密的家人; 12.有民主的性格; 13.很强的伦理观念; 14.富有哲理的幽默感; 15.旺盛的创造力;

  225张

  标题: 7、凯利(. A. Kelly)的健康人格观

  正文: 健康人格者象一位好的科学家那样具有下列特征: 1.愿意评估自己的构念并验证自己对他人的知觉; 2.能及时地抛弃或修正自己的核心构念系统; 3.愿意扩展自己的构念系统所包含的范围; 4.有充分发展的角色构念库。 人格不健康者象蹩脚的科学家,其构念系统不能有效地预测未来却仍坚持着。治疗目的:使受辅者成为好的科学家,抛弃错误的核心构念,发展新的构念。

  226张

  标题: 问题

  正文: 1、健康人格是什么样的? 2、健全人格与健康人格是否等同? 3、怎样才能识别自己和他人是属于健康人格的? 4、不同年龄层次上,健康人格是否有不同的特征? 5、不同性别者,健康人格是否有差异? 6、不同职业者,健康人格是否有差异? 7、在不同的社会阶级和文化中,健康人格是 8、健康人格是否不仅限于适应自己社会的规范? 9、是否有标准来衡量超越现状的健全人格? 10、什么样的家庭气氛、工作环境及社会文化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227张

  标题: 七、心理健康的标准-1

  正文: 1 有自知之明的人:自我意识、自我认同感、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2 善于自控的人:意志、毅力、自律 3 随和的人:人缘好、有朋友,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对人宽容 4 随遇而安的人:自我满足、接纳自己的缺点、经常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 5 做事有目标的人:对各种事物有广泛兴趣、有内在动机、有抱负

  228张

  标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2

  正文: 6遇事看得开的人:灵活、变通,适应性强,失败和受挫时不泄气 7情绪平和的人:情绪稳定,不动怒、不大喜大悲,乐观、遇事往好处想 8一个爱说爱笑的人:心境好、有幽默感 9互助合作的人:帮助别人、接受别人帮助、与同伴相互依存 10懂得爱和被爱的人:与别人共情、知道怎样爱和被爱

  免费PPT模板下载 http://www.eeppt.com

  229张

  标题: 七、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1

  正文: 马斯洛:当我们“努力培养自己原来没有的心理品质、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

  230张

  标题: 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2

  正文: 罗杰斯:“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达到一种乐观的感觉及对生活的满足。但是这种美好的生活不是静止的状态。要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就要面对生活中不断的考验。

  231张

  标题: 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3

  正文: 人的本性是善的,当然,人有时也会很敌对、残忍,但如果让我们自由发展,不被生活困难所累,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充满爱和信任的人。完善的人有时也会表示气愤,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掩饰某些情感,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积极的、亲切的态度始终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232张

  标题: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4

  正文: 1. 完善的人应该坦诚地对待自己的经历。他们努力体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愿意去发现什么样的生活是最有价值的,然后珍藏这种特殊的经历。 2. 完善的人关注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 3. 完善的人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感到一件事应该去做,就会去做,不会因为过去学到的准则或者因为想到别人的看法而放弃。

  233张

  标题: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5

  正文: 4. 自我完善的人不屈从于社会的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更加敏感。 5. 他们能深层次地体会自己的情感,不论这些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6. 完善的人在生活中有更丰富的经历,他们“更熟悉痛苦的感情,但对快乐也有更生动的体会”,他们比大多数人更理解愤怒和恐惧,这也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享受爱和快乐的代价。

  234张

  标题: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7

  正文: 7. 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可以遏制那些限制我们自己的情绪。 8. 完善的人生活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当中,而不仅仅是生活的过客。

  235张

  标题: 马加爵事件的心理问题

  正文: 为什么不是贫困导致的? 主要原因是 一、自我中心;自我中心这的特征: 1、没有生活目标;2、过度思考生命意义; 3、拒绝成长;4、怨天尤人; 二、孤独 三、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 如果换一种情景,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

  236张

  标题: 第十一章性别差异

  正文: 第一节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一、含义:人们对于男女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期望、要求和一般的看法。心胸宽广、勇敢、意志坚强、事业心强;善解人意、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细心、善持家务。 二、结果(一)对待成败的态度;女性害怕成功;现代女性科技人才特点:目标专一有毅力;大胆勇敢有创新;独立性强有主见。 (二)女性对自己的评价:女性对自己的评价比男性低;

  237张

  标题: (三)压力与健康

  正文: 男性 高 低 女高 双性 女性 抑 性低 男性 未分化 郁 低 高 负面事件

  238张

  标题: 四、男女兼具型的类型

  正文: 阿尼姆斯原型是每个女性心中都具有的明确的男人形象;一般表现为英勇无畏、智力发达,有时也和控制和权利相结合。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异性的特征,女人身上的男性特征就是她的阿尼姆斯。 阿尼玛原型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 阿尼玛身上有男性认为女性所有好的特点,比如温柔、善良、纯真、美丽;有时也包含女人的爱好虚荣、软弱、变化无常、狡诈等。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和他的性格常常很相反,却又相互吸引。

  239张

  标题: 男女兼具型与适应

  正文: 这个设想符合妇女解放的思想,即妇女应破除传统刻板影象的束缚。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以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研究表明男女兼具型者心理发展比较健康。他们心理的社会发装饰品较高;快乐较不介意压力;内心感到幸福;自我价值感较高,被他人视为有能力的(只对女性);对环境适应并感到平衡。

  240张

  标题: 五、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

  正文: (一)男性化——女性化 1、假设每个人都处在这两端的一个点; 2、假设性别角色越符合性别模型,心理就越健康。 (二)双性化 两个独立的特质,可以都高、都不高,或者只有一种高。只有一种高则缺乏适应力。 男性在需要具有女性特征时(如同情、敏感时)会力不从心。良好的适应要可塑性。

  241张

  标题: (三)性别角色的研究

  正文: 1、性别类型与心理适应 第一、传统的观点没有得到多少支持; 第二、男性化模型,认为男性化是心理健康的关键,男性独立,强有力,领导者;女性依赖,不果断,顺从,被领导,女性的成功必须有男性特点。 男性采用问题策略,更适应,自信;男性化女人善于影响别人,获得她们想得到的东西,可以避免无助和抑郁。 传统男性特点,如追求成就、运动性、强大有力,对自己感到满意。

  242张

  标题: 第三、双性化

  正文: 行为储备中缺乏男性化或者女性化,很多时候难以作出恰当的反应。如缺乏果断性者,无论男女容易在争取成就上徘徊不前;不善于表达的,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面对婴儿女性与双性的人会表现恰当的抚育行为;男性与双性表现较好的抵抗强行一致的压力。

  243张

  标题: 结论

  正文: 第一、没有支持一致性模型; 第二、男性模型得到一些证明; 第三、健康人格如应对压力,追求成功与男性特征有关,而其它方面(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无关。

  244张

  标题: 2、性别类型与人际

  正文: 找什么样的人当朋友、恋人? 双性化更受人喜欢:大学生认为双性化比男、女和未分化的人更受欢迎、有趣、适应得更好、能力更强、更聪明、成功。 男性化男的与女性化女的少交流(填表、交流、评价喜欢程度); 原因是:男的控制性、自制力比较强; 女的则寻求主动的情感表达和交往带来的温暖。

  245张

  标题: 女性化与双性化带来婚姻的幸福

  正文: 被试的配偶是女性化与双性化,那么对夫妻关系满意;与缺乏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的人结婚不幸福。在一行同居者、同性恋者中发现这种情况。 因为:1)女性富有爱心、同情心、敏感觉察别人的需要。表达、理解别人的感情。 2)双性化的人更能意识到爱意并表达出来。具有产生亲密感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果断性,且愿意冒险。 3)女性化与双性化可更好地交流,更好的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吵。

  246张

  标题: 六、认知心理学对双性化的研究

  正文: (一)观点:定型的人有稳定的性别图式(用男性或者女性来描述自己与别人的行为);更多的注意与刻板定型不一致的地方。 (二)证据 1、用聚合的方法了解图式;性别定性的人根据性别组织、分类信息,他们会在自由会议中,根据性别聚集这些信息。 呈现61个单词的单子,有男性化(大猩猩、裤子)与女性化(蝴蝶、比基尼泳装),用8分钟尽可能回忆。 1)定性、2)交叉(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3)双性化、4)未分化的人。

  247张

  正文: 定性化的人按男性化的动物与女性化的动物聚在一起。 用 35 性 别 30 聚 类 25 的 % 1 2 3 4 2、加工过程:与性别有关词反应快;男女性别作出反应ME,NOT ME。 自我满足的、果断的,男性化的男人能马上作出判断;慈爱的、富有同情心的,时间长。

  248张

  标题: 第二节性格上的差异

  正文: 攻击性 性激素、社会文化的影响,使男性比女性更富有攻击性; 自信心 女性的自信心往往不如男性高;也可能男性过高的估计自己; 支配性和依赖性 男性的支配性比较强;女性的依赖性比较强; 同理心和利他行为 女性比较有同理心; 情绪性 女性的情绪性比较外露;

  249张

  标题: 第三节能力上的差异

  正文: 语文能力 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强; 数学能力 男孩子数学推演中比较顺利,在数学成就上比较高,但是在学校的数学成 绩上女生却比较高。 空间能力 在二\三维,心理旋转上男性比女性强 知觉速度 在校对上,女性比男性好; 运动能力 女性在精细动作与手指灵活上好;

  250张

  正文: 领导能力 男性容易成为团队领导;女性有人际取向和民主的领导风格,男性有任务取向和专制; 认知方式:分析考量型(分析,解决多于认同)_囫囵吞枣型(女性难于把自己与问题区分开,常模仿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场依存型_场独立型;在17岁前没有分化;

  251张

  标题: 现代中国女性科技人才的性格

  正文: 目标专一,有毅力;大胆勇敢,有创新; 独立性强,有主见; 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的人格特点: 低乐群性、恃强性、敏感性、怀疑性、 忧虑性、紧张性; 高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 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252张

  标题: 第四节性别定型的理论解释

  正文: 一、生物学取向的解释 (一)婴儿期的差异:发现女婴发声多,笑得多,睡觉多,对面部刺激的反应也比较丰富; 男婴爱吵闹、易激怒; (二)动物的例证:激素影响动物的行为; (三)人类的某些例证:激素对影响人的行为; 二、认同理论的解释 (一)精神分析 依赖性认同; (二)学习 环境的影响;

  253张

  标题: 三、社会学习论的解释

  正文: (一)强化:角色训练\社会鼓励; (二)模仿:观察学习; (三)预期:把刻板印象当成真理,来塑造自己的性别特征; 四、认知理论的解释:性别定型是认知的结果,经历性别认定、固定和一致性; (一)选择性注意:按自己的性别取向来选择外界信息; (二)性别图式:按图式觉知和组织信息。

  254张

  标题: 五、社会研究取向的解释

  正文: 性别认定 性别信念、性别态度; 不用性别角色定向、性别图式来解释;而是把社会信息的输入视为性别认定的原因。 1、受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 2、同特定的男女的关系,观察学习; 3、自我引导活动,通过个人做而形成性别差异。 总的说:性别定型(性别角色的形成)仍是个体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认同、强化、模仿、预期、性别图式等)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255张

  标题: 就业中的性别差异

  正文: 40.3%的女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 34.4%希望通过获得高学位以便找到较好的工作 大多数女研究生在毕业时,恰恰处于女性结婚和生育的高峰年龄,用人单位认为未婚、未育的女研究生很可能在工作后的短时期内就要求婚假、产假,不仅会影响工作,而且还会提高雇佣成本。 找工失败四大成因:

  256张

  标题: 遭遇性别歧视

  正文: 看着班里的男生由于用人单位过多而不知该去哪,我真恨自己是个女生。本科时找工不如男生,读了研还是不如男生。去招聘会,经常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写着:男生(本科研究生),他们宁愿要本科男生,也不要女研究生。曾经有几次笔试和面试机会,但都无功而返,事后了解他们都要了男生。而我被拒的理由几乎都是不合适。有一次,他们要了一个本科师弟,我很不服气,追问理由,对方语气冷淡地说,他们不想要女生。

  257张

  标题: 就业面比本科窄

  正文: 当年上研时就听师姐说,读了研不一定好找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找工,现在有了深切的体会。在求职时,我发现女研究生的就业面反而比本科生还窄。招聘会上写明要女研究生的单位少得可怜。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和本科生去争。很多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要求比本科生严格,女研究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

  258张

  标题: 年龄失去优势

  正文: “我怎么也想不到,每当我告诉别人,我今年29岁,已婚,还没有孩子时,等待我的只有拒绝。”朝小姐是工作3年之后才回来读研的。她觉得以前的工作不够稳定,想凭着研究生的文凭,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我想有了3年的工作经验,又进一步进修读研,要找工作应该不难。可如今成了困难户。以前我一直认为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主要看能力,完全没有想到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一次,我将简历递给一个单位,正想推荐自己,人家毫不客气地把简历甩了回来,说都这么老了,不要。我真希望自己能年轻几岁!”

  259张

  标题: 自恃过高失去信任

  正文: 今年找工,2次败给本科师妹。一次是竞争某汽车公司的总经理秘书一职,另一次是应征某报社的广告部。当时进入最后一轮,和我竞争的都是同校师妹。我表现得挺出色,但最后两个单位都要了师妹。据面试者讲,他们对我的能力很满意。但汽车公司认为他们要招的职位本科生就足以胜任,用研究生会浪费人才,而且他们觉得我太自信,自恃过高,怕以后难以和本科同事和睦相处。而广告公司的顾虑也差不多,他们怕我干不了多久就会跳槽,而且在冲劲与干劲方面不如本科生,可塑性不强,因此也不要我。

  260张

  正文: 中大教授、博导欧阳光:是性别不平等非性别歧视;   从能力上来看,男女生的差距不大,但男生往往更受欢迎,这不是一种性别歧视,而是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造成的,只能说是性别的不平等。女性要生育、带孩子、忙家务,她们在家庭中所担负的责任和所付出的精力比男人多,难免会影响到工作。而且女性在工作中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也会有诸多限制,如下基层、出差等工作,男性更适合。

  261张

  正文: 暨大副教授谢骏:扩招后研究生素质降低   今年女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因素。首先,前几年出现了赶学历的热潮,大家认为学历越高越好,招收的研究生太多,使研究生的整体素质降低。其次,以前有些单位为了撑门面,盲目招收研究生。现在很多单位变得实际了。再次,女研究生的婚姻问题与本科生相较,可以说迫在眉睫。女生占了单位的名额,却不能像男生那样比较长期、比较多地使用。最后,是高考带来的问题之一。文理分家的时候,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些文科女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就考研,结果女研究生比男生多。增加女研究生的就业难度。

  262张

  标题: 婚恋上的男女差异

  正文: 拜伦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整个的存在。” 尼采有类似的意见:“女人对爱情的意义了解很清楚,她不仅需要忠心,而且要求整个身体和灵魂的奉献,没有保留。没有对其它事物的顾虑。这种无条件的性质造成所谓的忠诚,这种性质是她惟一所有的。 至于男人,假如他爱一个女人,他所需要的是从她那里所得到的爱,因此他要求女人的远胜于要求自己的感情。”

  263张

  正文: 男女之间对爱的本质有着如此大相径庭的理解,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走在一起,依靠本身的忍耐、宽容、理解来共同 演绎生活。我们通常都说生活是要靠彼此的磨合来继续。 常常听见已婚男女说这样的口头禅:老夫老妻了,还来那一套。或者:老夫老妻,没关系。往往夫妻间的 最初的裂痕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出现的。

  264张

  正文: 有一个韩国人,他说,他经常可以在上海的街头看到男人和女人在恶语相向,有不少就是夫妇,好像把马路当作自家的客厅一样,甚至看到一对男女在大街上厮打起来,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是让这位韩国人不能理解的。连他都知道,上海的男人有非常好的耐心和忍受力,可以把每月的薪水如数上交,要无条件地接受妻子言语上带有“羞辱性”的伤害,要帮助妻子做家务,哄孩子开心。难怪,有不少日本和韩国的女孩子希望能找个上海男子做丈夫。

  免费PPT模板下载 http://www.eeppt.com

  265张

  正文: 一个女孩从恋爱的憧憬中走向生活,大部分的人是感到得到的爱少了,而不是如往昔一般浓酽了,于是有人哀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中国男人:希望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温柔、善解人意的妻子,和睦的气氛。自然,这样的妻子是会赢得丈夫从心底里升腾出的尊重与爱意的。中国以男权为本的文化背景,男人的综合素养和传统观念面临着挑战,男人到底该为女人做些什么?男女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得以长久的平衡?女人们总在抱怨,所得到丈夫的关爱、呵护随着婚姻年头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少了,而不耐烦的丈夫们总是忿忿不平道:你到底要我做什么,你才感到满足呢?那么男人该怎么做?

  266张

  正文: 莫里哀曾经说过:女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有人爱她。爱,是决定两性关系究竟如何发展的关键。成为夫妇的两个人,实在是茫茫人海中有缘走到一起实属不易,怀着珍惜的情感去面对,就会有一颗包容的心。 其实,作为妻子,她真心想当娇妻愿望是不会很强烈的,即便有,也只是偶然闪过的一些充满浪漫色彩的念头。如果在她的心里,能够受到男人的真诚的爱,即便是受苦受累,在她的心底是不会积累起真正的怨恨的。 女人是充满韧性、骨子里有着男人无法预测的坚强的。如果说一个妻子得不到丈夫得爱――那种真正从心底流淌出来得珍惜和疼爱,不管表面上是以哪种形式展现在别人得眼前,她的心里总是悲哀得,或者说这桩婚姻就是终其一生得悲哀。一旦项链变成锁链的时候,淑女也会变成泼妇或怨妇。这样的悲哀在我们周围的生活里,难道还少吗?

  267张

  标题: 男人爱情靠比较

  正文: 还有一个造成男人容易产生外遇的原因值得考虑,就是应该称之为“男人在爱情方面的复数倾向”的问题。 男人更容易“回归” :正是因为容易发生外遇,所以外遇的根基很浅,同时也就为丈夫们改正错误留有了余地。男人的性是一种单纯的、发泄性的性,性快感不会随着做爱次数的增加而有所加深,相反男人容易厌倦的性的特点,使得男人即使有了外遇也不会持续太久。 说得再简单一点儿,就是丈夫的外遇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严重,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几乎都会变得风平浪静。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