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ppt



第九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xxx
第一节 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和处理 第二节 阴道分泌物检验
主 要 内 容
概述
阴道分泌物(vaginal discharge,VS)女性生殖道分泌的液体, 俗称“白带”(leucorrhea),主要由阴道黏膜、宫颈腺体、前庭大腺及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 阴道分泌物检查常为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性传播疾病、肿瘤等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处理
1.患者准备:采集前24h禁止性交、盆浴、阴道检查以及注意治疗药物的影响。 2.采集部位:阴道深部、穹后部或宫颈管口。 3.采集器材:消毒、清洁干燥、无化学药品及润滑剂。 4.标本运送:及时送检,注意保温。 ? 一般由妇产科医师采集
第二节 阴道分泌物检验
一、理学检查
白色稀糊状、透明似蛋清,无气味、量多少不等 。
正常阴道分泌物
1.颜色与性状
近排卵期
排卵后
异常阴道分泌物
常见于应用雌激素药物后 卵巢颗粒细胞瘤
2.脓性:
(Gp:) 泡沫状脓性
(Gp:) 黄色、黄绿色,味臭
多见于滴虫或化脓性细菌感染
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
1.大量无色透明粘性:
异常 :脓性白带
泡沫状白带
白色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小碎块
4.血性
分泌物内混有多少不定的血液,有特殊臭味
真菌性阴道炎的特征
可见于宫颈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
3.豆腐渣样
5.黄色水样
病变组织变性、坏死所致
常见于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癌等
稀薄均匀 粘度很低
见于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
6.灰白色奶油样
豆腐渣样白带
血性白带
奶油状白带
2.阴道分泌物pH测定
一般采用pH试纸测定法 正 常: 阴道分泌物呈酸性 pH≤4.5(多在pH 4~4.5之间) pH值增高:正常见于幼女和绝经期妇女 异常见于各种阴道炎。
(一)实验原理
1. 湿片法 应用显微镜对阴道分泌物湿片进行检查,观察其清洁度和有无阴道毛滴虫、真菌。 2.染色法 进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有无阴道加德纳菌、乳酸杆菌、淋病奈瑟菌等。
二、显微镜检查
通过对阴道清洁度检查,可大致了解阴道内有无炎症 常用方法:湿片法、染色法 原理:根据上皮细胞、白细胞、阴道杆菌与球菌数量进行判断。
1.阴道清洁度检查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分级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参考值 I~II度 临床意义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是阴道炎症的判断指标,也与女性激素周期性变化有关。
2.阴道毛滴虫
阴道的致病性厌氧寄生原虫,虫体为8~45μm,呈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多为WBC的2~3倍。
细胞核
前鞭毛
后鞭毛
波动膜
轴 柱
阴道毛滴虫形态(生理盐水涂片)
2.阴道毛滴虫(TV)
方法学评价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
3.阴道真菌
(1)湿片法 取10%氢氧化钾或盐水涂片镜检,找到单个或成群卵圆形、无色透明的孢子或假菌丝或菌丝,即可报告“找到真菌”。 该法在识别孢子或假菌丝或菌丝上较染色法困难。 (2)革氏染色法: 取少许阴道分泌物涂片,风干后革兰染色,油镜下寻找革氏阳性的孢子、菌丝或假菌丝。
湿片法:真菌孢子、菌丝
孢子
菌丝 孢子
革兰染色法:真菌孢子、菌丝
4.线索细胞(clue cell)
是诊断BV的重要指标之一 定义:是阴道鳞状上皮细胞的胞质表面粘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小杆菌而形成巨大的细胞团,其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为线索细胞。
(Gp:) 粘附大量加德纳菌(革兰染色)
(Gp:) 粘附大量弯曲弧菌(革兰染色)
粘附大量细菌(美兰盐水湿片染色法)
5.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 检测方法:涂片染色、阴道菌群检查 细菌性阴道炎(BV) 实验室诊断根据 : ① 线索细胞(clue cell) ②分泌物pH>4.5 ③胺试验:阳性 ④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增加
胺试验测试卡
6.淋球菌 方法原理 (1)涂片染色法: G-双球菌,肾形凹面相对 (2)培养法: WHO推荐的唯一方法。 (3)免疫荧光法:标记抗体荧光显微镜下发光 (4)PCR :体外DNA扩增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女性淋球菌感染主要引起宫颈炎、尿道炎。
淋球菌菌落
白细胞内淋球菌
1.标本采集 2.涂片制备 3.显微镜检查 遵守操作规程,观察标准一致 4.统一报告方式 5.加强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四、质量控制
第十一章 前列腺液检验
前列腺液检查
前列腺液(prostatic fluid)由前列腺分泌的不透明的淡乳白色液体,主要成分:①电解质②酶类③酯类④免疫物质⑤有形成分⑥其他 功能主要:维持精液的pH、参与精子能量代谢、抑制细菌生长、使精液液化。 检查目的:要用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肿瘤、结石、结核及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方法:按摩前列腺 第1滴前列腺液弃去,涂片或收集于试管送检
一次按摩失败或检查结果阴性,而又有临床指征者,隔3~5天后复查。
注意禁忌征
一、理学检验 1.量 正常成年男性 数滴至2ml,前列腺炎时,减少 。 2.颜色和粘稠度 淡乳白色不透明稀薄 正常 黄色或淡黄色粘稠 见于前列腺炎; 红色 见于前列腺炎、精囊炎、按摩过度 、结核 3.pH 6.3~6.5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1.磷脂酰胆碱小体,也称卵磷脂小体:正常满视野,均匀散在分布,前列腺炎时减少或消失。
2.前列腺颗粒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1个/HP,增多见于前列腺炎和老年人前列腺液。
3.淀粉样小体(starchy bodies)一般无临床意义。
4.红细胞 正常偶见红细胞(<5/HP)。增多见于前列腺炎、结核、结石或肿瘤、按摩用力过重。
5.白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白细胞<10/HP。前列腺炎时白细胞增多并成堆分布。
小结
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与处理 理学检查:外观 显微镜检查:清洁度、滴虫、真菌、线索细胞、其他微生物 前列腺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前列腺液检验:检验项目与参考区间
再见
- 上一篇:实验2 四大基本组织观察—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 下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