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ppt
文字版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ppt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volvovaginal candidiasis)
病原体及诱发因素
病原体: 多为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珠菌,是条件致病菌,也有其他念珠菌。 诱发因素: 1.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阴道菌群失调。 2.妊娠及糖尿病,致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3.大量应运免疫抑制剂 4.应运含高剂量的雌激素避孕药 5.化纤紧身内裤
vvc的分类
正常未育妇女(免疫功能正常)、散发的、轻度的、单次发生,症状轻。
单纯性VVC
复发性VVC(RVVC) 不良VVC 重度VVC 妊娠期VVC
复杂性VVC
vvc的临床表现
(Gp:) 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性交痛,阴道分泌物为白色凝乳或豆腐渣样。
(Gp:) 症状
(Gp:) 外阴可见红斑、水肿、抓痕、阴道粘膜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着白色块状物,搽除后,漏出红肿粘膜面,急性期还可见糜烂及浅表溃疡。
(Gp:) 体征
vvc评分标准
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 2.规范化应运抗真菌药物 3.调节阴道酸碱度 4.不主张阴道冲洗 5.Vvc急性期间避免性生活 6.强调治疗的疗程
vvc的药物作用部位
乙酰辅酶A
角鲨烯
角鲨烯环氧化物
羊毛甾醇
14а-脱甲基羊毛甾醇
麦角固醇
真菌细胞膜
丙烯胺类
唑类
细胞色素P450酶
角鲨烯环氧化酶
多烯类
VVC的药物作用机制
丙烯胺类:高度特异性的抑制角鲨烯环氧化 酶,使角鲨烯积聚,麦角甾醇的合 成受阻,引起真菌细胞死亡。 唑类(咪唑和三唑类):抑制真菌P450酶, 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膜通 透性增加。 多烯类: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导致细胞膜表面形成小孔,膜通透性增加。
VVC常用的外用药物
(Gp:) 制霉菌素片10万u,1次/d,连 用14d。
(Gp:) 1
(Gp:) 咪康唑栓400 mg,1次/d,共3d。 咪康唑栓200 mg,1次/d ,7~14d。 克霉唑栓100 mg,1次/d,7—14d。 克霉唑栓500 mg,单次用药。
(Gp:) 2
(Gp:) 咪康唑栓 400 mg,1次/d,每月3?6d,共6月。 克霉唑栓500 mg,1次/周,共6月。
常规治疗
巩固治疗
vvc的口服药物治疗
1.丙烯胺类:盐酸特比萘酚(倍加),首选药物,肝肾毒性小,起效迅速、疗程短。用药后 2小时内,血浆浓度峰值0.97ug/ml,吸收半衰期为0.8小时,分布半衰期为4.6小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9%。 2.唑类: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等,有肝毒性。
特比萘酚的推荐用法
(Gp:) 单纯性
(Gp:) 特比萘芬片,250mg1次/d×根据症状服用7-14d,配偶及性伙伴需同时服用,250mg1次/d×6d。
(Gp:) 特比萘芬片,250mg1次/d×根据症状服用14-30d,配合栓剂效果更好,配偶及性伙伴需同时服用250mg1次/d×6d 。 单次治愈后,还需巩固治疗三个周期,用法:治愈后紧接着的第一、二、三次月经期期间服药, 250mg1次/d×6d,有效防止复发。
复发性
常用药物的特点
1.制霉菌素:口服不吸收,毒性大不用于全身感染。 2克霉唑:口服吸收不好,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 3.咪康唑:口服吸收少,全身感染要注射给药; 分布广,但不透过BBB。 4.氟康唑:可口服,也可静脉给药;可通过BBB; 5.伊曲康唑:能集中于皮肤及指甲;治愈率高, 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 6.特比萘芬:对肝脏和内分泌无影响;杀菌力强。
药物不良反应
唑类:主要为肝脏毒性,氟康唑毒性最小,影响内分泌如性激素,轻微的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特比萘芬:最常见的有胃肠道症状(胀饱感、食欲不振、恶心、轻度腹泻及腹痛)或轻型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等)
药物相互作用
唑类药物的主要配伍禁忌(8种)
vvc的中医药治疗
1.一般分为阴虚内热证、肝胆湿热证和脾虚湿热症三型论治。 2.中药熏洗治疗:一般选用苦参、蛇床子、百部、土茯苓、地肤子、白鲜皮、龙胆草、明矾、土荆皮、黄柏、蒲公英等药物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其他治疗方法
1.冲洗: 2~4%苏打液冲洗阴道,调节阴道酸度;1:5000高锰酸钾坐浴 2.微波治疗 3.其他
End
谢谢

- 上一篇:妇科双合诊检查
- 下一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诊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