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一章.ppt
文字版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一章.ppt

1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2
目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第四章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第七章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第八章 托幼园所的环境卫生
3
绪 论
4
学习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意义。 3.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学习方法。
5
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学科。 它的任务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幼儿心理卫生及其教育、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影响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提出增进幼儿健康、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为幼儿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幼儿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6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意义: 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尚不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对整个机体的控制、调节机能较差,适应外界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较弱。因此,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增进幼儿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7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4.比较法
通过体检、访问、交谈、问卷等手段,对大量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幼儿身心变化规律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
根据一定研究目的、提纲或观察表,用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根据一定理论假设,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的一类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8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9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熟悉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 2.熟悉学前儿童生理八大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并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要点。
10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奇妙的人体
学前儿童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运动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11
第一节 奇妙的人体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从外形上可分为四部分:头、颈、躯干、四肢。
头颅
脑颅:颅腔内有脑,和脊髓相连:
面颅:面、颅、眼、耳、口、鼻等器官
颈:头和躯干相连的部分
躯干:前面可分为胸部和腹部。胸部有胸腔,腹部有腹腔,盆腔。后面:背、腰、臀 躯干内容纳心、肺、胃、大肠、小肠、肝、脾、胆囊、胰、肾等脏器。
四肢
由表及里分:皮肤 肌肉 骨骼
上臂
前臂
手
合称臂
连接处叫做腕
上肢
下肢:大腿、小腿、足
12
二 、人体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 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二)组织 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人体的组织。 (三)器官 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 (四)系统 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
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13
上皮组织 覆盖于人体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由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如被覆上皮、小肠上皮、腺上皮等。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
2.结缔组织 由数量较少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它的种类很多,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部。具有连结、保护、支持、营养等功能,如皮下组织、脂肪组织、肌腱、软骨、骨和血液等。
3. 肌肉组织 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大类
4.神经组织 由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胶质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存在于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14
奇妙的人体
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基本生理特征 新陈代谢 生理功能调节
头 颈 躯干 四肢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从外形分 由表及里分:皮肤 肌肉 骨骼
15
三 、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一)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基本特征。其中新陈代谢是其他基本特征的基础。 新陈代谢: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新陈代谢
同化:指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把它转化成机体自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 异化:指有机体把自身的物质不断进行分解,把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并在物质分解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人体缺乏酶或酶分泌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引起疾病。
16
三 、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二)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 1.神经调节 通过反射对各器官功能的调节(特点:迅速、局限、短暂) 2.体液调节 通过体内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完成,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功能。 3.自身调节
17
选择题 构成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是( ) A、腺体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 A.组织 B.系统 C.器官 D.皮肤 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A.脂肪组织 B. 血液 C.肌腱 D.皮肤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 A.适应性 B.新陈代谢 C.生长发育 D.生殖
18
一、运动系统(动作的执行者)
?功能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人体健康;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维持一定的姿势和进行各种活动。
第二节 学前儿童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组成 骨: 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成分有有机物和无机盐 骨连结:骨与骨的连结 骨胳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 意识支配。
具有保护、支持、运动等功能
19
骨
骨主要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构成,坚硬而有弹性,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根据所在的位置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根据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
短骨
长骨
扁骨
不规则骨
组成人体的共有206块骨头。
20
骨膜:致密结缔组织膜,附着于骨的表面。内含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修复有重要作用。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 骨组织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胶原纤维,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坚固性。
骨髓:主要的造血器官
关节软骨
关节囊
骨膜
骨髓
骨
骨
21
骨连结
骨连结
直接连结
间接连结(关节)
关节面 关节腔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窝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根据骨结合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不动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间接连接:即关节,可以活动,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
22
骨骼肌
骨骼肌: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全身有600多块,约占人体体重的40%(其中75%是水,25%是固体成分)。附着在骨骼上,可以随着人的意志而收缩。在人体中起着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肌肉
肌腹:柔软而富有弹性
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有弹性
肌腹
肌腱
23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骨连结 骨胳肌
骨膜 骨质 骨髓
直接连结
间接连结(关节)
关节面 关节腔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窝
肌腹 肌腱
24
填空题 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颈、--------、和躯干四部分。 运动系统是由--------- 、---------、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具有--------- 、---------、---------等功能。
25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2.灵活的关节 3.易疲劳的骨骼肌
26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1)幼儿骨骼比较柔软,软骨多。成骨细胞在幼年时期参与骨的成长,使骨不断伸长、增粗。 (2)幼儿的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血液循环快,新陈代谢旺盛,受伤后愈合较成人快。 (3)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人为黄骨髓) (4)骨组织含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各占1/2)。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受压后容易弯曲变形。(青枝骨折——幼儿的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 (5)脊柱、骨盆、腕骨等部分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27
腕骨
胸骨
出生时为软骨,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手腕负重能力差。 因此不要让幼儿拎提较重的物品;幼儿运用手的精细动作,如写字、画画时间不宜过长。
骨盆
胸骨尚未完全结合。缺乏维生素D、呼吸系统疾病、不正确坐姿会影响胸骨发育。
髋骨未形成整体,骨盆尚未定型。 应避免从高处向地面上跳。
28
脊柱
足弓
尚未形成四个生理弯曲。 应培养良好的体姿,预防脊柱变形。
儿童过于肥胖,走路、直立时间过长或负重过度,容易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Gp:) 新生儿
(Gp:) 3个月形成
(Gp:) 6个月形成
(Gp:) 1岁形成
(Gp:) 7岁固定
(Gp:) 不良的体姿易导致脊柱变形
骶 曲
颈 曲
胸 曲
腰 曲
29
2.灵活的关节
(1)幼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附近韧带较松,韧带的伸展性和活动范围比成人大,但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 (2)幼儿过胖,走路、站立时间过长,或由成人牵幼儿一只手过长时间走路等,会导致足弓拱形减弱,形成扁平足。
(牵拉肘——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被猛力牵拉手臂而造成的肘关节半脱臼。它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幼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幼儿穿脱衣服时,用力牵拉、提拎幼儿的手臂所造成的。)
30
3.易疲劳的骨骼肌
(1)幼儿肌肉只占身体的30%左右。 (2)幼儿肌肉嫩、柔软,收缩力差,力量和耐力不足,容易疲劳或受损伤。 (3)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充足,疲劳的恢复比成人快。 (4)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较差;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晚,精细动作不易掌握。
31
选择题 组成人体的骨骼共有( ) A、206块、 B、180块 C、203块 D、250块 骨髓是造血器官,幼儿的骨髓全是( ) A、黄骨髓 B、红骨髓 C、长骨的骨髓 D、短骨的骨髓 教育幼儿不要从高处往下跳,因为这样会造成幼儿( ) A、脚弓塌陷 B、骶骨断裂 C、脊柱骨折 D、膝关节脱落 用力牵拉幼儿的手臂容易脱臼,这是因为幼儿的( ) A、骨韧性强 B、骨硬度小 C、肌肉比较疲劳 D、关节周围韧带不够结实
32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合理地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4.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 5.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3
1.柔软的骨 红骨髓 青枝骨折 2.灵活的关节 脱臼 3.易疲劳的骨骼肌
一、幼儿运动系统特点
腕骨 胸骨 骨盆 脊柱 足弓
二、幼儿运动系统卫生保健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合理地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4.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 5.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34
二、呼吸系统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人体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运动:胸腔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呼吸道
呼吸系统的组成
35
呼吸系统 1. 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 2. 咽: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 喉: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音器官。 4. 气管、支气管:气管上接喉的下方,下端在胸腔内分为左、右支气管。(痰的形成) 5. 肺:肺位于胸腔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咽
喉
36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 鼻 (1)鼻腔窄小,鼻毛细致,不能阻挡灰尘和细菌,容易堵塞 患上呼吸道感染。 (2)鼻泪管特别短,容易引起中耳炎。 2. 咽 幼儿咽部相对狭小且垂直,咽鼓管较短且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 3. 喉 (1)幼儿喉腔狭窄,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有炎症时易发生梗阻致呼吸困难。 (2)幼儿声带不够坚韧,声门肌肉易疲劳,发音不得法或经常哭闹可使声带增厚,声音变得嘶哑。
37
4. 气管、支气管 (1)幼儿气管、支气管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柔嫩,纤毛运动差,粘液分泌少,不易清除外来微生物,易发生感染。 (2)气管腔较小,炎症后易引起水肿、充血而导致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5. 肺 (1)幼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肺泡数量小,弹力组织发育较差,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间隙较成人宽,肺含气量少而含血量多。 (2)幼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尤其新生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性呼吸及呼吸暂停等现象。
38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 鼻:鼻腔狭窄,未长鼻毛,易患上呼吸道感染。鼻泪管特别短,鼻部炎症常影响眼部,引起鼻泪囊炎、结膜炎。 2. 咽:耳咽管较宽、短,而且平直,易并发中耳炎。 3. 喉: 喉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有炎症时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声带不够坚韧,声门肌肉易疲劳。 4. 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纤毛运动差,易感染引起呼吸困难。 5. 肺: 肺部发育不全,呼吸表浅,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39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保护幼儿声带 5.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40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1)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 (2)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挖鼻孔 (3)教会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 (4)教育幼儿养成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不蒙头睡觉。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1
4.保护幼儿声带 (1)选择适合幼儿音域特点的歌曲和朗读材料,每句不要太长,音调不要过高或过低 (2)唱歌或朗读过程中安排适当休息 (3)避免幼儿大声唱歌或喊叫 (4)教会幼儿听到过大的声音捂耳或张口 (5)咽部有炎症时应减少发音 5.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1)培养幼儿安静进餐的习惯 (2)年纪小的孩子吃东西不能整吞 (3)教育幼儿不要将小物件放入鼻孔
42
1.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 血液的功能:机体所需要的氧气和养料供应;对入侵机体的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发生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保护、防御的功能。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血细胞
(Gp:) 中性粒细胞
(Gp:) 激活血小板
(Gp:) 红细胞
43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幼儿呼吸系统特点
二、幼儿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保护幼儿声带 5.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鼻 咽 中耳炎 喉 声音嘶哑 4. 气管、支气管 5. 肺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44
三、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需要不断地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体内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循环系统来输送的。
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血液 心脏 血管
血浆 血细胞
循环系统的组成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45
(2)心脏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把血液送至全身。
(3)血管
动脉:血液由心脏流向全身所经过的管道,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静脉: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的器官 毛细血管:联通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
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
46
2.淋巴系统
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功能:运输淋巴进入静脉。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能够生成淋巴,清除体内的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和生成抗体的免疫功能。
47
(一)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血液量较成人多;出血时血液凝固慢;抵抗力差 (2)心脏:比例较成人大;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3)血管:血流量大供养充足;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2.淋巴系统:发育较快,常有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发炎。
48
(一)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 ①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越多。约占体重的8 % ~10 % ,这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②血液中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较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 ③幼儿血液中红细胞含血红蛋白的数量较多,并具有强烈的吸氧性,有利于幼儿的新陈代谢。 ④中性粒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易患感染病。
不同年龄的血量
49
(2)心脏 ①幼儿心脏体积比例相对地较成人大。 ②婴幼儿心肌薄弱,心腔小,心排出量少。 ③幼儿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快。 ④心脏收缩的节律不稳定,表现脉搏节律不规律。到10岁左右心率才较稳定。
不同年龄的心率
50
(3)血管 ①幼儿血管内径较成人粗,心肌供血充分,毛细血管丰富,血流量大,供养充足。 ②幼儿血管比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短,对幼儿生长发育和消除疲劳都有良好作用。 ③幼儿血管壁薄、弹性小。幼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④给幼儿测血压应该在幼儿绝对安静时进行。
51
包括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幼儿淋巴系统的特点: ①幼儿儿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防御和保护功能比较显著,表现在幼儿时期常有淋巴结肿大现象。 ②扁桃体在4-10岁发育达到顶峰。扁桃体发炎是幼儿常见病。 (幼儿园应当经常检查幼儿的淋巴结和扁桃体。把检查淋巴结和扁桃体作为晨、午间检查的重要内容。)
二、淋巴系统
52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营养,防止贫血 2.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幼儿的衣着要宽大舒适 5.要预防传染病和放射性污染 6.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幼儿 7.避免神经刺激
53
1.保证营养,防止贫血 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可导致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2.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动静交替、劳逸结合;让幼儿养成按时睡眠习惯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做整理活动,剧烈运动时不可立即停止,以免造成暂时缺血而晕倒。 4.幼儿的衣着要宽大舒适 5.要预防传染病和放射性污染 6.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幼儿 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少盐,口味清淡 7.避免神经刺激 提供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54
选择题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要穿( ) A、紧身的衣服 B、宽松适度的衣服和鞋子 C、宽大的衣服 D、高跟鞋 学前儿童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 )成人。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填空题 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越_______。年龄越小,心率越_______。体育锻炼可增强心脏功能,但运动要________。 血液中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较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_______。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_。
55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幼儿循环系统特点
二、幼儿循环系统卫生保健
1.血液循环系统 2.淋巴系统 淋巴结肿大 扁桃体发炎
血液 心脏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血管 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1.保证营养,防止贫血 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2.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幼儿的衣着要宽大舒适 5.要预防传染病和放射性污染 6.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幼儿 7.避免神经刺激
56
四、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等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57
1. 牙齿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人一生有两套牙齿,即乳牙和恒牙。牙齿分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牙齿主要由牙本质构成)。 牙齿的主要功能:咀嚼、磨碎食物,并使其与消化液混合,还能辅助发音。
婴幼儿4-10个月时出牙,2周岁半左右出齐20颗乳牙。6岁左右开始换牙。
58
“乳牙迟早要换,乳牙是不是健康不要紧”。 说法错误。乳牙存在时间虽短,却是儿童的主要咀嚼器官,它对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诱导恒牙的正常萌出及发育有重要作用。
分析
59
?功能: ①推进食物和液体由口腔入胃中; ②防止吞咽时胃里的食物反流。 ? 婴幼儿食管的特点:短而窄,管壁较薄,黏膜薄嫩,易损伤。
2.食管
3.胃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食物。 胃壁内表面为黏膜层,可分泌胃液。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黏液和黏蛋白等。 ?幼儿胃特点: 幼儿胃粘膜血管丰富,胃壁肌肉发育不完善,伸展性和蠕动功能较差,消化能力较弱。
60
4.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最重要部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经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此外还能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食物残渣最后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幼儿肠的特点: ①肠的吸收能力比消化能力强,有利于生长发育; ②肠壁肌肉组织和弹性组织发育较差,肠蠕动能力弱,粪便中水分易被过度吸收,容易造成便秘。 ③肠的位置不稳定,结肠与后壁固定差,已发生肠套叠、脱肛。
61
5.唾液腺
人的唾液腺有三对,分泌的唾液中含淀粉酶,帮助消化淀粉食物;还有溶菌酶,杀灭口腔细菌,所含的黏蛋白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在婴儿六个月开始长牙后,经常流口水,一天换几次外衣。3-6个月唾液腺发育完善,但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这种现象,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生理性流涎
62
6.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不仅分泌胆汁,促进肠液和胰液对脂肪的消化,还具有代谢、贮存养料和解毒的作用。
?幼儿肝脏特点 ①相对较大。 ②分泌胆汁较少,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③糖原贮存较少,受饿易发生低血糖。 ④肝细胞和肝功能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差。(用药剂量要比成人小,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肝炎。)
63
7.胰腺
胰腺位于胃的后面,能分泌胰液帮助食物消化。胰腺内还有特殊的细胞群,称为“胰岛”,它能分泌胰岛素,不经导管而直接被吸收入血液,调节血糖浓度,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64
选择题 _______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_______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最_______ 。 _______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65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护牙齿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66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护牙齿 (1)预防龋齿,定期检查。 ①少吃甜食 ②吃甜食后及时漱口或刷牙 ③定期检查牙齿 ④发现龋齿及时适当处理 (2)帮助幼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让幼儿勤于咀嚼,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4)纠正幼儿某些不良习惯。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饭后不宜立即午睡,组织幼儿散步15~20分钟。 4.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67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幼儿消化系统特点
二、幼儿消化系统卫生保健
牙齿 乳牙的作用 食管 胃 肠 肠套叠 脱肛 唾液腺 生理性流涎 肝脏 解毒能力差 胰腺
1.保护牙齿 预防龋齿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散步 4.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一、幼儿消化系统特点
二、幼儿消化系统卫生保健
68
五、排泄系统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排泄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
69
肾脏是主要的泌尿器官,形状似蚕豆,左右各一,它与输尿管相通。
70
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1、幼儿肾脏的贮备能力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 2、膀胱容量较小,粘膜柔软,肌层及弹性纤维不发达,贮尿机能差,加之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水分多,故排尿次数较多。 3、输尿管管壁肌肉及弹性纤维发育较差,弯曲度较大,易被压扁而扭转,发生尿路梗阻,且易感染。 4、女童尿道较短,且靠近肛门;男童尿道虽长,但常有包茎,可引起上行感染。年龄越小,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越差,常有遗尿。 (保持会阴部卫生,能有效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71
2.皮肤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的组成
?皮肤的功能: 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刺激、排除废物的功能。
72
幼儿皮肤的特点 1、保护机能差 角质层薄,皮肤娇嫩,损伤和感染。 2、调节体温作用差 幼儿皮肤的毛细血管网较密,通过皮肤的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多,而且年龄越小,皮肤相对表面积比成人大,所以皮肤散失热量多,容易受凉。 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各种物质易通过皮肤进入体内
73
(二)幼儿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及时排尿的习惯 2.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3.保持皮肤清洁 4.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5.注意幼儿衣着卫生 6.预防和及时处理皮肤外伤
74
(二)幼儿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及时排尿的习惯 当幼儿发生尿床,应及时为幼儿更换内裤,切勿责怪惩罚幼儿。 2.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教会幼儿擦屁股的正确方法:由前往后擦 3.保持皮肤清洁 (保护皮肤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加强三浴锻炼,坚持冷水洗脸。 5.注意幼儿衣着卫生 着装不宜过多,衣服安全舒适,式样简单,便于穿脱。内衣衣料易于通风透气。 6.预防和及时处理皮肤外伤
75
泌尿系统 皮肤
一、幼儿排泄系统特点
二、幼儿排泄系统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排泄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1.培养幼儿及时排尿的习惯 2.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3.保持皮肤清洁 4.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5.注意幼儿衣着卫生 6.预防和及时处理皮肤外伤
保持会阴部卫生
76
六、内分泌系统 是人体的调节系统,由许多内分泌腺组成。可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等功能。
对幼儿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垂体、胸腺和松果体。胸腺与机体的免疫有关,松果体有防止性早熟的作用。
77
(Gp:) 甲状腺素的功能
调节机体新陈代谢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发育(特别是骨和脑)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两侧,分左右两叶。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素,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
78
胎儿或婴儿期发病——呆小症(克汀病)
儿童期发病——幼年甲减
合成或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碘缺乏症
甲亢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失眠、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亢进但却消瘦、体重减轻、心悸等。 克汀病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聋、哑,舌大、腹大,性器官发育不全。
婴幼儿患“甲亢”的较少,得病的多是6岁以上的儿童
甲状腺素
79
a.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的; b.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 c.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
2. 垂体 垂体可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其他内分泌腺活动。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过度生长,成为“巨人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侏儒症。
80
3. 胸腺 幼年时,腺体逐渐增大,青春期以后减小,到了成年,胸腺逐渐萎缩。 胸腺既是一个淋巴器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胸腺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幼儿若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以致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及腹泻。
81
(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保健
1. 组织好幼儿的睡眠,以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2. 安排好幼儿的膳食,防止碘缺乏症 3. 预防幼儿性早熟
82
一、幼儿内分泌系统特点
甲状腺 甲亢 甲减 克汀病 垂体 侏儒症 巨人症 胸腺 免疫功能 松果体 防止性早熟
二、幼儿内分泌系统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1. 组织好幼儿的睡眠,以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2. 安排好幼儿的膳食,防止碘缺乏症 3. 预防幼儿性早熟
83
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自主神经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84
(一 )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脑的重量变化快 2.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3.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4.自主神经发育不完善
85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脑的重量变化快
不同年龄脑重量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 1.脑细胞数目的增长(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 2.新生儿出生时,脑的重量约350g。 3.脑的功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
86
2.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1.人出生时,脊髓和延髓基本发育成熟。 2.小脑发育相对较晚。 1-3岁婴幼儿平衡能力差,容易摔跤。3岁时小脑的功能逐渐加强。5-6岁时,能够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活动,维持身体平衡。 3.皮质发育尚不成熟,直到学龄前期,大脑皮质各中枢才接近成人水平。
87
4.自主神经发育不完善
幼儿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比如婴幼儿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因此幼儿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
3.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强于抑制,兴奋占优势,且易扩散。 (1)容易兴奋: 幼儿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 ??虽然容易兴奋,但注意力很难持久,兴奋容易扩散。 (2)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神经细胞较脆弱,能量贮备较少,很容易疲劳,但由于其新陈代谢旺盛,疲劳的恢复也很快 。
88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保健
1.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提供合理的营养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开发右脑,协调左右脑
89
1.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活动内容和方式应注意动静交替,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能轮流工作和休息,避免疲劳。 1.一天中游戏时间多,上课时间少 2.各项活动时间较短,内容与方式多变 3.进餐间隔时间短,睡眠时间长 4.生活自理时间比较多
90
2.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抑制,睡眠时脑组织的能量消耗减少,而且睡眠时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多于清醒时的分泌量。因此睡眠与幼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不同年龄幼儿一昼夜需要的睡眠时间
幼儿年龄越小,所需要的睡眠时间越多。 因此,要养成幼儿按时睡眠的习惯,并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91
3.提供合理的营养
幼儿脑组织增长十分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给予补充。此外脑细胞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也需要充足的能源物质供给。营养是大脑发育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营养能促进脑的发育。 营养不良则会给脑的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使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表现为:学习时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语言发展缓慢等。
92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幼儿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歧视有缺陷的幼儿;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5.开发右脑潜能,协调左右脑
(1)引导幼儿多做体育性游戏和全身性运动。 (2)多让幼儿听音乐、唱歌、画画、跳舞、表演、做手工等。 (3)在活动中要让幼儿多动手,应该让幼儿两手同时做事,左右开弓,更好地促进两半球的发育。
93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幼儿神经系统特点
二、幼儿神经系统卫生保健
1.脑的重量变化快 2.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3.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兴奋强于抑制 4.自主神经发育不完善
1.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动静交替 2.保证充足的睡眠 年龄越小睡眠越多 3.提供合理的营养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正面教育 5.开发右脑,协调左右脑
94
八、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可分为外生殖器官和内生殖器官两部分。 幼儿的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1. 幼儿时期是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幼儿时期是形成性角色、发展健康的性心理的关键期。 2. 保持外生殖器的卫生。
95
九、感觉器官 (一)幼儿视觉器官的特点 1.视觉器官
眼球壁
巩膜
外膜 (纤维膜)
中膜 (血管膜)
内膜 (视网膜)
角膜
维持眼球外形;保护眼内容物
睫状体
虹膜
脉络膜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产生房水
供给眼球营养,防止光线散射
接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象
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
内容物
通过改变凸度的大小,折射聚集光线
折光;支撑眼球,对视网膜保持一定压力
96
2.听觉器官
外耳
中耳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收集声波
鼓室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随声波振动,将声波传入鼓室
有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并传向耳蜗
咽鼓管开口
耳蜗
半规管和前庭
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
有听觉感受器
有位置觉的感受器
内耳
97
1、耳廓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易生冻疮。 2、外耳道较狭窄,尚未完全骨化,皮肤娇嫩,易感染。 3、咽鼓管短而粗,倾斜度小,位置平直,当鼻咽等处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 4、基膜纤维的感受能力比成人强,故听觉较成人敏锐,对噪音也更敏感
?幼儿耳的特点
98
(二)幼儿感觉器官的卫生保健 1. 眼的卫生保健 (1)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幼儿看书时坐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应保持0.33m(一尺)距离。 (2)注意科学采光 (3)加强安全教育,预防眼外伤 (4)定期为幼儿调换座位,以防斜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眼病 (6)定期检查视力,及时矫治视觉异常 此外,图书字体要大、图案清晰。教具大小适中、颜色鲜艳 。
99
2. 耳的卫生保健 (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为幼儿挖耳 (2)预防中耳炎 ①保持鼻、咽部的清洁 ②教会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③不要让幼儿躺着进食、喝水 ④污水进入外耳道的处理 (3)减少噪声,发展幼儿听力 听到过大的声音要教会幼儿捂耳或张口,预防强音震破鼓膜。
100
选择题 婴幼儿生理性远视一般发生在( ) A、3岁前 B、 4岁前 C、 5岁前 D、 6岁前 不属于幼儿视力异常的表现是( ) A、对小玩具不感兴趣 B、看东西时喜欢歪头偏头看 C、看图书过近 D、遇强光瞳孔放大
101
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特点及卫生保健
一、幼儿感觉器官特点
二、幼儿感觉器官卫生保健
眼 耳
1、眼球前后径较短,呈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 2、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故能看清较近的物体 调节性近视 3、眼球发育不成熟,对环境因素敏感
1、血液循环差,易生冻疮 2、外耳道较狭窄,尚未完全骨化 3、咽鼓管短而粗,倾斜度小,易引起中耳炎 4、听觉较成人敏锐,对噪音也更敏感
眼 耳
(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为幼儿挖耳 (2)预防中耳炎 (3)减少噪声,发展幼儿听力
(1)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2)注意科学采光 (3)加强安全教育,预防眼外伤(4)定期为幼儿调换座位,以防斜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眼病(6)定期检查视力,及时矫治视觉异常

- 上一篇:Angelman天使综合征
- 下一篇:儿童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