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供医学课件PPT幻灯片素材下载

网站使用问题请加Q1615251280及时解决,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 > 病理科 > 病原生物学绪论.ppt

病原生物学绪论.ppt

病原生物学绪论.ppt
PPT课件名称:病原生物学绪论.ppt 时 间:2023-01-31 i d:10541 大 小:441.35 KB 贡 献 者:shhqyjl 格 式:.rar 点击下载
注意:ppt文件打包为rar压缩包格式,请用解压缩软件(例如WinRAR)打开,若无法正常下载使用请加客服QQ客服1615251280解决。
病原生物学绪论.ppt

  1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2张

  第一节 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二节 医学微生态

  第三节 病原生物学发展历程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第五节 中医药与病原生物学

  目 录

  3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一节 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正文: 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义 是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4张

  其他占位符: 4

  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类)

  5张

  其他占位符: 5

  病原微生物:对人、动物、植物有 致病性的微生物。

  机会性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菌):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

  6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一节 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二、病原生物学(Pathogen Biology)

  广义/狭义。 本教材中的病原生物学主要是指医学病原生物学(狭义)。

  (一)概念

  (二)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1.对象:危害人类健康的医学病原生物。 2.内容:医学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人类宿主的关系、致病机制及相应的检测方法、防治原则等。

  7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二节 医学微生态

  三、人体微生态系

  (一)正常微生物群

  生理作用: ① 生物拮抗作用; ② 营养作用; ③ 免疫作用; ④ 保健作用

  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指存在于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上,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分布?

  8张

  9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二节 医学微生态

  三、人体微生态系

  (二)微生态失调

  病理危害: ① 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②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原因:人体微生态系因某种原因(如菌群更替、菌群易位、宿主免疫力下降等)失衡时,可使人体陷入疾病状态。

  10张

  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一些正常菌群会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宿主发病,故机会致病菌也称为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的主要因素 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11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二节 医学微生态

  三、感染

  (一)概念:

  病原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二)感染的影响因素:1. 病原体; 2. 宿主免疫力; 3. 环境

  12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二节 医学微生态

  三、感染

  (三)感染的类型:

  1.基于病原体属性的感染分类 ①细菌感染;②病毒感染;③真菌感染; ④寄生虫感染。

  2.基于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分类 ①显性感染;②隐性感染;③潜伏感染; ④携带状态。

  3.基于病原体来源的感染分类 ①外源性感染;②内源性感染。

  13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二节 医学微生态

  三、感染

  (三)感染的类型:

  4.基于临床病程的感染分类 ①急性感染;②慢性感染。

  5.基于发生部位的感染分类 ①局部感染;②全身感染。

  6.基于特定发生环境的感染分类 ①医院内感染;②院外感染。

  14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三节 病原生物学发展历程

  1.生产实践中已经对病原生物的传播、预防和治疗 2.显微镜的发明与微生物学的迅猛发展 3.细菌致病学说与抗感染治疗、预防 4.Koch公设(Koch’s postulates) 5.新现病原生物(emerging pathogen) 6.微生物耐药

  15张

  16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一) 病原生物控制的基本概念

  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芽胞在内。 无菌:指物体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防腐: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物品腐败变质的方法。 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17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二) 病原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

  1.物理控制方法: ①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

  2)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通常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在103.4kPa、121.3℃,持续15~20分钟。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玻璃器皿、手术器械、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也可用于污物和排泄物的灭菌。

  18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二) 病原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

  1.物理控制方法: ②辐射灭菌法

  1)紫外线

  2)电离辐射:主要包括X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高速电子等。

  紫外线灭菌法:杀菌机制是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波长,在265~266nm的杀菌作用最强。

  电离辐射灭菌法:杀菌机制是损伤细胞膜、破坏DNA复制、引起酶系统紊乱而导致病原生物死亡。

  19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二) 病原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

  1.物理控制方法: ③滤过除菌法 利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病原生物。

  滤菌器的种类

  1)薄膜滤菌器 2)玻璃滤菌器 3)石棉滤菌器 4)高效空气颗粒滤菌器

  如:生物安全柜工作原理。

  20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二) 病原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

  1.物理控制方法: ④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⑤超声波杀菌法 超声波在20~200 kHz的频率范围内,对病原生物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液体中的病原生物细胞可因高频率的超声波作用而裂解死亡。

  21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二) 病原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

  2.化学控制方法:

  ① 消毒防腐剂

  作用机制

  1)促使病原生物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2)干扰病原生物的酶系统或核酸合成; 3)损伤病原生物的细胞膜或细胞壁。

  ② 常用消毒防腐剂的种类及用途(表1)

  22张

  表1 常用消毒防腐剂的种类及用途

  23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二) 病原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

  3.药物控制方法

  1) 化学治疗剂:抗病毒药物;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

  2) 抗病原生物中药:抗病毒中药;抗细菌中药;抗真菌中药.

  24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一、病原生物的控制

  (三) 病原生物控制的影响因素

  1.病原生物的种类、生活状态与数量; 2.病原生物控制方法、强度及作用时间; 3.消毒物品的性状; 4.消毒环境

  湿度

  温度

  酸碱度

  有机物

  25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

  (一) 病原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①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②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③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④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②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③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④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②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③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④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26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

  (二) 病原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根据病原生物的危害程度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可将病原生物实验室分为四级,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其中BSL-1防护水平最低,BSL-4防护水平最高。

  BSL-1、BSL-2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BSL-3、BSL-4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27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四节 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

  (三) 病原生物实验室感染的控制

  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2.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3.确保实验人员个人安全

  如果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区域;②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实上报;③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治疗;④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⑤进行现场消毒;⑥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捕杀等措施。

  28张

  第八章 病原生物学绪论

  第五节 中医药与病原生物学

  1.中医基础理论与病原生物感染; 2.中药抗感染作用的现代研究; 3.中药与微生物; 4.中药生产与微生物控制

  29张

  填空题 1. 微生物可以按细胞结构特点,分为 、 、 三种类型。 2. 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的微生物属于 。 3. 寄居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人无害的细菌称为 。这些微生物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又称为 。 4. 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 。 5. 支原体、放线菌、 、 、 和 均属于 型微生物。

注意:本内容由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临床等其它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邮箱
昵称
密码
确认密码
-->